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_第1页
2021年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_第2页
2021年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_第3页
2021年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_第4页
2021年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1申报高级农艺师业务总结魏秀章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魏秀章,男, 1955年 5月出生,中共党员。 1978年 12月参加工作,云和县云和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农技员,农艺师, 1978年 11 月结业于浙江林业学校果树专业,学制一年半。 1998年 7 月取得浙江省农业广播学校农作物专业中专文凭,学制三年。 201*年 7 月取得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业推广专业大专文凭,学制二年。 1998年 12月取得助理农艺师资格, 201*年 9月被确认为农艺师,至今已满七年。本人任现职以来一直坚持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工作,能认真履行农艺师职责,爱岗敬业,努力

2、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几年来,先后担任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品种资源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等5 项省、市、县在云和实施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技术成果分别获省农业丰收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一等奖、省科技兴林三等奖和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农业丰收三等奖。组织技术培训与生产现场技术指导,撰写农业生产意见、技术材料、农业信息材料、工作总结材料等50 多篇,在农业信息网发表(农业技术信息、乡镇动态、农业信息)7篇,上传技术信息10多篇。在省级以上农业刊物发表专业技术论文12篇,多次被县、乡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所

3、在集体连年被县局评为先进集体。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将本人任现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政治思想素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忠诚人民的科技事业,有良好的品德风范和科技素养,遵纪守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体现出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积极主动,勇挑重担,顾全大局,任现职以来一直出全勤,始终坚持战斗在农业第一线。二、业务能力任现职以来,我始终把农业技木推广放在重

4、要的位置,把成为一个农艺师 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鞭策自己,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把握农业技术最新的改革趋势,理解农业技术改革的发展方向,积极参加科技 项目建设活动,与同志一起钻研农业技术,共同开发农业技术研究专题。任现职 7 年来研究农业技术的专题有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推广农业科技成果,为我县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具体工作完 成情况如下1、擅长从事地方梨品种资源云和雪梨研究工作本人从 80 年代初开始,从事地方梨品种云和雪梨研究工作,完成了全县3个重点乡镇和 5 个次重点乡镇老云和雪梨成龄果园实地调查,调查总面积12703亩。举行 2次大范围的优良单株评选工作, 88年和

5、 89年分别初步筛选出11 株和 15株云和雪梨优良单株,并对各个优良单株母树进行了建档立案。繁育良种苗木, 89年将 15个优良单株进行高接换种,建立了 32亩优良单株母本园, 90年繁育良种苗木1 万佘株, 1992年舂分别在云坛乡苏坑村、安溪乡下武村建立了云和雪梨示范基地,面积分别为200亩和 70亩,通过试栽表现较为突出,亩产达1250-1500,亩产值1 万元 ,市场价比常规早熟梨增加3/4,使50 多户果农每年增收20至 30 多万元。为了做好云和雪梨单株选优工作,把真正好的云和雪梨单株选出来,从 201* 年开始每年对基地果树物侯期进行观察记载和培育管理技术指导,确定以果实品质为

6、统一标准,在 2 个示范基地通过3年观察逐株筛选,从中选出 100多株为重点观测单株,经过4 个月的观测查看对照的单株进行编号 ,201*年 8月底至 9月中旬在观测单株全面进行初选测评,从中选出 23个单株确定为测评优良单株,于 201*年 9 月 15 日对这些单株果实进行了综合测评,测评结果进行分析,最终选出 11 个优良单株,为保护云和雪梨品种资源和开发利用作出积极的贡献,得到了有关专家认可。2、主要从加强示范区建设入手,集中精力做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科技 推广示范项目建设,201*至 201*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丽水市柑桔提质增效综合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示范项目实施,三年全镇

7、合计推广面积350亩,其中示范基地 100亩,低产园改造100亩。通过实施三年350亩总产量 1509 吨,平均产量 503 吨,增幅259,新增总产量308吨,年均新增总产量103吨,亩均产量 1437公斤,亩均新增产量 293公斤,总产值237万元,年均产值79万元,增幅1026,新增总产值119万元,年均新增产值40万元,总经济效益即纯收益 160 万元,年均纯收益53 万元,增幅1043,投入产出比1207,新增总纯收益81 万元 ,年均新增总纯收益27万元 ,项目亩均产值2257元,亩新增产值1136元,亩均纯收益 1521 元,亩均新增纯收益770元,平均单价 1570元吨 ,增幅

8、60.25。通过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品种结构调整、示范基地建设及低产园改造,提高了果业竞争力,加快了现代果业的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年获浙江省农业丰收一等奖。已公示2) 201*-201* 年,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南方优质多抗甜油桃新品种选育与不同栽培模式技术研究项目实施的成果在我镇推广应用面积累计0.18万亩,其中进入丰产面积累计0.15万亩,平均亩产1840公斤,市场平均价6元/公斤,亩产值6624元, 3年累计共创产值994万 元,本项目的实施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研究解决了以往油桃栽培表现严重裂果和味

9、酸这一两大难题,研究水平为国内先进。成功选育出 丽油 3 号 甜油桃新品种,并通过国家良种认定。通过项目实施,填补了丽水以往不能成功种植甜油桃的空白,为甜油桃能成功种植开创了先例,由此推动甜油桃产业的发展,使甜油桃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水果之,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 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一等奖。( 3)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丽水市应用家庭健康花卉品种选育及养护技术项目成果应用本项目针对各种吸收室内有害物质能力强的常见花卉品种进行室内养护技术研究,使人们更好的了解家庭健康花卉的特性,帮助大家解决困扰多时的各种室内污染问题,能安全、便捷地祛除室内污染,营造健康的家居环境。 3

10、年来,已广泛应用在家庭种养、租摆等花卉市场,前景广阔。同时,带动近100 多户花农发展健康花卉品种的生产,在云和镇,推广应用,面积达2390 多亩,已产生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计350万元。因而,本项目研究结果符合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成果对我镇的花卉产业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以推动花卉产业化发展。具有明显的美化、提升室内居住环境的效果。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年获浙江省科技兴林三等奖。( 4)主持完成了丽水市在云和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丽水市柳叶蜡梅抗衰老退行性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示范基地实

11、施,201*至 201*年,在浙江省科技厅、丽水市农科院的支持下,开展了柳叶腊梅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系统研究,重点解决柳叶蜡梅人工栽培成功,破解了野生山蜡梅的质量、产量难题。解决了山蜡梅单株产叶量小,枝叶的内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山蜡梅产品的质量。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年获丽水市科技兴林二等奖。( 5) 201*年主持完成了云和县在云和镇实施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云和县甬优系列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示范基地实施,采取加强技术服务,提高粮农种植技术,蹲点示范,以点带面,全面部署,分级实施,及时检查督促等工作措施,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杂交稻适时播种,稀播育壮秧;及时移栽,双本稀植;合理施肥,

12、科学管水;统防统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等系列栽培技术。一年来举办培训班、技术现场会 8 期,受训 376人次,印发甬优系列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等资料 550 份,蹲点办方,抓好三个中心示范方,较好地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高了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一年来全镇应用推广甬优系列水稻 5105亩,生产稻谷2880.63 吨,平均亩产 564公斤,比非甬优水稻亩增 50 公斤,新增总产 25575 吨,新增总产值64 万元,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该项技术成果于 201*年获丽水市农业丰收三等奖。3、新品种引进并推广名茶 :安吉白茶、龙井43、乌牛早、迎霜等

13、名茶品种,推广栽植面积 TOC o 1-5 h z 47hm2,无性系良种名茶短穗杆插育苗示范基地3hm水果 :石榴青皮软籽枣、贡枣等优良品种 ,推广栽植面积20hm 干果 :板栗云石一号、魁栗、处暑红、上光栗等优良品种,推广高接换种改良面种100hm4、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发表专业文论文12 篇,其中独著9 篇,合著 1:3AW篇。(1)题目浙南山区春大棚黄瓜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1*年第 9期独著(2)题目云和雪梨单株选育及其开发利用出版刊物名称中国农业杂志201*年第11 期独著(3)题目高山幼龄雪梨基地套番茄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长江蔬菜杂志201*年第3期独著(4)题目黑宝

14、石李引种浙江云和的表现及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中国果业信息杂志201* 年第3 期合著 1(5)题目云和代料香菇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食用菌杂志 201*年第 3期独著(6)题目莴笋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201*年第 7期独著(7)题目云和县祟头镇野生蔬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出版刊物名称蔬菜杂志 201*年第8期合著 1(8)题目反季节代料菜菇栽培管理技术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1*年第 2 期独著(9)题目放心菜基地栽培技术出版刊物名称吉林蔬菜杂志201*年第3 期独著(10)题目低产毛竹林改造技术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1* 年第 1 期独著(11)题目名茶短穗扦

15、插育苗技术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201*年第 3 期独著(12)题目木糠、木屑生产代料香菇技术出版刊物名称浙江林业杂志 201*年第 8期合著 15、撰写农业技术信息( 1)发表于浙江省农业信息网农业技术资料栏目 :1 篇(2)发表于丽水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 :1 篇(3)发表于云和农业信息云和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栏目:2篇( 4)发表于云和门户网云和科普之窗栏目 :5篇 6、工作体会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第一线工作,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学习新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上,发挥其经济效益。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动态,注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使我地的新技术推广工作能不断适应农

16、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切实感觉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理解了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含义,任何科学技术只有通过实 TOC o 1-5 h z 践才能因地制宜的发挥其现实生产力的功能. 农业技术人员只能在自身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与农民建立友好的关系,切实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依照党中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有效可行的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和推广,才能使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得到体现,完成自身技术推广的工作任务. 作为一名农技推广者-农艺师,我深深意识到,农技推广的工作过程是创造性很强,我国进入WTO 后,农业产业化面临

17、着新的挑战 ,又是当前市场经济时代的技术革新时期 ,本人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是自身在技术方面掌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许多技术问题还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求,二是由于本人的能力和经验上的不足 ,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没有很好的发挥桥梁作用,今后还需进一步努力加强。最后,本人坦诚的希望各位评委、专家帮助我,支持我,谢谢 !二 O 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扩展阅读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晋升高级农艺师业务工作总结我于 1981 年 1 月毕业于宁波农校农学专业,学制三年。同年同月被分配到原奉化市大桥镇农技站参加工作,从事栽培、植保、土壤普查等工作, 1987年12月被确认为具有助理农艺师任职资格。 1988年

18、 2月被调到奉化市种子管理站主持杂交水稻及其制种技术工作,并于 1995年 9月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同年10 月开始直到现在被聘任为农艺师职务。 201*年 10 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农林局派住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参加工作以来,自己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工作期间无工作失误,身体健康。在1995年获得了中级职务(农艺师)任职资格后,经过长达15年的刻苦学习钻研、继续教育和努力工作,已经具备了符合破格晋升高级农艺师的

19、条件,现将我任农艺师职务以来的主要业务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任农艺师以来从事和完成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1引进推广以协优46 为代表的异质同恢密阳 46 系列杂交组合。协优 46是我市 1989年到 201*年的主栽杂交组合,该组合在我市累计推广面积 40余万 亩,该组合的推广有效的替代了汕优 6 号组合,使我市晚稻粮食单产从原来的 350 公斤左右提高到了500 公斤,累计增产粮食在 1500万公斤以上,同时解决了汕优 6号易感稻瘟病的问题。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该系列组合的示范推广得到了有关专家的肯定,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宁波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宁波市科学技术

20、进步三等奖等成果。2引进推广以两优培九为代表的超级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于 1999年引进试种,也是我市引进推广的首个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 201*年组织有关镇、街道进行高产攻关,累计推广面积 5万余亩,平均亩产 597 公斤 ,最高亩产量689公斤 ,曾创我市单产历史记录,曾是我市单季稻的主栽组合 .该组合比协优 46增产百来公斤 ,推广以来已累计增产粮食350余万公斤。该组合的示范推广获宁波市农科教项目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撰写的 “水稻两优培九后期青枯死苗及防止 ”一文在内蒙古农业科技上发表,并获得奉化市优秀论文三等奖。3引进推广以甬优1 号为代表的粳杂系列组合。甬优1 号我市

21、于 1998年示范推广,是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粳杂组合,比常规粳稻增产15%左右,至目前已累计推广60 万亩,累计增产粮食在6 万吨以上。其中 “推广粳杂七优7号,改变滨海低产面貌”获宁波市 97年度农业丰收二等奖。4研究和推广杂交水稻高产制种技术。在主持奉化市杂交水稻制种期间,先后完成了春制高产技术研究、三期父本改为二期父本制种高产技术研究、选用抗穗芽组合防止制种穗上发芽、花期调节等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订了协优46、甬优1 号等组合的制种高产技术方案及制种高产模式图;编写的 “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一稿,被奉化市录用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乡土教材。这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市的制种产量和

22、质量,制种单产从原来的 100 公斤左右,稳步提高到了 150公斤以上,生产的杂交种了产量与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具有一定的著名度,目前我市的制种基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其中 “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 ”项目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汕优64 高产制种技术(推广) ”获奉化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5进行技术培训。在杂交水稻制种期间,每年对制种农户进行23 次系统的的制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 3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近万份。培养了一批制种技术员和制种示范大户。在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三年时间里,配合江口农技站,积极开展水稻、葡萄、蔬菜等技术培训,先后

23、对农民进行了近20 次培训,累计培训 1500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5000余份,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促进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6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高产示范方。在201*201* 年担任驻江口街道科技特派员期间,先后引进推广了甬籼15、甬籼69、甬优 12、宁 81 等优质高产新良种 4 个,推广机插、抛秧、精准施药、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等新技术 5 项,并在江口街道粮食功能区建立了 550 亩高产示范坊,由本人进行技术指导。该方在201*年种植早稻230亩,平均亩产 543公斤,创奉化市早稻产量大面积高产之最。其中由王阿军农户种植的一丘55 亩甬籼 69 高产攻关田,产量经宁波、奉化

24、二级农技专家的验收,亩产高达646 公斤 ,亩产量创奉化市早稻产量之最;王长安农户种植的一丘 99 亩甬籼 15 机插稻,平均亩产也高达5894 公斤,亩产量创奉化市机插早稻产量之最。并完成了 “甬籼 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初探”及 “甬籼69 抛秧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各一篇。同时还进行了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的研究,并发表了论文一篇。7积极申报科技项目。201*年帮助江口街道申报了“江口街道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星火示范基地建设”、 “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及 “甬籼 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攻关项目。这些项目都进入了审批程序,其中 “江口街道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作

25、物新品种引进、示范和推广 ”项目已经被宁波市科技局立项, “甬籼 15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葡萄压条盆栽技术研究”作为科技特派员项目被奉化科技局立项。 8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 201*年 10月到现在被奉化市委、市政府派驻江口街道任科技特派员工作。在此期间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办好各类技术培训,积极申报科技项目,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创办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方。由于自已科技特派员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 “优秀科技特派员 ”称号。 “引良种促粮食高产区建设”被编入宁波市科技的星火跃动的旗帜一书。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任农艺师以来,积极参加省、市

26、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继续教育,累计继续教育达500 余学时。二、获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奖励“异质同恢密阳 46 系列组合试验示范推广 ”获浙江省农业厅技术改进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6年 6月。颁奖单位浙江省农业厅。“异质同恢的密阳 46 系列组合试验、示范和推广 ”获九六年度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6年 10 月。颁奖单位宁波市人 民政府。“推广粳杂七优 7 号改变滨海低产面貌”获宁波市 97年度农业丰收二等奖,第十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8 年 8 月。颁奖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高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获奉化市 201*201* 年

27、 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 201*年 12月。颁奖单位奉化市人民政府。“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优质高产技术的研究推广 ”获宁波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 201*年 6 月。颁奖单位宁波市农科教结 合领导小组。“异质同恢的密阳 46 系列组合试验、示范和推广 ”获九四年度宁波市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第四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5 年 7 月。颁奖单位宁波市 农经委。“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获宁波市农业丰收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1 年 3 月。颁奖单位宁波市人民政府。“春制加连晚,种粮双丰收”获奉化市八九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二完成人,发奖时间 1991 年 10 月。颁奖单位奉化市人民民政府。“汕优 64 高产制种技术(推广) ”获奉化市八八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第五完成人,发奖时间 1989 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