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膜分离实验实验目的了解膜的结构和影响膜分离效果的因素,包括膜材质、压力和流量等。了解膜分离的主要工艺参数,掌握膜组件性能的表征方法。了解和熟悉超滤膜分离的工艺过程。基本原理膜分离技术是最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分离技术。膜分离是以对组分具有选 择性透过功能的人工合成的或天然的高分子薄膜(或无机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 加(或存在)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 的分离,并实现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的一种新型分离过程。其推动力可以为压力 差(也称跨膜压差)、浓度差、电位差、温度差等。膜分离过程有多种,不同的过程所采用 的膜及施加的推动力不同
2、,通常称进料液流侧为膜上游、透过液流侧为膜下游。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和反渗透(RO)都是以压力差为推动力的膜分 离过程,当膜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差时,可使一部分溶剂及小于膜孔径的组分透过膜,而微粒、 大分子、盐等被膜截留下来,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四个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被分离物粒子或分子的大小和所采用膜的结构和性能。微滤膜 的孔径范围为0.0510pm,所施加的压力差为0.0150.2MPa;超滤分离的组分是大分子或 直径不大于0.1pm的微粒,其压差范围约为0.10.5MPa;反渗透常被用于截留溶液中的盐 或其他小分子物质,所施加的压差和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及浓度有关,通常
3、的压差在 2MPa左右,也有高达10MPa的;介于反渗透和超滤之间的为纳滤过程,膜的脱盐率及操作 压力通常比反渗透低,一般用于分离溶液中相对分子质量为几百至几千的物质。2.1微滤和超滤微滤过程中,被膜所截留的通常是颗粒性杂质,可将沉积在膜表明上的颗粒层视为滤饼 层,则其实质和常规过滤过程近似。本实验中,以含颗粒的混浊液或悬浮液,经压差推动通 过微滤膜组件,改变不同的料液流量,观察透过液测清液情况。对于超滤,筛分理论被广泛用来分析其分离机理。该理论认为,膜表面具有无数个微孔, 这些实际存在的不同孔径的孔眼像筛子一样,截留住分子直径大于孔径的溶质和颗粒,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应当指出的是,在有些情况
4、下,孔径大小是物料分离的决定因数;但对另 一些情况,膜材料表面的化学特性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截留作用。如有些膜的孔径既比溶剂分 子大,又比溶质分子大,本不应具有截留功能,但令人意外的是,它却仍具有明显的分离效 果。由此可见,膜的孔径大小和膜表面的化学性质将分别起着不同的截留作用。2.2膜性能的表征一般而言,膜组件的性能可用截留率(R)、透过液通量(J)和溶质浓缩倍数(N)来表示。(11)式中,R截流率;C 0 原料液的浓度,kmol/m3;cp 透过液的浓度,kmol/m3。对于不同溶质成分,在膜的正常工作压力和工作温度下,截留率不尽相同,因此这也是工业上选择膜组件的基本参数之一。J = -(12
5、)S t/式中,J一透过液通量,L/(m2.h)VP 一透过液的体积,L;S 一膜面积,m2;t 一分离时间,h。其中,Q = -p,即透过液的体积流量,在把透过液作为产品侧的某些膜分离过程中(如污水净化、海水淡化等),该值用来表征膜组件的工作能力。一般膜组件出厂,均有纯水通 量这个参数,即用日常自来水(显然钙离子、镁离子等成为溶质成分)通过膜组件而得出的 透过液通量。cN = -R(13)cp式中,N溶质浓缩倍数;cr 浓缩液的浓度,kmol/m3 ; cP一透过液的浓度,kmol/m3。该值比较了浓缩液和透过液的分离程度,在某些以获取浓缩液为产品的膜分离过程中 (如大分子提纯、生物酶浓缩等
6、),是重要的表征参数。实验装置和流程本实验装置均为科研用膜,透过液通量和最大工作压力均低于工业现场实际使用情况,实验中不可将膜组件在超压状态下工作。主要工艺参数如表1-1。膜组件膜材料膜面积/m2最大工作压力/Mpa超滤(UF)聚砜聚丙稀0.10.15表1-1膜分离装置主要工艺参数本装置中的超滤孔径可分离分子量5万级别的大分子,医药科研上常用于截留大分子 蛋白质或生物酶。作为演示实验,可选用90ml聚乙二醇加适量水配成的水溶液作为料液进 行实验。一-增度泓g汁1图1-1膜分离流程示意图实验步骤及方法超滤膜分离以自来水为原料,考察料液通过超滤膜后,膜的渗透通量随时间的衰减情况,并考察操作压力和膜
7、表面流速对渗透通量的影响。操作步骤如下:放出超滤组件中的保护液。用去离子水清洗加热60度后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3)在原料液储槽中加入一定量的自来水后,打开低压料液泵回流阀和低压料液泵出口 阀,打开超滤料液进口阀、超滤清液出口阀和浓液出口阀,则整个超滤单元回路已 畅通。(4)启动泵至稳定运转后,通过泵出口阀门和超滤馏液出口阀门调节所需要的流量和压 力,待稳定后每隔10分钟测量一定实验时间内的渗透液体积,做好记录(共6次)。(5)调节膜后的压力为0.03MPa,稳定后,测量渗透液的体积,做好记录。(6)依次增加膜后的压力分别为0.04 MPa,0.06 MPa,0.08 MPa,分
8、别测量渗透液的体 积,做好记录。(7)利用用去离子水清洗超滤组件23次,时间30分钟。(8)加入保护液甲醛溶液于超滤膜组件中,然后密闭系统,避免保护液的损失。注意事项每个单元分离过程前,均使用清水彻底清洗该段回路,方可进行料液实验。整个单元操作结束后,先用清水洗完管路,之后在保护液储槽中配置0.5-1%浓度 的甲醛溶液,经保护液泵逐个将保护液打入各膜组件中,使膜组件浸泡在保护液中。对于长期使用的膜组件,其吸附杂质较多,或者浓差极化明显,则膜分离性能显著 下降。对于预滤和微滤组件,采取更换新内芯的手段;对于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组件,一般先采取反清洗手段。若反清洗后膜组件仍无法回复分离性能(如基本
9、的 截留率显著下降),则表面膜组件使用寿命已到尽头,需更换新内芯。数据处理和讨论膜前压力P1=0.12MPa,膜后压力P2=0.04MPa,压力差P=0.08Mpa膜面积0.1/m2时间T/s浊液体积 V1/ml清液体积V2/ml时间 t/s总体积V3/ml透过液通量J/(L/m2*h)平均透过液通量J/(L/m2*h)10mim1153010.11458.708.621143010.21448.641132910.21428.5220min1153210.11474.354.311103110.21414.321132210.21354.2630mim1133110.31442.882.91
10、1143210.11462.921153110.21462.9240min1153210.21472.212.211153210.21472.211153210.11472.2150min1153010.31451.741.731143010.11441.731133010.21431.72时间T/s浊液体积 V1/ml清液体积V2/ml时间 t/s总体积V3/ml透过液通量J/(L/m2*h)平均透过液通量J/(L/m2*h)10mim1104110.21519.068.961104010.31509.001074010.31478.8220min1074010.21474.414.4111
11、04010.11504.501053910.31444.3230mim1084010.21482.962.961094010.21492.981074010.21472.94膜前压力P1=0.14MPa,膜后压力P2=0.06MPa,压力差 P=0.08MPa 膜面积0.1/m240min2.2420min.1024010.21424.264.291024110.11434.2930mim1024210.21442.882.891014210.21432.861044210.21462.92110膜后压力P=0.04MPa1104010.12.242.2514915010110N1404010
12、.210.21501511.801.811.301103910.31491.7950min6数据处理举例:膜后压力P=0.06MPa4以膜后压力为0.04MPa时,过滤时间为50min的第一组数据为例:) Jv+V2=115+30=145ml,s=0.1/m2 l/st=145/1000/(0.T*50/60)=1.74L/m2*h,同理J2=1.73L/m2*h, 2L/m2*h,故J平均(J1+J2+J3) /3=1.73L/m2*h时T/s10mJ1=V3L)J3T.7J 膜前压力 P1=0.16MPa后压W2=0.08MPa,可过浊4夜透均平im压力差 P=0.08MPa 膜面积0.1
13、/m2二八304050平均透过夜K积夜J/(L/m2*h)间t/s10体积清液体积V1/mlV2/mlJ/(L/m2*h)105104L0102 101033910.214431K21143L392010.330141404110.11448.648t588.8.0660过滤时间(min)56膜前压力P1=0.16MPa,膜后压力膜后压力炳0.压力P=0.08MPa膜面积0.1/m2时间10浊液体积V1/814im 6ml清液体积30mimV2/ml95959594939395 ,951095905050505031532(35250时间 t/s总体积V3/ml透过液通量10.310.210.
14、310.114514514514414310.210.1 |10.3 如3010.110.3144148 ,14%14714050过滤时I、平均透过液 通量J 80 8.70 8.70-A_4.32 4.29 4 2.96 2.96 ,八60 n)/(Lm2*h)8.704.312.9540min935110.21442.162.12905010.21402.1050min935010.21431.721.72935010.21431.72925110.11431.72由以上数据及图表可得,在相同压力下压力的透过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现象明显。 在不同压力下,压力增大时,由于超滤膜的截留作用
15、在加入的聚乙烯醇在膜的表面形成凝胶 层,并且疑胶,随着时间E层的阻力随压力的升高而升高。故压力越大并没有使得渗透通量的增大。勺增加,相隔相同时间内,膜的透过液通量不断的减小。主要原因是:随着超滤?乙二醇由于分子 浓度达一定程度时,被阻挡在膜前,小分子不断通过膜,在膜内表面上形成一个Z膜内表面的二次薄膜,这层膜极大增加了小分子物质的阻力,也使膜的有效管径变小,_膜后操作压力的增加,浓液的流量增加速度快,膜的通量也较大,但是呈下降趋势。 膜透平均浊液体积和平均清液体积比较稳定,随时间,2平均六:思考0101.膜组件中加保护液有何意义?之更易堵塞,因此膜的透过液通量也越来越低。通透量减小,呈下降趋势
16、。相同时间内,随着膜后压力2030405060过滤时间(min) 答:为了防止灰尘或者微生物进入膜组件,造成堵塞或者破坏,从而起到膜的保护作用。2.查阅文献,回答什么是浓差极化?有什么危害?有哪些消除方法?答:在超滤过程中,待浓缩循环液加压于膜面,由于小分一子物质的透过,以及每根膜 管内壁边界层的存在,膜内表面形成高浓区,其高浓度区呈圆筒状,以膜管中心为对称轴, 均梯度地分布于膜内表面。在高浓度区内附着于膜内壁形成一个新的“皮”,使小分子物质 透过膜的阻力大大增加,因此产生了浓度极差。危害:小分子物质透过后,高浓度区内产生 的浓度极差化是影响小分子物质透过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消除方法:选择更大流量,使流体 流动状态处于或者接近于湍流,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咸宁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兰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4年东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4年大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3年聊城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4年大足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4年台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达标题)
- 2024年厦门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3年赣州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卷)
- 2023年荆门辅警招聘考试题库附答案详解(达标题)
- 保安岗位人员替换方案(3篇)
- 环境生物化学与毒理化学课件
- CSSD特殊感染器械的处理流程-课件
- 输变电培训课件
-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和报告流程
- 低空巡检平台建设方案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红色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 校园防范非法金融活动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医学生创业计划实施路径
- 药物治疗管理相关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