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环境保护绪论_第1页
化工环境保护绪论_第2页
化工环境保护绪论_第3页
化工环境保护绪论_第4页
化工环境保护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环境保护与安全技术(jsh)概论 授课老师(losh):江启明2015年9月共五十页第一篇 化工(hugng)环境保护技术第二篇 化工(hugng)安全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重点介绍了化工防火防爆、防职业中毒、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等安全技术。共五十页考核(koh)形式与成绩计算本课程为2个学分,共32个学时(xush)。本课程考核方式为开卷考试。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共五十页 化工废气(fiq)处理技术化工废渣(fizh)处理技术化工清洁生产概要 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目 录化工防火防爆技术环境质量评价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

2、理化工废水处理技术绪 论化工安全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绪 论共五十页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为现代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fzhn)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负面问题。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问题: 对周围的人和环境损害过程较慢、影响范围大(超出化工厂的范围)、持续时间长。安全生产问题(生产事故): 短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范围相对小、持续时间相对短。 绪 论共五十页二者关系: 二者研究的出发点与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目标(mbio)一致,环境保护问题实质也是安全问题。 在化工行业,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时间常是相互伴生、互为因果的,重大的化工生产安全事故往往引发重大的环境污染

3、事故。共五十页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shjin)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共造成6人死亡,120多人受伤。爆炸发生(fshng)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江中形成100多公里长的污染团,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严重影响沿岸上千万居民的饮用水和环境生态。2005年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共五十页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这起事件(shjin)提出辞职,2005年12月初,国务院同意他辞去局长职务,任命周生贤为局长。吉化公司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车间主任王芳、吉林石

4、化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于力,先后于2005年11月底同年12月初被责令(zlng)停职,接受事故调查。共五十页一、现代化学工业生产(shngchn)的特点 现代化学工业(与传统的化学工业相比)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生产物料大多属于有害危险物质: 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种类繁多(fndu)满足了现代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但其中约70%是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的化学危险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危险化学品名录列出的常用危险化学品约为3800种。2015年最新颁发的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危化品有2828种,于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共五十页一、现代化学

5、工业生产(shngchn)的特点 (2)生产工艺参数苛刻: 现代(xindi)化工广泛采用高温、高压、深冷、真空等工艺参数,显著提高了单机效率,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使化工生产获得更佳经济效益。例:轻柴油裂解制乙烯,轻柴油在裂解炉中的裂解温度为800C;裂解气要在深冷(-96C)条件下进行分离;纯度为99.99%的乙烯气体在295Mpa压力下聚合,才能制取高压聚乙烯树脂。共五十页一、现代化学工业(huxu gngy)生产的特点 (3)生产规模大型化: 近40年化工单系列(xli)生产装置规模大型化发展迅速。合成氨最大规模为6*104t/a以化肥为例:20世纪50年代合成氨最大规模为1.2*105

6、t/a合成氨标准设计规模为3*1055*105t/a20世纪6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共五十页一、现代(xindi)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 (4)生产(shngchn)过程连续化、自动化:人工操作、间歇生产高度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生产设备敞开式密闭式生产装置室内露天生产操作分散控制集中控制人工手动操作仪表自动控制操作、计算机控制过去现在共五十页现代化工这些特点存在着负面效应: 化工生产过程处处存在危险因素、事故隐患,一旦失去控制,事故隐患就会转化为事故。而这些事故往往是燃烧、爆炸、毒害、污染等多种危害同时(tngsh)发生,会对人身、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因此,化学工业较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对人员

7、和环境的安全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共五十页有研究表明, 1952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近700件环境污染事件案例中,主要的事件原因有泄漏、爆炸以及直接排放(pi fn)或倾倒,3者共占到了所有事件原因的91.7%,其中因泄漏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占到了全部事件案例的49%。共五十页二、典型化工(hugng)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 典型化工污染事件的极端危害性 环境污染作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是从产业革命时期开始(kish)的,由于当时以生产为主而忽视了对环境的污染。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尤其是化学工业的崛起,工业分布过分集中、城市人口过分密集,环境污染由局部逐步扩大到

8、区域,由单一的大气污染扩大到大气、水体、土壤和食品等方面的污染,酿成了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共五十页名 称发生时间,地点发 生 原 因主 要 后 果1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日5日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工业区处于狭窄盆地中,12月15日发生气温逆转,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在近地层积累,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几种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起综合作用。三天后有人发病,一周内60多人死亡,以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几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许多家畜死亡。 2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该镇处于河谷中,工厂很多,大部分地区受反气旋和逆温控制,持续有雾。大气污染物在近地层积累。估计其

9、中SO2浓度为0.52.0ppm,并存在明显的尘粒。4天内发病者5911人,占全镇总人口43%。其中轻度患者占 15,中度患者占17,重度患者占11,死亡17人,为平时周期的 8.5倍。 3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4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全市250多万辆汽车每天消耗汽油约1600万升,向大气排放大量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该市临海依山,处于50公里长的盆地中,一年约有300天出现逆温层,510月阳光强烈,汽车排出的废气在日光作用下,形成以臭氧为主的光化学烟雾。1952年12月的一次烟雾中,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人。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

10、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4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伦敦几乎全境为烟雾覆盖,温度逆增,逆温层在40150米低空,致使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聚集。尘粒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达1.34ppm,为平时的6倍。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的2倍。事件后的两个月内还有8000人死亡。世界著名(zhmng)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一览表共五十页世界著名十大环境(hunjng)公害事件一览表5四日市哮喘病1961年以来日本四日市1955年以来,该市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

11、,严重污染城市空气。500米厚的烟雾中飘浮着多种有毒气体和有毒的铝、锰、钴等重金属粉尘。1961年四日市气喘病大发作,1964年连续3天烟雾不散,气喘病患者开始死亡。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痛苦而自杀。1972年该市共确认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10多人。6熊本县水俣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1953年以来,该县工厂大量排放含甲基汞废水,造成水俣湾水体被污染,水生生物鱼,虾等体内汞含量严重增加,人食鱼后受害。水俣湾和新泻县阿贺野川下游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1973年两次水俣病患者共900多人,死亡近50人,两万多人受到不问程度的危害。7爱知县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12、日本爱知县1968年3月,日本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用多氯联苯作脱臭工艺中的热载体,由于生产管理不善,混入米糠油,食用后中毒。患病者超过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过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实际受害者约13000人。8富士山“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士山地区日本富士山地区铅、锌矿工厂的含镉选矿废水和尾矿渣外排污染了上游河流,使其下游用河水灌溉的稻田土壤受到污染,人们因长期食用“镉米”和饮用含镉的水而得病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名 称发生时间,地点发 生 原 因主 要 后 果共五十页世界(shji)著名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一览表名 称发生时间,地

13、点发 生 原 因主 要 后 果9印度博帕尔事件1984年12月3日印度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地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脂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袭击了博帕尔市区。死亡近两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受害面积40平方公里。10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1986年4月27日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组反应堆突然发生核泄漏事故,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云团随风飘到丹麦、挪威、瑞典和芬兰等国,瑞典东部沿海地区的辐射剂量超过正常情况时的100倍。上万人受到辐射伤害,直接死亡31人,13万居民被疏散,污染范围波及邻国,核尘埃遍布欧洲。共五十

14、页二、典型化工污染(wrn)与安全事故的危害 典型安全事故的巨大破坏性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规模大型化,安全生产已成为社会问题,因为一旦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不但导致生产停止、设备损坏、生产链中断(zhngdun),使社会生产力下降,而且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污染环境,产生无法估量的损失和难以挽回影响。 共五十页1984.12印度博帕尔农药泄露事件(受害人数(rn sh)200000人、死亡6000人、双目失明50000人、终身残废150000); 1973南非一家化肥厂爆炸(82人死亡);1979年我国某市电化厂液氯钢瓶充装前没有清洗检查,致使钢瓶发生化学反应,压力剧增而爆炸,造成职工和居民死

15、亡59人,中毒住院治疗979人。1998年我国陕西一化工厂午夜发生硝酸铵爆炸(22人死亡、50多人伤,包括66m高的造粒塔在内的一整条生产线全部被毁。共五十页2014年8月2日7时34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抛光二车间发生特别重大铝粉尘爆炸事故,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的事故发生后30日报告期,共有97人死亡、163人受伤(事故报告期后,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陆续死亡49人,尚有95名伤员在医院治疗,病情(bngqng)基本稳定),直接经济损失3.51亿元。82昆山(kn shn)工厂爆炸事故共五十页20

16、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截至2015年9月10日,天津港“812”爆炸(bozh)共发现遇难者人数164人。812天津(tin jn)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共五十页破坏性极强,现场数千辆进口新车因爆炸事故焚毁,预估(y )受损新车价值超过20亿元爆炸导致门窗受损的周边(zhu bin)居民户数达到17000多户,另外还有779家商户受损。共五十页据统计,我国1950年至1999年共发生各类化工伤亡事故(shn wn sh )23425起,死伤25714人,其中因火灾和爆炸事故死亡4043人,居第一位。我国1998年至20

17、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phui)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共五十页1952年至2010年我国700件环境污染(hunjng wrn)事件行业统计共五十页 安全生产已成为化工生产发展的关键问题。因为装置规模的大型化、生产过程的连续化无疑是现代化工生产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企业产能,必须安全生产,确保生产装置长期、连续稳定、安全运行。否则规模越大、生产越连续,一旦发生(fshng)事故,损失越大,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安全生产是现代化工生产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共五十页我国环境保护(hunjng boh)事业的发展共五十页(一)人类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探索(tn su)历程奋起的飞跃

18、宝贵的觉醒沉痛的代价共五十页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huq),先后制定了有关环境保护的条例、法规日本在1967年制定(zhdng)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美国在1969年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共五十页这是联合国史上首次研讨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也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 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是世界环境保护史上第一个里程碑。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共有113个 国家和一些国际机构(jgu)的13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我国政府在周恩来总理的倡导下派代表团

19、出席了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当年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把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斯德哥尔摩会议(huy)环境保护的第一个里程碑共五十页我国的环境保护(hunjng boh)事业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shy)从1972年6月出席斯德哥尔摩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正式启动。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阶段(19731978)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91992) 第三阶段:实现战略转变阶段(1992-2002)第四阶段:全面综合决策阶段(21世纪初)共五十页一、环境保护(hunjng boh)事业的起步阶段(1973197

20、8) 1973年8月,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并拟定了关于环保和改善环境的若干(rugn)规定(实行草案)确定了环境保护工作的32字方针: 全面规划 合理布局 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依靠群众 大家动手 保护环境 造福人类 在同年的十二月颁布我国第一个工业“三废”排放实行标准。明确的提出了企业的排放标准,和对严重污染企业的治理措施。 共五十页二、改革开放时期(shq)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91992) (一)确立了环境保护(hunjng boh)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指明了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正确途径。(二)环境保护政策、法律

21、法规体系逐步形成1978年国家新宪法中,首次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197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0年开展环境标准制定工作,其包括环境质量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和部分地方排放标准。先后实施“老三项制度”:“三同时”制度;排污收费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981年5月国家有关机构颁发了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征收污染费暂行方法 共五十页 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0年12月5日,国务院做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指出“当前,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十分紧迫

22、的任务”。此后(c hu),我国还陆续的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体系的形成。逐步形成“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hunjng)管理。共五十页(三)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zhd) 1989年5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正式推出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集中控制和限期治理等五项环境管理制度。这五项制度标志着我国环境管理进入定量和优化管理阶层。共五十页三、实现战略(zhnl)转变阶段(1992-2002) 中国污染防治(尤其工业)的主要特征,开始实行“三大(sn d)转变”:从末端

23、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从单纯浓度控制向浓度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从分散治理向分散治理与集中治理相结合转变。共五十页 围绕“三大转变”,我国“九五”期间解决“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两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wrn)控制区)、“一市”(北京)和“一海”(渤海)的控制问题。共五十页时间重大决策1992向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与发展报告,阐述中国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立场和观点1992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明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中国21世纪议程发布,确定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框架和各个领域的主要目标1995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

24、规定199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方针和传略目标1996“一控双达标”和跨世纪绿色工程1998国家环保局升格为国家环保总局1998国务院批准国家生态建设规划并通知停止生产与销售含铅汽油1999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征收处理费2002清洁生产促进法颁布共五十页四、全面综合决策阶段(jidun)(21世纪初)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由“一个中心”(科学发展观)、“两个抓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减排)、“三条途径”(清洁生产;循环(xnhun)经济;环境经济政策调控)组成。2002年到2012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25、谐社会,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十八大之后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共五十页时间重大决策2003胡锦涛在16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2003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2004绿色GDP研究2004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2005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发布2005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发布2005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200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共五十页时间重大决策2006“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知道意见2007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

26、007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2007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2008循环经济促进法通过2008水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2009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通过2009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通过共五十页时间重大决策2010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通过2011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通过20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修订通过2013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通过2013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通过2013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通过,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

27、1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二次修订通过2015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共五十页我国安全(nqun)生产事业的发展共五十页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危害的直观性和直接性,与化工环境保护(hunjng boh)问题相比较,人民对化工安全生产问题的研究要早得多,认识也深刻得多,也比较重视。1931年,我国中央苏区政府(zhngf)就颁布了第一步劳动法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石油化工剧毒、易燃、可燃介质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一系列有关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共五十页工程建设“三同时(tngsh)”原则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劳动保护工作的通知以及1983年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shngchn)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均明确规定: 凡是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矿企业和技改工程项目,都必须有保证安全生产和消除有毒有害物质的设施,这些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即工程建设“三同时”)共五十页安全(nqun)生产“五同时”原则在生产活动中,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实行安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