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09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1页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09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2页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09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3页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09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4页
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09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身疾病预防与心理调节 09 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二生理应激 加拿大著名生理学家H.Selye于1936年将“应激”的概念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并指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施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Selye认为生物应激:是身体对施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 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能引起相同的、特征性、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他把这个过程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Selye解释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与机体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的生理变化有关,是机体对有害刺激作出的具有保护性和适应性功能的防卫反应。

2、Selye将GAS分为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三个阶段。 警戒期即机体为了应对有害刺激而唤起体内的防御能力;阻抗期即当有害刺激继续存在时,机体则通过提高体内各器官组织的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衰竭期即当有害刺激持续不减或者加重时,机体将会丧失抵抗能力转入衰竭阶段。 三、心理应激 个体察觉到的内外刺激经过认知评价后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性适应或不适应的过程。心理应激过程比较复杂,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应激过程可分为输入、中介、反应和结果四个阶段: (一)输入阶段:个体生存环境里的多种应激源直接或间接刺激或作用于躯体。这些应激源大致包括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

3、源和自然与社会灾变性应激源五类。 1.躯体性应激源:直接作用于人的躯体,产生刺激的应激源,包括各种理化刺激物、生物刺激物和疾病等因素。 2.心理性应激源:人体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冲突、工作压力、人际矛盾等,不切实际的生活中所产生一些不祥预感引起的心理障碍,在满足基本需要和愿望过程中遭受的挫折等。 3.社会性应激源:由客观的社会学指标差异与变化、社会地位的变化及社会的变动性对个体产生的刺激。 4.文化应激源:指因语言、习俗、生活方式、宗 教信仰等变化对个体所产生的刺激。 5.自然或社会灾变性应激源:指各种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或社会因素造成的灾难事件对个体的刺激。 (二) 心理中介机制:当个体受到应激

4、源刺激,将要 发生应激反应之前,由中介机制在应激源及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中介机制包括察觉、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 1 察觉:即个体对环境刺激或预感到刺激的感受或体验。 2.认知评价:即个体从自身的角度对遇到的应激源或预感到的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和判断。 3.应对方式:应对指个体为削除或减轻应激源对自身造成的压力和影响所采取的各种策略或措施。应对也可称作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包括三类:一为是属于行动上的,即行为反应;第二类属于认识上的,即自我防御反应;第三类属于求助形式的 。(三)应激反应:即个体受应激源的刺激,对一些与自身存在利害关系的应激源发生相应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包括个

5、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反应变化。 1.应激的心理反应:个体对应激的心理反应存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1)情绪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情绪反应主要有焦虑、 恐惧、愤怒和抑郁几种表现形式。 (2)行为反应:心理应激状态下的行为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回避与逃避;敌对与攻击;退化和依赖;无助和自我放弃;过激行为和受暗示性。 2.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间联系和调节作用实现的。整个调节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 (1)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调节; (2)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节; (3)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 (四)结果:适应的

6、应激有利于人的心身健康,并且可以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而长久的、超强度的应激使人难以适应,并且破坏了机体的内外平衡,有损于人的心身健康,引发各种疾病。 (五)个性与应激:对于个体而言,个性也是影响应激过程心理反应和最终结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个性影响个体对应激源的认识评价、态度、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等的判断和决择,而应对方式和策略的实施与个体的性格、气质、能力、受教育程度等密切联系,这正是同一应激源引起人们的不同反应的重要原因,即与个性有关 。 环境需求心理应激源察觉与认知评价反应系统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适应适应不良输入中介机制反应结果 第二节 心理防御机制一挫折(一)挫折的概念:

7、挫折指人们在动机的驱使下努力实现目标时所遇到无法克服的障碍或阻力时所表现的不良情绪反应或消极行为状态。 (二)影响挫折程度的因素:人们对于挫折承受力的强弱有一定差异,这与个体的抱负水平和挫折容忍力有关。 1.抱负水平:指个体对自己所要达到目标规定的标准。规定的标准高,抱负水平就高,规定的标准低,抱负水平就低。抱负水平高的人比抱负水平低的人更容易遭受挫折。 2.挫折容忍力:指个体承受主客观环境因素打击或经受挫折的能力。挫折容忍力高的人对挫折有积极的认知态度,心理承受能力和平衡能力比较强, ;挫折容忍力低的人对挫折持消极的认知态度,心理承受能力和平衡能力比较差 。二心理防御机制(一)心理防御机制的

8、概念:个体在遇到困难、挫折或处于应激状态时采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解释和处理由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内心矛盾冲突,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烦恼。这种能够保持情绪活动的稳定和正常行为状态的心理机能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几种表现形式 1.合理化作用:指个体遭受挫折或无法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时寻找各种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以安慰自己,摆脱痛苦。 2.否定作用:指个体对于已经发生的令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实加以否定以躲避心理痛苦。 3.补偿作用:指个体的某些愿望或目标无法实现时,采取其它方法来弥补心理的不平衡。 4.幻想作用:指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和阻力,利用幻想的方法,使自己与现实暂时脱离开

9、,任凭想象和幻觉,使内心得到彻底放松或想象目标实现后的美好结局,以得到内心的暂时满足。 5.转移:指个体遇到阻力或麻烦时,有意识转移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以摆脱烦恼,使内心尽快恢复平静。6.抵消作用:指个体以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补救内心的不安。7.反向作用:指受社会道德或行为规范的制约,将潜意识中不能直接表达的原始欲望或冲动以完全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8.潜抑作用:指把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那些具有威胁性的欲望、冲动或情感体验等抑制到潜意识中去的作用。由于潜抑作用不是遗忘,因此在人失言、失态等情况下会真实流露。9.升华作用:指个体采取社会可以接受或认

10、同的形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把原有的欲望和冲动导向比较崇高的目标和方面上去。 10.幽默作用:指处于尴尬局面时,个体以风趣的语言或俏皮话等形式活跃氛围,摆脱窘境的作用。第三节 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心身疾病指由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生理机能或器质障碍的病理过程。根据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 心身反应:即应激源作用躯体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例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等,当应激源的作用消失后,躯体生理机能随之恢复,上述症状消失; 心身障碍:即由于应激源过强,或作用时间较长,使躯体机能发生变化,例如植物神经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等; 心身疾病:即应激源过强

11、或作用较久,便躯体机能发生变化,并且拌有器质性的病变,例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二致病因素 (一) 社会因素:指社会环境各个方面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 (二) 文化因素:包括个体间多个文化层次方面的差异。 (三) 心理因素:个体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压力、挫折、不祥预兆等所引起的内心矛盾和冲突。 (四) 躯体因素:包括各种病源微生物的侵袭,各种疾病的侵扰;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生理方面的原因;生活习惯方面的原因。 三治病条件(一) 应激源作用的质和量:应激源作用的质指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意义和后果;应激源作用的量指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轻重缓急和持续时间。 (二)个体对应激源的敏感性、抵抗力和

12、承受力:它取决于四个方面条件:第一:个体与应激源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利害关系或个体的预感性及对应激源是否感兴趣;第二:与个体的先天遗传有关,这涉及到个体的情感稳定性、个性、机体生理代谢类型等因素;第三:与个体的受教育程度、认知评价、社会实践经验、社会支持系统和应对能力有关。第四:与个体感受应激源刺激时的身体状态有关。四心身疾病的分类 医学心理学家根据引发心身疾病的中介机制的特点,将心身疾病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引发的偏头痛、神经性厌食、习惯性便秘等;第二类为机体代谢和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月经不调、阳萎等;第三类为过敏性疾病,如神经性皮炎、寻麻疹、过敏性哮喘

13、等。 (一)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过缓、心肌梗塞。 (二)神经系统:偏头痛、神经性厌食、自主神经失调症、慢性疲劳、神经性咳嗽、神经性呕吐、神经性皮炎。 (三)内分泌代谢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低血糖、肥胖病、垂体功能低下等。 (四)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症、心因性呼吸困难。 (五)消化系统: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习惯性便秘。(六)骨骼肌系统:全身性肌肉疼痛、类风湿关节炎、肌紧张性头痛、慢性腰痛、阳萎、过敏性膀胱炎。(七)皮肤科: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

14、牛皮癣、圆形脱发、全脱、白癜疯。(八)妇产科:月经不调、痛经、经前紧张症、功能性子宫出血、不孕症、更年期综合症、心因性闭经等。(九)眼科:原发性青光眼、弱视、中心性视网膜炎。(十)口腔科:复发性慢性口腔溃疡、口臭、唾液分泌异常、特发性舌痛症。(十一)耳鼻喉科:美尼尔症(Meniere disease)、耳鸣、晕车、口吃、过敏性鼻炎。(十二)小儿科:夜间遗尿症、夜惊、站立性调节障碍、续发性脐周绞痛等。(十三)其它:癌症。五心身疾病与心理社会因素、个性和情绪之间的关系(一)心理社会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应激与冲突明显的社会患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的人比较多,如西方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居民高于

15、农村居民。(二)个性因素:包括行为类型及其他个性因素与心身疾病的联系。1.行为类型: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Friedman, M.和Rosenman,R.把人的行为类型分为A、B型。A型特征是:好胜心强,有竞争性,有时间紧迫感、工作努力、精力旺盛、急躁易怒、粗鲁、具明显的敌意倾向。B型特征是:按部就班、性情温和、对受到阻碍的反应平静,属于非竞争型,无时间紧迫感,不喜欢紧张的工作,热爱生活、有耐心、能容忍,喜欢娱乐,很少有敌意。另外有人把性格内向、抑郁、处事迟疑、对于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常作出较为压抑克制的反应,善于委屈求全、过分忍让、生活枯燥的人称作C型。C型行为者容易患癌症。 2.其他个性因素:性格内向、敏感、多虑、多疑、常压抑、易愤怒、生活刻板的人容易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偏头痛。生活中缺乏主动性、有依赖性、适应性差的人容易患糖尿病。性格孤僻、脾气古怪、冷漠、急燥、忍耐力差的人容易患恶性肿瘤。性格懦弱、消极、内向的人容易患支气管哮喘。3.情绪:情绪紧张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和心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