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和三国时官职与爵位_第1页
汉末和三国时官职与爵位_第2页
汉末和三国时官职与爵位_第3页
汉末和三国时官职与爵位_第4页
汉末和三国时官职与爵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汉末和三国时的官职与爵位(四)大司农下属:大司农丞:一人,官秩比一千石,大司农官属,为大司农的副官。后汉书 百官志三:丞 一人,比千石。大司农部丞:一人,官秩六百石,大司农官属,掌管帑藏(帑为收藏财物的府库,帑藏即 国库)。西汉汉平帝时,十三州每州都有一大司农部丞,负责劝课(劝导、鼓励)农桑;东 汉光武复国后全部被撤除,只留下了京城中的大司农部丞负责国库。后汉书百官志三: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太仓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管太仓。太仓是设在京城之中的大粮仓;郡国通过运河输 送到京城的粮食,全部都储藏在太仓之中。太仓令手下有丞一人,官秩三百石,其余属吏九十九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太

2、仓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受郡国传漕谷。丞一人。证明太仓为京城之中粮仓的史料;汉官仪:逮至文景,国家无事,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腐败而不可食。”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自四月不雨至于是月,谷一斛直钱五十万,长安中人相食。(汉献)帝令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贫人作糜,饿死者如故。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一八八年左右,赵韪担任太仓令。同年,赵韪弃官更随刘焉入蜀。董扶及太仓令赵韪皆弃官,随焉入蜀。平淮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要负责官府织造地纺织品的买卖,以及对官府的纺织品进 行染色。平淮令手下有丞一人,其余属吏一百九十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平准令一人,六百石。

3、本注曰:掌知(通织)物贾(贾为买卖的意思),主练染,作采色。丞一人。”导官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要负责舂御米(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 捣碎。御米;供宫廷和朝廷使用的粮食),以及制作干粮(干糒,可能为军队使用)。导官令手下有丞一人,其余属吏一百一二人。后汉书百官志三:导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舂御米,及作干糒。导,择也。丞一人。” 6典农中郎将、校尉、都尉:三职皆无定员,典农中郎将官秩两千石, 典农校尉官秩比两千石, 典农都尉官秩六百石。 凡是有军屯或者民 屯的郡县,都设置典农官(中郎将、校尉、都尉);典农官职能类同于太守、 县令。后汉书 百 官志三:注魏志曰:曹公置典农中郎

4、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 农校尉,秩比二千石。所主如中郎。部分别而少,为校尉丞。”如今的三国志抄本中并没有上面引文中的话,可能为在传抄的过程中有所佚失。典农中郎将、校尉、 都尉属下皆有司马一职。证明典农官从属于大司农的史料。三国志 魏书十二 司马芝传:“司马芝)后为大司农。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奏曰: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 今商旅所求,虽有加倍之显利,然於一统之计,已有不赀之损,不如垦田益一亩之收也。今诸典农,各言 留者为行者宗田计,课其力,势不得不尔。不有所废,则当素有馀力。臣愚以为不宜复以商事杂乱,专以农桑为务,於国计为便。”明帝从之。又裴注

5、三国志魏书九曹 爽传注魏略 桓范传:桓范为大司农,谓爽弟羲曰:洛阳典农治在城外,呼召如意。 而大司农印章在我。证明典农官不从属于郡国的史料。裴注三国志 魏书十五:“贾)逵疑屯田都尉藏亡民,都尉自以不属郡,言语不顺,逵怒收之,数以罪,挝折脚,坐免。魏略曰:逵前在弘农(贾逵当时领弘农郡太守),与典农校尉争公事,不得理,乃发愤生瘿。”置典农官的起因和始末。汉末,由于连年的战乱和饥荒,各诸侯的粮草都十分短缺。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多相食,州里 萧条。”连向来富庶的冀州和淮南都是如此,其余各地可见一斑,曹操的势力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建安元年(一九六年),羽

6、林监枣祗建议曹操在各州郡设置屯田;曹操采纳了枣祗的意 见,他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 任命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让这两人在许县周边一带设置屯田。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羽林监枣祗请建置屯田,曹操从之,以祗为屯田都尉,以骑 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屯田的效果十分显著。三国志 魏书十六:是时岁饥旱,军食不足,羽林监颍川枣祗建置屯田,太祖以峻为典农中郎将,募百姓屯田於许下,得谷百万斛,郡国列置田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官渡之战曹操之所以能击败袁绍, 和屯田制的成功大有关系。屯田官于魏元帝咸熙元年(二六四年)十月被司马昭废除,各典农中郎将、校尉皆被改为当地的太守,各典农都尉

7、被改为当地的县令、 长。三国志 魏书四:丙午,命抚军大将军新昌乡侯(司马)炎为晋世子。是岁,罢屯田 官以均政役,诸典农皆为太守,都尉皆为令长。”另,从上面的引文也可以看出,置屯田官的郡国应该不置太守,而典农中郎将、校尉、都尉之分,也只在于郡县的大小。关于屯田。按辞海:利用戍卒(驻军)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汉以后历代政府沿用此 措施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商屯之分。三国的时候应该还没有商屯,仅有军屯和民屯。民屯很好理解,就是组织百姓种田;而三国时的军屯要牵扯到世兵制”的概念。世兵制”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世代为兵的制度。汉末的时候,由于人口锐减,兵员严重不足,而 且军中的逃兵也屡禁不止。(资治

8、通鉴第六十七卷: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而亡者犹不息。(曹)操欲更重其刑,并及父母、兄弟。 了所以曹操为了保持兵力的稳定和加强对 士兵的控制,便把士兵和他的家属固定为军户”(又称士家),用另外的名册登录在案,以和其余的 民户”加以区分。凡是军户中的男丁,必须终身为兵。而军屯就是由军户负责得屯 田。关于详细地世兵制”在后文武官和兵制部分再叙述。一八九年左右,陶谦表陈登为典农校尉,让陈登在徐州屯田。裴注三国志魏书七:先贤行状(作者不知何人)曰:登忠亮高爽,沈深有大略,少有扶世济民之志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这条史料可能证明了建安之前就有屯田

9、官,屯田官并不是曹操、枣祗的发明。一九六年,曹操以任峻为典农中郎将,以枣祗为典农都尉(见上文),让这两人在许县周边带屯田。二一一年左右,曹操以谢奇为蕲春县的典农都尉,让谢奇在皖田乡一带屯田。三国志 吴书九: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引文的前面为鲁肃代周瑜(二一零年),引文的后面是吕蒙劝孙权修筑濡须坞(二一二年),所以我推断时间在二一一年左右。另,当时的蕲春县应该属于东吴。赤壁之战后,蕲春县被东吴夺走,孙权以蕲春县为郡治, 设置了蕲春郡(属扬州)。所以谢奇屯田的场所-皖田乡不在蕲春县之中,应该在蕲春县东北 的魏国扬州庐江郡皖县之中。二一八年左右,严匡为典农中郎将,在豫州颍川郡

10、一带屯田。三国志 魏书一: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营,必与颍川典 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另外,西汉时,盐官、铁官从属于大司农;东汉则从属于各自的郡县。 廩牺令、洛阳市长、荥阳敖仓官(以上三个官职河南尹部分详解)也是同样,西汉从属于太 司农,东汉则都从属于河南尹。曹操设置的司盐都尉、司竹都尉、司金中郎将等职(这些官 职后文详解),皆不从属于大司农。按上文曹操以谒者仆射兼管盐官,司盐都尉很可能从属 于谒者仆射。司金中郎将直接听命于曹操,司竹都尉不知具体从属何人。少府:后汉书 百官志三:少府,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 属

11、。”少府官秩中两千石,管理宫中的服饰、器物、珍宝、膳食等,有点类似皇室的总管家。太后 所居住的寝宫永乐宫(又称长乐宫,永乐宫坐落在北宫之中),也有少府一职,负责永乐宫中的事务,其职能类似于九卿之中的少府,官秩应和大长秋一样,为两千石。资治通鉴第 TOC o 1-5 h z 五十九卷:“一八八年)五月,(灵帝)以永乐少府南阳樊陵为太尉;六月,罢。”东汉的少府较之西汉,其所掌控的职权被大幅削减。虽然看起来东汉少府的下属很多,但绝大部分都是文属(名义上从属于)少府,只有太医令、太官令、守宫令、上林苑令是职属(实 际上从属于)少府,像侍中、尚书、御史、宦官、兰台这些都是直接听命于皇帝(权臣)的。西汉时

12、,少府还负责征收来自山川湖泊的赋税(打猎、捕鱼、伐木之类也必须上交赋税),这部分赋税被称为 禁钱;用来支付宫廷的开支;东汉时,禁钱”和其他赋税一起,由大司农统一征收。西汉时从属于少府的考工令(见前文),东汉时转属于太仆;西汉时从属于少府的都水使者(负责灌溉和漕运,后文详解),东汉时转属于各自的郡国。西汉时,少府属下有六丞,东汉只有一丞。此外,西汉少府下属的很多工作,东汉时都转交给了宦官;如前面 所说,宦官只是名义上从属于少府。少府是秦官,两汉都有少府,职能却有不同,上文已经交代过。魏晋时,原先文属于少府的 侍中、尚书、御史脱离了和少府名义上的从属关系。东晋哀帝末年,少府被并入丹阳尹(东 晋京都

13、建康在丹阳郡之中);晋孝武帝时复置。南朝有少府一职,北朝则更名少府为太府。 隋朝有少府卿,唐宋皆无。元朝时曾短暂地设置过少府监,之后不久便废除;此后明清皆无 少府。宋书 百官上:少府,一人。丞一人。掌中服御之物。秦官也,汉因之。掌禁钱以 给私养,故曰少府。晋哀帝末,省并丹阳尹。孝武世复置。” 一八九年左右,许相为少府。同年,中常侍张让等人诛杀何进后,矫诏以许相为河南尹,以 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企图控制洛阳的局势。但是,不久后,樊陵和许相就被袁绍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让、珪等为诏,以故太尉樊陆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 尹。袁绍与叔父隗矫诏召樊陵、许相,斩之。” 一九零年左右,阴修(后汉

14、书 袁绍传中为阴循,资治通鉴中为阴修,以阴修为准。后汉书 卷七十四校勘:少府阴循至将作大匠吴循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献帝纪循皆作 修”魏志亦作 吴修”当以修”为正。)为少府。同年,董卓以阴修为使者,让阴修出使 关东。不久后,阴修被袁术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董卓遣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緕安集关东,解譬袁绍等。袁术亦杀阴修。一九一年左右,杨彪为少府。同年,杨彪被迁为太常。一九五年左右,田芬为少府。同年,田芬被李傕等人所杀。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傕等复来战,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皆死。”一九七年以后,孔融为少府。二零八年,孔融于少府任上被曹

15、操所杀,孔融死得时候还兼太 中大夫。后汉书 卷七十:及献帝都许,征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每朝会访对,融辄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绵隶名而已 曹操既积嫌忌,而郗虑复构成其罪,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路 粹枉状奏融曰:少府孔融大逆不道,宜极重诛。 书奏,(孔融)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练恕的后汉公卿表:建安二年丁丑,以将作大匠孔融为少府。”二一八年以前,耿纪为少府。同年,耿纪起兵反叛,事败后被杀。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二十三年春正月甲子,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起兵诛曹操,不克,夷三族。”少府下属:1.少府丞:一人,官秩比一千石,少府官属,为少府的副官。后汉书 百官志三:丞一人,比千石。”太医令:一

16、人,官秩六百石,掌管宫中的御医(专门给皇室看病的医生)。太医令手下有药丞、方丞各一人,属吏(非医生)十九人,御医二百九十三人。药丞掌管宫中的药物,方丞掌管医生开出的药方,这两人有点类似现在医院门诊部负责抓药的医生。后汉书百官志三:太医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诸医。药丞、方丞各一人。本注曰:药丞主药。方 丞主药方。”一八六年(中平中年)左右,脂习为太医令。三国志 魏书一:脂习字元升,京兆人也。中平中仕郡,公府辟,举高第,除太医令。 ”二一七年左右,吉本任太医令。二一八年,吉本和少府耿纪、(丞相)司直韦晃等人起兵反叛,企图杀掉曹操的丞相府长史王必,从而控制许县。吉本等人事败后被杀。三国志 魏书一

17、:二十三年春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攻许,烧丞相长史王必 营,必与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讨斩之。”守宫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管宫中的笔墨纸砚以及尚书台的用具(包括封泥,古代装 文书的袋子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印章,以防泄密、失窃。)守宫令手下有丞一人,官秩二百石(官府中的丞如未说明石数,则大多为二百石,汉官仪:外官丞二百石,公府吏府也。了,其余属吏六十九人。曹魏时,守宫令属光禄勋。后汉书 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丞一人。”太官令:一人,官秩六百石,掌管宫中的饮食。太官令手下有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 各一人,属吏六

18、十九人,卫士(用来看守饮食、瓜果之类)三十八人。左丞主要辅助太官令 掌管饮食,甘丞主要掌管餐具,汤官丞主要掌管酒类,果丞主要掌管瓜果。后汉书 百官志三:太官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掌御饮食。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各一人。本注 曰:左丞主饮食。甘丞主膳具。汤官丞主酒。果丞主果。”关于太官令,应劭的汉官仪记载和后汉书中的不同,汉官仪:太官令,两梁冠,秩千石。丞四人,郡孝廉,年五十清修聪明者,光禄上名乃召拜,皆秩四百石,三岁为令, 以供养劳苦,迁左丞。有汤官丞,掌诸甘肥;有果丞,掌果瓜菜茹薪炭。”这里的太官令官秩一千石,手下四丞(左丞、甘丞、汤官丞、果丞)的官秩为四百石。而汤官丞负责为食物调 味(

19、甘肥即美味的意思,后汉书百官志三中荀绰云为误);果丞掌瓜果、蔬菜和烧菜的 木炭。5上林苑令、鸿德苑令:各一人,官秩六百石,分别掌上林苑和鸿德苑。上林苑和鸿 德苑的 苑”字为园林的意思,而前文太仆手下的长乐厩丞掌管苜蓿菀,这个菀”字是牧马场的意思,这两字很容易混淆。上林苑令手下有丞、尉各一人,属吏五十八人。鸿德苑令的具 体下属不知,可能也类似于上林苑令。另,东汉还有广成苑,不过史书中没有提到广成苑中有令。后汉书 百官志三:上林苑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苑中禽兽。颇有民居,皆 主之。捕得其兽送太官。丞、尉各一人。注汉官曰:员吏五十八人。案桓帝又置鸿德苑令。上林苑是秦始皇修建的宫苑(畜养禽兽并种植

20、花木,供帝王及皇室贵族游玩和打猎的园林) 位于长安城附近、渭水(渭河,如今的西安市北面就以渭河为界)以南,著名的阿房宫就位于上林苑之中。史记 秦始皇本纪第六:於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 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 ” 汉武帝时,又扩建了上林苑,其规模超级庞大。羽猎赋(西汉扬雄著):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东。周袤数 百里。”东汉初年,由于西汉末年的战乱,上林苑一度荒废。西都赋(东汉班固著):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东汉时,上林苑经过补修后,又重新回复了本来的面貌和

21、功用。后汉书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冬,车骑校猎上林苑。”后汉书卷八 孝灵帝纪:校猎上林苑,历 函谷关,遂巡狩于广成苑。十二月,还,幸太学。”魏晋的史书中都未提到上林苑,很可能在李傕、郭汜之乱中被毁。资治通鉴第六一卷:“一九五年)帝至傕营,傕又徙御府金帛置其营,遂放火烧宫殿、官府、民居悉尽。”鸿德苑应该是在汉桓帝时所修建的,其大概地址可能位于洛阳宫城以南。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六月,洛水溢,壤鸿德苑。南阳大水。注续汉志曰:(永寿元年,一五五年)水溢至津城门(津门是洛阳宫城的南门),漂流人物。时梁冀专政,疾害忠良,威权震主,后遂诛 灭也。”延熹元年(一五八年)春季三月,汉桓帝始置鸿德苑令。后汉书卷七

22、孝桓帝纪:延熹元年春三月己酉,初置鸿德苑令。” 6寺中:无定员,官秩比两千石,是随侍在皇帝左右的 顾问官。皇帝法驾(中等规模的帝王出行,介于大驾和小驾之间,大驾见前文太仆部分)出 行的时候,皇帝会挑选一名有见识的侍中参乘(在车驾中坐在皇帝的右手边),其余的侍中则骑马跟随在皇帝车驾的后面。侍中手下有祭酒一名(西汉时名为仆射),不过并不常置。后汉书 百官志三:侍中,比二千石。本注曰:无员。掌侍左右,赞导众事,顾问应对。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参乘,余皆骑在乘舆车后。本有仆射一人,中兴转为祭酒,或置或否。” 关于法驾,蔡邕的独断中说到:法驾公卿不在卤簿中, 唯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奉引, 侍中参乗,奉车

23、郎御属,车三十六乗。北郊明堂则省诸副车。”法驾用于郊祀,公卿不在法驾的卤簿(仪仗队)之中,河南尹、执金吾、洛阳令作为前导,一位侍中参乗,其余侍中在后面随行,奉车中郎将为皇帝驾车。 另外,通典中对于侍中和法驾的描述有所补充,通典职官三:法驾出,则多识者一人负国玺,操斩白蛇剑,参乘;余皆骑,在乘舆后。献帝即位, 初置六人,赞法驾则正直一人负玺陪乘。”从通典的引文可知(汉官仪中关于侍中的记叙和通典类似),参乘的那名侍中还要携带国玺(皇帝的玉玺,汉朝一共有六枚)和 斩白蛇剑。关于斩白蛇剑,我觉得不太靠谱,皇帝怎可能容许一个手持宝剑的人和他同乘一 车?有那么一两个皇帝允许非常信任的侍中带剑参乘倒是有可能

24、,每个皇帝都是如此,则不太现实;而且我几乎没在汉书和后汉书中看到有斩白蛇剑”这个名字。另外,由上面通典的引文可知,献帝时一共有六名侍中。侍中在朝会中的位次大致和尚书相仿,低于尚书令和尚书仆射。此外,侍中本和宦官一样, 可以在宫禁(皇帝的居所,一般的大臣是禁止入内的)中待命。但东汉章帝之时,有个名叫 郭举的侍中和皇帝的妃子偷情之时,被汉章帝撞见。郭举拔出佩刀企图反抗,结果被章帝身边的侍卫诛杀。汉章帝因此事吓得不轻, 于是他下令让侍中在宫禁外待命;只有当有要事禀报的时候,侍中才可以进入宫禁。之后的东汉皇帝也延续了这个制度。后汉书 百官志三 引蔡质的汉官典仪:侍中、常伯(常伯为京畿一带的地方官,如司

25、隶校尉、河南尹、洛 阳令之类),选旧儒高德,博学渊懿。仰占俯视,切问近对,喻旨公卿,上殿称制,参乘佩 玺秉剑。员本八人,陪见旧在尚书令、仆射下,尚书上;今官出入禁中,更在尚书下。又侍 中旧与中官俱止禁中,武帝时,侍中莽何罗挟刃谋逆,由是侍中出禁外,有事乃入,毕即出。 王莽秉政,侍中复入,与中官共止。章帝元和中,侍中郭举与后宫通, 拔佩刀惊上,举伏诛, 侍中由是复出外。”侍中和其他文散官的区别。散官”这一名称是唐朝才有的,指有官名而无具体职务的官员。虽然汉朝没有 散官”一称,但是符合 散官”条件的文官却还是有的,如侍中、光禄大夫、太 中大夫、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等。这些官职有一些共有的特点,

26、如都是皇帝的顾问官,经常作为其他官职的加官,都随侍于皇帝的左右。侍中和光禄大夫在这些官职中地位最高(都为比两千石),而侍中的实际地位又高于光禄大夫,因为侍中比光禄大夫更亲近于皇帝(参 乘和待诏禁中)。魏晋的时候,光禄大夫更是干脆成了养老官。不过,在东汉宦官当权的时 期,侍中由于受到同为近侍的中常侍、小黄门排挤,其影响力被大幅削弱。而非宦官当权的时期,侍中作为权臣安插在皇帝身边的近臣,其影响力又被大幅加强。 所以官制的变通真可谓因时、因人而异。后汉书 卷四十三:(朱)穆既深疾宦官,及在台阁,旦夕共事,志欲 除之。后穆因进见,乃复陈(汉桓帝)曰:臣闻汉家旧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书事,黄门侍

27、郎一人,传发书奏,皆用姓族。自和熹太后以女主称制,不接公卿,乃以阉 人为常侍,小黄门通命两宫。自此以来,权倾人主,穷困天下。宜皆罢遣,博选耆儒宿德, 与参政事。帝怒,不应。穆伏不肯起。”在陈列任职者的名单之前,先申明一点,魏国(汉朝 诸侯国)的众多侍中不列在下文,对于不确定侍中是属魏国还是汉朝的,下文也不收入。曹 操和曹魏多以侍中兼尚书(或令或仆射),一般来说,魏国(汉朝的诸侯国)的尚书兼魏国的侍中,汉朝的尚书兼汉朝的侍中。所以,下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按这个标准划分。一八八年左右,董扶为侍中。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侍中广汉董扶扶学图谶,何进荐之, 征拜侍中。丨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

28、气。”一八九年左右,伍琼为侍中。同年,伍琼被董卓所杀。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董卓) 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三国志 魏书六:初,卓信任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等,用其所举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之。”伍琼这个侍中存疑,三国志集解认为伍琼仅是城门校尉,侍中为误记。其实伍琼是以城门校尉的身份兼 侍中,类似下文的董璜。裴注三国志 魏书六引英雄记:琼字德瑜,汝南人。谢承后 汉书曰:伍孚字德瑜,少有大节,为郡门下书佐。后大将军何进辟为东曹属, 稍迁侍中、 河南尹、越骑校尉。”另外,上面

29、引文中的吏部尚书周毖,后汉书卷七十四上袁绍刘表列传 中记为侍中,这个应该是误记。一八九年左右,刘岱为侍中。同年,董卓以刘岱为兖州刺史。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 TOC o 1-5 h z 卓素闻天下同疾阉官诛杀忠良,及其在事,虽行无道,而犹忍性矫情,擢用髃士。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一八九年左右,董卓以蔡邕为侍中。后汉书卷六十下祭邑列传:中平六年(蔡邕)三日之闲,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一八九年,何进以陈纪为侍中。鸿胪陈君碑(邯郸淳所撰写的陈纪的碑文):大将军何进表选名儒,君为举首,公车特征,起家拜五官中郎将,将到,迁侍中,旬有八日,出相平原,会孝灵晏驾,贼臣秉

30、政云云。一九一年左右,刘和为侍中,刘和是刘虞的儿子。后汉书卷七十三刘虞列传:时虞子和为侍中,因此(献帝)遣和潜从武关出,告虞将兵来迎。一九一年,董卓以自己的侄子董璜为侍中兼中军校尉。后汉书卷七十二董卓列传:卓讽朝廷使光禄勋宣璠,持节拜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上。以弟旻为左将军,封鄠侯,兄子璜为侍中、中军校尉,皆典兵事。” TOC o 1-5 h z 一九二年左右,王盖为侍中,王盖为王允的儿子。同年,王盖和父亲王允等族人被李傕、郭 汜等人所杀。后汉书卷六十六 王允列传:允时年五十六。长子侍中盖、次子景、定及宗 族十余人皆见诛害,唯兄子晨、陵得脱归乡里。”一九四年左右,刘艾为侍中。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

31、:“兴平元年),帝疑赋恤有虚,乃亲于御坐前量试作糜,乃知非实,使侍中刘艾出让有司。”一九四年左右,马宇为侍中。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兴平元年时腾私有求于傕,不获而怒,遂与侍中马宇、右中郎将刘范、前凉州刺史种劭、中郎将杜禀合兵攻傕,连日不 决。”一九五年左右,伏完为侍中,伏完是献帝第一任皇后伏寿的父亲。资治通鉴第六十一卷:夏,四月,甲子,(献帝)立贵人琅邪伏氏为皇后;以后父侍中完为执金吾。”一九五年左右,朱展为侍中。同年,朱展被李傕、郭汜等人所杀。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兴平二年)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舆,战于东涧,王师败绩,杀侍中朱展、射声校尉沮鉨。”一九五年左右,杨琦(后汉书 杨震

32、列传中名为杨奇,应该是同一个人)为侍中,杨琦是 杨震的玄孙。杨琦于一九六年之前去世。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引献帝起居注:傕 兵数百人皆持大戟在乘舆车前,侍中刘艾大呼云:是天子也!使侍中杨琦高举车帷。帝言诸兵:汝漤,何敢迫近至尊邪!汜等兵乃漤。既度桥,士众咸称万岁。一九五年左右,种辑为侍中。二零零年,种辑和董承等人密谋诛杀曹操,反被曹操所杀。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引袁弘后汉纪:“段)煨与杨定有隙,煨迎乘舆,不敢下马, 揖马上。侍中种辑素与定亲,乃言曰:段煨欲反。”一九五年左右,王立为侍中兼太史令。裴注三国志 魏书一引张璠的后汉纪(不同于袁弘的版本):天子败於曹阳,欲浮河东下。侍中、太史令王立

33、曰:自去春太白犯镇星於牛斗,过天津,荧惑又逆行守北河,不可犯也。一九五年左右,常洽为侍中。裴注三国志 魏书六引献帝起居注:帝闻温与傕书,问侍中常洽曰:傕弗知臧否,温言太切,可为寒心。 一九五年左右,李祯、胡邈为侍中。 裴注三国志 魏书六引献帝起居注:侍中李祯, 傕州里,素与傕通,语傕 所以持刀者,军中不可不尔,此国家故事。侍中胡邈为傕所幸, 呼传诏者令饰其辞。”一九六年左右,郗虑为侍中。裴注三国志 魏书一引续汉书(司马彪著,书中内容多并入范晔的后汉书):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少受业于郑玄,建安初为侍中。”一九六年左右,丁冲为侍中。后汉纪 孝献皇帝纪卷第二十九:“曹操)于是诛羽林郎侯折, 尚书冯

34、硕、侍中台崇,讨有罪也。封卫将军董承、辅国将军伏完、侍中丁冲、种辑赏有功也。” 一九六年左右,台崇(资治通鉴中为壶崇,按后汉书惠栋注,台崇为准)为侍中。 TOC o 1-5 h z 同年,台崇被曹操所杀。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建安元年)辛亥,镇东将军曹操自领司 隶校尉,录尚书事。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一九六年,曹操以荀彧为侍中兼尚书令。后汉书卷七十:及帝都许,以彧为侍中,守尚书令。操每征伐在外,其军国之事,皆与彧筹焉。”一九七年,曹操以侍中钟繇兼司隶校尉,让钟繇持节镇抚关中各军(韩遂、马腾)。资治通鉴第六十二卷:操乃表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特使不拘科制。”二零零年,曹操

35、以韩嵩为侍中兼零陵郡太守。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至许,(曹 操)果拜(韩)嵩侍中、零陵太守。及还,(韩嵩)盛称朝廷曹操之德,劝(刘表)遣子入侍。”二零五年左右,荀悦为侍中兼秘书监,荀悦是荀爽的侄子,荀彧的堂兄。荀悦于二零九年在 侍中任上去世。荀悦于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建安五年)秘书监、侍中荀悦作申鉴五篇, 奏之。” TOC o 1-5 h z 二零八年左右,曹操以邓羲(后汉书 刘表传中为邓义,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为 邓羲,以邓羲为准)为侍中。 后汉书卷七十四下 袁绍刘表列传:初,表之结袁绍也,治 中从事邓义谏不听。义以疾退,终表世不仕,操以为侍中。其余多至大官。”建安中年(二零七、

36、二零八年左右),韦诞为侍中兼中书监。 三国志魏书二引文章志叙录(南朝宋的傅亮著):诞字仲将,太仆端之子。有文才,善属辞章。建安中,为郡 上计吏,特拜郎中,稍迁侍中、中书监,以光禄大夫逊位,年七十五卒於家。”二一二年左右,华歆为侍中(荀彧死后,代为尚书令)。三国志 魏书十三:歆至,拜议郎, 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荀彧为尚书令。”二一八年左右,耿纪为侍中兼少府。同年,耿纪和太医令吉本、丞相司直韦晃等人造反,事 败被杀(见前文)。裴注三国志 魏书一引三辅决录:“耿)纪字季行,少有美名,为 丞相掾,王甚敬异之,迁侍中,守少府。” 二一九年左右,陈群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陈群应该是汉朝的侍中

37、,陈群此前担任魏国的御史大夫,侍中远不如御史大夫,以陈群的地位和受恩宠程度,应该不会被贬职,三国志中也没用贬、左迁之类的形容这次调职。 三国志 魏书二十二:魏国既建,(陈群)迁 为御史中丞。群转为侍中,领丞相东西曹掾。”二二零年,曹丕还未称帝之前,曹丕以鲍勋为侍中兼驸马都尉。三国志 魏书十二:太祖崩,太子即王位,勋以驸马都尉兼侍中。” 另,夏侯茂担任过侍中,具体时间不明,应当在二二零年以前。 夏侯茂是夏侯惇的侄子。三 国志 魏书九:茂历位侍中、尚书,安西、镇东将军,假节。魏略曰:茂字子林,敦中子也。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7.黄门侍郎:无定员, 官秩六百

38、石,又称给事黄门侍郎,名字中虽然有黄门,去卩不是由宦官所担任的。黄门侍郎和侍中职能类似,也是随侍于皇帝左右的顾问官。和东汉章帝之前的侍中一样,黄门侍郎可以供职于宫禁之中(给事禁中),为皇帝传达诏命和听取尚书的奏事(关通中外)。诸侯王在 宫中朝见皇帝的时候,黄门侍郎引导诸侯王入座。后汉书百官志三: 黄门侍郎,六百石。本注曰:无员。掌侍从左右,给事中(给事禁中,不是指官职,东汉没有给事中一职, 西汉和曹魏有),关通中外。及诸王朝见于殿上,引王就坐。”宋书 百官上:“(尚书郎)奏事则与黄门侍郎对揖。黄门侍郎称已闻,乃出。”黄门为黄闼(宫禁的门),因给事黄门之中,所以称之为给事黄门侍郎。宋书百官下:然

39、则黄门郎给事黄闼之内,故曰黄门郎也。汉献帝刚继位的时候, 置侍中和给事黄门侍郎各六人。后来给事黄门侍郎曾在短时间内更名为侍中侍郎,不久后又恢复为给事黄门侍郎。袁绍等人杀尽宦官之后, 所有原先由宦官负责的事务改为由侍中、 黄门侍郎等负责。这些侍中、 侍郎都是各诸侯和朝中重臣的心腹,所以宫中的机密自然也保不了密。因此王允执政后,禁止了侍中和黄门侍郎出入宫禁。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引献帝起居注:自诛黄门后,侍中、侍郎出入禁中,机事颇露,由是王允乃奏侍中、黄门不得出入。不通宾客,自此始也。”前汉时,黄门郎(汉书 百官公卿表中称之为给事黄门郎)属黄门令。同侍中,魏国的黄门侍郎不收入在内。一八七年左右,曹纯

40、为黄门侍郎,曹纯是曹仁的弟弟。裴注三国志魏书九引英雄记 纯字子和。年十八,为黄门侍郎。二十,从太祖到襄邑募兵(曹操到陈留郡募兵讨伐 TOC o 1-5 h z 董卓,时间为一八九年),遂常从征战。”“(何进)以(何)顒一八九年四月,何进以荀攸为黄门侍郎。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 为北军中候,(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与同腹心。一九二年左右,钟繇为黄门侍郎兼廷尉正。资治通鉴第六十卷:傕、汜见操使,以为关东欲自立天子,今曹操虽有使命,非其诚实,议留操使。黄门侍郎钟繇说傕、汜曰: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兖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一九六年左右,荀悦为黄门侍郎。后汉书卷

41、六十二:“荀)悦字仲豫,俭之子也。初辟镇东将军曹操府(曹操在一九六年曾短暂地担任过镇东将军),迁黄门侍郎。建安中,丁廙为黄门侍郎(丁廙很有可能是魏国的黄门侍郎,毕竟建安中的时间跨度很大, 但我并不是很确定,所以还是收入在内)。二二零年,丁廙和哥哥丁仪一起,被继王位后的 曹丕满门抄斩。裴注三国志 魏书十九引文士传 (晋张隐著):“(丁)廙少有才姿, 博学洽闻。初辟公府,建安中为黄门侍郎。”二一三年左右,卫臻为黄门侍郎。三国志魏书二十二:(卫臻)后为汉黄门侍郎。 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二一三年),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另外,金旋、射坚(射援的兄长)担任过黄门侍郎,具体时间不明。二者的事迹见裴注三

42、 国志蜀书二8中常侍:无定员(东汉中后期时为十到十二人,见下文),东汉初官秩本为一千石,后增为比两千石,由宦官充任。中常侍的职能和侍中、黄门侍郎差不多,是随侍于皇帝左右的顾问官。不过中常侍除了可以出入宫禁之外,还可以出入内宫(后宫)。后汉书 百官志三:中常侍,千石。本注曰:宦者,无员。后增秩比二千石。掌侍左右,从入内宫,赞导内众事, 顾问应对给事。”秦朝时就有中常侍一职,和散骑同为帝王的近侍。西汉的中常侍、散骑、侍中以及给事中, 全都是其他官职的加官。汉书 百官公卿表: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 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 人。

43、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 中常侍。”东汉时撤去了散骑和给事中两职。曹丕称帝后,合散骑和给事中为散骑常侍,职能 类似于中常侍,并不再由宦官充任。西汉的中常侍是由士人(读书人)充任的,不是宦官。既然不是宦官,自然也就不能出入后 宫。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 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东汉初,中常侍改由宦官充任,中常侍是东汉宦官所能担任的 最高官职,任中常侍的宦官一般都另有加官。至汉明帝永平中年的时候,中常侍的人数增至四人,小黄门的人数增至十人。元和三年(九十一年),中常侍郑众等宦官和汉和帝一起剿

44、灭了当时掌权的外戚窦宪等人,立下了大功,从而得以参与朝政,开启了东汉宦官专权的先河。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它士。至永平中, 始置员数,中常侍四人,小黄门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 由亲接,(和帝)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 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汉安帝延平元年(一零六年),垂帘听政的邓太后为了笼 络宦官,又将中常侍的人数增至十人, 小黄门的人数增至二十人。 中常侍和小黄门等宦官作 为邓太后的左臂右膀,权倾朝野,甚至还兼管了九卿的事务。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

45、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 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邓后以女主临政,而万机殷远,朝臣国议,无由参断帷幄,称制 下令,不出房闱之闲,不得不委用刑人,寄之国命。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 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自此之后,宦官一发不可收拾。东汉末年,昏庸的桓灵二帝更是十分 地宠信宦官,朝政尽入宦官之手。士大夫发起了两次党锢之变,都没能改变宦官专权的局势。 汉灵帝时专权的这批中常侍后来被三国演义称为十常侍。汉灵帝死后,何进在袁绍的建议下,打算诛除宦官。不过何进还没动手,就被宦官率先干掉。之后袁绍、袁术等人以为 何进复仇为名,攻入皇宫,杀尽了一众宦官。此后,曹操和曹魏鉴

46、于汉末的教训,对宦官都 严加提防。曹丕还下了一道金策(金质的简册,表示此道诏书极为重要),规定宦官最高只能担任官秩六百石的宫中署令(如下文的黄门令、尚方令、钩盾令之类),不得担任散骑常侍、小黄门、黄门冗从之类的侍从官职。三国志 魏书二: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其实不止曹魏,吴国和蜀汉也有类似遏制宦官的政策。吴国的散骑中常侍也由士人担任,而非宦官。而蜀汉仅有黄皓一名中常侍, 而且黄皓还受制于侍中董允。可以说,三国时宦官的地位远在侍中、侍郎、散骑常侍之下。关于列中常侍的任职者,倒是蛮简单的,因为袁绍杀尽宦官之后(一八九年),东汉就没有了中常侍。所以

47、下面列出来的人物,他们任中常侍的年份全都在一八九年之前。中常侍曹节,老死于光和四年(一八一年)。中常侍王甫死于光和中年(一八一年左右),此人因巨额贪污而被杨彪检举,之后被司隶校尉阳球捉拿下狱,于狱中被杖杀(活活被杖打死)。中常侍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应 该均死于一八九年。后汉书卷七十八 宦者列传:是时(一八四年)让、忠及夏恽、郭胜、 孙璋、毕岚、栗嵩、段珪、高望、张恭、韩悝、宋典十二人,皆为中常侍,封侯贵宠,父兄 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贪残,为人蠹害。”从上面的引文也可以得知,灵帝之时一共有十二个中 常侍。张让、段珪挟持少帝和陈留王刘辩(后来的献帝

48、)出逃,在小平津渡口被闵贡、卢植追上, 张让、段珪被逼无奈(闵贡武力很高) ,跳河自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庚午,张让、 段珪等困迫,遂将帝与陈留王数十人步出穀门,夜,至小平津,六玺不自随,公卿无得从者,唯尚书卢植、河南中部掾闵贡夜至河上。(闵)贡厉声质责让等,且曰:今不速死,吾将杀汝!因手剑斩数人。让等惶怖,叉手再拜,叩头向帝辞曰:臣等死,阶下自爱!遂投河而死。其余的中常侍应该均被袁绍带兵所杀。或许有一两个漏网之鱼,但之后的史籍中并无记载。小黄门:无定员(东汉中后期时为二十人,见前文),官秩六百石,由宦官充任。小黄门随侍于皇帝左右。皇帝在后宫的时候(侍中和黄门侍郎不能进入后宫),小黄门为皇帝

49、传达诏命,并听取尚书的奏事。此外,小黄门还可作为皇帝与后宫沟通的使者。公主或王太妃(诸侯王的母亲)如果生病,皇帝则遣小黄门前去探望。后汉书百官志三: 小黄门,六百石。本注曰:宦者,无员。掌侍左右,受尚书事。上在内宫,关通中外,及中宫已下众事。诸公主及王太妃等有疾苦,则使问之。”一八八年左右,蹇硕担任小黄门。同年蹇硕被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首的上军校尉。一八九年,蹇硕被何进所杀。资治通鉴第五十九卷:“(一八九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 ”另,上文的中常侍绝大部分都是由小黄门迁的中常侍。也就是说,担任过中常侍的宦官之前也担任过小黄门。小黄门和中常侍一样,也可以作为宦官的加官。

50、黄门令:一人,官秩六百石,主管宫中的宦官,由宦官充任。黄门令手下有丞、从丞各一人,属吏十八人。黄门令丞是黄门令的副官;黄门令从丞则跟随黄门令出入宫禁。后汉书 百官志三: 黄门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宦者。主省中诸宦者。丞、从丞各一人。本注曰:宦者。从丞主出入从。如前文的黄门侍郎,黄门即黄闼(宫禁的大门)的意思,因为黄门令主管宫中的宦官,故称 之为黄门令。黄门令的地位要低于中常侍,和小黄门大致平级,高于其他宦官。何进曾让黄 门令收押上军校尉蹇硕,证明黄门令对除了中常侍以外的宦官都有管制权。后汉书卷六十九:“(何)进乃使黄门令收(蹇)硕,诛之,因领其屯兵。”前文的中常侍王甫兼任黄门令。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王)甫迁中常侍,黄门 令如故。11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丙署长:黄门署长、画室署长、玉堂署长各一人,丙 署长七人,官秩均为四百石,都由宦官充任。黄门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