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法律制度_第1页
秦朝法律制度_第2页
秦朝法律制度_第3页
秦朝法律制度_第4页
秦朝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zhn u)法制史主讲(zhjing):江兆涛共二十九页秦朝法律(fl)制度 课时:2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秦朝法制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创新点;把秦的法制与社会变化与秦朝的灭亡联系起来考察,总结秦王朝二世而亡的教训。重点(zhngdin):商鞅变法;云梦秦简;刑名难点:刑名;法律形式司考考点:商鞅变法;刑名 共二十九页目次(mc)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秦朝)法制的发展 二、云梦秦简与秦朝的法律形式(xngsh) 三、秦律的基本内容 四、司法制度 共二十九页一、商鞅变法与秦国(秦朝)法制(fzh)的发展 (一)商鞅变法 1.改法为律,制定秦律2.明法重刑,奖励告奸3.重农抑商,奖励耕战4.

2、废分封,立郡县秦孝公为战国霸君。秦遂以强,六世(li sh)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也。汉刘向新序 共二十九页(二)秦朝法制(fzh)之发展共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皇帝之德 存定四极诛乱除害 兴利致福节事以时 诸产繁殖黔首安宁 不用兵革六亲相保 终无寇贼欢欣奉教 咸知法式六合之内 皇帝之土西涉流沙 南尽北户东有东海 北过大夏人迹所至 无不臣者功盖五帝 泽及牛马莫不(mb)受德 各安其宇 秦始皇28年琅琊刻石共二十九页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汉)蔡邕独断自秦始皇变法之

3、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 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事,所以后世不肯变。且如三皇称皇,五帝称帝,三王称王,秦则兼皇帝之号。只此一事(ysh),后世如何肯变(宋)朱熹师徒问答共二十九页始皇推尊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更名河为德水,以为水德之始。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然后合五德之数 史记(sh j)秦始皇本纪共二十九页中央官员(gunyun):三公九卿共二十九页秦朝法制(fzh)的特点第一,以法为本,严刑峻罚。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劓鼻盈累,

4、断足盈车,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第二,法自君出,君主独断。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第三,统一法律法令,注重法律宣传。国家官吏(gunl)必须“明习法令”,民众学习法律则“以吏为师”。 共二十九页二、云梦秦简与秦朝的法律(fl)形式(一)云梦秦简在秦墓竹简出土以前,研究秦朝法律制度的文献文物资料极少。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一批秦代墓葬中出土了1000余支竹简,共有4万余字,其中绝大部分属于法律方面的内容。这批珍贵资料的发现,有力地推动(tu dng)了对秦朝法制的研究。共二十九页 经过专家的整理(zhngl),秦墓竹简中与法律密切相关的内容被分别

5、归纳为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等若干部分。 十一号墓的墓主人喜,生于战国后期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死于秦朝建立后的第五年,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云梦秦简所载秦律,只是墓主生前抄录的一部分内容,并非秦律的全部。但它包括了秦国商鞅变法以后直至秦朝初年秦律的大量内容,因而基本反映了战国后期商鞅所制定的秦律及秦朝统一初期的法律制度,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秦律内容的宝贵资料。 共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二)秦朝的法律(fl)形式1.律律是经过一定程序制定的系统性的法律文件。自商鞅“改法为律”后,“律”一直是秦最主要法律形式(xngsh),主要

6、法律规范都以律相称,由中央王朝颁行,如田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军爵律等等。2.命、令、制、诏“制书,帝者制度之命也,其文曰制。诏,诏书;诏,告也。”它们是皇帝在正式成文法秦律之外颁布的一种法律政令,因而也属于国家的重要法律形式之一,并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绝对权威。3. 程程即规章、章程、程式的简称。 “程,法式也。”云梦秦简有工人程,即程的一种,系官营手工业生产定额制度方面的一种法律规定。4.课课是关于检验、考核、督课方面的专门法规。云梦秦简有牛羊课,即考核、督课畜牧人员饲养、管理牛羊方面的专门法规。共二十九页5.式式即程式、格式,是审理案件程序的司法规则或文书程式。它由国家(guji)

7、统一颁定或认可,包括一些行政命令、审理规则与司法文书,供司法官员审理案件时参考使用。云梦秦简封诊式,即属此类法律形式。6.法律答问法律答问是秦朝官吏在回答民众法律问题时对现行法律法令的阐释和补充。7.廷行事廷指官廷、法廷等官府,如朝廷、郡廷、县廷之类;行事即已决事例、判案成例。共二十九页三、秦律的基本(jbn)内容 (一)罪名 1.危害中央集权罪:包括不敬皇帝罪、谋反罪、以古非今罪、非所宜言罪等。 2.侵犯人身安全罪:包括杀人罪和伤害罪 3.侵犯私有财产罪:包括盗窃罪、盗徙封罪 4.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包括逃避赋税罪、逃避徭役罪、逃避兵役(bngy)罪 5.妨害婚姻家庭秩序罪:包括非法婚姻罪、

8、强奸通奸罪、不孝父母罪 6.诬告罪:包括诬人罪和告不实罪共二十九页(二)定罪量刑(lingxng)原则1.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秦律规定,凡属未成年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处罚。秦律以身高(shn o)判定是否成年,大约六尺五寸为成年身高(shn o)标准,低于六尺五寸的为未成年人。 2.确认主观意识状态,区分故意(端)与过失(不端) 3.犯罪连坐 所谓连坐,即一人犯罪,全家、亲属、邻里或其他有关系的人一同株连受罚。包括亲属连坐、邻里连坐三种情形。4.诬告反坐共二十九页(三)刑名(xngmng)1.生命(shngmng)刑,即死刑2.身体刑,即肉刑3.劳役刑 :城旦(男犯)、舂(女犯);鬼薪(

9、男犯)、白粲(女犯);隶臣妾司寇、候;4.耻辱刑 :髡;耐 ;完5.财产刑6.身份刑共二十九页原高约115米 底边(d bin)周长约2167.8米现高约51米 东西长约345米 南北宽约350米共二十九页四、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 1.廷尉:在中央,廷尉是皇帝之下的最高司法官,是中央“九卿”之一,负责全国法律、司法事务。2.郡、县。在地方,郡、县、乡、亭各级行政机关都设有相应的专职或兼职(jin zh)司法官员,处理本地区的司法事务。 共二十九页(二)诉讼(s sn)审判制度1.“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所谓“公室告”,是指“贼杀伤、盗他人”等危害国家、社会利益的犯罪。对于此类犯罪,任何人

10、都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向官府告发。所谓“非公室告”,则是指“子盗父母,父母擅杀、刑、髡子女(zn)及奴妾”等家庭内部的侵害行为。凡是“非公室告”犯罪,受害者本人无权提出控告,即使告到官府,官府也不应受理。“强行告,告者罪”。 2.审讯共二十九页司考真题(2012)56.秦汉时期的刑罚主要包括笞刑、徒刑、流放刑、肉刑、死刑、羞辱(xir)刑等,下列哪些选项属于徒刑?A.候B.隶臣妾C.弃市D.鬼薪白粲 共二十九页(2011)16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xngsh)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A“偶语诗书”B“以古非今”C“非所宜言”D“失刑” 共二十九页司考真题(2007)

11、8.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xili)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 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 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 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 共二十九页(2006)15.秦始皇时期,某地有甲乙两家相邻(xin ln)而居,但积怨甚深。有一天,该地发生了一起抢劫杀人案件,乙遂向官府告发系甲所为。甲遭逮捕并被定为死罪。不久案犯被捕获,始知甲无辜系被乙诬告。依据秦律,诬告者乙应获下列哪种刑罚? A.死刑 B.迁刑 C.城旦舂 D.笞一百 共二十九页参考答案(2012)56. ABD (2011)16. D(2007)8. D (2006)15. A 共二十九页内容摘要中国法制史。汉刘向新序。东有东海 北过大夏。人迹所至 无不臣者。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后曰省中。式即程式、格式,是审理案件程序的司法规则或文书程式。它由国家统一颁定或认可,包括一些行政命令、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