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1页
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2页
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3页
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4页
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天津和平区八上期末语文试卷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婆娑(su) 遒劲(jn) 记载(zi) 摩肩接踵(zhng)B洗涤(d) 凋谢(dio) 倦怠(di) 潜滋暗长(qin)C丘壑(h) 隧道(su) 篡改(cun) 恹恹欲睡(yn)D纤维(xin) 蒙昧(wi) 田畴(chu) 惟妙惟肖(xio)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三联书店美术馆总店闭店装修近两年,开业时间几经推迟。2022 年年底,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将重张开业。书店改造工程以保持传统、“回归初心”为立足点, 三联独有的图书分类 、书架构造和导购路线,甚至更为简单朴素;尽量删繁就简,充分 卖场空间

2、舒适度,扩大图书陈列空间,让读者能够看到尽可能多的优质图书。A保证 格局 保留B保留 局势 保证C保证 局势 保留D保留 格局 保证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4 月 15 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放眼中国,毁于火灾的古建筑也不在少数。防火并非小事,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够影响一座古建筑的命运。希望这次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悲剧可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推进古建防火保护工作,就能不让悲剧再次重演。A第句B第句C第句D第句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

3、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ABCD下面对诗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A首联中“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B颔联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于景物描写之中。C颈联中“抵万金”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D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怆、悲凉。阅读下面说

4、明文,回答后面小题。 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 东丰台木版年画出现于明末,兴盛于清代中期,极盛时期全镇的年画作坊多达五十余家。到了清代末期,天津西南的杨柳青年画走向鼎盛,不少丰台人便跑到杨柳青炒米店开设画店。丰台人店多势众,在杨柳青炒米店有“丰台帮”之称,势头颇健。 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虽然东丰台与杨柳青镇相距不远,但其画风尤其是早期的画风与杨柳青却相去甚远。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所以它在题材、造型、构图、色彩等各方面都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东丰台年画传人董静说:“拿胖娃娃抱大鱼举例,杨柳青人画

5、的鱼多是金鱼,因为城里的人喜欢观赏金鱼,可是买东丰台年画的都是农民,守着河岔水沟,没有金鱼,只有鲤鱼,所以东丰台年画中的鱼全都是大鲤鱼。” 东丰台年画以套版为主,局部手绘,特别是面部和手部,画法为写意。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蓝色多是品青,绿是品绿,红是品色玫瑰精。不用调和色,只用原色;着色很重,对比强烈;设色不是“随类赋彩”,而是把有限的五六种颜色,相互错开,以造成缤纷斑斓的色彩效果。人脸染得十分浓艳,施粉厚,红色重,不像杨柳青年画脸颊晕染细腻而淡雅;东丰台年画中的人脸像戏剧打脸,追求强烈的视觉感染力。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

6、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这正是乡土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我由衷喜欢东丰台年画的缘故。 东丰台年画很重视勾眼点睛。东丰台年画的眼睛是要手绘上去的。一般分“活眼”和“死眼”。神像多为“死眼”,上下眼皮是一条横线,中点一个黑点,像“工”字,因为神仙的表情必须庄重;但娃娃美人多为活眼,上下眼皮画成曲线的月牙状,再点睛,以表达人物的表情与神气,因为娃娃美人这种凡人的眼睛必须灵活,有活气儿。东丰台人把杨柳青画中那种弯成花瓣状左右顾盼的眼叫“凤眼”,但东丰台人不画凤眼,只画活眼。于是,两地年画风格立时区别开了。 东丰台年画由于社会变迁,几近消亡。幸亏这些年人们有了乡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开始着手发掘、收集和整理本

7、地的年画。东丰台年画的复兴有了希望。【注】东丰台位于京、津、唐三市间的腹地,是今天宁河县的丰台镇,在天津版图的最东边。(1) 对东丰台年画的主要特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远近驰名。B历史悠久,分布广泛。C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D色彩对比强烈,结构紧凑结实。(2) 对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使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东丰台年画极盛时期的状况。B第三段将东丰台年画与杨柳青年画的画风作比较,突出杨柳青年画的受众者为城中市井人家。C第三段举胖娃娃抱大鱼的例子,通过比较,突出东丰台年画有很浓的地域和乡土的特点。D第四段将东丰台年画与杨柳青年画的设色特点作比较,突

8、出东丰台年画具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3) 下面各项中的加点词语,最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的一项是 A以前,有“京东第一镇”之誉的东丰台,远近驰名的是木版年画。B杨柳青年画的受众多为城中市井人家,东丰台年画的需求者都是乡间百姓。C套版一般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D其画版直线多,曲线少;色块多,线条少。因之结构紧凑结实,画面具有整体感与分量感。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9、”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要塞)B杂然相许(赞同)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肩负,扛)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指草木)(2) 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B且焉置土石

10、?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达于汉阴”中“阴”的理解,我们可以判断江苏省的江阴市位置在长江的南岸。B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从两个人的表现可看出他们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C“愚公”“智叟”这两个名字在文章中很有深意,运用对比、讽刺的手法,突出愚公的“智”和智叟的“愚”。D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默写。(1) ,悠然见南山。(饮酒)(2) 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3) 风休住, 。(渔家傲)(4) ,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5) 无可奈何

11、花落去, 。(浣溪沙)(6)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 杜牧的赤壁一诗中抒发兴亡之感的句子是: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注: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意思是到蔡邕家的人很多。倒屣: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含义。i 宾客盈坐 ii 尽当与之

12、(2) 翻译文中画线句。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3) 文章极力渲染蔡邕的才学和地位有何作用?阅读散文俯向大地的身影,回答下面小题。俯向大地的身影曹春雷 一场春雨后,我回到乡下帮母亲种花生。母亲的地块小,用不上机器,只能人工种。 田里,母亲光着脚,来来回族。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我皱眉抱怨,母亲却笑着说,是你的脚太娇气了,不能怨土地。我知道,其实母亲的意思是,土地没错,是你离开这片土地太久了。是的,的确离开太久了,以至于都长了脚气。母亲说,你这几天在田里光脚,就能治好。我信,没听说哪个种田的人长

13、脚气。我负责点种,但花生总不肯听我的话,有时一粒与另一粒像有仇,离得那么远,有时三四粒花生挤挤攘攘簇在一起。母亲说,你站得太直了,要弯一下腰。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 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 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 记得小时,我曾在一块田地前,学大人的样子估摸能产多少斤粮食,显然,这个数字远远少于母亲的预想。母亲“嘘”了一下,示意我闭嘴。她说,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我调皮,就追问田地生气了会咋样?母亲说,打的粮食就会少了,你想想,谁不愿意听好话啊。 母亲还常说,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人勤地不懒。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到了丰收时,村人经过我家

14、的田地时,总是要夸赞几声。 每年种完花生后,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向日葵成熟后,籽多饱满,但多半会被鸟啄去,或者被路过的人摘食。母亲却不甚在意,她说,向日葵种了,谁吃还不是一样,种这个,只是因为地堰上闲着。秋日里,若在田野上的一大片花生地里,要找到我家的那块,很容易,边上长着几棵向日葵的就是。向日葵金灿灿,那时我就认为,这是大地因为母亲的勤劳,而颁发给她的金色勋章。 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将田地撂了荒,母亲就觉着很可惜。好好的田地,瞎了啊瞎了,就是浪费了。有人说种粮食不值钱,她就反驳,要是都不种粮食了,总有一天会拿钱也买不着。我担心母亲种地太累,

15、也曾劝她别再种了,笑着说她该退休了。但母亲说,我离退休还早着呢。她依然固执地、一次次将身影俯向大地,播种,收获。再播种,再收获。 如今,在城市里,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1) “对土地,母亲是虔诚的”,文章中哪些内容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虔诚?(2)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我也脱了鞋袜,用脚亲近泥土。但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3)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写我回乡下帮母亲种花生,这是为文章的结尾做铺垫,正是因为我种花生

16、十分艰难,所以结尾才会说“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B第四段中“这种姿势”指母亲撒肥时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的姿势。C第五段描写母子之间的对话,刻画了作为乡下人的母亲愚昧、迷信的一面,反衬出小时候的我对事情实事求是的态度。D第七段中作者将向日葵比作大地发给母亲的金色勋章,色彩绚丽,画面感极强赞美了母亲的勤劳。E第八段中“好好的田地,瞎了啊一一瞎了”句中,一个词语重复出现,形象地写出母亲对撂荒的土地的可惜之情。(4) 文章题目“俯向大地的身影”有何含义?随着科技的进步,身边的许多文化遗产都已经搭上 5G 的快车。同学们以“5G 时代,文化遗产如何为观众服务”为主题搜集了许多资料。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17、后面小题。 【材料一】前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再过几个月大家到故宫博物院,打开自己的手机,就能知道今天故宫有多少项展览,每个在什么地点:要看几项,一点就知道这几个展厅现在都有多少人在看、先去哪个最合适。”据他介绍,大到殿宇展览,小到文创、便民、赏花打卡的位置、运营情况,都可以借助 5G 技术实现精准定位,一部手机就能帮助观众方便参观。 【材料二】11 月 1 日,浙江良渚遗址公园成了全球首个 5G 全覆盖的国家遗址公园。通过 5G+AR 试衣镜、5G+MR 全息文物、5G+MR 沙盘、5G+MR 眼镜、5G+VR 博物馆等全新应用,全方位提升了访客在遗址公园内参访体验感。就拿 5G+

18、MR 全息文物来说,就是通过实物高清建模,生成超高清还原度的 3D 模型,人可以用手势交互,看虚拟文物。 【材料三】5G 技术在网络传输方面速度最快、网络存储容量最大,引进这种最先进的科技,将解决敦煌石窟在预防性保护方面所面临的如传输过慢等问题,这对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将发挥重要作用。 【材料四】高带宽、低延时、广连接的 5G 网络与增强现实的 AR 技术相遇,为传统的艺术馆、博物馆参观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参观者只需将终端对准大师名作、历史文物进行扫描,与画作、文物相关的信息便会出现在眼前,栩栩如生、跃然眼内。让名作说话、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观展市民可以用全新的方式学习历史,接触文化。(1) 以

19、上材料与同学们搜集材料的主题不相关的是材料原因是 ,原因是 。(2) 根据其它三则材料,概括 5G 技术是如何为观众服务的。填空。昆虫记是 国昆虫学家 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成的十卷本科普巨著。红星照耀中国是 国记者 根据自己在根据地的采访和考察而写成的一部纪实作品。 “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这是戏剧家罗斯丹对昆虫记的评价。有的同学认为这句话在翻译为中文的时候有错别字,其中的“抒写”应该是“书写”。你认为应该是哪两个字呢?请你阅读下面选自昆虫记的小语段,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

20、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鲁迅先生收藏了藤野先生订正过的讲义,因为这些讲义中留存了许多记忆。在你的学习经历中也有许多记事本、作业本、改错本、课堂笔记本那些大大小小的本子上,记录着你的生活,寄托着你的情感,见证着你的成长,承载着你的梦想请你将“那 本上,满是回忆”补充完整,以此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内容具体,不能使用试卷中的

21、素材;(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不少于 600 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 遒劲qu jng;C 隧道su do;恹恹欲睡yn yn y shu;D 蒙昧mng mi。2. 【答案】D【解析】保证:担保;保留:保存不改变、暂时留着不处理。格局:结构和格式;局势:(政治、军事等)一个时期内的发展情况。结合“三联独有的图书分类 、书架构造和导购路线”分析,与之相搭配的应是“保留”;结合“独有的图书分类”分析,与之相搭配的应是“格局”;

22、结合“卖场空间舒适度”分析,与之相搭配的应是“保证”。故选 D。3. 【答案】D【解析】D、第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把“就”改为“才”。4. 【答案】A【解析】这是一道句子排序题。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词语,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语境中引用了古文,意在说明一个道理,再结合中的“这”理解,可为第一句;空格后讲到“房子”下面的选项中可这过渡句引出话题“房子”是第二句;由“事例”到“道理”衔接了空格后语境;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 A。5. 【答案】C【解析】C.有误。“抵万金”运用的是夸张的修

23、辞手法。6. 【答案】(1) C(2) B(3) C【解析】(1) 第段,“东丰台年画具有北方乡土质朴厚重的气质”点明东丰台年画的特点,文章大部分篇幅围绕此特点展开说明。如第段和第段,都说明了此特点。故选 C。ABD 虽也是东丰台年画的特点,但不是作者重点介绍的对象。(2) B、有误,第三段将东丰台年画与杨柳青年画的画风作比较,突出的是东丰台年画的受众者为乡间百姓。(3)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特点的把握能力,往往考查一些限制性词语,如“可能”“大概”“主要”“一般”等词语,这些词语一般不能删除,如果删除就会改变句意,体现不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严密性了。C 项的

24、“一般”指“通常情况下”,起限制作用,句意是“套版在通常情况下为六块版,红、绿、黄、紫、蓝,外加一块黑色的线版”,除此外还有特殊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严密性。其他选项的加点词语都没有这样的作用。故选 C。7. 【答案】(1) A(2) C(3) B【解析】(1) A.有误,“惩山北之塞”意为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塞:阻塞。(2) C.反,通“返”,往返。(3) B.有误。愚公之妻“献疑”“且焉置土石”目的是为解决问题,不是坚决反对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 90 岁了,在山

25、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

26、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8. 【答案】(1) 采菊东篱下(2) 霜重鼓寒声不起(3) 蓬舟吹取三山去(4) 黄鹤一去不复返(5) 似曾相识燕归来(6)

2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7)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9. 【答案】(1) i 满ii 给,给予(2) 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能,我不如他。(3) 从侧面表现了王粲的才能卓著。【解析】(1) i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盈”,本义即为“满”;“与”,古今异义,给,给予。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2)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28、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此,这;异才,特殊的才能。(3) 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方法。“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极力渲染蔡邕的才学和地位,然后以蔡邕“见而奇之”“闻粲在门,倒屣迎之”“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侧面烘托王粲的卓越才能,是侧面描写的写法。参考译文: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

29、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10. 【答案】(1) (1)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2)要对土地说好话;(3)认真整理土地;(4)勤劳地将闲着的田边地堰种上向日葵;(5)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2) 使用了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已经不适应用脚亲近泥土了,表现了我对土地的生疏。(3) A;C(4) “俯向大地的身影”一方面是实写,指母亲种田时俯下身子的身影,另一方面指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感情的勤劳的人们。【解析】(1

30、)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围绕“母亲对土地的虔诚”结合相关句子概括即可。“她在我身后撒肥,每一次都大于九十度俯身”“这种姿势,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写母亲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你对地好十分,地就对你好十分”写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她总是把田地整理得像是豆腐块,坚持用土肥”写母亲认真整理土地;“母亲都会在田边地堰上,种上几棵向日葵”写母亲勤劳地将闲着的田边地堰种上向日葵;“如今,七十岁的母亲,依然坚持种田”写母亲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2) 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脚下的土地显然已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

31、藜扎一下我”,把土地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拟人修辞的答题模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这里要写的对象是“土地”,“不认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不时用小石子硌一下我,或者用蒺藜扎一下我”写出了我这双习惯穿皮鞋的脚已经不适应用脚亲近泥土,表现了我对土地的生疏。(3) A、有误。由最后一段“爱惜粮食,就是向大地致敬,就是向每一个俯向大地的身影致敬。因为这些身影里,有我的母亲。”可知“我不会浪费每一粒粮食”是因为对大地的敬意,对母亲的敬爱。C、有误。“刻画了作为乡下人的母亲愚昧、迷信的一面,反衬出小时候的我对事情实事求是的态度”是错误的。

32、“这片田地若听到了会生气”写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表现了母亲对土地的虔诚。(4)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文章内容,标题往往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更深刻的内涵,要深入思考结合主旨挖掘出来。结合文章内容,可以看出标题“俯向大地的身影”的含义。表面上,指母亲种田时俯下身子的身影;还要结合文章主旨分析其深层含义,母亲九十度俯身种地,似乎是在向大地致敬,母亲认为要对土地说好话,母亲认真整理土地,母亲七十多岁,依然坚持种田,由此可知,“俯向大地的身影”还指母亲以及和母亲一样对土地充满了感情的勤劳的人们。11. 【答案】(1) 三;这则材料是从 5G 对文物管理和保护的作用的角度来介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