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的崛起-PPT课件_第1页
第三世界的崛起-PPT课件_第2页
第三世界的崛起-PPT课件_第3页
第三世界的崛起-PPT课件_第4页
第三世界的崛起-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世界的崛起亚非会议和不结盟运动关于“第三世界”约出现于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大为流行由超越两大阵营、超越国家性质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第一世界”是指富有的西方民主国家,“第二世界”是东方阵营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逐渐试图摆脱两大阵营的控制,以便能够更好地追求自己的利益。 中国化的“第三世界”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阐述毛泽东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5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初期第三世界形成 毛泽东论“三个世界”“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

2、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邓小平对“三个世界”的阐释“从国际关系的变化来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着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亚非会议第三世界形成的开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亚非会议的政治思想基础时代背景:(1)战后出现大批新兴民族国家,面临共同的历史任务。(2)新兴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反对冷战。形成过程:1953年12月至1954年4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1954年6月中印联合声明和中缅联合声明重申五项原则,将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 。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的提出被誉为“亚洲宪章”。亚非会议1954年4月科伦坡五国总理会议上,印尼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提出1954年12月茂物会议,决定由五国联合发起召开亚非会议。1955年4月“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钱嗣杰报道亚非会议亚非会议进程1955年4月18日亚非会议在万隆举行苏加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 前两天,22个国家代表(尼赫鲁、纳赛尔、西哈努克等)作了一般性发言19日周恩来作临时发言求同存异 4月24日通过关于促进

4、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 会议现场周恩来与苏加诺周恩来即时发言十项原则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过问或干涉他国内政。五、尊重每一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地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六、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七、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八、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或司法解决等和平手段以及有关方面自己选择的任何其他和平手段来解决一切国际纠纷。九、促进相互

5、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历史意义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而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亚非国家以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地主义,促进民族民主运动。增进亚非国家交往和相互了解,找到消除隔阂、增强团结的基础。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发展中重要里程碑 时代背景:50年代后期两极化格局日益明朗新兴民族主义国家不愿介入美苏间斗争,希望在两极化的格局中保持积极中立的地位新兴民族主义国家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接受了“第三世界”这个概念 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南斯拉夫及其领袖铁托起积极作用 1948年苏南冲突1955年苏南关系虽然有所改善,但南不愿加入华

6、约集团,而是努力探索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铁托准备工作1956年7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布里俄尼岛会晤,公报中使用“不依附于集团”的字样。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印尼苏加诺总统也签署这份公报。1960年9月铁托、纳赛尔、尼赫鲁、恩克鲁玛和苏加诺举行会晤,进一步形成不结盟运动的领导核心。1961年2月至4月铁托出访非洲9国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6月开罗举行筹备会议,制定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五项标准。 恩克鲁玛(19091972) 加纳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加纳人民大会党主席,非洲著名社会活动家,“非洲社会主义”倡导者和代表人物之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

7、脑会议(贝尔格莱德)通过会议宣言和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等文件会议宣言主要内容不结盟国家鼓励和支持为自己的独立和平等而进行斗争的各国人民;主张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并共同努力制止各种新殖民主义,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非集团原则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不结盟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万隆精神进一步弘扬,是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结果。标志着第三世界的形成,并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一定程度上对两极对立的国际关系格局形成冲击,加速世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对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

8、了贡献。不结盟运动的发展1961年9月第一次会议(贝尔格莱德、25个)1964年10月第二次会议(开罗、42个)1970年9月第三次会议(卢萨卡、54个)1973年9月第四次会议(阿尔及尔、75个)1976年8月第五次会议(科伦坡、86个)2019年9月第十四次会议(哈瓦那、116个) 第十三次会议(吉隆坡)不结盟运动的特点 会员国不断增多,影响越来越大矛头由初期指向一切新老殖民主义到70年代后转向集中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斗争从政治领域逐渐扩大和深入到经济领域内部存在着分歧和各种消极因素 第三世界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联合国的变化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第三世界国家争

9、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新的海洋法联合国的变化大批新兴国家加入联合国60年代43个;70年代31个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推动反帝反殖运动1960年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3年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宣言1965年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否认国民党代表有出席第四届联大的资格。11月15日周恩来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1961年起美国赞成讨论中国代表权问题1970年25届联大赞成票超过反对票1971年26届联大通过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10、序思想起始于万隆会议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会议提出1963年“七十五国集团”形成1964年第一届贸易与发展大会七十七国联合宣言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第一次讨论改革国际经济关系问题,通过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1974年29届联大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第三世界国家争取建立新的海洋法西方国家:3海里或12海里以内1947年智利和秘鲁:200海里1970年蒙得维的亚海洋宣言(智利等8个拉美国家):200海里1970年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200海里1972年圣多明各宣言(加勒比海国家):200海里1973年关于海洋法问题的宣言(非洲统一组织):200海里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12海里)1960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