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教案_第1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_第2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_第3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_第4页
纪念白求恩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结合课内外知识,在学习文章的基础上,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课时数:2课时课前学习:查阅资料了解白求恩及其相关事迹,能够对大家作简单的介绍。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配乐朗诵朱子奇先生写的白求恩纪念歌 延水奏着哀曲, 秋风吹着细雨, 从遥远的五台山, 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 来纪念您! 这里 河边的石头, 山上的野草, 也在为您流泪。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 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 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 高举新医

2、学的旗帜, 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 勇往直前!二、了解白求恩生平和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1、学生上网查找;白求恩(1890一1939),国际主义战土。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月到达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对工作极端负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l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

3、,毛泽东同志写下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2、播放相关影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2、思考:本文写作的意图是什么?四、师生互动,知识探究。1、学生讨论、交流,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各段要点。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 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4、归纳各段要点如下: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2、讨论: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明确:前三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最后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3、讨论: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4、小结: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概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际主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以及对技术精益

5、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每一个共产党员学习他的这种精神。五、拓展延伸,展示才华。1、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2、本段开始用几十个字高度概括白求恩的经历和事迹,然后用几句精辟的话赞扬和评价白求恩的崇高精神.你能用这种方法,介绍和赞扬你身边的一个人物吗?3、你还知道白求恩大夫的哪些事迹?(学生上网查资料)4、知道了白求恩大夫的这些事迹,你难道不想高声赞扬他吗?(网页留言)六、课堂小结:如今,“白求恩”这个名字在我们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这是因为他有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有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6、,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以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的炎黄子孙,他是一个真正大写的人,一个让全体中国人听了就肃然起敬的人。七、布置作业:1、再读课文,深入体会白求恩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品质。2、假如你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或亲眼看到白求恩医生工作的军民之一,当你听到他以身殉职的噩耗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八、板书设计: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 专门利人 号召全党学习 精益求精 白求恩的精神总 分 总 叙议结合 以议为主七、敬业与乐业教案教学目标 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

7、难点 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课文

8、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条理清晰,纲举目张。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

9、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二)学习第二部分。 1朗读第三、四段。课文第三、四段是论述敬业的重要,可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一层。 思考:(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如何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三段作者阐述什么叫敬,引用了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后,紧配上自己的通俗化的解释: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然后顺理成章地论述凡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并举当大总统与拉黄包车这两件事加以证明,侧重点在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

10、的,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第四段论述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2朗读第五、六段。这两段论述乐业的重要,作为第二部分的第二层。 思考:作者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论述乐业的重要,又是如何论述乐业的

11、道理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在第五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第六段,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五、小结 讲演词的第二部分内容理解的重点是阐述什么叫做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做才算是敬业。 六、布置作业 1探究练习二。 2选用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背诵 学生背诵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真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二、继续学习课

12、文第三部分 学生朗读第七段。 明确: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指出责任心和趣味跟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最为密切:责任心就是敬业广趣味就是乐业。他认为做事必须具备责任心和善于从职业中领略出趣味。一个人对待自己的职业,能够有责任心、有趣味发扬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专心致志做圆满,就是人类合理的生活。结束句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用短句,用感叹的语气,充满了对听讲的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感情强烈而真挚。 三、探究活动 (一)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中的观点如下: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

13、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

14、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学生的回答无论是赞同还是不赞同,都可以;关键在于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目的在于通过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做资料卡片。 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以及卡片的类型等;书写要清楚规范。 四、小结 1中心意思:这篇讲演针对听讲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论题,深入地论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殷切地希望大家发扬敬业、乐业的精神,去过人类合理的生活。 2写作特点。 (1)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这篇讲演词开头提出了论题,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末

15、尾总结全篇。条理很清晰。证明论点的过程,举了多种论据:有生活中的实例,有古代、外国著作中的事例,有作者亲身经历中卓有成效的经验,还有古人的流传至今的名言警句等。这些论据的精选运用,使讲演词具体、生动,富有说服力。 (2)语言通俗浅显,准确周密,概括有力。全篇讲演用简明的短句,很少用长句;多用口语,明白如话,一听就懂;引用古代文句时,注重化深为浅。同时文中多次用了设问句和反问句,引用不少古代名言警句,又自己提炼了许多精辟的警句,都使语言显得概括有力。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第六段。 2 选用随堂练 八、多一些宽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提倡人与人之间高尚的人格修养宽容。2.严谨的思路,紧凑的结

16、构。3.透彻的分析,辩证的说理。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情感目标:理解宽容的意义,提高自身修养教学重难点1.对宽容与批评统一关系的理解。2.对文章以讲道理为主的论证方法的理解。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外知识大PK杭州飞来峰有一个巨大的弥勒佛石刻,两边有一幅著名的对联,你知道吗?肚大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二、板书课题三、自主学习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1.画出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以及自己认为好的句段。2.用自己的话说说提倡宽容的意义。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文

17、中指出了几点?你还有自己的见解吗?师生合作:读准加点字的拼音1、谐(xi) 豁达大度(hu) 千仞(rn) 胸襟(jn) 淡泊(b) 摒弃(bng) 迥异(jing) 隔膜(m) 芥蒂(d) 嫉妒(d)豁达大度:气量宽宏,能够容人。豁达,性格开朗,气量大。坦荡:形容心地纯洁,胸襟宽畅。淡泊:不追求名利。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千差万别:形容不同的类别很多。2、作者说: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与人相处,与外界发生各种联系,因此,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豁达大度。我说:宽容是一种最好的粘和剂,它可以为你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宽容是一种策略,

18、它可以使你的敌人变为你的朋友。你说:宽容是3、怎样做到宽容作者认为:“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 我认为:“要做到宽容,得学会逆向思维,从别人的角度想想。一切不痛快就会迎刃而解。要做到宽容,应该学会交流,试着去了解别人,同时也让别人了解你。”你认为:四、质疑探究1、作者在谈互谅、互让、互敬、互爱时,写法上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四个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3、有人说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可以删去,你认为呢? (明确:1、四个并列的层次在写法上:相同点:先解释,后写意义。不同点:句式不同,论证的方法不同。有的从反面论证,有的

19、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有引用论证,有比喻论证。好处:写法大体一致又有一定的变化,使文章思路严谨而不呆板。2、不能。四个层次顺序安排十分恰当。“互谅、互让”是宽容的最基本要求。“互敬、互爱”则是进一步的高要求。尤其是互爱,则是最根本的一点。只有互爱,才能真正做到“互谅、互让和互敬”3、不能删去。最后一段是针对人们对文章观点可能产生的误解,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述。删去后可能造成误解。)五、拓展训练调解会观看一则小故事。要求:引用课文中关键性语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下面画面中两位同学进行劝说。注意用语委婉,以理服人。六、铭记名言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

20、谅的时候。七、我能完成1、外搜集关于宽容的格言、谚语,并抄写下来,相互交流。2、课外搜集宽容的故事,简要介绍给大家。八、教师寄语宽容是枝头温暖的阳光,宽容是大海广阔的胸怀,宽容是春天里轻拂的缕缕微风,宽容是冬夜里跳动的团团火苗。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忌妒,有了宽容就没有了贪婪。朋友,让我们一起学会宽容,因为,宽容别人也就是珍爱自己。十、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3、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4、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掌握铭文的特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借陋

21、室表达自己的节操和情趣的。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链接:同学们:当我们路遇挫折,意志消沉时,亲人与朋友常常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激励我们要力争上游、百折不挠。这比喻形象、寓意深刻的千古名句出自于谁的妙笔?(学生有的答出了作者:刘禹锡)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刘禹锡的佳作陋室铭。二、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三、追溯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

22、室铭。四、释“铭”解题:提问:同学们,你能告诉我们大家,你最喜欢的座右铭是什么?这里的铭是“警惕自己的文字”的意思。(板书“铭”)那么,“铭”字还有什么意思呢?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刘禹锡是如何为他所居住的陋室作的“铭”。(板书“陋室”二字,完善课题,板书作者)五、明确目标:1、了解“铭”的体裁特点。2、诵读全文,品味语言。3、初步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六、指导朗读:(一)、听录音朗读课文。请学生进一步扩充、加深预习成果。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xn 苔痕 hn 鸿儒

23、r 案牍 d 西蜀sh(二)、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三)、这是一篇铭文。铭文很重视音韵,这篇文章通篇押韵,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划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什么?押韵的字有:名、灵、馨、青、丁、经、形、亭。韵母:ing(四)、再次齐读课文(男、女生分开进行)七、翻译古文: (一)、根据页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先个人译,有疑难小组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再提出来全班来讨论)。1、着重强调下列词语:德馨: 品德高尚。鸿儒: 学识渊博的人。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案牍: 官府的公文劳: 使动用法,使劳累乱: 使动用法,使扰乱(二)、翻译全文:(

24、力求严密、准确)如: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B、 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八、小试牛刀:解释下列词语:名:著名。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儒:学识渊博的人。 劳形:使身体劳累2、翻译下面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3、练一练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有仙则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B惟吾德馨 如兰之馨C.拍案而起 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我们在劳动九、布置作业:上网查阅刘禹锡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

25、质。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一、巩固旧知:1、解释下列疑难字词有仙则名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根据自己的志趣造句) 不在 ,有 则 。 不在 ,有 则 。二二、明确目标:1、理解内容:陋室不陋的原因。2、深刻体会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高尚品质。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技巧。三、探究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小组合作解决两个问题。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讨论后明确: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二) 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提问:名为陋室,实则不陋。文中哪些语句暗示了陋室不陋呢?(板书:不陋)学生如果用自己的话回答,教师则要求学生用课文中语句再说说;如果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教师就要求学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句子的意思,并顺势突出个别句中的字、词意思及修辞方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