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五节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指导】1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的区别一般情况下,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里,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包括:(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衬托、借代、对比等。(2)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说明。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等。(3)写作手法(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白描、衬托、对比、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4)结构技巧:承上启下、悬念、照应、铺垫等。2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五种:描写、记叙、抒情、议论和说明。诗歌
2、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1)描写从描写的对象说,可以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从描写的角度说,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从描写的方法说,可以分为白描、工笔、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对比描写、反衬描写、夸张描写、内心独白等。我们仅介绍几种最常见的描写方式。整体描写与细节描写整体描写:整体描写是从整体出发,对描写对象作整体的描绘和刻画,使读者对描写对象有个总体的印象。细节描写: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人物性格、肖像、语言、行动、心理及环境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按描写内容分,有以下几种:场
3、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的环境,烘托环境气氛,渲染人物心情;揭示主题思想。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又称“正面描写”, 与间接描写相对,是作者从正面的角度,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以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等进行直接而具体的描绘。直接描写可使描写对象具体可感,获得直观、鲜明、真切的艺术效果。间接描写: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白描与细描(工笔)白描:也叫素描,本
4、是中国画纯用墨线而不着色勾勒物象的技法,借用到写作中是指不用更多的渲染,不以华丽词藻修饰,更不用曲笔陪衬,而以朴实的文字准确描写出生动的文学形象。这是一种如鲁迅所说的“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描写方法。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细描:也叫工笔描绘法,这原是绘画的一种用笔方法,这种方法讲求工整、细致、纤毫毕露。借用到写作中,细描是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描写,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指像画家画静物写生似地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静止中的状态,静态描写应注意不
5、要过于细致,以免使读者感到呆板、冗长而影响可读性。 动态描写:指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在运动中的状态。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点面结合所谓“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充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6、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境),设想的未来之境。“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观察角度的变化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
7、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能更全面细致地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总之,景物描写,只有不拘一格,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观察,详尽描摹,才能塑造出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意象组合:通过精选的特定意象的组合,形成一幅整体画面,简练集中,为抒发特定感情渲染气氛,有力地烘托作者特定的主观感情。使用叠词: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用叠词写景,景物形象生动;用叠词抒情,情感强烈深沉。(2)抒情抒情是指用来表现和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式。抒情的作用是:以情动人,感染读者。创设情境,深化
8、主题。显示基调,贯通文脉。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间接抒情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用典抒情、即事抒怀等。A.借景抒情: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b.以景衬情:正衬和反衬,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B.托物言志: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C.移情:移情就是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D.借古抒怀:借助对古
9、代人、事、物的描绘,或借古讽今,讽喻现实,讽谏朝庭;或怀古伤今,感叹自身怀才不遇等。E.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或讽刺时事。 F.即事抒怀:即叙事抒情,寓情于事,在古风作品中比较常见。G.寓情于理:通过议论来抒发感情。(3)常见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比喻】 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繁为简,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
10、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增强人们对它的厌恶感。【借代】以简代繁,特点鲜明,突出形象,具体生动,引人联想。 【夸张】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引起读者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创造气氛,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排比】 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意贯通,语势强劲;条分缕析,说理严密透彻;节奏鲜明,抒情酣畅淋漓。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鲜明;音调铿锵,富有音乐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
11、凝练集中,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设问】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掀起波澜;有时出现在篇首或句首,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能激发读者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反问连用,表达的思想内容更深刻,语气更强烈。【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而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所要表达的侧重点在于重复的词语或句子上。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通感】化抽象为形象,易于理解;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准确表达,含意深
12、远;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语言表达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主人下马客上船”等。辞约义丰,扩大了诗句的容量;含蓄凝练,耐人寻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有整齐对称的结构美。【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
13、,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来的意思,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列锦】“列锦”又称“列词”,指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
14、,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4)表现手法【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联想和想象】多为浪
15、漫主义诗人所采用。把现实与梦境、仙境、幻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使事物生动,升华主题,点明中心。【渲染】渲染是用各种表现手法着重描写,以加强气氛、突出人物、深化主题的描写技法之一。渲染的对象主要是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复、排比、层递、摹写等。渲染的原则在于应围绕一个中心进行铺陈,不应过度追求浓词艳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绘及侧面间接烘托。【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描写手法之一。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铺垫是主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衬托】
16、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一般为了突出自己所要描写的对象,用与之相关、相近或相对的人或事作陪衬,起到洪云托月的效果。有正衬、反衬。反衬包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虚写实,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等作用,同时,增强作品意蕴,丰富作品内容,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引用神话故事,运用历史故事。【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的、矛盾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比兴】比
17、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5)结构【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欲抑先扬,又叫先扬后抑,即文势先高扬后下抑,或文意先褒扬后贬抑,好像瀑流,从高处飞泻而下。似贬实褒,对值
18、得歌颂的对象不正面褒扬,而寓褒于贬,正话反说,用贬抑的语气来褒扬,看似贬抑实为褒扬。似褒实贬,对应该贬抑的对象不直接贬抑,而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用褒扬的语气来贬抑,看似褒扬实为贬抑。【伏笔、照应】伏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照应,是篇章间对伏笔的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
19、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溱。照应的种类:首尾照应,开头与结尾的照应;扣题照应,围绕主题反复照应;伏笔照应,先设伏笔,后予交代的照应。在一些诗歌中,诗人往往采用今昔、他我、物我对照的方式,来抒发自己或他人情感。【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以小见大
20、】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以景结情】它可归于结构技巧一类,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开门见山】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曲笔入题】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曲笔入题,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运用得好,会使文章有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
21、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首句标目】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白居易说:“首句标其目”(新乐府序)。这个“目”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过关训练】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注】西陆:指秋天。南冠:语出左传,即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入耳惊心,引发了在狱中的诗人对家园的深深怀想。B颔联“白头吟”三字,一则借卓文君的
22、白头吟表达内心的哀怨,二则与“玄鬓影”相对,写出自己年老。C颈联两句明咏秋蝉,暗写自己,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而无法让皇帝听到。D秋蝉餐风饮露,不食人间烟火,堪称“高洁”。“高洁”而“无人信”,可见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诬获罪,极为愤懑。1C【C项,“前句写自己受拖累太多而无法进身”错,“露重”“风多”言环境险恶;“飞难进”言难以进取。“露重”“风多”又特指政治环境险恶;“飞难进”又特指诗人在人生仕途方面难以进取。“后句写自己的谏言因进谏者太多”错,“响易沉”言声音难以发出,特指自己的言论难以发出。】2请结合诗句内容,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2托物言志,借“秋蝉”这
23、一典型意象,表达自己高洁的心志;比喻,以蝉自比,用秋蝉的生存环境比喻自己的当下困境;用典,使用了“南冠”“白头吟”这两个典故来表现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34题寓驿舍 陆游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注】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诗人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既表明诗人旧地重来,又蕴含了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的情感。C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3B【 B项,“奋发有为和超然物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糕点装饰与艺术考核试卷
- 可燃冰开采对海洋沉积环境的影响考核试卷
- 晚期肝癌病人护理查房
- 2025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建筑工程监理合同模板
- 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 幼儿园上下学安全教育
- 2025玉米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国内代理合同范本
- 2024-2025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期中考试试卷附答案
-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题库(培优)
- 园林植物识别-草本花卉的识别
- 2024年湖北宜昌高新区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网格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湘少版】(三起)三年级英语下册(全册)配套练习
- 装修施工投标书模板
- 技术创新与专利申请情况汇报
- 《民航概论》全套课件演示课件
- 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制度
- 麻醉苏醒延迟:麻醉苏醒延迟的原因与处理
- 室颤的抢救与护理课件
- 2023年6月六级真题第一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