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_第1页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_第2页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_第3页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_第4页
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路基动态设计及监控方案说明动态设计原则1.1软基处理采用动态设计原则软土在空间上分布不均,且分布范围相对变化大。详期钻孔难以将软土的 空间分布全部探明,施工前的补充勘察是动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软基处理 方案、范围的适当调整是动态设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当实际地质条件与详勘时提供的地质有较大出入,并因此会变动软基处 治方案时,应及时将施工补充勘察资料报送设计单位,然后根据设计单位的调 整结果进行施工。当软基处治方案不变时,由设计代表、监理、业主代表、施工单位联合 根据施工补充勘察资料及现场试打结果对软基处理深度和范围作出合理调整。1.2高边坡的施工应加强动态监控高边坡施工应贯彻“动态设计、信息

2、化施工的原则”建立信息反馈制度, 并设置相应的边坡监测措施,将开挖过程视为再勘察的过程对待,及时进行地 质编录,并注意核对地质情况,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或地质情况 异常,应立即通报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以便对设计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 量和安全。总而言之,动态设计和控制的目的是完善设计方案,确保路基处治彻底, 进而保证道路安全运行。动态设计和控制须与监控方案结合使用。高陡、挖方边坡及软基监控方案检测断面布设同一路段、不同观测项目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横断面上。施工时,建议按监 测仪器设置表中布设的断面、位置实施,具体事项由监测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并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编制。如下路段必须设置监

3、测断面:软土深度较深及性质极差的路段;填土高度最高路段或填土高度较高且软土深度较深的危险路段;半填半挖及纵横向软土分布变化较大的路段软土零星分布路段。除上述路段外,连续、均匀分布的一般软土路段可根据处治措施和桥涵设 置情况按10m左右间距设置监测断面。(2 )沉降观测沉降观测采用沉降板和分层沉降标。沉降板:埋设时,沉降板底槽应平整,其下铺设60cmX60cmX20cm的砂垫 层。沉降板的金属测杆、套管和接驳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沉降板采用 钢板,底板尺寸为50cmX50cmX1cm;金属测杆直径为4cm,测杆应与底板焊接 为一体;套管采用塑料管,直径为10cm,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

4、。随着填 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相应接高,每节长度不宜超过5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 应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上口应加盖封住管口,盖顶高出碾压面高度50cm。为 防止施工中损坏沉降板,在沉降板周围宣用人工或小型夯实机夯实,套管外侧 面应涂一层醒目的颜色,盖顶加插一面小红旗,以示警戒。分层沉降标:分层沉降标采用钻孔埋设,钻孔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 并无塌孔缩孔存在,在埋设中应下套管或泥浆护壁。分层标埋设应先埋置波纹 管,第一节波纹管底部必须封死,至一定深度后,插入导管与波纹管一并压至 孔底。埋置时,波纹管与导管应随埋随接,接口必须牢靠,但不能采用磁感材 料作固定件。波纹管应露出地面1520cm

5、,并用水泥混凝土固定导管露出地面 3050cm,并随填土增高,接出导管并外加保护管。分层沉降标的保护措施与 沉降板相类似。分层沉降测点间距为1m。沉降观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垫层顶填土前及时埋设。水平位移观测水平位移观测主要为地面水平位移和地基土体水平位移。地面水平位移采用位移边柱观测。位移边桩埋设在路堤两侧趾部,其中 一根位于坡脚处,其余位于边沟外侧。边桩采用10cmX10cm砼预制桩。边桩的 埋入深度为1.5m,露出地面为20cm。埋置时采用打入法,桩周应填密实。桩周 上部50cm用混凝土浇筑固定。在边桩顶部应预埋不易损坏的金属测头。此外, 位移边桩应做好标记并编号。地基士体水平位

6、移采用测斜管观测。测斜管采用铝合金管,其弯曲性能 应以适应软土的位移为宜。测斜管埋设于路堤边坡趾部。埋设时,应采用钻机 导孔,导孔的垂直偏差率应不大于1.5%。测斜管底部应穿透软土进入下卧层 100cm。测斜管内纵向的十字导槽应润滑顺直,管端接口应密合。管内的十字导 槽必须对准路基的纵横方向。测斜管高出地面50cm,并注意加盖保护。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垫层顶填土前及时埋设。孔隙水压力观测孔隙水压力计采用钻孔埋设法,埋设时,应采用一孔单只孔压计埋设方 法,并应注意封孔。孔压计从砂垫层或碎石垫层底部开始埋设,每隔2m埋设一 只。钻孔埋设时,应做好钻孔的详细记录。每一只孔压计埋设

7、后,应及时采用 接收仪器检查估孔是否正常。待同一观测断面的全部孔压计埋设后,所有孔压计的外引电缆应编好测 点号码,而后集中穿入硬塑料管埋入电缆沟,引出路基外进入观测箱内;在电缆 沟旁应作好标记,以防施工时截断电缆线。孔压计须待软基处理施工完毕后、垫层顶填土前及时埋设。土压力观测土压力计需水平埋设。土压力计采用挖坑埋设法。挖槽底面应平整密实,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必 须位置正确而稳固,上下四周约20cm范围用细砂填实。埋设时每只土压力计外引电缆均应编好测点号码,集中引入观测箱,同 时记录各测点编号与其对应引线长度;每埋设完一只就应及时测试,发现问题应 及时纠正或调换。外引线电缆均应有可靠的保护措施,以

8、避免遭受损坏。埋设后的土压力计在初读数稳定后,才可以进行其上的填筑工作。土压力计须待复合地基桩施工完毕后及时埋设。(6 )观测频率在路堤施工过程中各观测项目的观测时间和频率均相同,设计观测期为 从项目施工开始时间至项目竣工验收结束。观测频率视不同时期、主商应和二面资料分析结果而定,原则上按下表 控制:表1路基观测频率表阶段观测频率填土期每日观测12次填土间隙期每日一次预压期第1个月隔日观察一次预压期第2个月第3个月每周一次预压期第4个月至卸载每半月观测1次卸载期每日一次上路面期每周一次上路面结束至项目竣工验收每季度观测一次(7)挖方高边坡监测路堑边坡变形、位移监测分常规监测和专项监测。常规监测

9、内容:施工巡查和地表监测。施工巡查系施工经常性工作,需巡查 施工边坡是否发生异常动态并及时报告施工技术主管;地表监测(含水平位移监 测、垂直变形监测、裂缝监测)系建立标桩并采用测量仪器进行的相关测量。专项监测内容:包括边坡深部位移、地下水位、支挡结构物变形与应力、预 应力锚索(杆)体的工作状态(杆体伸长值、预应力值变化及与预应力损失等) 的测量,并据此作出边坡安全性的分析与评价。专项监测要求技术精细,专业性较强的专项工作,其信息是指导施工和动态设计的重要依据。坡面位移和深部位移的监测周期与降雨量对应,施工期间,早季和少雨季 节每月观测12次,雨季每周观测一次,暴雨期及雨后数天内每天观测一次。监

10、 测工作一般可在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六个月内或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如无明显 位移可结束。对重点高危边坡和较大型的不良地质体边坡,在工程竣工后,视 需要,监测系统应运行一段时间(12年),为防止突发性灾害事件的发生, 以及边坡支护工程的维护提供依据。建议对高边坡均宜进行监测,对监测边坡提出监测原则,具体实施方案由 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做出监测设计、实施。监测单位应应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并对数据作周期分析及边坡稳定状态的 相关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预测预报坡体变形发展动态,及时报送业主和设 计单位。其它其它有关观测基桩、工作基点桩和校核基点桩等的埋设,观测仪器、资 料分析和成果报告等其它试验要求请遵照规范

11、要求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采用S1和S3水准仪,S1水准仪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用 于观测工作基桩和校核基准高程;S3水准仪用于三等水准测量,用于观测沉降 和位移。观测精度为0.1mm。测斜管、水平位移桩应设置在临空面大的一侧。锚索施工以前应进行拉拔试验,以验证设计的地层摩阻力是否准确。为了有效的检测锚索(锚)的施工质量,建议对锚索(锚杆)进行检测。本设计未包括试验锚索数量。拉拔试验于施工前由业主代表会同设计、 监理、监测单位等各方商定。其它未尽事宜,参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办理。(9)高陡路堤及软基施工控制标准高陡路堤及软基施工控制标准按下表中实施。表2高陡路堤及软基监控控制标准表指标 项目路基中心

12、沉降量侧向位 移单级孔压系数综合孔压系数工后沉降 推算值预压期(参考指标)填土速率控制 标准复合地基区及超载填筑W8mm/每昼夜W5mm/每昼夜0.80.6排水固结区W10mm/每昼夜卸载标准W3mm/月(连 续三个月)小于设计 容许值不小于6 个月(1)表中单级孔压系数二单级加载的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加载增量之比,综合 孔压系数二全部加载的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全部加载增量之比。表中如有多项指标,现场监测指标均须符合所有标准值。对于填土速率 控制标准,孔压系数控制标准仅作为参考:预压期仅作为参考标准,卸载时机主 要应通过工后沉降推算值、路基中心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三个指标综合确定。对于复合地基路段,预压期可调整为不小于3个月。卸载标准是相对等载而言的,对于超载预压,需要结合工后沉降推算值 判断。监测单位根据监测结果对沉降和位移发展趋势进行综合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