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_第1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_第2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_第3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_第4页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硫和氮的氧化物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必修14.3(第2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第1页,共27页。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难点四、学情分析五、教法和学法 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说课内容第2页,共27页。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卤素、碱金属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硫及其化合物。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承前启后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第3页,共27页。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资料查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二、教学目标增强环保意识;树立认识事物两面性的辩证唯

2、物主义哲学观点。了解二氧化硫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防治。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第4页,共27页。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SO2的化学性质难点:SO2的漂白性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5页,共27页。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心理特点知识储备实验能力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和部分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3、。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严谨、创新的精神。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6页,共27页。 五、教法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练习法。 教法选取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获取相关知识,领略实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了达到这些目

4、的,我采取如下教法。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7页,共27页。练习巩固制定实验方案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分组实验探究理论推测 解释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8页,共27页。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论分析推测性质 设计方案 实验验证练习巩固课堂反馈归纳总结学以致用写出相应化学用语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

5、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9页,共27页。1702年化学家施塔尔用碱性溶液,吸收硫磺燃烧的生成的气体,得到亚硫酸盐溶液,但因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故必须用汞槽代替水槽,才能收集到这种较纯的气体。又过了70多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和普利斯特里,在用硫酸加热做实验。把少量的水银与硫酸放入瓶中加热,没等到硫酸沸腾就开始产生了大量的气体。用汞槽收集起来,跟之前取得的一样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既能被水吸收,又能蜡烛熄灭。后来他又用铜、铁、银、硫分别和硫酸共热,都制出了这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后来才知道这种气体是由硫和氧组成的。1

6、、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化学史:二氧化硫的发现史小魔术:变色花提出问题1:使红色花朵褪色的物质是什么?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10页,共27页。2、理论分析,推测性质教师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根据所属类别酸性氧化物根据硫元素化合价氧化性、还原性特殊性质漂白性问题2:二氧化硫有哪些物理性质?问题3:二氧化硫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

7、PPT)第11页,共27页。3、设计方案,实验验证(1)分组讨论提出实验方案(2)分组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12页,共27页。3、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探究一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生成物提供的实验用品针筒、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矿泉水瓶、讨论怎样操作?如何判断?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13页,共27页。二氧化硫

8、是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硫溶于水能生成酸性物质酸性氧化物有那些性质?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14页,共27页。 与H2O反应生成酸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生成盐CaO+SO2=CaSO3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SO2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SO2 最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人教版化学必修一4.3硫和氮的氧化物(共27张ppt)(共27张PPT)第15页,共27页。化学

9、性质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漂白原理的不同根据SO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强调结构决定性质。层层深入,突破难点第16页,共27页。探究二 验证二氧化硫有还原性可以将SO2氧化的试剂: H2O2溶液(无色) Br2水(橙色,有毒)Cl2水(浅黄绿色,有毒) 酸性KMnO4溶液(紫色)第17页,共27页。探究三 验证二氧化硫有氧化性将H2S溶液和SO2气体混合,观察现象第18页,共27页。实验验证还原性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总结反应规律:二氧化硫能与酸性高猛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 氧化性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溶液中析出淡黄色沉淀。书写化学方程式。H2S+SO2= 3

10、S +2H2O第19页,共27页。难点突破二氧化硫漂白原理“黄”银耳是怎样“长”成“白里透红”的呢? 第20页,共27页。问题延伸,知识提升结论:SO2与有机色质结合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受热又分解,属于暂时性漂白;氯气具有强氧化性,会与有色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物质,受热不恢复颜色,属于永久性的漂白。群贼偶得草帽若干,喜,继而悲草帽俱霉黑矣!贼甲曰:“用SO2熏之。”贼乙曰:“用氯气蒸之。”甲乙争执不下,贼首不胜其烦曰:“两气各取一半,共熏蒸。”然草帽终不褪色,贼无可奈何,怏怏无获而归 SO2和氯水漂白原理有何不同?第21页,共27页。小结二氧化硫的性质,并总结二氧化硫的用途4. 归纳总结

11、,学以致用SO2用途杀菌剂漂白剂制硫酸第22页,共27页。4. 归纳总结,学以致用问题:如果SO2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造成什么 后果呢? 酸雨角色扮演环保专家普通市民环保部门官员成因危害治理第23页,共27页。5. 练习巩固,课堂反馈1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气体,可选用的试剂是() A饱和食盐水 BNaOH溶液 C足量澄清石灰水 D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2二氧化硫和氯气分别通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即褪去,若以体积比1:1同时通入,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 立即褪色 B. 慢慢褪色 C. 先褪色后复原 D. 颜色不褪3. 向Na2S溶液中通入SO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 第24页,共27页。七 板书设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 与水反应 SO2 + H2O H2SO3 与碱反应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溴水褪色 3、氧化性: 4、漂白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恢复颜色三、二氧化硫的用途H2S+SO2= 3S +2H2O第25页,共27页。八、课后反思1.本节课注重体现新课程教育理念,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2.通过化学史导课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 SO2。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思维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