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第 =*2-1 1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第 = PAGE 1*2 2页 共 = SECTIONPAGES 2*2 4页 PAGE 112021-2022学年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第二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商代,“公”只是商王对其亲属的称呼,以显示其崇高地位。商周鼎革之际,周王也把“公”这个尊称授予异姓功臣,“
2、公”的政治性含义逐渐增加。这一变化反映出西周初年A宗法血缘的观念日趋淡化B君主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营造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D彻底否定商代政治传统2据学者统计,从晋书到唐书等官修正史,列传中大量记载了家族谱系,而宋史以后历代正史的列传部分,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察举制的实行B南北分卷制度C科举制的完善D重文轻武的风气31385年,明政府复位乡饮酒礼,明确要“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规定“其座席间,年高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那些“有过犯之年长者”,“须坐于众宾席末,听讲律受戒论”。明政府的做法A加强了对基层民众的教化B激化了宗族内部的矛盾C
3、顺应了农村地区宴饮习俗D背离了儒家的纲常伦理4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部分文献记载。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载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戳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臀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途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高度发达C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开始确立5据英国饮食五百年记载,在18世纪英国的米德尔塞克斯和萨里郡,如果在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这表明茶叶的传播A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B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C存在着地域
4、间分布的不平衡D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6马克思曾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表明A蒸汽机改良成功,实现了工业革命B工业革命直接原因是蒸汽机的发明C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求7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B阿拉
5、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8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9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A消除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B实行封
6、闭的贸易壁垒政策C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D弱化国家干预经济的作用1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户籍制度不断改革。1962年政府颁布关于加强户口管理工作的意见,1984年颁布关于农民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1997年颁布关于小城镇户籍改革试点方案。这些改革的共同目的是为了A缩小城乡差别B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发展农村经济D尽快提高城市化率1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
7、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1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积极抗疫同时,习近平主席先后同俄罗斯等外国领导人通电话,分享防疫、抗疫的中国经验,派出一批批专家医疗队前往世界各国。其中塞尔维亚总统寒风中迎接中国新冠疫苗的视频爆红网络,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A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B注重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C与各国建交的新高潮的到来D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3研究发现,距今大约5000年,人类普遍遭遇洪灾,中外应对策略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大禹治水和诺亚方舟故事中提炼关键词,那么大禹
8、治水可以被概括为治、堵、败、疏、成,而诺亚方舟则可以概括为逃、淘汰、选择、拯救。据此推断最准确的是A中国自古崇尚科学精神B西方自古缺乏进取精神C中国文化讲究和谐相处D西方文化崇尚理性法治14民国三年,严复连续发表说党系列文章,阐释其对政党政治的看法。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同时又说:“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据此可知,严复A对近代政党政治有清醒的认识B认为中国实行政党政治利弊参半C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D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1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
9、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充分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16欧洲这块古老的大陆,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文化高峰。在此过程中,移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事例说明A人类的迁徙活动从未停止B人口迁徙是一种文化活动C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D移民给当地带去的都是先进文化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17小题16分,18小题24分,共40分。)17阅读材料
10、,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的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多年的时间。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是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这时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整编自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材料二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
11、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为了垄断对外贸易,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经济与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推动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8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历,又称“阴历”、“农历”,是中华文明的一大象征。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传统的中历既表现月亮的阴晴圆缺,又反映太阳的四时变化,是非常适合东亚社会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东亚、东南亚
12、国家和地区一用就是两三千年。中历过去在东亚的通用,还具有国际秩序的象征意义。“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四十同文)。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通用或部分通用中国历法,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使用统一的中历历法,曾经是东亚汉文化圈的传统标志之一。在漫长的岁月里,东亚人民依中历来生活、生产,大至国家大事,小至个人生日,无不以中历来记载。可以说,中历作为一种时间坐标系统,其影响已渗透到东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入近代以后,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西历就是西
13、洋历法,又称“阳历”、“公历”。西历是太阳历,只反映太阳变化,不反映月亮变化。从1873年日本率先改用西历,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到1912年中国本土最终改用西历,短短四十年间,东亚各国完成了从中历到西历的转变,但在民间和民俗的层面上,中历还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摘选自新民晚报2010411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1)根据材料,古代东亚各国为何大都采用中历?(6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分别说明近代日本和朝鲜改用西历的原因。(8分)(3)基于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国岁时文化在东亚的变化?(10分)三、论述题(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铁路发展大事简表1
14、9世纪中叶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
15、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21世纪以来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参考答案1C【解析】公这一称呼的内涵逐渐突破了血缘界限,政治含义逐渐增加,这说明西周初年意在营造天下一家的政治格局,C项正确;西周初年宗法血缘关系浓厚,排除A项;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项;D项表述绝对
16、,排除D项。故选C项。2C【解析】从大量记载家族谱系,到多为高级官僚的履历书,少有家族的叙述可以看出,这意味着门第世家观念逐渐削弱,这是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结果,C项正确;宋代实行的是科举制而非察举制,排除A项;南北分卷制度是明清时期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A【解析】根据材料“叙长幼、论贤良、别奸顽、异罪人”、“其座席间,年高有德者居于上,高年淳笃者并之”、“那些有过犯之年长者,须坐于众宾席末,听讲律受戒论”可知,明代政府通过确立社会伦理秩序来加强对基层的教化与治理,A项正确;明政府的这一做法并不会激化矛盾,而是确立秩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明代政
17、府通过确立社会伦理秩序来加强对基层的教化与治理,“顺应了农村地区宴饮习俗”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明政府的这一做法符合纲常伦理,而非背离,排除D项。故选A项。4C【解析】材料“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铁犁牛耕,排除A项;通过材料无法判断精耕细作发展程度,排除B项;男耕女织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确立,D排除。故选C。5A【解析】根据材料“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茶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说明茶叶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所以A正确;根据材料“如果在
18、用餐时间,一脚踏进穷人家的村屋,就会发现:茶不分早晚是唯一的饮料,而且总是在晚餐时大量饮用”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其他阶级,不能体现“淡化了英国社会的阶级差别”,所以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无法得出地域间分布不平衡的结论,所以C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所以D错误。6C【解析】由于手工工场无法满足“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产生了工业革命,表明市场需求的扩大引发了工业革命,C项正确;蒸汽机的改良成功是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材料主旨,A项错误;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不是蒸汽机的发明,B项错误;“工场手
19、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说法绝对,也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7C【解析】根据“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知,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C项正确;材料只提及巴格达一个城市,缺乏与其他城市的比较,故不能得出“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过程,也并未提及奴隶制和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8C
20、【解析】根据“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农产品外传,这属于“商业革命”的范围,C项正确;A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形成的,排除A;工业革命的开展晚于新航路开辟,排除B;亚洲人口的膨胀与“餐桌革命”没有直接关系,并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D。9C【解析】材料“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反映的是加强国家干预。材料“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体现的是国际协调,故C项正确,排除D
21、;危机的根源没有消除,排除A;封闭的说法错误,排除B。10B【解析】据题意可以看出,户籍制度不断改革意旨是在加强户籍管理,同时逐渐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这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目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项正确;AD不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均排除;C项不能反映城市户籍改革的目的,排除。故选B项。11C【解析】根据材料“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建立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秦朝建立后全国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内
22、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中央对地方加强武力控制的结论,故B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交融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12A【解析】根据材料,新冠疫情期间中国积极抗议的同时对世界其他国家予以援助,可见中国积极构建人类共同体,故A正确;塞尔维亚是欧洲国家,在援助抗议中中国并非只援助周边国家,故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疫情期间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帮助,与建交无关,故C排除;材料能说中国抗击疫情有效,并不能说明疫情防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故D排除。13C【解析】大禹治水强调“治、堵、败、疏、成”,意味着当时中国人注重主动应对,在方式上选择“疏”,这是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
23、选择,C项正确;科学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进取精神在诺亚方舟故事中也同样存在,排除B项;理性法治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严复认为政党政治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疏通民意,保护民权的作用。但就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严复又认为,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就会立即富强起来,那是肤浅的认识。这说明严复认为实行政党政治不能使中国立即富强,说明严复对民国建立后的政党政治有比较清醒的认识,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利弊参半”,排除B项;民国三年即1914年,而戊戌变法在1898年就已经失败,所以“对戊戌变法失败进行深刻反思”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
24、对政党政治的看法,并没有指出中国应该走何种道路,且没有找到正确的救亡图存道路,排除D项。故选A项。15D【解析】三幅图片分别出土于世界不同的区域,代表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因而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D项正确;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项错误;罗塞塔石碑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故B项错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是古两河流域的文物,故C项错误。16C【解析】根据“通过吸取来自非洲、中东、印度的辉煌文明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其他文明相继没落的历史时期不断成长,达到了一系列文化高峰”可得出文化的传播与人口迁移有一定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是否停止,排除A;人口迁徙并不是一种
25、文化活动,排除B;D项太绝对,排除D。17(1)原因: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或工业革命的进行);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的需要;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建立;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或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解析】(1)根据材料“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及所学知识可得,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强了世界之间的联系,推动着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所需
26、要的原料、市场都需要和世界加强联系;同时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相应的殖民地,加强与其的联系;随着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根据材料“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推动世界市场逐步形成。(2)根据材料“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可得,欧洲贸易中心转移;根据材料“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可得,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根据材料“为了垄断对外贸易,英国成立东印度
27、公司,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可得,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商业贸易发展过程中导致世界贸易格局变化。18(1)原因: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在朝贡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2)日本:明治维新进行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采用西化),实现脱亚入欧;朝鲜: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失去对朝鲜控制,朝鲜成为日本殖民地。(3)如何看待:岁时文化历史上长期辐射东亚,说明中华文明在历史上曾经为东亚文明的进化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过应有的贡献。近代以来,由于列强侵略、西学东渐,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国停用了中历,折射出其人类文明从农业社会向
28、工业社会的转型。从岁时文化的变化,提醒我们现代人正确看待传统文化,传承精华,保持其民族性。【解析】(1)根据材料“过去的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可得出东亚汉文化圈以农耕文明为主;根据材料“也曾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在朝贡册封体制之下是东亚传统国际秩序的象征”可得出在朝贡体制之下,中国以颁赐历法来宣示对天下的控制。(2)日本,根据材料“东亚各国纷纷脱亚入欧(实是“脱中入西”),其标志之一,便是弃中历而改用西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于1868年进行明治维新改革,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即采取西化政策,实现脱亚入欧;朝鲜,根据材料“1896年朝鲜半岛开始使用西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营销内容审核机制-全面剖析
- 林地流转市场分析-全面剖析
- 关节扭伤治疗药物研究-全面剖析
- 音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全面剖析
- 2024年中国电气装备平高集团平高电气招聘考试真题
- 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全面剖析
- 深井开采安全防控技术-全面剖析
- 微处理器架构创新-全面剖析
- 商业合同起诉书范文
- 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全面剖析
- 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英语教师的演讲
- 2025年湖北省八市高三(3月)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县域产业布局与升级-深度研究
- 第十六周《“粽”享多彩端午深耕文化传承》主题班会
- 日间患者流程护理质量改善项目汇报
- 创意美术网络安全课件
- 上海电信2025年度智慧城市合作协议2篇
- 2024燃煤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标准
- 产前检查妇产科教学课件
- 气球婚礼派对合同范例
- 2024无人机测评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