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共12页)_第1页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共12页)_第2页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共12页)_第3页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共12页)_第4页
人格心理学基础知识(共12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y )重要分支,旨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人格这个概念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首先是外在的人格,即个人(grn)被他人知觉和描述的方面;其次是内在的人格,涉及一些内在因素,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人被他人认为是这样的。3人格在心理领域(ln y)的定义分为:罗列式,综合性,层次性,适应性,区别性,本质性。4,奥尔波特认为,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5本书认为: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6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

2、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7现在人格心理学的正式诞生以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解释,和默里人格探究两书为标志。8人格心理学家关注人的所有层面,第一,人类本性的层面(揭示人的共同本性),第二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的层面(揭示个体差异和群体的差异),第三,个人唯一的层面(个体的唯一性)。9,人格心理学的目的:描述(最基本),理解,预测,控制。10人格理论是心理学家对人性及其差异进行描述和解释,从而对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改变所使用的概念体系。确定一个理论的标准:内部一致性,包容性和广博性,简约性,实用性。11,人格心理学是以整体的

3、人为研究对象。三种研究途径:临床途径,相关途径,实验途径。人格测评是指创立并应用各种系统的技术来搜集人格资料,从而对人格的个人方面进行考察。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是将人性作为其核心12,第一个正式(zhngsh)意义上的人格理论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第二章1个案研究是一种以单独的个人为研究对象的研究取向,它把个体看作(kn zu)一个整体,对之进行丰富全面,深入细致的描述和解释。2测验资料(zlio)分为:自我报告资料,观察者报告资料,实验资料,生活史资料。3观察的类型:自然与人为情境观察,即时与回溯观察,整体单元和分子单元。4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一致性。5效

4、度是指一项测验实际能测出其所要的测量的心理特质的程度,也就是测验的准确性。第三章1人格的最基本单位是特质,它是一个宽泛的,聚焦的神经生理系统,它使很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能够激发和引导形式一致的适应性行为和表现性行为。2奥尔波特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分为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3机能自主是奥尔波特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持续性机能自主是原始的、基本的动机系统,用于解释许多重复性行为模式以及对规律和熟悉性的偏好。综合性机能自主是与人格整合有关的主导动机系统,是与统我的维持有关的动机奥尔波特将行为分为:表现型行为和应对型行为。4卡特尔将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独有特质。共同特质指所以人在一定程

5、度上都拥有的特质。 独有特质为人体所有特有的从来源上将特质分为本性特质和环境塑造特质,从内容将特质区分为能力特质,气质特质,动力特质卡特尔将学习分为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整合学习。5艾森克将人格定义为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质等持久稳定的组织,决定着人对环境的独特适应,根据构成(guchng)元素对行为影响力的大小,将人格分作四个层次,类型层次,特质(t zh)层次,习惯反应层次,特定反应层次。这就是(jish)人格层次模型。艾森克的人格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6(McCare)麦凯里和科斯塔提出的五因素模型: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构成的特质结构。五因素

6、模型的影响,第一,源于理论的五因素模型与词汇学研究的大五结构惊人的相似,第二,五因素模型还涵盖了其他很多人格理论。第三,五因素模型的概念化与很多经典人格理论也有密切联系。第四章1感觉寻求:个体对变化的,新异的,复杂的和强烈的感觉和经验的需要,并且为了能获得这些体验,宁愿去从事身体的,社会的,法律的和经济的冒险活动。感觉寻求的四个维度:1,兴奋和冒险寻求。2,经验寻求,3,去抑制,4敏于厌倦。感觉寻求的三种生理基础,生理唤醒,神经递质,雄性激素高尔顿,作为第一位系统地研究人类行为遗传学的科学家,可以说是行为遗传学的奠基人。遗传率指一个群体内某种遗传原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总的变异中所占的比例。遗传

7、学最常采用的四种研究方法:1家族研究:是最早的行为遗传学研究方法,为高尔顿首创。2,双生子研究分同卵和异卵双生子,前者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成的,后者是不同卵细胞分别受精的结果。3,收养研究,4,模型拟合。亲缘利他:这种利他对象是朝向自己基因同源的直系或旁系亲属。互惠利他是指某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发生的相互帮助的利他行为第五章弗洛伊德看来,人的心理可以分成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潜意识中蕴含人的欲望、本能冲动以及替代物。前意识是潜意识和意识的中介环节(hunji),担负着一定的稽查作用,其中的内容很容易进入意识。前意识内容的来源:1人的知觉,2,潜意识。意识指心理的表明部分,是人们日常心理

8、生活中唯一(wi y)能够直接触及的部分弗洛伊德把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冲突视为唯一(wi y)的心理冲突。他将人格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者能量构成。本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是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形成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超我由个体在父母的管教下将社会道德观念内化而成的,它包括理想自我和良心。自我理想是自己行为的理想标准,良心是使自己免于犯错的限制。超我遵循完美原则神经质焦虑是由自我害怕不能控制本我冲动导致不良结果而产生的焦虑。道德焦虑是由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的羞耻感和内疚感。现实焦虑也称客体焦虑,现实焦虑是个体察觉到现实世界中的危险时产生的反应。防御

9、机制:1压抑,2退行,3合理化或者文饰作用,4投射,5,反向作用,6转移7升华。1压抑:是将力比多冲动排除到意识之外。2退行就是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3合理化或者文饰作用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4投射就是将自己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5,反向作用就是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6转移就是对某对象的强烈感情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7升华就是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固着:力比多的满足过分放纵或过分限制,就会导致人格发展的停滞。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心灵能量代替力比多。心灵就是整个人格,是与人的物质现实相对应的

10、心理现实。荣格把潜意识分为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荣格的原型(yunxng)分类,自我,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真我。集体潜意识中的经验是以原型形式存在的。中年危机:大多数虽然功成名就(gng chng mng ji),去总免不了感到了无生趣。荣格根据能量(nngling)的投放倾向的差异将人分为两类:外倾型和内倾型外倾型:倾向于向外投放能量者大方,热爱交际,更关注他人和外部世界。内倾型倾向于内投放能力者冷谈容易害羞,更多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情。他还假设了心灵的四种功能,感觉,直觉,思维,情感,共组成8类3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人类奋斗的动力来源于克服自身不足的强烈愿望。器官自卑:因身体的缺

11、陷而产生的自卑感。追求卓越;人对最终完美的状态的追求。自卑是人体奋斗的起始原因,卓越是其追求的终极目的。生活风格:每个人在补偿自卑感的活动中形成的独特习惯或者行为模式。四种生活风格:控制型,索取型,回避型,社会型(最健康)补偿自卑的途径;1是以个人的奋斗不断完善自身的不足,迈向卓越:2是与人合作,通过互助弥补各自不足。4安娜弗洛伊德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新增加了5种防御机制1利他主义,2对攻击者的认同,3否认作用,4自虐作用,5禁欲作用。在儿童人格形成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与生活环境是解决儿童心理冲突的关键。5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01

12、);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13);3主动性对内疚感(35);4勤奋对自卑(5120;5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1220);6亲密对孤独(2024);7生产对停滞(2560);8完美对绝望(65以后) 第六章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指当一个行为被及时强化后,这个行为更有可能重现。强化是指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的条件。正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xngwi)之后呈现某种刺激,从而使这种行为出现的概率增加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chxin)的概率增加。撤销阳性刺激或呈现阴性刺激则会有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这就是(jish)惩罚。呈现阴极刺激导致行为

13、出现的概率降低,这个是正惩罚,撤销阳极刺激导致行为出现的概率降低,这是负惩罚。1赫尔的理论核心是习惯:即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种联结。2多德拉和米勒理论:学习四要素:驱力。线索,反应,强化。驱力是指任何能够驱动有机体表现出一些活动的强刺激,它的消除或减弱的过程就是强化。线索是行为发生时人体可辨别到的刺激。反应由当前的驱力与线索引发,反应的目标在于消除或降低驱力。当一个反应不被强化时,反应出现的频率就会下降,最后逐渐消失,这就是消退。第七章人本主义1971年人本主义心理学会成为美国心理学会的第32分会,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获得了整个心理学界的承认。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

14、尊重,自我实现(由低到高)自我实现是出于金字塔顶层的,与前面四种缺失性动机不同,它是一种成长性动机,是动机发展的最高层次。马斯洛的高峰体验论。第一:高峰体验是个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心醉神迷的时刻。第二。在高峰体验中,个人的认知能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第三高峰体验往往很短暂。马斯洛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理论立场,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马斯洛提倡以问题中心论来代替方法中心论。2罗杰斯,自我概念的内涵包括对象和作用。歪曲就是一种防御机制,比如孩子会认为父母不是不表扬我,只是嘴上不说。否认也就是其中一种防卫机制,比如(br)孩子会认为父母没有不高兴,对父母的反应视而不见有条件(tiojin)积极关注就

15、是说只有孩子的表现符合家长的价值条件时,家长才会给与孩子爱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概念,它意味着全心全意地去爱孩子(hi zi),而不管其行为如何。罗杰斯1975年发表的治疗性人格改变的充分必要条件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地位最为重要的三个条件:1,无条件积极关注。2真诚一致。3同理心。真诚一致:即要求治疗者对自己不加任何矫饰,不加任何隐瞒和作假,表现真实的自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理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去理解当事人。罗杰斯提出的自由学习四要素:第一,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第八章 凯利的个人建构心理学理论是建立在自由和决

16、定论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们分析和解释事物的方法,即个人建构,才是预测人类行为的关键。人在创建建构系统时是自由的,但即成的建构会限定人的行为方式,这就是建构主义。1形成一种建构至少要对三个成分加以比较:两个相似的事物和一个相反的事物。建构具有两极性:差异性和相似性。基本假设:个人历程在心理上是由其对事件的预测方式所引导的。个人历程是指生活着的,不断运动变化的人本身。2洛特,社会学习理论的两种趋势:强化观和认知观。社会学习理论四个主要概念,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行为期望,强化物的价值和心理情境。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即针对于某种强化物,一种行为在某种情境下发生的可能性。期望:是指行动前个体对各种行为导致强化

17、的概率的主观预测。强化值:如果一系列强化物出现(chxin)的概率相同,个体希望某种强化物出现的程度,就是该强化物的价值。心理(xnl)情境是人的主观观念中的情境。控制点或内外(niwi)控制(理论的另一个关键概念)内控:有些人相信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大都可以由自己控制。外控:有的人则认为生活中的一般强化作用都是由外力或他人左右的。控制点产生的根源:内控儿童父母也是内控的。外控儿童父母也是外控的控制点与学业成就:在考试成绩方面,内控者要好于外控者。控制点与身体健康:内控者会更多的参与有益健康的活动。控制点与心理健康:内控者比外控者更健康。3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既不完全由内在冲

18、动所驱使,也不单纯地由环境刺激所左右,而是内部动力和外部环境之间复杂交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三元交互决定论:人的行为是主体,行为和环境这三种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果。他指出,人类更重要,更普遍。更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的核心是示范作用。观察学习有四个具体过程:(1)注意过程指观察时将心理资源如感觉通道,感知注意以及认知加工等开通的过程。(2)表象过程指将观察结果以符号形式存储在记忆里以便产生新行为模式的过程。(3)行为重现过程是观察学习的操作方面,是把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适当的行为。(4)动机过程是指在诱因驱动下表现出对观察结果的内在愿望。自我效能:是人关于自己能否控制影响其生

19、活的环境事件的信念。测量自我效能的方式:一般自我效能测量个领域关联自我效能测量。第九章,认知认知风格:习惯化的认知方式威特金的场独立与场依存他们把以内在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独立于场的人,把以外在线索为主进行垂直判断的人称为依存于场的人。心理分化:自我与非我的分化,心理机能的分化,神经生理机能分化。1自我和非我分化较好的人表现(bioxin)为场独立,较差的表现为场依存。人格自我(zw)于非我分化程度是内在实质,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的人格维度上的位置是其外在表现。2心理机能分化(fnhu)较好的人表现为有组织的控制和特异化的防御。 有组织的控制是指对自己的情绪和冲动的有效管理。 特异化的

20、防御是指对引起焦虑的经验进行的有效防御。(防御机制包括;孤立,理智化,投射)造成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因素:生物因素(1)初生的婴儿就已经表现出大脑半球技能化程度上的差异。 (2)生理因素对认知风格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生理成熟上。环境因素:性别角色模仿可能是认知风格发展上性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固定性和灵活性:场依存场独立认知风格的发展模式,要么只获得一种优势技能,要么在两种技能上都保持中等水平,这样的人称为固定性的人 两种风格兼有之,两种技能都高度发展的人,可以成为灵活性的人。海德认为人们有两种强烈的需要:一是对周围环境形成一贯性理解的需要,二是控制环境的需要。人人都会对事件进行归因,每个人在归因过程中

21、表现出的独特的一贯的模式,称为归因风格。人格心理学家用归因不确定性这一维度来区分相信自己归因能力的人与不相信自己归因能力的人。人格心理学家用归因复杂性这一维度来区分强意愿的人和弱意愿的人。归因内容是指归因者所认为的导致事件发生的因素。四个维度:1控制点,内控和外控2稳定性 3可控性4普遍性,喜欢以适用于许多情境的因素归因的倾向叫普遍归因。具体归因的人用来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只适用于此时此地,换一种情境它将不会起任何作用解释风格:就是对事件作出怎样的归因。自我妨碍:是个体保护自尊的其中一种方式。韦纳的归因风格6维度:个人能力(nngl),个人努力程度,运气,任务难度,身心状态以及他人的影响。结果预

22、期:描述(mio sh)人们对达到某一具体目标的可能性的信念。泛化预期则用来表示人们在复杂事态中对自己的结果所持的一种信念。气质性的乐观是对积极结果的泛化预期。悲观主义(bi un zh y)是将对消极结果的泛化预期。第十章情绪焦虑:首先,从认知层面来看,焦虑是一种强烈的,令人不快的主观感受,会使人产生紧张和恐怖的感觉;其次,从生理层面来看,焦虑伴随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最后,从行为层面来看,焦虑将导致个体的特定行为反应的发生。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指焦虑的暂时波动状态,是个体面临威胁情境时体验到的,短暂的情绪反应。特质焦虑则是人体体验到焦虑的倾向性,是对危险情境的预先反应倾向焦虑

23、的进化观点认为,焦虑情绪反应是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下来的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充分利用身体资源以应对可怕的潜在威胁。焦虑的认知成分首先体现在个体对焦虑刺激的认知评价上。焦虑的认知特征包括认知内容,认知操作,认知结构和认知产物等四个方面。焦虑的行为反应包括:连贯程度下降,攻击和回避。焦虑的类型:社交焦虑,考试焦虑,焦虑障碍。社会焦虑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评价恐惧。即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害怕别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第十一章意志攻击是指故意伤害他人或破坏物体的行为。攻击性则是个人一贯表现出攻击行为的程度利他人格是指考虑他人福祉,关心他人,在行动上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持久倾向利他人格的要素:社会责任感,同感,世界公正的信念,内控个人控制感是指人在主观上知觉到自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事件,而不是实际能不能控制。习得性无助。指因一系列的失败经验而造成的无能为力的绝望心境。第十二章动机是指促使(csh)个人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成就动机:就是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nizi)动力阿特金森提出(t ch)的成就动机的2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