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竹文化_第1页
我国古代竹文化_第2页
我国古代竹文化_第3页
我国古代竹文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古代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的利用还有许多方面,比如 HYPERLINK /view/489477.htm t _blank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 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从汉字中竹部文字的情况来分析,也可看出中国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古人把不刚不柔,

2、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的植物称之为竹。从形态上认识开始,把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进行加工,制成物品,又以竹字衍生出竹部文字。随着人类对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的认识不断提高,竹类利用日益广泛。而竹部文字也必然随之增加。我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 HYPERLINK /view/37118.htm t _blank 笔、 HYPERLINK /view/281154.htm t _blank 籍、 HYPERLINK /view/255493.htm t _bla

3、nk 簿、 HYPERLINK /view/38183.htm t _blank 简、 HYPERLINK /view/929051.htm t _blank 篇、 HYPERLINK /view/424557.htm t _blank 筷、 HYPERLINK /view/354716.htm t _blank 笼、 HYPERLINK /view/25642.htm t _blank 笛、 HYPERLINK /view/17317.htm t _blank 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 HYPERLINK /view/66320.htm t _blank 竹报平安、衰丝豪

4、竹、 HYPERLINK /view/645.htm t _blank 青梅竹马、 HYPERLINK /view/42631.htm t _blank 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这些竹部文字和成语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一方面反映了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日益为人类所认识和利用,另一方面反映了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在工农业生产、文化艺术、日常生活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诗画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托物言志,创作了数

5、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就有大量竹诗,直接提及的有5首,出现7次;间接提及的有几十首之多。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历史上对诗经中上述有关竹的记载有不同看法,但事实上指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是确凿无疑的。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在叙竹诗画时,我们不可不提到几个动人的爱竹故事。据 HYPERLINK /view/36915.htm t _blank 太平御览记载,晋代大书法家 HYPERLINK /view/161343.htm t

6、 _blank 王徽之( HYPERLINK /view/1278015.htm t _blank 子猷)(王羲之子)曾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 HYPERLINK /view/4396843.htm t _blank 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他平生爱竹,可算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的好知音。宋代 HYPERLINK /view/6881.htm t _blank 苏东坡对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

7、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在 HYPERLINK /view/7883621.htm t _blank 中国革命史中,先辈们以竹题诗作画也颇多,其中以 HYPERLINK /view/10603.htm t _blank 方志敏烈士最为典型,他自撰对联挂于卧室以自勉:心有三爱,奇书

8、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甚至自己的儿女也以松、竹、梅、兰命名,足见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他在革命的艰难关头写下了 HYPERLINK /view/100932.htm t _blank 气贯长虹的史诗: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升,依旧与天齐。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这不是偶然的,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高尚的 HYPERLINK /view/2718537.htm t _blank 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不但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也成为艺

9、术家推崇的楷模。画竹艺术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元代的 HYPERLINK /view/116837.htm t _blank 柯九思、 HYPERLINK /view/131898.htm t _blank 高克恭、 HYPERLINK /view/80620.htm t _blank 倪瓒,明代的 HYPERLINK /view/208248.htm t _blank 王绂、 HYPERLINK /view/236359.htm t _blank 夏昶、徐谓,清代的 HYPERLINK /vi

10、ew/51160.htm t _blank 石涛、郑板桥、 HYPERLINK /view/511335.htm t _blank 蒲华、 HYPERLINK /view/30540.htm t _blank 吴昌硕,都是树一代画竹新风的画竹大量,促进了画竹艺术的发展,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以及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当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唐代画竹已经盛行,国画中的 HYPERLINK /view/629687.htm t _blank 墨竹就是唐代创始的。宋代以后画竹更具成就。画竹名家层出不穷。大诗人苏东坡是画竹的艺术大师,他的次子苏过是画竹名手

11、,他的至友文与可也是画竹的大家,在画竹方面有高超的技艺。苏东坡关于胸有成竹的绘画理论,为千古墨竹画家所趋尚,传统绘画创作所遵循,他的那幅被称为奇作的 HYPERLINK /view/100410.htm t _blank 墨竹图,能得富潇洒之姿,逼檀栾之秀,疑风可动,不笋而成的绰约风姿。他的著名文章文与可画赏笛谷偃竹记是一篇传颂千古的佳作,文章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各朝代画竹名家各有特色,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各种流派。他们画竹都十分传神而逼真, 因此 HYPERLINK /view/5353.htm t _blank 白居易曾在画笔歌中称赞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清朝画竹也相当兴盛,

12、“扬州八怪”又为画竹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局面。我国绘画的传统要求是真实地反映自然景物的客观形态,郑板桥画竹则不但表现了客观对象的天然特征,而且表现了作者的人格、思想和对社会的态度。4他不仅留有许多绝妙的翠竹图,还留下了题画竹六十九则,他赞美竹君子、石大人、 HYPERLINK /view/140985.htm t _blank 千岁友、四时春。园林竹子是我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兴土木,为建上林苑从山西云冈引种竹子到咸阳(

13、见 HYPERLINK /view/14532.htm t _blank 拾遗记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竹子用于造园的最早记载。当时的种竹、建竹园大多只限于营建狩猎场和战略物资基地,竹子造园还处于萌芽状态。到了魏晋、 HYPERLINK /view/8137.htm t _blank 南北朝,中国园林从萌芽期进入了发展期。当时的文人、 HYPERLINK /view/20629.htm t _blank 士大夫受政治动乱和宗教处世思想影响,崇尚 HYPERLINK /view/6434270.htm t _blank 玄淡,寄情山水,游访名山大川成了一时之风尚,讴歌自然景物

14、和田园风光的诗文及刚萌芽的山水画,刺激了园林,产生了有别于皇家宫苑的自然山水园,竹子随即融入了造园之中。当时的皇家林和官宦 HYPERLINK /view/1079685.htm t _blank 私家园林中的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造景也相应得到发展。水经注介绍北魏著名御苑华林园称:竹柏荫于层石,绣薄丛 HYPERLINK /view/1834630.htm t _blank 于泉侧。洛阳伽蓝记记录了洛阳显宦贵族私园莫不桃李 HYPERLINK /view/3863172.htm t _blank 夏绿,竹柏冬青。由唐代文人王维规划的辋川别业

15、中有斤竹岭、竹里馆等竹景;寿山艮狱是北宋皇帝 HYPERLINK /view/8102.htm t _blank 宋徽宗 HYPERLINK /view/7448.htm t _blank 赵佶亲自参与规划的,从宋徽宗本人所写艮狱记中可知是北宋山水宫苑以竹造景的典型。南宋定 HYPERLINK /view/3742.htm t _blank 杭州为行都,改称 HYPERLINK /view/191740.htm t _blank 临安,贵族、 HYPERLINK /view/350150.htm t _blank 官僚、富商聚居 HYPERLINK /view/9229.htm t _blan

16、k 江南,皇家宫苑、私家园林之盛不言而喻,为后来发展的 HYPERLINK /view/151478.htm t _blank 江南园林起了推动作用。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在唐宋两代运用较为广泛。北宋 HYPERLINK /view/216504.htm t _blank 李格非所写洛阳名园记共评述了19座私园,对其中的归仁园、董氏 HYPERLINK /view/167163.htm t _blank 西园、富郑公园、苗帅园等10座宅园作了专门的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景观描述。从南宋周密

17、HYPERLINK /view/112257.htm t _blank 吴兴园林记也可了解到吴兴的宅园园园有竹。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造园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明清园林继承了唐宋传统,且逐渐形成 HYPERLINK /view/1972654.htm t _blank 地方风格,其中以宅园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与水体、山石、园墙建筑结合及竹林景观,是江南园林、 HYPERLINK /view/91900.htm t _blank 岭南园林的

18、最大特色之一。 HYPERLINK /view/7861.htm t _blank 沧浪亭、狮子林等 HYPERLINK /view/2239.htm t _blank 苏州六大名园及 HYPERLINK /view/5257.htm t _blank 扬州 HYPERLINK /view/52103.htm t _blank 个园、惠州逍遥堂等在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造园上运用相当成功,许多造园手法仍为今人造园所采用。明清时期刊行多册造园技术理论书籍,有 HYPERLINK /view/203163.htm t _blank 王象晋群芳谱、

19、 HYPERLINK /view/80531.htm t _blank 屠隆山斋清闲供笺、 HYPERLINK /view/40458.htm t _blank 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等,最有影响的要数 HYPERLINK /view/45338.htm t _blank 计成的园冶、 HYPERLINK /view/208713.htm t _blank 文震亨的长物志,都对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造园作了详尽、精辟的论述,为后人推崇、仿效。明清园林,特别是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园林发展进入 H

20、YPERLINK /view/2170605.htm t _blank 成熟阶段。随着诗、书、画及造园艺术、技术的发展,人们已不满足于庭院造景,于是,就产生了能在屋宇内随时欣赏、掌玩的自然风景缩影-盆景。中国盆景的出现,据考证是在唐代,以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为材料制作的盆景从宋代的诸多名人画卷上可以见到,到明清年间,岁寒三友类盆景广为流传。考盘余录、群芳谱等都对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盆景的制作、欣赏进行了介绍。 HYPERLINK /view/17598.htm t _blank 北京故宫

21、博物馆还珍藏着一座用翡翠制作的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盆景,这是乾隆皇帝 HYPERLINK /view/113237.htm t _blank 弘历的八旬寿节上群臣贡献的一件珍宝。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盆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许多精品,如 HYPERLINK /view/477404.htm t _blank 周瘦鹃先生的 HYPERLINK /view/14661.htm t _blank 竹林七贤、竹趣图等,还有扬州的潇湘流水、翠野图、竹林逸隐、东坡遗风等一大批竹子盆景代表作。生活用途竹子生

22、长快,适应性强,同时又具有广泛的用途。竹子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竹子的利用涉及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竹子用于建筑的历史久远,在远古时代,人类从巢居和穴居向地面房居演进的过程,竹子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江苏吴县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草鞋山遗址发现有用竹作建筑的材料,汉代的甘泉宫竹宫、宋代的黄冈竹楼,皆是取竹建造并负有盛名。从服饰方面看,竹对中国人的衣饰起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HYPERLINK /view/608955.htm t _blank 秦汉时期就出现用竹制布,取竹制冠,用竹做防雨用品的竹鞋、竹斗笠、竹伞,一直沿用至今。竹布在唐代曾是 HYPERLINK /view/231220.htm t

23、 _blank 岭南地区一些州县的重要贡品之一,竹还是古代人装饰的材料,说明竹对人类服饰文化的贡献。从食用方面看, HYPERLINK /view/116579.htm t _blank 竹笋和 HYPERLINK /view/30467.htm t _blank 竹荪是极受人们喜爱的美味山珍,竹实是历代救荒的重要作物原料。先秦文献中记载,3000多年前的竹笋就是席上珍馔。竹笋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可烹饪数千种美味佳食。竹还具有特别的医用价值,在中国最早的医书典籍中,就有用竹治病的历史记载。竹的全身都是宝,叶、实、根及茎秆加工制成的竹茹、竹沥,都是疗疾效果显著的药用材料,竹黄、竹荪也是治病的良药

24、。交通工具和设施的产生与发展,是 HYPERLINK /view/125624.htm t _blank 中国文明的标志之一,竹在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交通运行工具和设施的起源与发展,均与 HYPERLINK /view/2524.htm t _blank 竹子有极密切的关系,古代人取竹制造竹车、竹筏和船以及桥梁工程,创造了世界交通史上许多第一例,对世界交通工具和设施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考古资料证明,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早期,古代先民们就已开始用竹制造竹器。属于仰韶文化的 HYPERLINK /view/170072.htm t _blank 西安半坡遗址发掘的陶器底部有竹编织物的印痕,南方 HYPERLINK /view/609025.htm t _blank 良渚文化遗址发掘了大量的竹器纹饰的印纹陶器, HYPERLINK /view/4150.htm t _blank 浙江吴兴 HYPERLINK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