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辨识教程详解_第1页
危险因素辨识教程详解_第2页
危险因素辨识教程详解_第3页
危险因素辨识教程详解_第4页
危险因素辨识教程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危害(wihi)分类与分级安全(nqun)评价人员培训教程共八十七页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火灾危险分类3、爆炸危险分区4、高处作业(zuy)分级5、危险化学品分类6、重大危险源分级7、典型工艺(过程)危险因素探讨8、典型场所(环境)危险因素探讨内容提要(ni rn t yo)共八十七页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yn s)分类危险(wixin)、有害因素定义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共八十七页 系统安全观点的事故(shg)因果连锁能量伤 损害 坏屏蔽失效能量释放人失误环境因素物的故障共八十七页危险(w

2、ixin)、有害因素的产生原因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存在和失控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失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等大类;物的不安全状态: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设施、设备、工具、附件有缺陷等大类;管理缺陷:对物性能控制的缺陷,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用人缺陷等大类;共八十七页1.1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16-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 6大类为:物理(wl)性危险、危害因素15类;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5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6类;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5

3、类;其他危险、危害因素1类。共八十七页1.2 按事故类型(lixng)分类 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根据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wixin)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共八十七页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有害因素分为(fn wi)七类,分别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有害因素。共八十七页2.1 物质(wzh)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二(d r)讲 火灾危险性分类 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

4、60-92),将火灾危险性物质分为3类: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可燃固体。(1)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气体乙类火灾危险性气体共八十七页(2)液化(yhu)烃、可燃液体甲A类甲B类乙A类乙B类丙A类丙B类共八十七页(3)可燃固体(gt)与水或空气中水蒸气作用能产生爆炸气体的;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的固体(自燃或爆炸);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能引起爆炸或燃烧的;其他可燃固体。可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甲类乙类丙类共八十七页2.2 生产(shngchn)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

5、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4.常温下受到水或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中,将生产的火灾(huzi)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等5类:共八十七页生产类别火灾危险性特征乙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且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6、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丙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 丁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额生产。共八十七页(2)生产场所的例子甲类-甲醇(ji chn)合成厂房、闪点30可能坠落范围半径(m)3456共八十七页图号基础高度(m)可能坠落范围半径(m)作业高度

7、(m)图A20520图B20514图C29.554.5 图A 图B 图C共八十七页4.2 高处(o ch)作业分级 根据作业高度和引起坠落原因不同,高处作业有A、B两种分类法,分为四个区域、四个级别。 四个区域对应的作业高度是:25m515m1530m30m 四个级别是:级级级级共八十七页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上;高温作业分级(GB4200-84)中规定的级以上高温环境;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wf)维持正

8、常姿势;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超过标准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91)规定的搬运。 在高处作业分级时,如不存在上述九条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采用A类法分级;如果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B类法分级。共八十七页高处作业(zuy)分级表分类法级别作业高度(m)AB25515153030共八十七页第五(d w)讲 危险化学品分级5.1 基本概念化学品指各种化学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或人造的。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因管理不善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shnghi)或损害的化学品属危险化学品。共

9、八十七页第五(d w)讲 危险化学品分级5.2 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特点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原料、中间产品、产品、废弃物都可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原料、辅助原料、产品可能呈现三态;生产、使用、储存、经营、运输、废弃等六个环节(hunji)都可能有危险;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八十七页5.3 危险(wixin)化学品分类化学品检索有关(yugun)理化、燃爆和毒性数据进行健康危害和物理危害的试验依据危险化学品分类的判据确定是否为危险品非危险品爆炸品压缩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毒害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我国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程序危险品共八十七页5

10、.4 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fn j)基本概念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全组染毒动物(dngw)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或浓度。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全组染毒动物中个别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全组染毒动物全部存活的最大剂量或浓度。共八十七页化学物质急性毒性分级(fn j)常用危险货物安全手册毒性分级剧毒高毒中等毒低毒微毒大鼠一次经口LD50(mg/kg)115050050006只大鼠眼入4h,死亡24只的浓度(ppm)1010100100010000兔涂皮时LD50

11、(mg/kg)55443502180对人可能致死量(g/kg)15总量(g)(60kg体重)0八十七页5.5 作业(zuy)场所有毒作业(zuy)分级(1)作业分级原则 标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以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基础,采用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和毒物浓度超标倍数等,综合考虑(kol)了接触毒物本身的性质、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时间以及接触浓度等对作业人员的影响,使得作业场所的危险分级更具科学性。 共八十七页(2)作业(zuy)场所有毒作业(zuy)分级毒物危害(wihi)程度级别权系数(D)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极度

12、危害(级)8高度危害(级)4中度危害(级)2轻度危害(级) 1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 在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作业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毒物的作业时间,称为有毒作业时间 。有毒作业时间(小时)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2125253共八十七页毒物浓度超标倍B 作业(zuy)环境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称为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式中:B毒物浓度(nngd)超标倍数; Mc实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平均值,mg/m3; Ms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 共八十七页有毒作业分级 有毒作业分级根据(gnj)分级指数进行,分级指数C为: CDLB分级指数越大,表示在该作业环境人员中

13、毒的可能性越大。按分级指数的大小将有毒作业分为五级。分级指数C有毒作业级别C96极度危害作业(四级)24C96高度危害作业(三级)6C24中度危害作业(二级) 0C6轻度危害作业(一级)C0安全作业(级)共八十七页第六讲 重大(zhngd)危险源辨识6.1 重大(zhngd)危险源概念的产生(1)重大工业事故频发(2)1974年英国最早研究,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首次建议重大危险源标准 (3)欧共体1982年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 (4)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5)1996年欧共体通过了塞韦索法令的修正案(6)2000年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

14、标准共八十七页(1)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的有关概念重大危害设施:不论长期地或临时地加工、生产、处理、搬运、使用或储存数量超过临界量的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重大事故:在重大危害设施内的一项活动过程中出现意外的、突发性的事故,如严重泄漏,火灾或爆炸(bozh),其中涉及到一种或多种危险物质,并导致对工人、公众或环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严重危害。(2)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概念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6.2 重大(zhngd)危险源的概念共八十七页(3)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于一个

15、工厂(gngchng)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4)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共八十七页(5)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zhngjin)储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6)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共八十七页6.3 重大(zhngd)危险源辨识危险物质超过临界量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shling)达到或超过临界量; 另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

16、的和大于1。共八十七页 当单元(dnyun)中的危险物质量满足下式时,可以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1式中: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储量; 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N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共八十七页6.4 重大(zhngd)危险源的分类(1)按生产贮存不同分为(GB18218-2000) :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贮存区重大危险源(2)按危害形式分为:火灾、爆炸(bozh)、泄漏等。(3)按物质性质不同分为(GB18218-2000,共142种) :爆炸物质26种易燃物质34种活性化学物质21种有毒物质61种。共八十七页6.5 重大(zhngd)危险源监控国家(guji):法律法

17、规 申报范围 GIS编码 GPS编码 预案要求 救援体系企业:辨识 评价 管理 应急预案 申报政府:登记 监督 GIS、GPS 应急预案 协调中介:技术支持 服务共八十七页重大(zhngd)危险源贮存(zhcn)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危险建(构)筑物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可燃液体贮罐区(贮罐)气体贮罐区(贮罐)毒性物质贮罐区(贮罐)火炸药、弹药库区(库)毒性物质库区(库)易燃、易爆物品库区(库)具有爆炸危险的生产场所具有中度危险的生产场所具有燃烧危险的生产场所工业管道公用管道长输管道蒸汽锅炉热水锅炉6.6 重大危险源的分析共八十七页第七讲 典型工艺(gngy)(过程)危险因素说明7.1 物

18、料输送 气体 超压 爆炸(bozh)(安全装置) 静电 火灾爆炸(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密封、防腐、防疲劳断裂) 火灾、爆炸 液体 静电(流速、接地) 泄漏 中毒 火灾爆炸(密封、防腐) 固体(粉料) 静电 粉尘爆炸(流速、防静电)共八十七页7.2 熔融、干燥 熔融 利用加热使固态(gti)物料熔化为液体。 火灾 中毒 干燥 利用热能除去潮湿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 超温自燃 静电和粉尘爆炸 泄漏 火灾、爆炸 受物质特性、加热方式(fngsh)的影响共八十七页7.3 蒸发、蒸馏 蒸发 借加热作用使溶液中溶剂气化并移出,以提高 溶质浓度或使之析出。 热敏性物质分解、燃烧、爆炸。 蒸馏 借液体混合

19、物各组分挥发度不同,使其分离(fnl)为 纯组分的操作。 泄漏火灾、爆炸(密封、防止设备腐蚀) 残留物自燃爆炸(控温) 误操作自燃、火灾、爆炸 静电、明火火灾、爆炸共八十七页7.4 冷却、冷凝、冷冻冷却 使物料温度降低的过程。冷凝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发生相变(如气相变为液相) 的过程。 冷却介质中断(zhngdun)压力升高、爆炸 冷却器泄漏副反应、中毒、爆炸冷冻 使物料温度降低至0以下的过程。 载冷体中断压力升高、爆炸 制冷剂泄漏火灾、爆炸共八十七页7.5 筛分、过滤 筛分 将固体颗粒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级的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密闭、除尘) 易产生(chnshng)静电及电气火花(静电接

20、地) 过滤 借助于重力、真空、加压及离心力的作用,使 悬浮液通过多孔物质而将固体微粒截留,达 到液-固分离的过程。 火灾、爆炸 中毒 固相物不稳定火灾、爆炸(设备选型)(密闭(mb))液相挥发共八十七页7.6 粉碎、混合 粉碎 将大块物料加工成小块物料的操作过程。 易形成爆炸性粉尘环境(惰性气体(duxng q t)保护) 撞击火花 摩擦生热 静电 混合 使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料相互分散,达到温度、 浓度组成一致的过程。 液体挥发火灾、爆炸 粉体物料飘浮粉尘爆炸 搅拌快、产生静电 固体物料撞击火花共八十七页第八讲 典型场所(环境)危险(wixin)因素探讨8.1 原油储罐区8.2 轻油储罐区或液

21、化(yhu)石油气储罐区8.3 天然气长输泵站8.4 裂解方式的氢气和氧气站8.5 分子筛方式氧气厂(氮气厂)8.6 石油裂解车间8.7 聚乙烯生产车间8.8 植物油加工厂共八十七页8.9 机械加工车间8.10 污水处理厂的硝化站区8.11 转窑式水泥厂8.12 煤粉加工(ji gng)车间8.13 白酒生产厂8.14 非煤露天矿或采石厂8.15 煤露天矿8.16 煤矿井下共八十七页8.17 冶金矿山井下危险、危害(wihi)因素8.17.1 地压灾害(zihi)(1)引起地压灾害的原因采矿方法不合理;巷道或采场设计不合理;穿越地压活动区域;穿越地质构造区域;矿柱被破坏;采场矿柱设计不合理;采

22、场或巷道设计不合理;在应该进行支护的井巷没有支护或支护设计不合理;共八十七页(1)引起地压灾害的原因采动影响或采动破坏;其它地压活动(hu dng)的影响或破坏;采场或巷道施工工艺不合理;采场或巷道施工时违章作业;遇到新的地质构造而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遇到新的岩石而没有按岩性进行施工;爆破参数设计不合理;爆破工序不合理;爆破施工时违章作业等。共八十七页(2)地压灾害(zihi) 地压灾害主要表现为采场顶板大范围跨落、陷落和冒落,采空区大范围跨落或陷落,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等。1)采场顶板大范围垮落、陷落和冒顶破坏采场和周围的巷道;造成采场内人员的伤亡;破坏采场内的设备和设施;破坏矿井的正

23、常通风系统;造成生产秩序的紊乱;其他危害。如排水管道经过采场,可能破坏排水系统,引起水害;破坏矿井的供电系统等。共八十七页(2)地压灾害2)采空区大范围垮落、陷落 采场的采空区大范围垮落的直接后果(hugu)是产生强大的冲击波、引起岩体塌陷和将采空区大量的有害气体开放到作业场所。由此产生的危害包括:采场工作人员伤亡;采空区附近作业场所人员伤亡;破坏采场及其设备、设施;造成垮落带上部的岩体塌陷,产生进一步的灾害等。共八十七页(2)地压灾害3)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 岩体的矿压活动造成巷道的片帮和冒顶,产生的直接危害是:巷道内人员的伤亡(shngwng);破坏巷道内的设备、设施;破坏正常的生

24、产系统;破坏巷道等。 共八十七页8.17.2 水害(shu hi) (1)造成水害(shu hi)的原因 在开采过程中,可能存在由地表塌陷或地质构造形成的通道进入矿井的地表水的危害、采空区和废弃巷道中储存的“人工水体”的危害以及原岩溶洞、裂隙等构造中的原岩水体的危害。产生水害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探水工艺不合理;采掘过程中突然遇到含水的地质构造;爆破时揭露水体;钻孔时揭露水体;地压活动揭露水体;排水设施、设备设计不合理;共八十七页(1)造成水害的原因排水设施、设备施工不合理;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chxin)故障;采掘过程违章作业;没有及时发现突水征兆;发现突水征兆没有及时采

25、取探水措施或没有及时探水;发现突水征兆后没有采取防水措施;发现突水征兆采取了不合适的探水、防水措施;没有防水门或防水门设计不合理;采掘过程没有采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使采空区、废弃巷道积水;地面水体和采掘巷道、工作面的以外连通;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共八十七页(2)危害及破坏形式 矿井、地表水体或突然降雨都可能造成的矿井水害事故,这些事故包括:采掘工作面突水。即使(jsh)突水量不大,由于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由于各种通道使采空区与储水体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从而形成采空区、巷道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

26、亡和财产损失。地表水体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通过裂隙、溶洞、废弃巷道、透水层、地表露头等与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再进入人员作业场所,或直接进入作业场所,从而形成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共八十七页8.17.3 电危害(wihi) 井下的生产系统存在大量的用电设备,存在电危害。井下充油型互感器、电力电容器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电气设施内部绝缘损坏,保护(boh)监测装置失效,将会造成火灾、爆炸;另外,配电线路、开关、熔断器、插销座、电热设备、照明器具、电动机等均有可能引起电伤害、成为火灾的引燃源。

27、共八十七页(1)电气火灾产生原因由于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短路、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gzhng)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弧、静电火花等。共八十七页(2)电击触电危险1)分布 井下的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都存在直接(zhji)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共八十七页 (2)电击触电危险 2)伤害的方式和途径伤害的方式:触电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

28、造成的,当伤害电流流过人体时,人体受到局部电能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生物学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会引起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伤害的途径:人体触及(ch j)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ch j)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共八十七页 (2)电击触电危险 3)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

29、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nqun diny)、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共八十七页(3)电伤触电危险 1)分布:井下配电室、配电线路等。 2)伤害的方式和途径伤害的方式: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xngchng)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伤害的途径:直接烧伤-

30、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间接烧伤-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流灼伤-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共八十七页8.17.4 爆破(bop)伤害 (1)引起爆炸事故的原因炸药控制不合格;炸药性质不合格;爆破作业后,没有检查或检查不彻底,没有清理出未爆炸的残余炸药;炸药运输过程中遇到明火、高温物体;炸药运输过程中强烈振动或摩擦;装药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zuy);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人员没有撤离到安全区域就起爆;爆破时使用不合格的雷管或导爆管;其他违章作

31、业;运送炸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等。共八十七页(2)容易发生爆炸事故(shg)的场所炸药库;运送炸药的巷道;爆破作业的工作面;爆破作业的采场;爆破后的工作面;爆破后的采场;运送矿岩的巷道等。 共八十七页8.17.5 中毒(zhng d)、窒息(1)引起中毒、窒息的原因 引起中毒的因素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其他有毒烟尘如:矿体氧化形成的硫化物与空气的混合物,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火灾后产生的有毒烟流等。爆破后形成的炮烟是造成井下人员中毒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炮烟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井下通风不畅和违章作业。发生人员中毒、窒息的原因包括:违章作业。如放炮后没有足够

32、的通风时间就进入工作面作业,人员没有按要求撤离(chl)到不致发生炮烟中毒的巷道等;通风设计不合理。如通风设计不合理使炮烟长时间在作业人员工作区滞留,没有足够的风量稀释炮烟,设计的通风时间过短等;由于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的盲巷、采空区、峒室等;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的地质构造,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突然涌出到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人员作业场所,人员没有防护措施;出现意外情况。如意外的风流短路,人员意外进入炮烟污染区并长时间停留,意外的停风等。共八十七页(2)中毒、窒息场所(chn su)爆破作业面;炮烟流经的巷道;炮烟积聚的采空区;炮烟进

33、入的硐室;盲巷、盲井;通风不良的巷道;采空区等。共八十七页8.17.6 火灾 在井下有可燃物的环境都可能发生火灾,这些可燃物包括(boku):电缆、电器设备、油料和其他可燃物。造成火灾的引火源包括:吸烟、电焊、电器、设备摩擦等。8.17.7 爆炸伤害 井下焊接用气瓶由于使用不当、可爆气体钢瓶存放不合理或与氧气钢瓶混放,都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井下油料燃烧后处理不当也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共八十七页8.17.8 粉尘危害 粉尘危害是矿工(kunggng)开采作业中最大的危害之一。爆破、矿岩装卸和运输过程都能产生大量的粉尘。粉尘的危害性大小与粉尘的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物质组成有关。一般随着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含硫量的增加,粉尘的危害增大。在不同粒径的粉尘中,呼吸性粉尘对人的危害最大。在开采过程中,产生粉尘的场所主要有: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运输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