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1页
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2页
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3页
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4页
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UG北京市地方标准编 号 :DB11/T 183520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project20210401 发布20210701 实施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 京 市 市 场 监督 管 理局 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line project编 号 :

2、DB11/T 1835-2021主编部门: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施行日期:2021 年 07 月 01 日2021 北京前言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820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 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测量;5.地下水控制;6. 土方工程;7.运输与吊装;8.给水管道敷设;9.排水管道敷设;10.管渠;11.沉管和桥管施工;12.顶管施工;13.

3、水平定向钻施工;14.夯管施工;15.盾构法施工;16.浅埋暗挖施工; 17.非开挖修复;18.附属构筑物;19.季节施工。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负责组织实施,由北京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昌运宫 17 号市政集团大厦;邮政编码:100089)。北京市市政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北京市公联公路联络线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高新市政工程科技有限公

4、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易成市政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常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本规程主编单位: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孔 恒汪 波岳爱敏刘海争张丽丽李永生乔国刚王 渭梁文广赵 欣王文正梁志海余家兴刘 明杨卫红王彦波张迎伟林向阳田治州张艳秋许宏赟梁 岩郭 飞马晓春董 凯林雪冰张 珣李海峰王亚杰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焦永达 陈英盈 李红专 刘其铎李海燕 王增义 唐永讯目次 HYPERLINK l _TOC_250023 总则1 HYPERLINK l _TOC_250022 术语2 HYPERLINK l _TOC_250021 基本规定3

5、HYPERLINK l _TOC_250020 测量5一般规定5管道中线控制测量5高程控制测量10施工测量115.4 监控量测12 HYPERLINK l _TOC_250019 地下水控制17一般规定17隔水帷幕17降排水21地下水回灌24地下水监测24 HYPERLINK l _TOC_250018 土方工程27一般规定276.2 开槽276.3 支护29地基处理30管道交叉处理31施工便桥31沟槽回填32 HYPERLINK l _TOC_250017 运输与吊装35一般规定35机械吊装36人工下管36 HYPERLINK l _TOC_250016 给水管道敷设38I一般规定38球墨铸

6、铁管敷设38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敷设40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敷设41钢管敷设43硬聚氯乙烯(UPVC)管敷设46聚乙烯管(PE 管)及其复合管敷设48玻璃钢管敷设48管道附件安装49管道内、外防腐50水压试验56冲洗消毒62 HYPERLINK l _TOC_250015 排水管道敷设64一般规定64基础与安管64水泥砂浆接口65钢筋混凝土管及预应力混凝土管安装66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安装67闭水试验69闭气试验72 HYPERLINK l _TOC_250014 10管渠73一般规定73砌体砌筑管渠73现浇钢筋混凝土管渠76预制装配式管渠80 HYPERLINK l _TOC_250013 沉管和桥

7、管施工82一般规定82沉管施工82桥管施工87 HYPERLINK l _TOC_250012 顶管施工90一般规定90II工作井及后背92设备安装9412.4 顶进96中 继 间99触变泥浆减阻100曲线顶管101土层加固104 HYPERLINK l _TOC_250011 水平定向钻施工105一般规定105施工准备105导向孔钻进108回扩、清孔109管道回拖109 HYPERLINK l _TOC_250010 夯管施工111一般规定111工作井设备安装111夯进施工112管线排土113 HYPERLINK l _TOC_250009 盾构法施工114一般规定114工作竖井及施工115

8、配套机械设备选择116盾构机安装11615.5 掘进11615.6 注浆11815.7 管片11815.8 盾构法施工质量119 HYPERLINK l _TOC_250008 浅埋暗挖施工120一般规定120施工准备120施工竖井121III16.4 马 头门122地层超前支护122隧道开挖124初期衬砌12516.8 防 水层12716.9 二次衬砌129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非开挖修复131一般规定13117.2 工 作井13117.3 既有管道预处理13217.4 涂 层法132穿插管法133原位固化法134内衬管法135 HYPERLINK l _TOC_

9、250006 附属构筑物136一般规定13618.2 井室13618.3 雨 水口13918.4 支墩、支吊架140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季节施工142一般规定142冬期施工142雨期施工145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附录 A管道闭水试验148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附录 B管道闭气试验149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附录 C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152本标准用词说明154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引用标准名录155 HYPERLINK l _TOC_2

10、50000 条文说明156IVContentsGeneral provisions1Terminologies2Basic regulations3Survey5General requirements5Control survey of pipeline midlin5Vertical control survey10Construction survey11Monitoring measurement12Groundwater control17General requirements17Groundwater cut-off curtain17Dewatering21Groundwate

11、r recharge24Groundwater monitoring24Earthwork27General requirements27Pipeline grooving27Trench support29Soil improvement30Pipeline crossover treatmen31Temporary bridge for construction31Trench backfill32Transportation and hoisting35General requirements35Lower pipe of crane36Manual pipe laying36Layin

12、g of water supply pipelin38General requirements38Ductile iron pipe laying38Laying of prestressed reinforced concrete pip40Laying of prestressed steel tube concrete pip41Steel pipe laying43Laying of UPVC pipe46VPolyethylene pipe (PE pipe) and its composite pipe layin48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pi

13、pe layin48Pipeline accessories installatio49Internal and external anticorrosion of pipelin50Hydraulic pressure test56Rinse and disinfect62Drainage pipeline laying64General requirements64Foundation and steadying pip64Cement mortar interface65Instal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pipe and prestressed co

14、ncrete pip66Installation of underground plastic drainage pipelin67Water obturation test69Pneumatic pressure test72Channel73General requirements73Masonry channel73Cast-in-place reinforced concrete channe76Prefabricated assembly channe80Sinking construction and Bridging Pipeline82General requirements8

15、2Sinking construction method82Bridging pipeline method87Pipe jacking construction90General requirements90Working shaft and back92Device installation94Pipe jacking96Pipe jacking relay99Thixotropic mud drag reductio100Curve pipe-jacking101Soil reinforcement104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constructi

16、o105General requirements105Construction preparation105VISteering hole drilling108Back expansion and hole clearin109Draging back of pipeline109Tamping pipe construction111General requirements111Construction preparation111Ramming construction112Construction survey113Shield construction114General requi

17、rements114Work shaft and construction115Selection of matching machinery and equipmen116Shield machine installation116Shield tunneling116Grouting118Shield segment118Construction quality of shield tunneling metho119Construction of shallow underground excavation120General requirements120Construction pr

18、eparation120Construction shaft121Ingate122Pipeline soil reinforcement and earthwork excavatio122Excavation124Initial lining125Waterproof layer127Secondary lining129Trenchless repair131General requirements131Working shaft131Pretreatment of original pipelin132Coating132Insertion method133In-situ curin

19、g method134Slip lining135VIIAncillary structure136General requirements136Well chamber136Catch basin139Pipeline pier and supports and hangers140Seasonal construction142General provisions142Winter construction142Rainy season construction145APPENDIX AWater obturation test148APPENDIX BPneumatic pressure

20、 test149APPENDIX C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non-pressure concrete pipe leakage15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tandard15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155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156VIII总则为提升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水平,规范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节约材料,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城市室外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施工。室外给水

21、排水管道工程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术语刚性管道 rigid pipeline主要依靠管体材料强度支撑外力的管道,在外荷载作用下其变形很小,管道的失效是由于管壁强度的控制。主要包括钢筋混凝土、预(自)应力混凝土管道和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道。柔性管道 flexible pipeline在外荷载作用下变形显著的管道,竖向荷载大部分由管道两侧土体所产生的弹性抗力所平衡。主要包括钢管、化学建材管和球墨铸铁管管道。刚性接口 rigid joint of pipelines不允许连接管道借转的接口。柔性接口 flexible joint of pipelin

22、es允许连接管道在一定范围内借转的接口。化学建材管 chemical material pipelines本规程指玻璃纤维管或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管(简称玻璃钢管)、硬聚氯乙烯管(UPVC)、聚乙烯管(PE)、聚丙烯管(PP)及其钢塑复合管的统称。管 渠 canal;ditch;channel采用砖、石、混凝土砌块砌筑的,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的或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的矩形、拱形等异形(非圆形)断面的输水通道。非开挖修复 trenchless rehabilitation and renewal采用少开挖或不开挖地表的方法进行给水排水管道修复更新的技术。混凝土模块 concrete sma

23、ll hollow block混凝土通过专用加工设备制作,用于砌体构筑物,具有不同形式和系列化模数的混凝土预制单块砌筑产品,简称模块。2基本规定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管理体系,制订各项施工管理规定。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建(构)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等资料,组织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并应做好施工准备。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并应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应实行审查、会审(设计交底)和签证制度。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当变更时应办理

24、变更审批。施工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设置,并应有总体布置方案。对不宜间断施工的项目,应配备备用动力和设备。施工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应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施工测量应实行施工单位复核制,填写相关记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应对所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及时补钉桩校正,并应经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认定;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不易被扰动且应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 200m 不宜少于 1 个;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定

25、期校核;不开槽施工管道、沉管、桥管等工程的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应根据施工方案进行设置,并及时校核;既有管道、建(构)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和防护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安全要求。工程所用的管材、管道附件、构配件和主要原材料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进行验收。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型式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所用管节、半成品、构配件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

26、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损坏、锈蚀或变质。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符合表 3.0.11 的规定。通行车辆载物的最高点与外电架空线路,应保持安全距离。当外3电线路电压小于 1kV 时宜为 1.5m;1kV15kV 时宜为 3m。表 3.0.11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1kV 以下1kV10kV35kV最小垂直距离(m)677给水排水管道主体采用开槽施工的沟槽或基坑,应根据开挖深度及周围环境复杂情况进行监控量测。采用顶管、盾构、浅埋暗挖等工法进行施工的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应对管(隧)道支护结构及沿线影响范围地

27、表或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设置观测点,进行监控量测。管道附属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预埋件、预留孔的位置、高程、尺寸等进行复核。4测量一般规定使用的测量仪器设备、工具,应在规定有效期内,并应在使用前完成检查、校正。工程测量技术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工程的概况;工程的平面、高程控制方法;测量作业的具体方法;计算手段及控制精度设计,测量误差分析和质量目标设计;为配合工程特殊的施工方法,测量工作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工程进行所需与工程测量有关表格的表样及填写要求;配备符合控制精度要求的仪器设备、工具;满足工程要求的测量人员。施工单位接到工程测量控制资料,应加密施工导线。应根据工程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

28、工技术措施,提前进行工程平面、高程测量数据的准备、计算,并应根据现场条件进行加桩测量。应施放挖槽边线,堆土、堆料界线及临时用地范围。与测量有关的工序操作前,测量员应向操作人员进行测量交底,双方签认交底单。交底单应妥善保管。4.2 管道中线控制测量给水排水管道中线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制宜、确保精度、方便实用,并应满足施工需要。三角点、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导线点及相应精度的卫星定位点,可根据施工需要,作为给水排水管道中线测量的首级控制。给水排水管道中线控制网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三边测量和边角测量等方法。卫星定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

29、合表 4.2.4-1 的规定;5表 4.2.4-1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固定误差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一级110201/400001/20000二级0.510401/200001/10000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精度要求、卫星状况、接收机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测区已有的测量资料进行综合设计;首级控制网布设时,宜联测 2 个以上高等级国家控制点或地方坐标系的高等级控制点;对控制网内的长边,宜构成大地四边形或中点多边形;控制网应由独立观测边构成一个或若干个闭合环或附

30、合路线:各等级控制网中构成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不宜多于 6 条;各等级控制网中独立基线的观测总数,不宜少于必要观测基线数的 1.5 倍;加密网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布网,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规定的精度要求。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4 卫星定位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4-2 的规定;表 4.2.4-2 卫星定位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56对于规模较大的测区,应编制作业计划;卫星定位测量测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观测前,应对接收机进行预热和静置,同时应检查电池的容量、接收机的内存和可储存空间是否充足;天线安置的对中

31、误差,不应大于 2mm;天线高的量取应精确至 lmm;观测中,应避免在接收机近旁使用无线电通信工具;作业同时,应做好测站记录,包括控制点点名、接收机序列号、仪器高、开关机时6GB 50026 的规定;等级接收机类型仪器标称精度观测量卫星高度角()有效观测卫星数观测时段长度(min)数据采样间隔(s)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静态快速 静态 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静态快速静态一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15451030101510305158二级双频或单频10mm+5ppm载波相位1515451030101510305158间等相关的测站信息;卫星定位测量外业观测的全部数据应经同步环

32、、异步环和复测基线检核,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的规定;当观测数据不能满足检核要求时,应对成果进行全面分析,并舍弃不合格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所构成异步环的边数不应超过本规程第 4.2.4 条第 2 款的规定。否则, 应重测该基线或有关的同步图形。三角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5 的规定;表 4.2.5 三角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 级平均边长(m)平均角误差()起始边长相对中误差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测回数三角形最大闭合差()DJ2DJ6一级 小三角100051/400001/200002415二级 小三角500101/200001

33、/100001230注:中误差为正值,闭合差为正负值。三角测量的网(锁)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大不应大于 100,最小不应小于 30;2)控制网的加密方法及一、二级小三角的布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 的规定。4.2.6 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6 的规定;表 4.2.6 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表中 n 为测站数。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的边数,但不得超过表 4.2.6 中相应等级导线平均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 4.2.6 中规定的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130mm;导

34、线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当附和导线长度超过规定时,应7各等级的首级控制网,宜布设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且其三角形的内角最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 长(km)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相对闭合差DJ1DJ2一级40.55151/30000210 n1/15000二级2.40.258151/14000116 n1/10000三级1.20.112151/7000124 n1/5000( fB fB / n) / N布设成结点网形。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表 4.2.6 中规定长度的 0.7 倍。三边测量应符合

35、下列规定:各等级三边网的起始边至最远边之间的三角形不宜多于 10 个,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7 中的规定;表 4.2.7 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平均边长(km)测距中误差(mm)测距相对中误差一级 小三边1251/40000二级 小三边0.5251/20000注:中误差为正值。各等级三边网的边长宜近似相等,其组成的各内角宜为 30100。当受条件限制时,可放宽,但不应小于 25,图形欠佳时,应加测对角线边;当以测边方法进行交汇插点时,至少应有一个多余观测,并应根据多余观测与必要观测的结果计算的纵、横坐标差值,不应大于 35mm。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平角观测所用的

36、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在使用前,应校验合格;ww3n水平角观测结束后,测角中误差应按公式(4.2.8-1)和(4.2.8-2)计算:1)三角网、边角网的测角中误差:ms (4.2.8-1)式中: ms 测角中误差(”); w 三角形闭合差(”); n三角形的个数。2)导线(网)测角中误差:ms 式中: ms 测角中误差(”);(4.2.8-2)f BnN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方位角闭合差(”);计算 fB 时的测站数;附和导线或闭合导线环的个数。4.2.9 距离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电磁波法测距仪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电磁波测距仪时,应选用级仪器合格控制值,电磁波测距仪按标称

37、精度分级;仪器标称精度表达式(4.2.9-1)为:8式中:mD (a bD)mD 测距中误差(mm);a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4.2.9-1)b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mm/km 或 ppm);D测距长度(km)。当测距长度为 1km 时,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精度为:级: mD 5mm;级:5mm mD 10mm。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测距边宜 选在地面覆盖物相同的地段,不宜选在烟囱、内燃机等发热体上空;测线上不应有树枝、电线等障碍物,并应离开地面 1.3m 以上;测线宜避开高压线、电焊机、配电箱等强电磁场的干扰;测距边的测线倾角不宜太大;镜一致

38、;测距时,对讲机应暂时停止通话;仪器安置后,测站、镜站不准离人,对仪器应专人保管和维护;4)电磁波测距仪测距边的水平距离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气象改正应按相应的图表或公式进行;仪器固定常数、比例常数的改正,应依照仪器计量检定的结果进行;测距仪与棱镜在平均调和高程面上的水平距离,应按公式(4.2.9-2)计算:DP 式中: DP 水平距离(m);S 经气象及固定误差、比例误差改正后的斜距(m);h 棱镜与仪器间的高差(m)。5)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9-1 的规定:表 4.2.9-1 电磁波测距仪测距的技术要求(4.2.9-2)2 普通钢尺测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可采

39、用一根钢尺往返丈量或两根钢尺同方向丈量一次。丈量时,应使用弹簧秤,丈9使用电磁波测距仪进行距离测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应在仪器加电 3min 后观测;测距时应在目标棱镜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雨、雪和大风天气不宜作业,不得将仪器照准头对准太阳;当在测线延长方向上有反射物体时,应在棱镜后方使用测伞遮挡; 宜按仪器性能在规定的测程范围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作业中使用的棱镜应与仪器检定时棱S 2 h2仪器等级测回数一测回读数较差(mm)测回间较差(mm)往返测或不同时间所测较差(mm)2572(a+b.d)210152(a+b.d)量结果应进行尺长、温度、拉力、倾斜等项改正;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

40、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2.9-2 的规定。表 4.2.9-2 普通钢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边长丈量较 差 的 相对误差作业尺数丈量总次数定线量大偏差(mm)尺段高差 较差(mm)估读值至(mm)温度读数值至()读尺次数同尺各次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40000245050.50.5321/2000012250100.50.5321/1000012270100.50.5234.2.10 内业计算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计算所用全部外业资料与起算数据,应经两人独立检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各级平面控制点的计算,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平差法或近似平差法。计算时,应采用两人对算或验算方式;使用电子计算机

41、平差计算时,应对所用程序进行确认,对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对输出数据进行检验;4.3 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直接水准测量辅以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应以二、三等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工程控制。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3.2 的规定。表 4.3.2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注:1 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路线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 0.7 倍;L 为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三等水准测量可采用双仪高法单面尺施测。4.3.3 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 型不应大于 15,DS3 型

42、不应大于 20;10经平差级的坐标值为控制的依据,对方位角、夹角和距离应按平差结果反算求得。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路线长度(km)水准仪的型号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与已知点联测附和或环线二等2DS1铟瓦往返各一次往返各一次4 L三等650DS1铟瓦往返各一次往一次12 LDS3双面往返各一次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对于铟瓦水准尺,不应大于 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大于 0.5mm;当采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时,二等水准测量其补偿误差 a 不应大于 0.2, 三等水准测量其补偿误差a 不应大于 0.5;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4.3.3

43、的规定:表 4.3.3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水准仪的型号视线长度(m)前、后视较差(mm)前、后视累计较差视线距地面最低高度(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的读数较差(mm)基本分划、辅助分划、或黑面、红面所测高差 较差(mm)二级DS150130.50.50.7三级DS1100360.31.01.5DS3752.03.0注:1 二等水准视线长度小于 20m 时,其视线高度不应低于 0.3m;三等水准采用变动仪器高度进行观测单面水准尺时,所测两次高差较差,应与黑面、红面所测高差之差要求相同;电子水准仪观测,应满足相应等级技术要求。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宜在平面

44、控制点的基础上布设成三角高程网或高程导线;高程观测应起迄于不低于三等水准的高程点上,其边长长度不应大于 1km,边数不应大于 6 条。当边长长度不大于 0.5km 或单纯作高程控制时,边数可增加 1 倍;采用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计算高差时,应考虑折光差的影响;三角高程测量的边长测定,应采用不低于级精度的测距仪;内业计算时,垂直角度的取值,应精确至 0.1;高程的取值,应精确至 1mm。4.3.4 对高程控制网应进行平差计算,高程控制点高程应以平差结果为准。4.4 施工测量测定中心桩桩号时,应用全站仪或钢尺测量中心钉的水平距离。用钢尺丈量时应抻紧拉平。临时水准点测

45、设及校测,应采用两个控制水准点为一环进行闭合测量,其闭合差不L大于 12mm(L 为两点间水平距离,以 km 计)。临时水准点应设在稳固及不易被碰撞的地点,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宜经常校测,冬、雨期及季节变化时应进行校测。分段施工时,相邻施工段间的水准点,宜布设在施工分界点附近。开工前,应由双11方分别测量,取三次平均值作为水准基点。施工测量时,应对相邻段已完成管道的高程进行复核。5.4 监控量测盾构施工开始前,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的工程内容与现场环境条件及盾构施工特点编制工程的量测与监控方案。应包括: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方案;工作竖井内及隧道内控制测量方案;盾构施工中的测量项目、内容、要求;

46、盾构贯通前的测控方案及盾构贯通后测量等。盾构施工应建立施工平面、高程控制系统。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建立应符合本规程第4 章的规定,盾构施工平面控制网,应符合设计测量精度要求。应将地面平面控制网点的坐标、方位与高程控制点高程准确传递至始发工作竖井内, 在地下进行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坐标传递与方向传递宜同时作业,应采用全站仪进行坐标与方向传递及校核,盾构机离开始发工作竖井 100m 范围内,距接收工作竖井 200m 范围内,应加测陀螺定向次数。宜采用全自动测量系统随时显示盾构机推进过程中,高程与中线的变化动态。盾构机就位后,应测量盾构机轴线的平面位置与高程,确定其与设计管道中心线与高程的关系。盾构机内

47、应建立推进过程的测量觇点。盾构机开始掘土、推进后,每完成一环管片的安装,且完成推进后,应进行一次高程、中线测量,监控盾构机的姿态及管道状态,根据偏差状况,采取纠正措施。管片拼装成环、推进就位后,应量测管片环的椭圆度、管片前沿的垂直直径、水平直径、管片前沿的进尺里程等。盾构施工中,应对地面隆沉情况进行监控。监控应符合下列规定: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制定地面隆沉监控方案;监控基准点应设在施工影响区域外,并具有良好通视与防干扰条件;隆沉观测点,应沿盾构机前进轴线方向对称安排布置,具体布设尺寸,应结合初始推进试验,由施工设计确定;对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等,应设监控点;设计要求进行管片受力状况量测时,应

48、建立量测方案。盾构施工过程中,应对已完成的管段进行沉降观测,观测间隔时间按控制测量方案确定。盾构法施工管道完成贯通后,应进行最终测量,确定管道的中心线与管底高程、井位位置。浅埋暗挖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和测点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监测与记录。监12注:应测项目,选测项目。2 基坑工程施工中支护结构、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 5.4.13-2 确定; 表 5.4.13-2 基坑工程监测频率注:1 基坑开挖前的监测频率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定;2 底板浇筑后可根据监测数据变化情况调整监测频率;13控量测应在施工前测得初始读数,并应跟随开挖、支护作业进行;所获取的监测信息应及时反馈。基坑支护

49、结构和围岩土体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坑支护结构和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5.4.13-1 选择;表 5.4.13-1 基坑支护结构和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支护桩(墙)、边坡顶部水平位移2支护桩(墙)、边坡顶部竖向位移3支护桩(墙)体水平位移4支护桩(墙)结构应力5立柱结构竖向位移6立柱结构水平位移7立柱结构应力8支撑轴力9顶板应力10锚杆拉力11土钉拉力12地表沉降13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14土体深层水平位移15土体分层竖向位移16坑底隆起(回弹)17支护桩(墙)侧向土压力18地下水位19孔隙水压力施工工况基坑设计深度(m)55101015152020

50、基坑开挖深度(m)51 次/1d1 次/2d1 次/3d1 次/3d1 次/3d5101 次/1d1 次/2d1 次/2d1 次/2d10151 次/1d1 次/1d1 次/2d1520(1 次2 次)/1d(1 次2 次)/1d202 次/1d注:应测项目,选测项目。2 盾构法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管片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5.4.14-2 选择;表 5.4.14-2 盾构法隧道工程监测频率注:123D 盾构法隧道开挖直径(m),L 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管片结构位移、净空收敛宜在衬砌环脱出盾尾且能通视时进行监测;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宜为 1 次/

51、(15d30d)。143 支撑结构拆除工程中及拆除完成后 3d 内监测频率应适当增加。对于竖井井壁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频率,在竖井及井壁支护结构施工期间应 1 次/1d,竖井井壁支护结构整体完成 7d 后宜 1 次/2d,30d 后宜 1 次/7d,经数据分析确认井壁净空收敛达到稳定后可 1 次/(15d30d);坑底隆起(回弹)监测不应少于 3 次,并应在基坑开挖之前、基坑开挖完成后、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各进行 1 次监测,当基坑开挖完成至基础施工的间隔时间较长时,应增加监测次数。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5.4.14

52、-1 选择;表 5.4.14-1 盾构法隧道管片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管片结构竖向位移2管片结构水平位移3管片结构净空收敛4管片结构应力5管片连接螺栓应力6地表沉降7土体深层水平位移8土体分层竖向位移9管片围岩压力10孔隙水压力监测部位监测对象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距离监测频率开挖面前方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5 D L 8 D1 次/(3d5d)3 D L 5 D1 次/2dL 3 D1 次/1d开挖面后方管片结构、周边岩土体和周边环境L 3 D(1 次2 次)/1d3 D L 8 D1 次/(1d2d)L 8 D1 次/(3d7d)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结

53、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 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应根据表 5.4.15-1 选择;表 5.4.15-1 浅埋暗挖隧道支护结构和周围岩土体监测项目序号监测项目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1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2初期支护结构底板竖向位移3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4隧道拱脚竖向位移5中柱结构竖向位移6中柱结构倾斜7中柱结构应力8初期支护结构、二次衬砌应力9地表沉降10土体深层水平位移11土体深层竖向位移12围岩压力13地下水位2 浅埋暗挖隧道工程施工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的监测频率可按表 5.4.15-2 选择;表 5.4.15-2 浅埋暗挖隧道工程监测频率注

54、:123B 浅埋暗挖隧道或导洞开挖宽度(m),L 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水平距离(m);当拆除临时支撑时应增大监测频率;监测数据趋于稳定后,监测频率宜为 1 次/(15d30d)。隧道内初设的测点,应紧跟工作面,离工作面距离不宜大于 2m,宜在工作面开挖以后 24h 测得初始值。地表下沉监控点,布设在地面沿拱中线及其他规定位置。监测频率应根据被测数据变化趋势等具体情况确定和调整。15注:应测项目,选测项目。监测部位监测对象开挖面至监测点或监测断面的距离监测频率开挖面前方周围岩土体和周边环境2 B L 5 B1 次/2dL 2 B1 次/1d开挖面后方初期支护结构、周边岩土体和周边环境L 1

55、 B(1 次2 次)/1d2 B L 5 B1 次/2dL 5 B1 次/(3d7d)每次监测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测点变形规律,并根据时态曲线判定隧道稳定情况。将监测数据及时绘制成时态曲线,并注明当时隧道施工情况,以分析测点变形规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应认为隧道达到基本稳定。1)拱脚收敛趋于稳定,水平收敛速度小于 0.2mm/d; 2)拱顶垂直位移速度小于 0.1mm/d。时态曲线呈现下列特征,应认为隧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时态曲线的变化长时间没有变缓的趋势;监测数据有突变或不断增大的趋势;支护变形过大或出现明显的受力裂缝。施工中监测数据、现场巡查结果应

56、及时整理和反馈。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工,并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支护结构位移达到设计要求的位移限值;支护结构位移速率增长且不收敛;支护结构构件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的沉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沉降、倾斜限值;基坑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面开裂;56支护结构构件出现影响整体结构安全性的损坏;基坑出现局部坍塌;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开挖面出现隆起现象。16地下水控制一般规定当管道土方施工有地下水影响时,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周围地上与地下构筑物等环境条件、管道埋深、降水深度要求及支护结构形式采用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 可采用隔水帷幕、降排水、回灌或其组合的方法

57、。地下水控制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方案,设计和施工应根据下列因素: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槽开挖与支护设计施工方案,管道基础埋深及降水深度;周围地上与地下构筑物、地下管线分布及其变形控制要求;施工条件及工期安排;市政排水条件。地下水控制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宜优先采用帷幕隔水,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 设计依据;2345工程所处场地地层分布、地下水分层情况及相互关系、周边环境条件;隔水帷幕形式或降水形式的技术比较与选择;隔水帷幕进入下卧隔水层深度和坑底抗突涌稳定性计算;降水抽水量计算方法及预估总抽水量、井数及井身结构设计和抽水设备能力的选择、抽水延续时间的估计;6789

58、降水方法对施工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估;地下水位监测要求;施工质量检验要求; 地下水综合利用措施;10 施工图。5.1.4 地下水控制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抽排出的地下水应经处理后综合利用。5.2 隔水帷幕5.2.1 隔水帷幕的形式,可根据布置方式、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按表 5.2.1 分类。17表 5.2.1 帷幕形式分类分类方式帷幕形式布置方式悬挂式竖向帷幕、落底式竖向帷幕、水平向帷幕结构形式独立式帷幕、嵌入式帷幕、支护结构自抗渗式帷幕施工方法水泥土搅拌桩帷幕、高压喷射注浆帷幕、注浆帷幕、咬合式排桩帷幕、钢板桩帷幕、冻结帷幕等当基坑(槽)底部以下存在连续分布、埋深较浅的隔

59、水层时,应采用落底式竖向隔水帷幕;当基坑(槽)底部以下含水层厚度较大,隔水层不连续或埋深较深时,可采用悬挂式竖向隔水帷幕,同时应采取隔水帷幕内侧降水,必要时采取帷幕外侧回灌或与水平隔水帷幕结合的措施;地下暗挖工程、涵洞工程可采用水平向或斜向隔水帷幕。采用落底式帷幕,帷幕进入下卧隔水层的深度应符合公式(5.2.3)要求,且不宜小于 1.5m。l 0.2hw 0.5b式中: l帷幕进入隔水层的深度(m);hw 基坑内外的水头差值(m);b帷幕的厚度(m)。(5.2.3)采用悬挂式帷幕,帷幕进入透水层的深度应满足地下水沿帷幕底端绕流的渗透稳定性要求,对渗透系数不同的非均质含水层,宜采用数值方法进行渗

60、流稳定性分析;对均质含水层,地下水渗流的流土稳定性应符合公式(5.2.4)要求:(2D 0.8D ) x Kh w(5.2.4)式中: K 流土稳定性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二、三级的地下水控制工程应分别不小于 1.6、1.5、1.4;D 悬挂式隔水帷幕在基坑底面以下的插入深度(m);Dx 潜水面或承压水含水层顶面至基坑底面的土层厚度(m);h 帷幕内外的水头差(m); 基坑底面以下土的浮重度(kN/m3);w水的重度(kN/m3)。当基坑底之下存在承压水层,且承压水头高于坑底时,应进行坑底突涌稳定性计算。当不满足坑底抗突涌稳定性要求时,可在基坑内或外布设降压井或增加隔水帷幕深度。隔水帷幕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