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民新闻之探讨-以公视peopo为例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_第1页
台湾公民新闻之探讨-以公视peopo为例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_第2页
台湾公民新闻之探讨-以公视peopo为例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_第3页
台湾公民新闻之探讨-以公视peopo为例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_第4页
台湾公民新闻之探讨-以公视peopo为例 - 中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臺灣公民新聞對大陸之借鑑以公視peopo為例報告人:黃緣緣指導老師:莊伯仲簡報大綱摘要及關鍵詞緒論(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動機與目的 (三)、研究問題與框架引論(一)、文獻綜述與相關概念界定 (二)、梳理公民新聞發展軌跡 (三)、公民新聞的特點研究方法Case study(一)、公視peopo背景資料 (二)、peopo的内容層面分析 (三)、peopo的體制層面探討 (四)、結論爭論與探討Abstract and key words摘要: 本文採用文獻資料收集、深度訪談、參與觀察等方法,梳理“公民新聞”的發展情況,以臺灣公視的“公民新聞平臺”peopo為例,分析“公民新聞”在發展過程中

2、的正面、負面影響,希望能夠探討“公民新聞”在大陸社會發展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關鍵字: 公共新聞 公民新聞 臺灣 peopo 一、緒論(一)、研究背景(二)、研究動機與目的(三)、研究問題與框架(一)、研究背景1、世界範圍内公民新聞的興起2、臺灣公視建立peopo公民新聞平臺3、大陸相關的媒體嘗試沒有出現4、理論系統化程度和概念界定有待發展(二) 、研究動機與目的1、兩岸關於公民新聞與公共新聞的不同表述造成了溝通中的混亂。2、嘗試用理論去證明一個案例,反之也用實例分析去檢驗理論。3、借鑑公視建立公民新聞平臺的形式,探討它的作用、影響,並希望對大陸有所借鑑。(三) 、研究問題和框架1、對於理論的辨

3、析和探討。2、對公民新聞發展過程的梳理和公民新聞特點的歸納。3、Peopo 公民新聞平臺的個案研究。4、公民新聞對傳媒和社會的影響。5、公民新聞的發展在中國大陸社會環境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二、引論(一)、文獻綜述和相關概念界定(二)、梳理公民新聞發展的脈絡軌跡(三)、公民新聞的特點(一)文獻綜述和相關概念界定1、公共領域(public sphere)2、公共新聞(public journalism or civic journalism)3、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4、參與式新聞(participatory journalism)(一)文獻綜述和相關概念界定(二)梳理公

4、民新聞發展的脈絡軌跡1、評論時期2、論壇時期3、博客時期(blog)4、播客時期(podcast)5、維客時期(wikis)6、公民新聞平臺(網絡/報社/通訊社/廣播電視臺)(三)公民新聞的特點1、草根性、大衆參與2、互動性、雙向交流3、開放性4、多樣化、補充性、多視角(這部分内容將在下一步的研究操作中補充探討)三、研究方法探索性研究、質化1、文獻分析法2、參與觀察法3、深度訪談法(半結構訪談)四、“peopo” case study(一)、公視peopo背景資料(二)、peopo的内容層面分析(三)、peopo的體制層面探討(四)、结论(一)、公視peopo背景資料1、Peopo是“peop

5、le post”的簡稱2、2007年4月底成立3、現今已有七百多位元線上公民記者與3000多篇的公民新聞4、創立時是以社會關懷作為主要導向5、吸引了很多公益團體的註冊6、關於公共領域話題的討論區(二)、peopo的内容層面分析深訪問題提綱:1、peopo公民記者的總體資料(如一些基本的統計學資料學歷、性別、工作性質、家庭收入、地區分佈等?)2、公民記者中,NGO/NPO等團體的構成?參加原因?3、目前為之上傳的新聞的格式?(文本?視頻?圖片?)4、涉及的內容(政治?經濟?娛樂?等)5、新聞的角度是怎樣的?6、新聞的類別是如何的?訊息源?7、對公共事件的討論?(內容?程度?頻率?)8、新聞的回饋

6、情況?(三)、peopo的體制層面探討深訪提綱:1、開設peopo的初衷?遠景?策略?公視在其中的角色?2、peopo的定位?區別於blog、vlog、wiki的特點是什麼?3、公民記者的身份怎樣確定?怎樣管理?他們之間的交流情況如何?4、公民記者與專業記者在這個平臺上的平衡情況? 5、上傳新聞的把關情況?把關人的確定?如何把關? 6、如何選擇播出在公視頻道中的公民新聞?7、如何培訓公民記者?媒體素養的樹立?附錄:訪問名單代表身份代表人物公視高層公共電視臺總經理胡元輝專業記者公視新聞部記者周傳久學者輔大新聞傳播系講師陳順孝公民記者註冊團體 勵馨基金會、臺灣環境資訊協會、以及部分社區大學(臺灣主婦聯盟理事主席陳來紅公民記者代表待定四、爭論與探討公民新聞的正面作用1、推動社會民主政治建設,鼓勵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作用2、提高公民的媒介素養3、作為大眾傳媒的補充,為大眾傳媒提供更多的信源四、爭論與探討公民新聞的負面影響1、新聞自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