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_第1页
第十四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_第2页
第十四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_第3页
第十四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_第4页
第十四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9第十四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1、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内容和比较。2、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内容以及发展。3、货币主义的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内容。是什么?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的,是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和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市场经济最基本的关系是供需关系。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也是通过货币的供需关系及其运动而实现的。货币当局实行的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措施,总是通过货币需求的相应变化,才对经济发生影响。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供给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主体。由于货币需

2、求理论纷繁复杂、学派众多,本章只对一些主流货币需求理论做简要介绍。一、货币需求的基本内容1、从历史上看,关于货币需求含义的理解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派:其一是从货币的交易职能出发,仅把货币看作交易的媒介,从而讨论在一定的社会交易总量下,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比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含义的基础上;另一种观点则是从微观经济主体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也就是一种财富持有形式。在选择资产持有的形式时,人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偏好,通过对各种资产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衡量和比较,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保持最佳状态。所谓货币需求,实际上就是在这种最佳状态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

3、持有的货币量。自从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出现之后,众多经济学家都是从这一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需要注意的是,货币需求并不是指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意愿,因为这一意义上的货币需求是无限的,没有任何研究的价值。我们所说的货币需求是在一定的收入或财富总量的前提下,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是货币的有效需求。2、货币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其一般形式为: ,其中代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它是货币需求理论最明确的表述方式,每一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都根据自己的研究体系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货币需求函数

4、,。3、货币需求的一般决定因素(1)收入状况。收入状况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延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就会增大;反之则会越小。(2)信用的发达程度。在信用发达的社会,人们更容易获得现金或贷款,对持有货币的需求小,且许多交易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结算,也减少了货币的需求量。货币需求量与信用的发达程度呈负相关关系。(3)市场利率。在正常情况下,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关系,市场利率上升,一则会增加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二则又会使有价证券价格下跌,吸引投资者购买有价证券,导致货币需求减少;反之,货币需求增加。(4)消费

5、倾向。货币需求与消费倾向一般呈同方向变动关系。即消费倾向越大,所需用作购买手段的货币持有量会增大,消费倾向变小,则用作购买手段的货币持有量也会减少。(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和物价水平。货币需求与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成正比,而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6)心理预期。当人们预期市场利率将要上升时,会增加货币需求;当人们预期物价水平将要上升时,则会减少货币持有;当人们预期投资收益率将上升时,也会减少货币持有。(7)资产选择。人们进行资产选择的原因有三:一是保值,二是生利,三是满足心理偏好。当人们偏好货币或持有货币的收益率高时,就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否则,就会减少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理论

6、的发展沿革任何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对于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自从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时就开始了。17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是古典经济学的兴盛时期,对货币、信用等问题的研究成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自然包含了对货币需求的研究。早期最主要的理论是货币数量论,其主要思想源于对货币数量和物价以及货币价值关系的争论。19世纪70年代,在边际主义兴起后,更多数学工具的引进使货币数量论得以进一步发展,并形成了近代的货币数量论,影响最大的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暴发和“凯恩斯革命”开始,凯恩斯提出了著名的流动

7、性偏好理论,用交易、预防和投机三大需求动机来解释货币需求。其后,经过文特劳布、鲍莫尔、惠伦、托宾等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逐渐取得了主流位置。1956年,现代货币数量说以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的发表为标志奠定了基础,批判了将货币数量论看作有关产出、货币收入等问题的理论,把货币需求作为一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分析,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许多变量决定的函数。三、货币需求理论的新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经济和金融创新的发展,货币需求分析框架已不能局限在一国范围,传统的三大需求动机与收入利率关系不再可靠,货币需求理论与时俱进将是一个必然要求。1、20世纪70年

8、代后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成果。货币主义的一个基本命题是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或是可预测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美英两国的学者开始怀疑这个命题的正确性。主要的发现包括:在研究英国的货币需求时发现广义货币的预测值远远偏离实际值;采用传统函数形式得到的货币需求函数并不稳定;用部分调整模型得到的的预测值远远高于实际值,这个发现导致了所谓“失踪的货币”。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又出现流通速度下降的情况,以致传统的需求函数又过低地预测了货币存量。而且伴随着一些更加复杂的经济情况:如经济衰退,创纪录的高利率,金融创新和放松监管所带来的体制性变化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导致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不断地出现新的发

9、展。2、目前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对货币的重新定义。随着金融革新的发展,新金融工具的涌现使得货币与非货币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以往把货币简单加总的方法没有考虑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即同质性假设和总量分析法已明显不适合新情况的发展,有人提出用分解的思路去代替以往总合的方法。二是在原有的需求函数中增加新的解释变量,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变量就是金融创新。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在用误差校正模型研究现金及活期存款的需求时,在方程中加入了趋势项以反映金融创新对持币行为的影响;采用IS-LM模型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和货币弹性的变化;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以及金融创新引入到货币需求函数当中来。其中引人注目的

10、是Glennon和Lane构建了用于解释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现代消费者理论”模型,指出了金融创新或解除管制都会使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结构性的移动。三是提出新的货币需求理论。缓冲存量理论认为人们持有货币的主要动机之一是当期的支出发生时,能有缓冲的余地,因此,人们会接受一定范围的货币变动,不会立即进行调整。虽然缓冲存量理论进行了新的尝试,但它在实证研究上有先天性的困难,它忽视了理论与数据的统一性。四是利用新的计量技术建立模型。以Hendry为代表的伦敦经济学派提出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模型选择方法,该种方法的思路是先选择较多的变量和较多的滞后项,然后再依次根据不同的理论所提出的约束条件来检

11、验模型的参数,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模型。在众多的尝试中,误差修正模型是比较成功的例子,其中误差修正项,是实际货币存量,是产出水平,是利率变量,是价格水平,是随机误差项,表示变量一阶差分。该模型具有数据与理论一致的效果,反映了货币需求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调整关系。在新的经济条件下,持有货币的各种机会成本波动较快,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不断产生,货币需求量与一些客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稳定可预测的。但货币需求理论是一种开放性的研究,随着环境的不断演变,货币需求理论基于的一些假定条件在进行修正和改动,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和范围思路等也在不断完善。可以想象,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将会是多学科多领域

12、交叉的结晶,而不仅仅是金融和计量科学的发展。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理论 古典的经济学理论一般采用“两分法”的结构,将统一的经济体分为货币面和实物面两个相互独立的部分进行研究,因而经济理论也就相应的分为货币理论和价格理论两个体系。以萨伊和瓦尔拉斯为代表的古典学派一般把货币当作与实际经济过程并无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萨伊认为,货币的惟一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数量的增加必然使一般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比例上升。瓦尔拉斯在其一般均衡论中也指出,经济本身是一个整体,货币的出现只不过是在已有的商品系列中添加的特殊商品而已,货币的存在,在他的一般均衡论中不具有必然性。货币数量论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

13、52年大卫休谟在他的利息论和货币论中的经典论述。可以说,货币数量论是西方经济学中流传最广、势力最大的一种解释物价与货币价值的学说,它在“货币中性”的基本假设前提下,深入研究了价格水平的变化以及货币价值同货币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货币经济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可以按时间先后,分为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和近代货币数量论两大部分。一、早期的货币数量论早期的货币数量理论来源于对货币数量和物价以及货币价值关系的争论。洛克(John Locke)和坎特罗(R.Cantillon)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洛克将商品价值区分为固有价值和市场价值两部分,固有价值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固有

14、属性,而市场价值则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关系。货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具有两部分价值,又由于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因而货币价值就由货币供给数量所决定。坎特罗在洛克的基础上,又对货币数量增加而引起的物价上涨过程进行了论述,他也是第一个认识到货币数量增加与物价上涨之间不是完全等比例的经济学家。他认为,货币增加有两种来源:一是金银矿的开采;二是贸易顺差。但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引起相关经济主体的收入增加,进而导致其支出的增加,即社会商品的需求增加,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同时,坎特罗认为,货币数量与物价上涨之间虽存在因果关系,但却无严密的比例关系。“这犹如河水一样,虽然水量增加一倍,但河水的流速未

15、必增加一倍。” 坎特罗:论一般商业的性质,第98页。他的这一思想也成为以后维克塞尔积累过程理论的基础,而维克塞尔的积累过程理论又为现代货币理论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二、近代的货币数量论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20世纪30年代发展到巅峰,并引入了许多数学理论作为研究工具,由于对货币数量与物价、货币价值之间关系的解释方法和侧重点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其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我们统称为近代的货币数量论。1、现金交易数量说现金交易说着眼于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把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期内用以交易的货币数量”,注重货币的流通速度。现金交易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甘末尔(E.W.

16、 Kemmerer)和费雪(Irving Fisher),他们两人先后提出了两个著名的交易方程式。(1)甘末尔的交易方程。甘末尔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的先驱,他的分析对费雪以及后面介绍的现代货币数量说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甘末尔在他的一般物价关系下的货币与信用工具中,就通货数量与物价关系,提出了所谓的甘末尔交易方程: 149-1 在甘末尔的方程式中,不仅包括了货币数量与价格的关系,还包括了信用交易与价格的关系。这里的表示货币与支票的流通总量,表示货币与支票的平均流通速度,表示用货币与支票交易的商品数量,表示用货币与支票交易的平均次数,表示所有商品的平均价格。因为甘末尔认为,像支票或即期票据这样的见票即

17、付的信用形态,同货币一样,也可以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但由于信用票据与货币数量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货币数量决定物价始终成立,不会因为信用条件的发展而改变。这一结论为下面费雪的研究开拓了道路。(2)费雪的交易方程式现金交易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我们一般所说的现金交易方程式也就是指的费雪交易方程。这一公式发表在其1911年所著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具体形式如下: 149-22其中,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为交易中各类商品的平均价格,为各种商品的交易量。 费雪认为,在货币经济条件下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与商品交换,因此,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

18、与商品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交易方程式中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币总值,双方必然相等。我们无法分别度量平均价格和交易量的绝对水平,只能用加权平均的方法大致估算出它的变化率。 费雪提出其货币数量学的基本观点时,曾作了几个重要的假设,费雪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和长期都不受变动的影响。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具体他说,它决定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的发达程度、运输与通讯条件及其他“与流通中货币量没有明显关系”的社会因素。而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正因为和都是独立于而决定的,所以根据交易方程式,货币量增加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引起一般物价水平同比例的上升。费雪的结论是“货币

19、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应该指出,费雪并不认为和是固定不变的常数,在长期内,它们都倾向于上升,但它们是整个经济体系的特征反映,变化很慢且与货币平均量无关。当然,这一假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成立。毕竟货币不只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很难用数字去衡量。尽管如此,现金交易方程还是有它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在货币流通速度比较平稳的时期,中央银行也常常用它预测货币需求。 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曾长期奉行1:8的经验公式,即每8元的消费品交易需要1元的货币发行。不过这样做的风险也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国民收入的数值一般非常大,即使货币流通速度的误差只有1%,计算出的货币需求

20、量的误差也十分巨大。2、现金余额数量说现金余额数量说考察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把货币数量规定为“一定时刻上停息的货币量”,所以他们不关注货币流通速度,只直考虑货币的停息时间。现金余额数量说由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A.Marshall)提出,经庇古(A.C.Pigon)、罗宾逊(D.H.Robertson)等人的发展,形成以“现金余额方程式(剑桥方程式)”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为以后的货币需求理论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是凯恩斯之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他在1923年所著的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现金余额数量说。他认为,货币的价值与其他商品一样,是

21、由其供求决定的。供给为当时存在的通货量,需求则为人们对于货币的需要量。一国公众大多把自己的财产和收入分为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两部分持有,对货币的需要就取决于人们对财富分配比例的选择。也就是说,人们将充分权衡持有货币的收益与损失,以决定持有的货币量。 从社会角度来看,公众保持的货币数量对货币价值和物价都有决定性作用。马歇尔认为,“不论社会状况如何,社会公众用通货形态保存财富的数额是一定的。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情况下,通货数量与物价水平之间便存在一种直接的关系。若通货数量增加10%,物价水平就上升10%。自然,人们想要以通货形态保存的资产比例越小,通货的总价值就越低;相反,物价水平就越高。” 马歇尔:

22、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版,第4445页。因此,货币价值取决于全国居民用通货保持的实物价值与信用货币数量的比例。他把人们用通货保持的实物价值称为“实物余额”,把相应的通货数量称为“现金余额”。因此,马歇尔的理论称为现金余额说。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的另一位主要代表人物庇古,将马歇尔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化和公式化,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方程式,其最普遍的表述形式为: 149-3式中,为货币数量,也就是现金余额;为以货币形式持有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为一般物价水平;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产出;表示名义国民收入。在剑桥经济学派认为的观点看,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额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人

23、的财富总额。正如我们曾经指出的那样,货币需求仅仅是指人们希望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其财富的愿望,而不是指一个人漫无边际地想要多少货币;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可能梦想着腰缠万贯,但这种梦想并不构成经济学家所讨论的货币需求。因此,货币需求首先受个人财富总额的限制。其次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也就是货币以外的各种资产的收益。持有货币虽然能够给人带来不少方便,但是却不能产生收入,所以人们必须在持有货币的好处和持有其他金融资产或实物的好处(如利息收入或消费满足等)之间进行权衡。最后,货币持有者对未来收入、支出和物价等的预期,也会影响他意愿的货币持有额。例如当一个人预期未来的物价将上升时,为避免因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

24、他将增加消费支出,从而减少货币持有额。现金余额说特别强调人们的主观愿望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剑桥学派认为,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人们对持有货币的利弊权衡;二是人们对未来价格水平的预期。因此,现金余额说中隐含着一些思想,即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有影响。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人们的资产选择。由于剑桥学派强调人们主观意志对货币需求有决定作用,因此可将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看作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它对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上述分析表明,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已经考虑到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多种因素。但遗憾的是,他们在做出结论的时候,把其他因素都忽略了,只是简单地断定人们的货币需求同财富的名义

25、值成比例,财富又同国民收入成比例,这一结论与交易方程式的结论相一致。3、 两个货币需求方程式的比较首先,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桥方程式中的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那么,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的某个份额。这时,同时,所以有。剑桥方程式中的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的倒数,即人们所保持的现金占整个交易量员的比例。现金余额增加,货币巾流通速度就减慢,现金余额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这正是庇古所说的现金余额变化引起物价变化的传导中介。决定系数的因素与决定的因素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特别是支付习惯。其他因素还有,其他资

26、产的报酬率、工业一体化程度、货币替代品的状况,以及“消费者和生产者制定计划时的确定性相信心”等。其次,我们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两者的区别上。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的是支出的流量分析,研究的是“飞翔的货币”(Money on The Wing),它的着眼点在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和整个社会商品交易总额同货币需求的关系,是一种宏观分析。而现金余额说或剑桥方程用的是存量分析方法,着重在货币的持有而不是支出,可以说它研究的是“栖息的货币”。虽然现金余额说的结论同现金交易说一样,都同现实经济相背离,但现金余额说作为一种开拓性理论却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它第一次把人们对货币需求的研究视角,从宏观领域转移到微观

27、经济主体上,开创了从个人的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这也为以后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和三大货币需求动机的提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在分析过程中,它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而不只是作为一个商品交易的工具进行研究,扩大了货币的职能范围。因而,剑桥方程具有更大的解释能力。具体来说,现金余额方程式中的“现金需求”概念与交易方程式中的“流通速度”概念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1) 当人们谈到货币流通速度时,很容易把它看成多少有点是机械的事。相比之下,当谈到人们期的企望持有的货币占收入的份额为时,人们就会想到这是一种人为选择的结果。因此,我们把视为是同支配我们持有其他耐用品一样的一种影响因素,即

28、认为它取决于收入和商品费用。(2) 剑桥经济学家属于新古典学派,他们对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并解释了“边际相等原理”。是这一原理在货币领域的一个运用,人们对货币余额的需求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3)“现金需求”的概念可以引导人们进一步探求货币需求的动机。除了方便交易外还有没有其他动机使得人们愿意待有货币?在什么情况下,哪些因素会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动等。循着这个思路,货币理论有了全新的发展。(4)“货币需求”的概念有助于考察决定“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是一个更基本的概念,同时它也提供了一种阐述有关变量相互作用的机制,来解释为什么宏观经济运行从不均衡到达均衡时,物

29、价水平与货币供给量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则不能提供这样一种机制进行解释。从上面对两个方程式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是从货币需求函数的角度出发,推导出货币数量论;而不像现金交易说那样从货币数量论出发去推导货币需求函数。现金余额说所蕴涵的这种逻辑顺序的差别,代表了其理论的相对合理性,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只是在方程变量选择和数学方法的运用上还不够完善,或者是因为贪图方便以尽快得出结论,才导致了和交易方程式形式几乎一样的剑桥方程式的出现,但这并不能掩盖其理论的闪光之处。三、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货币数量说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特别是近代的货币数量

30、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人的许多货币需求理论,也是建立在货币数量说的基础之上。尤其是现金余额数量说,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先驱,可以说它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崭新视角: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的效用来说,发展了研究经济主体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第二,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角度,发展了货币需求决定与影响因素理论;第三,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发展为研究货币需求数量和结构的平方根定律、立方根定律、资产组合理论等;第四,从货币供求的相互关系角度,发展了为研究货币供求函数交互作用的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由此可见,随着商品经济的复杂化和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数量说本身也在不断的

31、向纵深发展。他已经从单纯解释货币数量与物价关系的金融学说,逐渐发展成以货币为中心的综合经济学说,变为国家如何组织协调经济生活的一种政策主张。第三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J.M.Keynes)是现代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货币理论的研究上也有辉煌的成就。凯恩斯最早曾是现金余额说的拥护者和剑桥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但随着他的货币理论在1930年出版,他已经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评价,并提出了很多质疑。到1936年他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他已经完全背离了传统的新古典学派经济理论,彻底否定了萨伊定律,从价格分析转变到面向就业与产出的更为一般性的货币理论研究

32、。他以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为理论背景,在通论中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经济理论,我们称之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经济理论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内容,这里由于篇幅和本书研究范围的限制,只着重介绍这一理论体系中的货币需求原理。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936年,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能生利但不易变现的资产这样一种心理倾向。这种流动性偏好实质上就是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研究方法,从资产选择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但凯恩斯没有像他的前辈们那样,在分析了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

33、之后,草率的将这些因素进行简化,而是对人们持有货币的各种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得出了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利率影响的结论。这一结论从货币数量论的角度理解还有另外的含义,那就是货币流通速度也是受利率影响的、多变的变量。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就在于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动机主要有三个,即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1、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又可分为个人交易动机与企业的营业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满足日常支付和交易需要,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则要取决于个人收入与支出的间隔长短,和企业销售收入与费用支出之间的时间间隔长短。一般来说,满

34、足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的数量取决于收入水平,并与收入多少成正比,所以可将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看作是收入的递增函数。2、预防动机凯恩斯认为,未来是不确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经常有各种意外需要货币。对个人来说,主要是为了患病、失业等意料不到的支出;对企业来说,是为了抓住未能预见的有利进货时机,人们必须在持有交易所需货币之外,再保留一定的货币余额,这就是所谓的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由于这部分货币主要也是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也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所以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是收入的递增函数。 0 0 (b)图149.1 三大货币需求动机3、投机动机凯恩斯假设,人们只能在货币和债券这两种资产中选择持有财富的形式

35、,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成反向变动,因而,预期利率上升者将售出债券,持有货币,以便在债券价格下跌后,能以低价买进债券。而预期利率下降者则将减少持有货币,买入债券,以便在债券价格上升时高价卖出债券,从中获利。凯恩斯称这种与利率高低有关的货币需求为投机性货币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内容。所谓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而不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水平成负相关,而与预期利率升降成正相关。现实利率水平高,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下降,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现实利率水平低,或人们预期利率水平上升,则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这种

36、动机,与上面而的两种动机相比,凯恩斯认为“需要较详细的考察。理由有两个:一是人们对此动机的了解,不如对其他动机深;二是在传播货币数量改变的产生的各种影响?这一点上,这个因素特别重要。”在分析总的货币需求时,凯恩斯认为,虽然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持有的现款量和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款量并不完全无关,但作为近似,这两种现金持有量,基本可以看成是互不相关的。由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表现为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以他用表示流动性偏好,即货币需求函数。又由于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都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动机货币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所以,可将总的货币需求分解为两部分: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

37、,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若以表示收入,表示利率,表示与的函数关系,表示与的函数关系,则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可用下列函数式来表示: 149-4由公式看,货币总需求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三部分构成,由于它们出自不同的动机,因而分别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单项因素的波动都会引起货币总需求的变动,进而对经济体系产生影响。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货币需求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和收入状况,因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必然导致货币需求变化。但对于货币的投机需求,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货币的投机需求主要受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期变动的影响,由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因缺乏科学根据而存在不确定性,并

38、且由于人们的环境、知识水平、性情等的差异,每个人的预期都有不同。按照凯恩斯的思想,预期的无理性导致预期缺乏科学性,从而货币投机需求的变动常常是剧烈且变化莫测的,有时候甚至会走向极端而发生展不规则的变化。凯恩斯在他的通论中列举了这种极端的情况: 当利率水平降到一定低的水平(如图14.2的处)后,几乎所有的人都会预期未来利率不会继续下降,也就是说未来的债券价格不会继续上升。每个人从收益和风险的角度考虑,都不会持有任何债券,所有的资产都以货币形式存在。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货币需求就脱离了利率递减函数的轨迹,流动性偏好的绝对性使货币需求变的无限大,失去了利率弹性。我们称这一现象为“流动性陷阱”,这时金融

39、货币当局无论怎样扩大货币供给,都不会使利率进一步下降,从而货币政策丧失了有效性。 “美国在1932年中的若干时期,都出现过金融恐慌或清算恐慌。那时无论条件如何合理,几乎没有人愿意把现款脱手。”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第177页。 利率 流动性陷阱 0 货币需求量图149.2 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分析了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之后,凯恩斯接着提出了三个问题并作了简要回答。这三个问题是:(1)改变时,及将如何变化?(2)什么决定的形状?(3)什么决定的形状? 凯恩斯对这三个问题的分析是:(1)改变时,及如何变化,凯恩斯分为金币流通和纸币流通两种情况加以考察。如果改变量是由金币增加引起,那么改

40、变最终只能由开采金矿而来,金矿员工包含在整个经济体系之内,因此的改变必然直接引起改变(增加),因为新增加黄金,必然体现为某些人的收入。如果的改变,是由于政府印发纸币用于财政支出而增加,情况与金币增加相类似,因为新发的纸币也必然成为某些人的收入。但是新的收入水平,不会增加到这样一种程度,使得的增加全部吸收在之中。多余的货币要另找出路,购买证券或其他资产,于是利率降低,使得从加大;同时因为利率降低,刺激上升,也增大,直至最后所有新的货币,不吸收在之中,而吸收在之中。(2)对于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指与之比,或与之比,凯恩斯主张用后一定义。用代表货币的流通速度,则有: 149-5的大小,决定于:银行

41、界和工商界的组织情况;社会习惯;收入在各阶级的分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在短时间内,上述各因素不会有重大改变,故可以说是几乎不变。 (3)与的关系。人们持有的原因是人们对于利率前途的不确定。与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一个值,就有一个确定的从值与之相应。但前面又说,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连续曲线表示,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其实这里所着重强调的,是预期的作用。若人们的预期状态发生改变,与的关系就是不确定的。但在预期状态不发生变化时,降低,会引起的增加。二、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英国经济学家文特劳布是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文特劳布认为凯

42、恩斯的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不能涵盖全部现实状况,应该予以扩展,进而提出了七动机说:(1)产出流量动机。当企业决定增加产量或扩大经营规模时,需要有更多的货币。(2)货币-工资动机。当货币增加后,由于物价的普遍上涨,往往连带货币工资的增长,由此造成货币需求增加。(3)金融流量动机。即人们为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而储蓄货币的动机。(4)预防和投机动机。在手中保留超出交易需要的货币,一方面以备不时之需;另一方面等待时机以便进行投资机。(5)还款和资本化融资动机。资本化融资,是指为获得收益进行的资金融通。对于借者来说,要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就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对于贷款者来说,为能在遇到良好的投资机会时,及时满足贷

43、款需要,也必须持有一定的货币。(6)弥补通货膨胀损失的动机。在通货膨胀情况下,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即使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水平,也需要更多的货币。(7)政府需求扩张动机。政府干预经济需要大量货币,尤其是在实施在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时更是如此。仔细分析文特劳布的七动机说,我们可以发现,他提出的前六个动机是对凯恩斯三大货币需求动机的细化,而最后的政府需求扩张动机则超出了凯恩斯理论的范围。应当说,这个动机的提出对于解释在现代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不同程度政府干预情况下的货币需求变动原因有一定的意义。2、鲍莫尔模型凯恩斯理论的后继者、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鲍莫尔、惠伦、托宾等人,分别从凯恩斯的三大货

44、币需求动机入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进行了修补和发展,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货币需求模型。美国经济学家鲍莫尔1952年在经济学季刊上发表了现金的交易需求:一种存货的理论分析一文,运用管理学中的最适度存货控制技术研究交易性货币需求,结果发现这一需求是受收入和市场利率共同影响的。鲍莫尔认为人们持有的用作交易媒介的现金,同企业持有存货一样,也有成本,由于现金是无利息收入的,持有现金就要放弃利息收入,这种放弃的利息收入就是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因此,人们总是在保证正常交易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现金持有,寻找最低的现金持有量。鲍莫尔的理论存在以下的假定前提:(1)假定人们的交易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预见的,而且

45、收支规模事先可知且速度均匀。人们可将期初收入的大部分先投资于有价证券或贷放出去以获取收益,然后再每隔一定时间卖出一部分有价证券变现,用于日常交易需要。(2)人们将现金换成生息资产采用购买短期债券的形式,它们具有容易变现、安全性强的特点。(3)每次变现与前一次的时间间隔及变现数量都相等。鲍莫尔认为:“一个企业的现金余额通常可以看作为一种存货一种货币存货,这种存货被其持有者随时用来交换劳动、原料等。这种存货同鞋子制造商随时用以交换现金的鞋子存货并没有本质区别。”保存任何存货都有成本。现金存货的成本有两项:一是将债券变现时所必须支付的手续费,。因为设每次变现额为,而支出总额为,故在一个支出期间内,全

46、部手续费为;,二是持有现金而牺牲的利息(机会成本),。在支出期间的平均交易余额为,。设利率为,从而利息成本为。若保持较多的交易余额,则所需变现次数少,手续费降低;但牺牲的利息多。反之,持有较少的交易余额,利息成本低,但手续费增加。所以必须选择适当的,使得总成本最小。若以代表现金存货的总成本,则有: 149-6通过对该方程两边对求导数,我们得到,在总成本最小的情况下,每一次的变现量为: ;因此,平均手持现金余额为。该模型也称为“平方根法则”,它说明即使是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也有一定的利率弹性。鲍莫尔模型自20世纪50年代问世以来,对西方货币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7、1) 该模型论证了最基本的货币需求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这一论证不仅为凯恩斯主义的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进步提供了证明,而且向货币政策的制定者指出,货币政策如果不能够影响利率,那么它的作用就不大。(2) 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加的比例必须大于货币供给增加的比例,才能使公众吸纳新增的货币,因此在萧条时期,货币政策的效果可能比预期的要大。(3) 鲍莫尔模型虽然是针对国内经济单位的货币需求而做出的,但其基本结论也可用于国际金融领域,有学者认为国际储备也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因此国际储备未必与国际贸易成同一比例增长,使用一种普遍的国际货币,可以节

48、省国际支付和交易成本。对于上述模型,理论界也有不少批评意见,主要有三类:第一,认为模型忽略了影响货币交易需求的一些重要因素,如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货币界定、金融创新等,导致模型有失偏颇。第二,认为模型关于未来货币收支的假定不能成立。经济单位只能保证现金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能准确预测未来现金流。因此,随机性模型才更为合理。第三,认为模型的数量关系不准确。布伦纳(K.Brunner)和梅尔泽(A.H.Meltzer)认为货币需求对交易量的弹性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变数,并非一个固定的值。当交易量变小时,向下变动,即货币需求因交易量变小而减少的程度要小于交易量的变化程度;当交易量变大时,向上变动

49、,货币需求因交易量变大而增加的程度大于交易量变化的程度。米勒(MHMiller)和奥尔(DO0rr)也根据他们的计量模型指出现金需求对交易量的弹性可以在,甚至在更大范围内变化。3、惠伦模型1996年,美国经济学家惠伦(E. Whalen)、米勒和奥尔先后发表文章,提出了人们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的观点,并提出了关于这两个变量的理论模型。其中又以惠伦的观点最具有代表性。惠伦认为影响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非流动性的成本是指因低估在某一支付期内现金需要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当人们因缺乏现金而无法应付付款义务时,就有三种可能

50、:陷于经济困境甚至破产,此时,非流动性成本是非常高的;如果能够及时得到银行贷款,则非流动性成本就是银行贷款成本;如果人们持有易转换成现金的资产,则非流动性成本等于将非现金资产转换成现金的手续费。企业为免于破产,同时也不能保证随时得到贷款,因此第三种情况应作为理论分析的一般情况。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则是指持有这些现金而须放弃的一定的利息收益。在建模思想上,惠伦模型与鲍莫尔模型基本相同。如果人们为预防不测持有较多货币,就减少了预期的非流动性成本,但同时却增加了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反之,如果他持有较少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减少了机会成本,但却提高了非流动性成本。因此,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企

51、业,必然选择适当的预防性现金余额,以使这两种成本之和下降到最低限度。模型的假定如下:一定时期内公司的净支出为,预防性现金持有量为,公司的资产变现费用为。其中的期望值为0,的概率为,则预期的总成本为: 149-7对非流动性概率作不同假设,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惠伦假设企业和家庭都是风险回避者,所以在估计净支出超过预防性现金金额的可能性时,作最保守的估计,取,其中为净支出的标准差,将代入上面的公式后,对两边求导,得出当总成本取最小值时,其一阶导数为0处,取得:,得出预防性现金持有量为:。这就是著名的惠伦模型,也称为“立方根定律”。它表明,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非流动性成本正相关,与利率

52、负相关。这一结论同鲍莫尔模型基本一致;不同的是惠伦模型中预防性现金余额对手续费用、利率的弹性分别为、 推导过程:根据弹性定义,可知,现金余额对手续费的弹性为;同理,可以求得,现金余额对利率的弹性为。对于惠伦模型的评价,西方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其基本结论比较符合现实,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但该模型把预防性货币需求看作是固定的,只进行静态分析是不够的。一些学者认为,货币的预防性需求实际上是一种随机变量,与影响因素不存在固定的立方关系,其收入和支出弹性、利率弹性也不应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对此,米勒奥尔模型提出了一个确定的行为准则,对惠伦模型做了一定的发展,其结论如下:当货币余额降为0(或银行要求的最低补偿性

53、余额)或达到上限时,人们通过货币与其他生息资产之间的转换,使货币余额重新回到。其中,而上限。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米勒奥尔模型中现金余额的变化情况见图14.3所示。 O O O 鲍莫尔模型 惠伦模型 米勒奥尔模型图149.3 鲍莫尔模型、惠伦模型和米勒奥尔模型4、托宾模型新古典综合派货币理论的另一重大发展,是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论,扩大并相修正为资产偏好或资产组合论。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在经济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作为对付风险之行为的流动性偏好的文章。在这里文中,托宾提出了著名的资产选择理论,发展了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关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投资者对

54、所谓“正常预期利率”,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位,因此只在两种资产中,即货币和债券(以政府公债为代表)中间任选一种,而不能两者兼有。而实际情况中,投资者对自己的预计往往并不完全有把握,般人都是既持有货币,同时又持有债券。托宾将前人的资产选择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结合起来,用投资者避免风险的行为动机来解释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托宾模型中,资产的保存形式有两种:货币和债券。持有债券可以得到利息,但也要承担由于债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债券是风险资产;持有货币虽然没有收益,但也没有风险,所以称作安全性资产。面对同样的选择对象,由于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就可能做出不同的选择。托宾认为,现实中可以将人们

55、分为三种类型:风险回避者、风险偏好者和风险中立者。其中大多数的经济人都属于风险回避者。因此,当投资风险增加时,其相对的预期收益率必须相应增加,作为补偿,两者的关系可以用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表示。 预期收益率R C3(r3) I2 C2(r2) B I1 C1(r1) A O g 风险R a1 b1 a2 b2 a3 b3 (债券持有比例) O (货币持有比例)图149.4 托宾的资产选择模型为了取得收益,人们会把一部分货币换成债券;但随债券比例的上升,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风险的负效用增加,当新增加的债券带来的收益正好抵消风险增加的负效用时,人们就会停止兑换,达到预期收益的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资产

56、分散化原则。在图149.34中,我们假定将资产按不同比例投资于债券和货币,其上半部分的纵轴代表预期收益率(在数学上是收益率的期望值),横轴表示风险 (在数学上以的标准差表示),其最大为;预期收益率同风险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为债券预期收益率与其收益率标准差的比值。债券预期收益率越大,值越大。这就是、等不同预期收益率的机会曲线所代表的方程式。、是对应于不同收益率的无差异曲线,它分别同、相切于和,这些切点就是收益的正效用与风险的负效用相等的效用最大化均衡点。从均衡点的变化可以看出,预期收益率越高,货币持有量越小,这证实了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托宾模型还论证了货币投机需求的

57、变动是通过人们调整资产组合实现的。这是由于利率的变动引起预期收益率的变动,导致人们重新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产生了货币需求的变化。托宾模型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解释虽然比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有进步,但也存在不足。托宾模型只包括两种资产,即货币及公债,而不包括其他金融资产。由于信息及其他交易费用的存在,分散化投资策略事实上只能由一些庞大的投资基金或少数富人采取,普通投资者难以运用。托宾模型忽略价格波动因素。当出现通货膨胀时,货币也不是一种安全资产,持有者也会因为货币贬值而遭受损失。第四节货币主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任何一个经济理论的诞生,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和经济背景。凯恩斯的通论出版是以1933年大危机为

58、经济背景,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学术思想和经济政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货币理论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推翻了自18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传统货币数量论,代之以他称之为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批评古典学派的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失效,在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引起了强烈共鸣,出现了所谓的“凯恩斯革命”。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大规模经济萧条现象已不是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通胀成为经济中的头号难题。到70年代,简单的通胀又为更复杂的“滞胀”问题所代替。这种经济环境和背景的转变,在经济理论上反映为货币数量说的复兴。但是这种学说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与古典学派大不相同

59、,所以称之为“新货币数量说”或“货币主义”。,这一理论主要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和他的同事们发展起来的。1956年,弗里德曼发表了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奠定了现代货币数量说的基础。弗里德曼不再从持有货币动机的角度进行具体分析,而是认为,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必定影响货币的需求,将资产需求理论应用到货币上来。认为,货币数量说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问题的理论,而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他认为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由于没有把这一理论同货币需求联系起来,因此分析的比较肤浅,对货币与物价的解释也缺乏说服力。虽然弗里德曼在理论的一开

60、始,就旗帜鲜明的反对凯恩斯主义,但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上,弗里德曼也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作为一种资产选择行为进行分析。相比费雪而言,弗里德曼对货币需求的分析更接近凯恩斯和剑桥经济学派的观点。但弗里德曼没有像凯恩斯主义者那样把资产的范围只局限在货币和债券上,而是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纳入货币的可替代性资产,并且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完全不同的结论。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分析资产需求理论认为,货币需求应为个体拥有的资源及其他资产相对于货币的预期回报函数。与凯恩斯一样,弗里德曼也认为货币需求是人们意愿持有一定数量的实际货币余额(用实物表示的货币数量)。他将货币需求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