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爱莲说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章节名称爱莲说编号课 型教读课备课人授课人上课时间教材分析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文章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

2、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学情分析这个学段的学生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课时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作者,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感悟莲花高洁的品质,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2、感悟莲花高洁的品质,学

3、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教法或学法学法:诵读法。教法:问题讨论法。教学媒体选择分析 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 得结 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 文本 情境导入BG2自制文本美文诵读GB8自制文本美文译读GF8自制文本 文本品读GF8自制文本写法研讨JH6自制文本作业布置KH3自制填表说明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

4、巩固;K.其它。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其它.教学过程环节及学习内容对应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评价活动情境导入师:莲又称荷花、水芙蓉。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在他们的作品中,莲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教师板书课题由很多文人喜欢赞颂莲,引出本文作者喜爱莲,

5、并有赞颂莲的名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目标一解题并简介作家作品教师出示资料,学生诵读学生初步了解了相关常识美文诵读目标一教师出示诵读要求学生多形式诵读把握字音节奏韵律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感受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美文译读目标一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译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按小组上台交流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疏通文章大意,并积累一些文言词句。整体感知目标二教师出示问题: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莲?写出了莲哪些特点?预设 描写的角度:莲花的生长环境、香味、形体姿态等方面。特点: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

6、纯真自然,不显妖媚;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攀附、不旁生枝节;美名远扬;高洁独立;庄重、自尊自爱,令人敬佩。3、莲的各种特质象征君子的哪些美好品质?从作者对莲的描绘和赞美中,表达了怎样的志趣? 预设 君子的美好品质:在污浊的现实环境中保持自己的节操,洁身自好;庄重、质朴;内心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攀附权贵,保持人格独立;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端庄严肃,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作者的志趣:洁身自爱,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学生交流发言通过研讨莲把握了爱莲的原因及作者志趣写法探究目标三教师出示问题引发思考:1、文中不仅写了作者喜欢的莲,还写

7、了陶渊明喜爱的菊花、世人喜欢的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2、对于隐逸者、富贵者、君子这三种人,作者在文中做出了怎样的评价?结合下列资料,探究作者这样评价的目的。各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资料一: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资料二: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风气,更是盛行于长安。很多古诗文中都有描述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当时

8、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1预设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与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高洁品格相似,从正面衬托莲;牡丹是富贵者,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权贵的庸碌之辈,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2预设 以菊、牡丹、莲喻隐逸者、富贵者、君子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作者结尾处“鲜有闻”“同予者何人”“宜乎众矣”对三种人的人生态度做出评价,爱菊者少而难得,爱莲的同道之人没有,爱牡丹的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也暗示作者厌恶争名夺利的世态,委婉隐晦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通过问题研讨学生理解了托物言志以及衬托当堂检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你喜爱哪一种?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造句:我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