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_第1页
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_第2页
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_第3页
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_第4页
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前专业毕业论文PAGE PAGE 7浅议幼小衔接中的小学化倾向内容提要:幼小衔接一直是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它随着民办幼儿园的蓬勃兴起而愈演愈烈。学前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背离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产物。本文主要是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关键字:幼小衔接;小学化;原因;危害;策略儿童的发展是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学前期和学龄期是两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其不同的年龄特点及主导活动,学前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期是处

2、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主导活动是学习。但是这两个阶段又是连续和惭进发展的。儿童从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活动的转变需要有个逐渐的发展过程。我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执教已经有几个年头,而且以带中大班的孩子为主。大班的孩子所要面临的问题是毕业后如何适应小学生活?刚开始,我认为,适应小学生活,那就在幼儿园大班的游戏生活中加入小学的知识或者是用小学生的一日生活来教给他们不就行了吗?但是,我的指导老师俞老师却说,你的想法是错误的,我们要进行的是幼小衔接的工作,而你的想法是学前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其主要表现是不注重幼儿综合素

3、质的培养,不是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它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我很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幼儿园会出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呢?这样的倾向性又是怎样出现的呢?为什么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呢?我们先通过几个例子找一找原因吧。一、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产生原因1、家长的教育观念是构成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因素曾经,我的一位同事就向我抱怨,“我们班的小朋友才刚刚上中班,家长就要让我们给他们教拼音,教算数。有的家长还说自己的孩子在我们幼儿园每天都没有回家作业,孩子都学习不到知识,每天问孩子学到了什么,孩子总是回答不出来。家长就说我们老师都不知道在干嘛?”家长朋友你们的这

4、种心态和行为,致使有些幼儿园以读、写、算为幼儿主要HYPERLINK /6/ t _blank幼儿园活动内容,拿教一年级课程等小学化的东西来吸引家长送孩子来园。有些HYPERLINK / t _blank幼儿园不想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去做小学化的东西。但是看到别的HYPERLINK / t _blank幼儿园那么做而且家长喜欢把孩子送去,就迫不得已也搞起了小学化的东西。2、幼儿园自身的教育理念出现偏差,迎合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我看到过这样的一个案例,在太原市有一家名叫金色摇篮的五星级幼儿园,这所幼儿园位于老军营小区附近。无论是在口碑、品牌、硬件设施等都是这一带最好的。然而在面对招生时,他们负责招生的老

5、师却是这样说的:“在我们这儿读书的孩子您就放心好了。从我们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上小学后直接可以读二年级了。而且在我们幼儿园,所学习到的知识都可以比较轻松的消化掉,我们的课程水平也基本上可以达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了。“其实,这样的幼儿园在社会上并不少见,有一份专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家长认为早期的教育就是让孩子尽早的学习读、写、算,因此,家长们都把早期的教育与学习相提并论。所以,孩子们有的从一岁开始就在认字了,3岁以内就在学习外语,而在36岁的这个阶段,85%的孩子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一些幼儿园掌握了家长的这种心态,就投家长所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读、写、算为主,把一年级的课程内容放到幼儿园

6、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按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来办事。有的幼儿园不想违背幼儿教育规律去教小学的课程,但是看到别的幼儿园这样做有很多的生源,自己却招生招不到,于是也就这样跟着做了。3、部分小学入学前需考试这个原因也是形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另一个诱因。在我带大班的经验中,每当遇到孩子们报小学,都是家长最头疼的时候。就比如在去年,我们班的小朋友在报小学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入学面试这样一个现象。于是,我就在想,为什么该小学有入学考试呢?原来是对分班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促使家长选择过早接受小学化教育的一个因素。家长们都会认为,在幼儿园里如果不早点学到一些小学里的知识,那么在入学考试的时候,就不能分到一个好

7、一点的班级,也分不到一个好一点的老师。而还有的家长也会认为,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很不错,自己的孩子在一年级的时候成绩跟不上,肯定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没有打好基础,因此,家长们也都会希望在读小学之前能在幼儿园中学习到一些小学里面的知识。家长们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都是每个家长的愿望,我们老师也是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当我们回过头来想一想,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吗?让孩子在正需要玩耍中学习的时候以一些死记硬背的方法去教育,这样好吗?在看到自己的小伙伴都可以以出去玩,自己却要在家里写字、做数学题,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变化呢?在这里,我们不妨来探讨一下

8、学前教育小学化对孩子到底有什么样的危害吧。二、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1、孩子容易出现厌学的心理,害怕学习其实,很多的家长不是很清楚,处在学前教育的这些孩子,他们都在36岁之间,他们的大脑和身体的各个器官都还不是非常的成熟,可是小学生就不一样了,小学生的大脑以及身体的各个器官都已经发育的比较完善,所以他们的注意力也相对的集中。但是处在学龄前的这些孩子,他们就更加不可能像小学生一样坐下来规规矩矩的学习。作为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老师家长,非要像对待小学生一样的来对待他们,这就像是刚刚出生的孩子,还没有学会怎么爬,你就要让他走路一样。这种违背规律的做法对孩子的危害肯定是可想而知的。孩子的年龄还很小,家长们

9、就要他们认字、写字,还买来数学算式题给他们做,写不好、做错的,家长就要来批评、责备。这样以来,孩子们在学习中得不到想要的快乐,常常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因此,孩子们也会认为,读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也就会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结果,孩子还没有正式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了厌学的态度,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呢!2、亲子关系渐渐疏远亲子关系的渐渐疏远这个危害是我在带班过程中目睹过的。我班有一位川川小朋友,是今年从一个小的幼儿园转过来的。一见到他,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男孩子太安静了,都不像其他的男孩子那样活泼。他的妈妈骄傲地和我们说他的孩子是很聪明的,50以内的算数都会,拼音、汉字也认识很多,老师不信

10、可以考考。可是站在一旁的川川却还是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等我与这个孩子熟悉了之后,我就说:“你有这样聪明的小脑袋,真厉害。”可这时候他却哭了,说:“老师,你不知道,我一点也不喜欢,妈妈每天让我做30题算数,做不好就不能吃晚饭,做错了还要打手心,休息的时候也不让我出去玩,要在家里念拼音。我一点也不喜欢妈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学前教育应该教授一些什么样的知识,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把一年级的知识提早地教给孩子,而处在学龄前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在智力还是在能力上都跟不上,接受不了小学方面的知识,因此常常会出现学不好,在学习中经常出错的现象。而家长在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不

11、打则骂,出现恨铁不成钢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出现害怕家长的心理,有什么话或者想法都不愿意和家长说,因此就会造成孩子孤僻的心理,从而使亲子关系渐渐的疏远了。3、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就像我刚带大班事对我师傅俞老师说的话一样,有的老师会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是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去对待儿童,让大班的幼儿生活像小学一样。这样的倾向性主要表现为:一、提前让学前儿童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学前儿童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和符号。由于教学内容背离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

12、,学前儿童不能或不甚理解,因此在学习中只能较多地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学前儿童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未进学校就已经害怕学习,讨厌学习。这不仅影响学前儿童上小学,甚至可能给今后的发展埋下危机。二、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学前儿童。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在管理方式上也完全小学化,如要求学前儿童上课手背后面,长时间不许动,更不许随便上厕所、喝水:还有的教师给学前儿童布置许多家庭作业,作业做不好还要受到批评、惩罚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

13、背了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三、幼小衔接策略所以,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知道,什么才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有什么意义?在这里,我们先来看看一个例子吧。 贝贝刚满6岁,进入小学才几天。这天妈妈送她去上学,进入教室后,贝贝一直紧张不安,坐在角落里,吸着手指头,老师认为贝贝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准备好上小学,她告诉贝贝妈妈,贝贝在同学面前很不自在,好像总是很不开心,很多时间不能专心听,遇到不会做的事情就、发急,或者干脆就放弃不做了!而妈妈对女儿的表现很不解,她对班级老师说:“怎么回事呢?我不明白上学怎么就这么难!为了上小学,她在幼儿园学了很多东西,字母倒背如

14、流,从1数到100,会写自己的名字,还会认识很多字呢!怎么就没有做好如小学的准备呢?” 聪聪也是6岁,与贝贝同班,他好像并不如贝贝学得多,只会从1数到20,26个字母还时有混淆。今天是他上学的第三天,他轻松愉快地与妈妈说再见后,就轻松地走向他的同学说:“你们在玩什么呢?我可以加进来吗?”老师很快就发现他对学知识有强烈的愿望,总是积极地尝试新东西,做的不好也愿意试试,老师为这个孩子的自信感到欣慰,在心里感叹到:“嗯!这个孩子已经准备好学习了!” 贝贝遇到的问题也是许多刚入学的儿童身上常见的问题,贝贝妈妈的困惑在于:聪聪入学时掌握的知识远远没有贝贝多,为什么老师说贝贝没有做好入学准备的而聪聪已经准

15、备好了呢?可见,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幼小衔接?儿童入学的不适有哪些具体表现呢?入学准备要做哪些工作?这些都是人们容易走入误区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肯定是有很多地方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们先来看一下学前儿童进入小学所要面临的问题,小学有幼儿园究竟有那些差异呢?学习内容和时间的不同幼儿园里,孩子们每天上午有一个小时的集体教学时间,而在小学,每天都有34个小时左右的集体教学时间,时间比较长;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平时都有香甜的点心,而且在中午都有两个小时左右的午睡时间,可以在睡房里舒舒服服的休息,但是在小学基本上没有午睡的时间,而且在一天中,还有早自学、早操集会、升旗仪式、眼保健操等。小学的生活节奏比较快,

16、所以在小学对孩子的要求也比较高。学习方法和目标的不同在幼儿园中,幼儿基本上是在游戏中学习到知识,而且学习到的知识都是比较浅显的,没有深入,学习都是以认知、技能和情感三个目标出发的。但是在小学,他们有比较严格的教学制度,而且在学习中,虽然讲究一定的趣味性,但是游戏还是比较少的,而且直观性比较强。师生关系发生变化 在幼儿园中,基本上是一个班级就2名教学老师,1名生活老师,这三位老师在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孩子们的左右,时刻观察着孩子,随时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就像孩子们的妈妈一样。但是在小学中,因为课程的增多,一个班大概也有6、7名老师,而且都是一节课轮换一次,当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时候,通常都是需要自己来解决

17、问题,而且在小学里,孩子们的交往范围也会扩大,对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也要求更高。学习环境的改变 在幼儿园里,有滑滑梯等大型玩具可以玩,活动室里也多是采用五颜六色来装饰的,一副儿童房的景象,但是在小学就不是这样了,在学校里没有滑滑梯,教室里的颜色也比较呆板,大多以白色为主,这就需要幼儿来好好的适应。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提高在幼儿园生活的孩子,家长对他们的要求比较低,只是要求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吃好、睡好,不要弄伤,能在幼儿园中玩得开心就可以了,但是在小学里面,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就比较高了,不光要求孩子上课需要认真听讲,还要每次考试要求自己的孩子都考出一个好成绩。而且,我们都知道,幼儿园的孩子都是早上空

18、着手入园,下午可是空着手离园,但是在小学,孩子们都有回家作业需要完成,在这点,家长们对孩子的要求自然提高了许多。当我们了解到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危害以及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如何进行幼小衔接的工作了。在进行幼小衔接工作之前,我们先要了解幼小衔接的工作有哪些?1、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2、培养学前儿童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4、培养规则意识和时间观念;5、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知道了幼小衔接的主要工作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该如何去做了,根据研究和实践,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途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日常生活;2、专门性的主题衔接活动;3、其他领域的教学活动。幼儿园与小学是性质不同的两类教育机构,它们之间存在这各种各样的差异,因而学前儿童需要做好入小学的准备工作,才能顺利地进入小学进行的学习。因此,作为幼儿园必须为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有效衔接工作并不是一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