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法律信仰的内在悖论上叶传星提要:法律信仰目前在中国面临着特殊的遭遇和姿态。中国法制在逐渐确立法律信仰的过程中面临着几组悖论性问题,主要从法律信仰对于人与对于法的内在性、法律信仰的理性世俗化与神圣性、合理性与非理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守法的无知性与批判反思的自觉性等关系中,展现出法律信仰问题的复杂性和内在矛盾运动。一、法律信仰在中国的遭遇依法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曾经被认定为一项根本的治国方略。法治是一种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一种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根本方式,也是一种可欲的生活方式,一种使个人可以得到更大开展的社会生存方式。法治是值得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问题是如何到达这样的生活?当代中国在建构
2、法治次序的时候,尤其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看到有些西方国家种出丰盛的法治果实,本人很羡慕也要去种,但又找不到适宜的方法和土壤。如今的争议主要不是要不要去实施法治的问题,更多的争论是围绕如何推行法治而展开的。关于这个问题,人们有多种争论,如有所谓的政府主导论,有社会自发演进论,也有二者相结合的官民互动论;有制度创新优先论,也有观念启蒙优先论;有立法优位论, 有整顿吏治论,也有司法改革突破论;有传统的无用论,有另起炉灶论,也有传统的创 造性转化论,等等。(注: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可参见孙国华主编:,法律2002年版,第360376页。)凡此种种,都阐明了我们还没有找到一条 适宜的法律开展之路,甚至有时
3、候陷于“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这在关于人治与法 治、法治与德治、制度创新与观念更新、严厉执法与执法者素质、司法腐败与制度破绽 等等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察看和评论当代中国的法治情况的时候,人们可 以发现的一个显见的现实是,经过二十多年的立法运动,我国曾经有了大致成型的法律 制度,但同时群众对执法和司法情况又有普遍的绝望和不满,这种绝望和不满反映了人 民对法律的负面评价和消极态度,而尤其值得留意的一个景观是人们在服从、接受和利 用法律时,远远没有到达对法律的热爱和信仰。走出人民对法律的这种“心不在焉或 者“敬而远之窘境的能够的思绪之一,就是加强法律宣传和法治启蒙,逐渐树立对法 律的信仰。
4、法律信仰作为法律观念的一种高级方式,在法治次序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曾经指出了法律信仰是法治的精神要件,即它是法治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1可以显见的是 ,在没有构成全民族的真正的法律信仰之前,我们不能够等待真正的法治的落实。没有 法律信仰的法制不过是一种强力所支配的法,最终也没有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法制不是真正的法治。法律从制度落实为民众的自觉行动,从外在的法律强迫化为内在的心悦诚 服,从个体的信仰演化为群众的普遍信仰,从远离和游离于法律到切近和捍卫法律的生 活款式的根本改造,都需求法律信仰的培育和确立。法律信仰普通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的一种尊敬重仰的态度,是对自愿接受法律统治的一种信仰的姿态,2一种
5、群众对于法律的忠实,是对法律之下生活的德性的一种确信,阐明人们情愿热忱地投入到捍卫法律尊严和权威的斗争中,并把参与这种斗争视为本人的一个庄严的使命和责任。人们从对法律的服从和信仰中获得了心灵的归属感和家园之 感。(注:关于法律信仰的定义,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少的看法,从多个方面强调了法律 信仰的特点。可参见刘旺洪:,载第2 卷。陈金钊:,载1997年 第3期。)法律信仰是个体的一种心灵形状,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心灵轨迹,是民族法律 观念的最突出、最生动的表现。它是把外在的规那么内化为主体的内在法律自觉性,是法 治理念在一个民族生活中落地生根的详细表达。一个社会普遍的、群众的法律信仰是社 会法治化程度
6、的根本目的。现实上,正是群众的热忱法律信仰才赋予法律以强大的生命 力,使法律深植于一个民族的日常生活,深植于一个民族的心灵深处,并成为这个民族 肌体的活的灵魂。法律信仰作为法治的根本要素,表达着规那么和其所承载的意义之间的衔接关系,而最 终信仰总是蕴含于特定的人文类型,表达特定的人文价值和价值皈依。3(P78)没有哪 一种社会次序不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根底之上的,也没有哪一种信仰是脱离特定的文化 背景而遗世独立地超然生成的。文化赋予一个民族以生活的意义,为其提供各种符号和 价值。文化,尤其是法律文化奠定了一种特定法律次序的根基,是法律次序生长的精神 土壤。只需当规那么与一个民族的文化共生共荣,才
7、会有规那么的生命力。同样,只需当法 治作为一种制度获得该民族在文化上的认同的时候,在日常的法律生活中深化体验的时 候,才能够成为其生活的有机部分,成为一种现实的法律次序。中国至今没有确立关于法律的信仰,这与传统相关,与现实的法哲学理念有关,更与我们的日常法律实际有关。在中国,没有如西方一样的宗教信仰,也显然没有法律信仰的固有传统,这个现实深切地影响到当代中国法律信仰的树立。中国所信奉的世俗宗教伦理只是一种内在的而不是如西方那样外在的超越性的信仰。4中国没有产生那种突出的、外在的高于国家制定法的更高的法律观念,(注:昂格尔以为这种超越法的观念是西方可以首先孕育出法治的条件之一。参见昂格尔:,中国
8、政法大学1994年版,第59121页。)法律与伦理的合一使得法律不过是俗世的权益行使规那么,而不是一种神圣的规那么。从宗教那儿衍生过来的神圣性对于法律之成为信仰的对象是重要的。正如伯尔曼所说过的,宗教因法律而具有社会性,法律因宗教而获得神圣性,“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狂信5(P38)法律从宗教中获得神圣性是西方的阅历,但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宗教资源可利用。不少人认定,中国当代信仰沉沦、心无皈依、有法不依的缘由有关于此。除了传统的要素之外,还必需反思我们国家过去50多年在执政过程中所奉行的根本执政理念和政治哲学。由于它曾经构成了我们所谓的新传统,并对国家法制的开
9、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党在十五大以来提出并经过人大在宪法中一定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治国方略,这当然是一个历史性的提高,是能够给党和国家带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执政根底的一个艰苦实际创新。但一些旧有的执政理念不可以与时俱进地予以变革,新的治国理念就不能得以尽快落实。我们的执政哲学根本是革命哲学,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就试图实现从革命到建立的转变,但这个转变并没有很快地完成。(注:相关的讲解可参见石泰峰、张恒山:,载2003年第1期。)而在改革开放之初,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转变,这需求从实际上进展一次根本性的创新。而这个实际创新问题是与重建社会主义的努力是一致的。
10、当我们奉行革命哲学,崇敬暴力至上时,显然谈不上会有对法律的尊重和敬仰。在暴力崇敬的支配下,人们只会崇尚唯意志论,崇尚人的所谓改天换地的豪情,崇尚暴力即正义和权益的理念。如此一来,法律至上便很难有什么立足之地,它的天敌之一就是恣意的暴力。我们曾经熟习的列宁的名言就指出,无产阶级的专政是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政权。(注:参见中文2版,第35卷,人民1985年版,第237页。关于列宁这段话的评论可以参看孙国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1999年版,第91页。)这是革命哲学的生动写照。当我们转向建立社会主义时,这种革命的法哲学就不合时宜了。有学者提出要从革命的法学转向建立的法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在无产阶
11、级没有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还处在非主流位置的历史条件下,其主要使命在于批判、解构和破坏旧的国家与法律制度;而建立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产生于无产阶级曾经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曾经成为占统治位置的认识形状的条件下,对新的国家与法律制度的建构是其主要义务。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应该及时实现从解构到建构,从革命到建立的转变。(注:朱景文:,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研讨会(2003年9月)上 的发言。)在建立的时代,我们要以立命为中心建构新的法律哲学,要实现法哲学从革 命到立命的价值转向。在这里不能专门讲解法学从革命到立命的历史性转变的详细内容,只是指出其根本的走向,就是要实现从专政到宪政,从民本到民主,
12、从臣民到公民,从政策到法律,从义务本位到权益本位的转换。从法律的角度看,所谓立命就是从个体的开展出发,塑造个人的新人格,建立起对法律的依赖和向往,以及对经过法律而到达社会正义、提升本人生活意义的自信心,并逐渐将此拓展为群体以致整个民族层面上的立 命,把它普遍化为新的民族性格。而民族的立命,就是确立普遍化的热忱法律信仰,使 个人生活在一种法律之下的有正义、有自在的、开放的民族共同体中,分享该民族共同 的法律体验。(注:相关的讨论可以参见许章润:,载序文,中国法制2000年版,第10页以下。)为了树立法律信仰,人们提出一些互为因果关系的论说,比如关于确立法律信仰与法 律权威的关系,法律信仰的根底与
13、其要素的关系,法律信仰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的关系 等等。这其中有学者们的循环论证、甚至自相矛盾,阐明其论证的逻辑思绪不明确,但 这也明晰地阐明法律信仰的建立是与整个法治次序的建构联络在一同的,是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而已,要单独地去预先确立法律信仰似乎是不能够的,也答应以说,法律信 仰确实立是法治次序建构中最艰苦的事业,也是最漫长的过程。法律信仰从根本上是从 一个民族身膂力行的法律实际中逐渐生长出来的,不是其政府规划出来的,也不是精英 们奔走呼号的法治启蒙所能直接建立的。法律信仰的这种所谓的自生自发性当然并不是 让人们的客观努力归于无效,而是强调这个过程的客观性。(注:法律信仰的自生自发 性确切
14、又明显地反映了整个法律次序生成的规律性,这就是哈耶克所强调的社会次序的 自生自发性。参见哈耶克:,中国大百科全书2002年版, 第5285页。)因此不能过高地估计政府推进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群众身膂力行地躬 身实际和参与。法律信仰具有亲历性。法律信仰不是被灌输出来的,被教导出来的,而是基于人们对法律的自觉服气和认可而使法律被以为是值得尊崇的、该当尊崇的。人们经过本人参与到法律实际的过程,借助一系列的社会实际、个别阅历和亲身感受而逐渐到对法律的归依,对法律神圣性的认同。法律信仰的生成也不是一个笼统的逻辑演绎过程,而是一个逼真的体验过程。任何实际逻辑在生活的无限生动性和详细性面前都是惨白的。群众总
15、是从他所熟习的、与本人生活相关的日常法律实际中,来了解法律、并生出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仰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本本出发,从所谓的国际先进阅历出发来剪裁我们的日常生活,外人的东西似乎是好的,其中也确实蕴涵着人类文明的共同的阅历,但其中的民族性、地方性成分显然是与笼统的所谓普通阅历和普遍真理杂糅在一同的。孤立地域分出某一种要拿来为我所用,似乎是很困难的。法治次序的生成和法律信仰确实立是一个多元互动的过程。要看到其中的复杂性,不能简单地奢望法律信仰的单独确立。中国的法治开展的特殊性还在于,很多相关要素紧紧纠缠和扭结在一同,如把传统性与现代性、中国阅历与别国阅历、认识形状要素与非认识形状要素、后开展的优
16、势与优势、政府与社会、经济与政治等等统统高度紧缩为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每一个问题处理都仰赖其他问题的处理。这样,法律信仰的问题就不是单独的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整个法律次序的问题。(注:有学者调查了时空的紧缩对中国法制进程的影响,这种现实添加了在中国确立法律信仰的难度,使得确立法律信仰成为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参见蒋立山:,载2003年第4期。)这显然大大添加了确立法律信仰的难 度。二、法律信仰之于人的内在性与外在性法治的普遍化和社会化,使得它逐渐演绎成为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经过法律而生活成为人的提高和完善的阶梯。而在这个过程中,信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正是经过对法律的信仰,法律才
17、成为个人生活的一个环节和台阶,法律才成为不是外在于而是内在于个人的规那么,个人才从法律中获得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可以说,法律信仰是 以人为本的。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诗意的栖居,而法律是人诗意的栖居在这个世界上的一 种方式。虽然法律看上去远不是那么的有诗意,但实践上,正是在法律中,人生的真善 美、社会的次序与变革、自在与权威、社会的整合与冲突,才得到比较好的协调和一致 .忠实地投身于这种法律生活不正是一种诗意的生活吗?信仰法律就是力图置信法律不 是人的社会生活的枷锁,而是提升人生境界和到达社会平衡的助手。信仰法律也使得人 获得一个新的心灵的家园,由于在宗教为人类营造的精神家园被科学瓦解以后,我们
18、仍 然需求新的精神家园来安排我们的焦虑和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可以从法律信仰中获得 皈依感,假设这个法是为我们而存在的法。法律的精神家园是在特定的文化气氛中营造的,是经过展现和滋养规那么的终极意义和神圣性而营造的。规那么和信仰总是与特定的文化款式有着内在共生性。法律规那么本身必 然承载着一个民族文化生活的深层意义。这就是早有学者们指出的,法律不仅仅是一种 规那么体系,更是一种意义体系。但问题是规那么与其承载的意义方面,有着内在的张力和 内在的紧张关系,因此往往有脱节。当人们的生活哲学和本来生活款式与规那么的要求相抵触时,法律规那么的现实效能就会遭到很大的冲击,甚至归于无效。要改造规那么顺应生 活
19、,或者改造生活以推行新规那么,就成为一个两难的问题。要在生活的意义与规那么之间 坚持张力,才干以规那么变革生活,但假设二者的间隔 过大又会导致规那么难以引导生活。 法律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性,阐明法律不是一种冷冰冰的规那么体系,更是一种有着深化人 文关怀的价值体系,它承载着人的关于终极生活意义的思索和选择。只需当规那么与一个 民族的文化共生共荣,才会有规那么的生命力和活力。这就是伯尔曼曾说过的,守法的传 统“植根于一种深切而热烈的信心之中,那就是,法律不只是世俗政策的工具,它也是 终极目的和生活意义的一部分。5(P18)法律信仰最终把法律问题归结为人本身的问题,并进而归结为人的神圣体验的问题。法律信仰意味着人们关于法律的充溢热情的神圣体验,是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睢宁团建活动方案
- 美甲店组团活动方案
- 端午包粽子活动方案
- 福建五四活动方案
- 组织春季登山活动方案
- 电台跑步活动方案
- 电工班职工小家活动方案
- 美工特色活动方案
- 线上温暖跨年活动方案
- 电子海报活动方案
- 2025年秋青岛版(2024)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
- 《公民意味着什么》课件
- 树枝掉落砸车赔偿协议书
- 【《我国小学生课外培训现状调查及问题和建议浅析》10000字(论文)】
- 2025湖南湘潭市市直事业单位招聘(选调)工作人员48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数智赋能提质量学研细导促成长
- 2025滨州市劳动合同范本(示范文本)
- 2025年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 智能楼宇节能改造实施方案
- 2025年电信岗位认证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