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上海市普陀区六下期中语文试卷(五四学制)默写。(1) 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石灰吟)(2)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3) 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4) ,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5) ,事非经过不知难。(日积月累)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作者是人称“ ”的唐代诗人李贺。(2) 下列对于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边疆战场景色: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照耀下,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B三、四句,诗人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
2、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功立业呢?C诗人用比喻修辞来增强表达效果,其中“燕山月似钩”中的“钩”和“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一句中的“钩”都是指一种武器。D这首诗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愿望。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 选文出自孟子,孟子,是 时期儒家思想家,人称“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3、(3) 下列对于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中“诲”的意思是“教诲、教导”。B“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意思是“(这个人)虽然与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但是成就)比不上前一个人啊”。C文中两个人一起学习下棋,他们有最好的老师,智力水平也相当;但造成他们学习结果不同的真正原因是他们俩的志向不同。D作者结尾用设问句的作用是:引导读者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间接而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注释】高凤:汉朝人。常:同“尝”,曾经。经:指儒家经
4、典著作。潦水:雨后地上的积水。(1) 解释加点词语曝麦于庭曝 妻还怪问还 (2)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和含义与“妻常之田”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处士笑而然之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通国之善弈者也D思援弓缴而射之(3) 选文中的高凤和学弈中的第一个学生一样都是 的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高凤身上也有需要批评的地方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李星华 (1)十几天过去了,我们始终没看见父亲。有一天,我们正在吃中午饭,手里的窝窝头还没啃完,听见警察喊我们母女的名字,说是提审。 (2)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篷
5、篷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3)“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4)“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5)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a_(安定 镇定),非常b_(平静 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6)“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7)“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8)“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9)“不要多嘴!”法官
6、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10)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11)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 (12)28日黄昏,警察叫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 (13)我们回到家里,天已经全黑了。第二天,舅姥爷到街上去买报。他是从街上哭着回来的,手里无力地握着一份报。我看到报上用头号字登着“李大钊等昨已执行绞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了。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每次都是
7、刚刚叫醒又昏过去了。 (14)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15)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1) 第2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错别字是 ,正确的写法是 。(2) 选词填空: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第5段的两处横线上。a b (3) 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方法,从中你体会到的是 (4) 请概括以上选文的内容,并说说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概括内容: 表达感情: (5) 第5节中李大钊并没有跟作者说话,作者是怎么知道父亲的“心被一种伟
8、大的力量占据着”的?第14节,母亲问作者“昨天是几号?”她是真的不知道吗?请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任选一节进行简要分析。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乌鸦喝水 (1)小朋友,乌鸦口渴了怎么办?老师的话音一落。教室里一只只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乌鸦用了什么办法喝到瓶子里的水?老师和蔼可亲,眉开眼笑。 (2)一双双眼睛如饥似渴地盯着老师,有几个学生急不可待了,从位子上站起来,似乎怕老师没有看到。老师笑眯眯地指定一位女生回答。小女生忽地站起来,忽闪着明亮的眼睛,声音甜润悦耳,回答得天衣无缝。 (3)“读了这个故事,大家明白了什么道理?”老师的提问越来越有深度了。课堂里沉默了一会儿,一双双小手又慢慢地举了起来
9、。“这位男同学,你来回答。”老师指着坐在前面的一个小男生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小男生大大方方地回答。 (4)这是一堂公开课,上的是乌鸦喝水,执教的是很有名气的张老师。张老师看着同学对答如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坐着听课的老师也不停地颔首称是。 (5)“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忽然,一个胖男生说。张老师脸上露出一丝惊讶,倏然间恢复了常态,迈开步子向前走去,脸上还是挂着笑:“说说你的问题吧!”“老师,我想乌鸦不一定不一定能喝喝到瓶子里的水。”胖男生挠着头皮,有点紧张。胖男生的话像给平静的湖面投了一块石子,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窃窃私语。 (6)张
10、老师愣怔着,自己教了十几年的书,这篇课文不知道讲了多少遍,从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咳嗽一声,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又变得镇定自若了。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满面春风地问:“同学们,你们说,乌鸦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吗?”“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7)“瓶子里有水,乌鸦怎么会喝不到水呢?”一个女生轻mi地看了一眼胖男生说。“是啊!”张老师接言道,“瓶子里有水,放上小石子水就会往上升,这是基本常识。我们应该像那只乌鸦一样,开动脑筋想一想,不要信口开河。” (8)张老师示意胖男生坐下,他无奈地坐下,耷拉着脑袋默然不语,眼眶溢满了泪水。 (9)张老师依然兴致勃勃地讲着乌鸦喝水的课文,一年
11、又一年。 (10)十几年过去了,那个胖男生师范毕业了,分配到母校任教,成了一位新教师,大家热情地喊他赵老师。学校有规定,新分配来的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上乌鸦喝水这一课。 (11)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水到渠成。听课的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讲课就要结束的时候,赵老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们,乌鸦喝水这一课已经讲完了,你们都没有问题吗?”赵老师的眼光充满了期待,亲切地看着小朋友。一个女生站起来,清晰地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乌鸦在瓶子里放上小石子,它真的能喝到水吗?” (12)课堂里顿时沉寂下来,在座的都看着赵老师。一个男生扑哧一声笑了:“课文不是已经说乌鸦喝到水了吗?这有什么可怀
12、疑的?”教室里霎时嗡嗡响起来,有些人还在嘻嘻地笑。 (13)赵老师挥挥手,让小朋友们安静,说:“大家发表了意见,那么我们看看乌鸦究竟能否喝到水,让事实说话吧!” (14)赵老师拿出几个装着数量不一的水的瓶子和一盆小石子,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在几个瓶子里放上小石子,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赵老师的话音一落,小朋友们乐坏了,争先恐后要上台做实验。 (15)上来的小朋友小心翼翼地放着石子,教室里鸦雀无声,一会儿结果出来了。小朋友看着一个个瓶子目瞪口呆了,听课的老师们也目瞪口呆了,教室里又是一阵交头接耳声。 (16)“我们的实验结束了,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赵老师按捺不住喜悦地问。“有一个
13、瓶子,乌鸦是无论如何也喝不到水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高声道。 (17)赵老师话题一转:“怎样的瓶子乌鸦才能喝到水呢?” (18)小朋友们陷入了沉思,那个女生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乌鸦才能喝到,否则就喝不到了。”赵老师睿智的目光闪着光彩,热烈的掌声响起,在教室里久久回荡。 (19)听课的张老师走出教室,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激动地说:“小赵,你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课。”(1) 根据拼音写汉字。轻mi (2) 在张老师和赵老师的课上都发生了出人意料的特殊情况,但并不类同。请仔细阅读相关段落,完成表格的填写。上乌鸦喝水的课文特殊情况(概括)具体表现在张老师的课上胖男生提出乌鸦不一
14、定能够喝到水。提问者:紧张、无奈张老师: 、 同学们: 、 在赵老师的课上 提问者:大方、自然赵老师:胸有成竹、正确引导小朋友们: 、 (3) 如果把第节的划线句改成“教室里一只只小手迅速举了起来”,好不好?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4)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A长江后浪推前浪B总把新桃换旧符C青出于蓝胜于蓝D柳暗花明又一村(5) 对于赵老师左思右想,决定公开课上乌鸦喝水的原因,有人认为他是因为自己十几年前在张老师课上的那一段切身经历,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也有人认为他是想让听课的师生都受到启发。请就你认同的一个方面,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题目:那一次,我哭了要求:1字
15、数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答案1. 【答案】(1) 烈火焚烧若等闲(2) 千磨万击还坚劲(3) 札札弄机杼(注意“札”的书写)(4) 中庭地白树栖鸦(注意“栖”的书写)(5) 书到用时方恨少【解析】2. 【答案】(1) 五言绝句(五绝) 诗鬼(2) A【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体常识的识记能力,其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2)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应为:像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BCD正确。故选:A。3. 【答案】(1) 战国 亚圣(2) (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
16、教导,(却)一心认为有天鹅将要飞来。(3) C【解析】(1) 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准确掌握作家作品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可知,人称“亚圣”。(2)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直译为主。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虽,虽然;援,拉;繳。句意为:(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想要拿弓箭射它(把它射下来)。(3)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正确。C有误。故选:C。4. 【答案】(1) 晒 返回、回家(2) B(3) 读书专心致志 不关心
17、周围的事物(不为家人分担事务)【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句意:在庭院里晒了麦子。曝:晒。句意:妻子回来感到奇怪便责问他。还:返回、回家。(2)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去、往、到。A之:音节助词;B之:动词,去、往、到;C之:结构助词,的;D之:代词,它。故选:B。(3)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曝麦于庭。时天暴雨,不觉潦水流麦”可以看出高凤读书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可以知道。高凤在晒麦子时,以致麦子被雨水冲走的做法也是需要批评的。5. 【答
18、案】(1) 篷 蓬(2) a安定;b沉着(3) 外貌描写李大钊在经受了敌人的折磨后仍然坚强、沉着和他对女儿(对亲人)的爱。(4) 概括内容:我们最后一次和父亲在庭审时见面的场景,以及得知父亲遇害(牺牲)的消息后全家悲痛欲绝的情形表达感情:对父亲的敬佩和对敌人的痛恨(5) 第5节,李大钊虽然没有跟作者说话,所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李大钊烈士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母亲不可能不知道,只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对敌人的仇恨。【解析】(1) 本题考查对形近字的掌握。解答此题要注意日常的积累。“乱篷篷”应写作“乱蓬蓬”。(2)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运用。a处,“镇定”指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乱。结合形容作者父亲表情的语境
19、。b处,“沉着”形容镇静。结合形容作者父亲表情的语境。(3) 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描写的是李大钊的外貌。由“没戴眼镜”“乱篷篷的长头发”可见。由“平静而慈祥的脸”可体会到他的坚强。可据此回答。(4)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情感的体会。概括内容可以什么人什么事的模式作答,后半部分写的是得知父亲遇害(牺牲)的消息后全家悲痛欲绝的情形,由“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包含着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昏倒在床上了,昏过去三次,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又勉强看了一遍”等语句可见。(5)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李大钊平时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因此作者看到父亲此时平静的表情。第二问,昨天是
20、你爹被害的日子”可见,而是让子女牢记父亲遇害的日子。6. 【答案】(1) 蔑(2) 赵老师引导小朋友用实验证明乌鸦的确有可能喝不到水。愣怔(尴尬)、窃窃私语 、陷入沉思鄙夷、窃窃私语目瞪口呆、陷入沉思(3) 示例1:不好。因为原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示例2:好。“迅速”一词可以表现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的情景,和原句表达的效果一致。(4) C(5) 观点一:因为十几年前上张老师课时的一段切身经历。学生时代受的一次批评,表现出他执着的探究精神,自己曾受挫的经历、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探究的重要性。观点二:想让自己的课上得精彩。课的精彩不在于师生问答毫无障碍,刚走上教师岗位,用一种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并
21、展示自己的思索与风采。观点三:想让听课的师生受到启发。对课堂中孩子的质疑该持有怎样的态度保护孩子的质疑精神。【解析】(1) 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轻mi”写做“轻蔑”。(2)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找到相应的段落。在张老师的课上,张老师的反应在第六段中“张老师愣怔着张老师的脸微微涨红,掩饰住刚才的尴尬。张老师环顾了一下教室,因此张老师的具体表现可填“愣怔”或“尴尬”;同学们的反应是“许多学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可用“鄙夷”和“窃窃私语”来填空,当一个女生说乌鸦可能喝不到水时,和颜悦色地说:下面我们做个实验,看看乌鸦能否喝到水。当亲眼看到实验结果后,听了赵老师的话后,可据此填第空。(3) 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教室里一只只小手树林一般竖了起来”,表现了学生们积极发言的情景。如果有不同看法。(4)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考查。文章的主旨句一般出现在首段与末段,多为议论抒情性的句子,一下子把赵老师的手握住了,小赵,可知本文主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故选:C。(5) 本题考查人物行为原因的分析。对赵老师选择上乌鸦喝水这一课,有人认为他是想让自己的课上得更精彩,这三种看法都有道理,结合文章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政策环境变化下的战略与风险考核试题及答案
- 企业声誉风险管理与战略决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金融软件的技术要求试题及答案
- 博物馆展品安全管理措施计划
-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考题及答案
- 班级共同体意识的培养计划
- 主题班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计划
- 完善工业企业安全生产计划
- 山东省莱城区刘仲莹中学2025年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卷
- 2024年乐山市市级事业单位选调工作人员真题
- 2025年下半年湘潭市技师学院招考人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舞台剧合作合同协议
- 初级qc考试题及答案
- 影视文化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浙江开放大学2025年《行政复议法》形考作业3答案
-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方案
- 中医适宜技术-中药热奄包
- 材料力学第4版单辉祖习题答案
- 解除收养关系登记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