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魏珍贵文物北魏在哪里? 魏蜀 吴北魏:386年建立,439年统一北方,485年孝文帝实行改革 东晋十六国宋 齐 梁 陈西魏北周北齐东魏581年隋朝589年北魏东汉西晋北朝 南朝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 北方的割据势力之间,民族之间,战争频繁。江南相对稳定,得到较好的开发,社会经济发展较快。 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向南大迁徙、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她听政20年间,掌握实权,主持了前期改革,为孝文帝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她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使他具有了浓厚的汉文化素养,为他推行全面和彻底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她的功劳?课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
2、的主要内容。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 少数民族封建化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三.【归纳小结历史评价】:有人认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中国之不国也”,“国史之羞也”。还有人认为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统治中原会造成社会的落后。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观点有何看法?【新课探讨知识结构】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请回答:1.北魏政权建立的时间? 统一的时间? 统一的意义?2.北魏改革前综合国力如何? 内部有哪些矛盾?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些矛盾对北魏的兴亡有联系吗?3.面对危机,智者冯太后和孝文帝的选择是什么?
3、目的是什么?4.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目的。阅读课文后归纳如下政治前提: 439年北魏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潮流。 鲜卑族拓跋部经济文化落后,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严重影响了北魏政权的稳定。表现在:由于政治黑暗,租役繁重,官吏贪污搜刮,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由于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统治集团内部汉族地主官僚对拓跋贵族心存不满。根本原因: 领导因素: 冯太后和孝文帝仰慕汉文化,锐意改革。 4. 改革目的: 直接目的: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 缓和社会矛盾;根本目的: 巩固北魏的统治, 促进北魏的发展。
4、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请回答:改革内容有几个方面?原因是什么?每一方面分别有几条内容?具体措施有哪些?每一方面的改革有何影响?请回答:什么是均田制?1.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类型?如何分田?)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均田制?(背景、前提、目的?)3.均田制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经济方面:均田制:它是中国古代北魏至唐朝中期封建政府推行的土地分配制度,从北魏孝文帝485年颁行,经过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朝,到唐德宗780年被废止,前后约300年。1.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类型?如何分田?)土地两种类型究竟如何分田?有授有还型:露田(种植大田作物的土地)有授无还型:桑田(种
5、植桑麻的土地,又称世业田)授田者只有土地使用权,年老身死不能耕种时应还给北魏政权,不能买卖。授田者在这种土地上只能种植国家规定的作物,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任务或者违令者政府剥夺其使用权。农民有土地所有权,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传给子孙,可以买卖。同时规定了买卖的范围和收益,否则违法就收田。规定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都可以领种。授田以后,百姓不得随意迁徙。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和杂税。(露天交粟:租;桑田交布、帛:调)北魏政权利用国家权力侵入了农民的土地产权,对农户的土地使用、收益以及转让给予限制、管制和干预。均田制下的农民真的快乐吗?今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呢?2.北魏政权为什么要推行均田制?
6、(背景、前提、目的?)a西晋末年以来,北方在长期战乱之后,户口迁徙,土地荒芜,国家赋税收入受到严重影响。b鲜卑拓跋部在长期的征战和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受到中原文化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分土定居,计口授田,劝课农桑,从事农业生产。背景:前提: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北魏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土地。为隋唐提供了制度借鉴。3.均田制的实施产生了哪些影响?对北魏政权:统治阶级利益得到保障,限制了土地兼并。使更多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编户,保证了财政收入和劳役需要,巩固了政权。对农民: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吸引流民定居农耕。对经济发展:促进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尤其是北方。对
7、后世:均田制下的农民真的快乐吗?今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呢?政治方面:请回答:1.整顿吏治: 原因、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有何影响?2.迁都洛阳: 原因、目的、手段? 有何意义是什么?1.整顿吏治的原因、目的和内容是什么? 我们知道鲜卑人是骑马打天下,武力夺取天下的,一开始它的官员都没有俸禄。比如你在一个地方为官,那么你的收入怎么办?就是你在哪儿收赋税,你自己可以留一部分;另外就是通过打仗掠夺很多东西,然后赏赐。所以慢慢地就形成这样的局面:一个是对老百姓的剥削的加重,贪污成风;还有一个就是鲜卑人特爱打仗,一打仗他就能得到很多赏赐,尤其是当官的。 原因: 北魏官吏没有俸禄,官吏贪污腐败,影
8、响经济收入,激化阶级矛盾。 目的: 杜绝贪脏枉法,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北魏统治。 内容: 实行官吏任期考核制:由官吏政绩的好坏决定任期的长短,对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颁行俸禄制:下令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品第高低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评价:积极:孝文帝对贪脏枉法严惩不贷,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俸禄制的实行,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北魏政权。局限:虽颁行了俸禄制度,但没能有效地防止官吏贪污腐败。因为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机制与之配合,使制度、执行与监督三者相互结合。(高薪养廉监督机制)2.迁都洛阳的原因、目的、手段和意
9、义是什么?“谁不说俺家乡好啊”, 但孝文帝为啥要迁都洛阳? (结合P31地图和P33材料)迁都原因平城洛阳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历史政治迁都目的偏居塞上,控制中原困难;北方有柔然的威胁。地处中原和黄河流域的中心,可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交通不便,经常发生水旱疾疫之灾。交通便利,气候适宜。附近产粮有限,不足满足生活供应。农业发达;可以解决粮食供应问题。作为北魏都城有近100年,保守势力强大。中原的政治文化中心,众多汉族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改革阻力较小。减小改革阻力,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变落后状态。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请阅读材料:“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此协定群情。外谋南伐,其实
10、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孝文帝如何迁都?说明了什么?改革阻力很大!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采用的手段:说明: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迁都洛阳的意义?对改革的发展:对洛阳的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发展:迁都洛阳摆脱了旧贵族的束缚,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利于革除旧俗推行汉化政策。(P32上)加强了洛阳的城市建设,使“宫阙壮丽,列树成行”,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国际性商业城市。(P35上)洛阳牡丹洛阳踏雪洛阳初春的雪景洛阳的楼台但是,永别了,故乡的云!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要彻底革除旧
11、俗,在当时引起了一部分鲜卑人的强烈反感,其中也包括他的太子元恂。元恂不过是个14岁的孩子,却成了反对革除旧俗的先锋。他身体肥胖,嫌河南太热,一直想回北方。八月中,他乘父亲去嵩山的机会,带着左右心腹逃往平城。小领军元俨领卫兵拦截,闹到天黑,方才平息。孝文帝得知此事大惊,回宫后,召太子来见,痛加训责,还与兄弟咸阳王元禧两个轮流动手,把元恂打了一百多棒,然后命人把他扶出去禁闭起来。这一顿打得着实是重,元恂躺了一个多月才能起床。后来,孝文帝把元恂废为庶人,派兵看守。次年三月,御史中尉李彪秘密上表,说他仍在谋划作乱。孝文帝令人带毒酒逼他自杀,其时年仅15岁。孝文帝废太子,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社会生活习俗
12、方面:革除旧俗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重新修订官制礼仪,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通婚改籍贯增加北魏政权机构中汉族官员的比重。3.影响?2.内容?1.目的?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生活习俗,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积极: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民族融合,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局限:但是,改革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全盘汉化,没有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使得鲜卑拓跋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而消亡了。巩固练习2.内容?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孝文帝出行图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
13、袖。 美丽的冯太后(想象) 练习请你分析以上两尊佛像在服饰上有什么不同?这些图片这说明了什么? 生活方式汉族化 牧马(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魏晋墓壁砖画) 扬场图(魏晋墓葬壁画) 耕牛图(魏晋墓葬壁画)练习从魏晋墓葬的壁画中,反映出当时鲜卑族的生产状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生产方式农耕化练习中国古代礼乐源自周礼,孔子的“仁”是对礼乐的高度浓缩,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该制度维护自身统治。从材料和图片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北魏政权仿效汉族的典章和礼乐制度,尊崇孔子,加速政权封建化。 三.【归纳小结历史评价】:有人认为: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为“中国之不国也”,“国史之羞也”。还有人认为相对落后的少
14、数民族统治中原会造成社会的落后。请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谈谈你对这些观点有何看法?(填写下面的表格)主要内容实施原因目的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总体评价看法简评积极:经济上:使北方经济恢复发展;洛阳发展繁盛,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为后来隋朝的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政治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民族关系上:进一步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交流和交往。总之,这是一场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成功改革,以上情况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上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北魏孝文帝是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局限性:全盘汉化,没有保持本民族的特色,使得鲜卑拓跋
15、部逐渐融入其他民族而消亡了。( 所以,有人说孝文帝的汉化不值得肯定,他的文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巩固练习】 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措施:推行均田制。前提:北魏政府掌握了大量无主土地。目的:保证国家赋税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积极作用: 对北魏政权? 对农民? 对经济发展? 对后世? 宝贝:请注意书写格式!【巩固练习】 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事件: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 是减小改革阻力,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改 变落后状态。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策略: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实质:反映了改革面临的的阻力很大。(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宝贝:请注意书写格式!【巩固练习】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拔。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四乙基氟化铵项目创业计划书
- 中国棕榈酰三肽-1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氧化钨纳米粉末项目商业计划书
- 秦皇岛市人民医院骶管注射技术考核
- 通辽市人民医院路径图技术操作考核
- 鄂尔多斯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医师资格认证
- 2025年中国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项目商业计划书
- 中国阻燃(抗静电)长丝项目投资计划书
- 中国阿胶黄芪口服液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鄂尔多斯市中医院肿瘤药物治疗方案调整考核
- 2025至2030中国工业PC(IPC)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年青年创业指导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厂区内巡查管理制度
- 企业战略管理制度
- 2025中国汽车行业趋势报告
- 资源人脉入股协议书
- 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 专利检索技巧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LNG设备管理制度
- 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招聘考试真题20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