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1页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2页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3页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4页
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PAGE 页码 8 / NUMPAGES 总页数 8小学三年级冀教版上册语文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理解。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添得黄鹂四五声。1把古诗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从这首诗中的“_”可以看出诗人描写的季节是_,从“_”可以看出天气十分晴朗。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山行途中_的心情。2. 课内阅读。赠刘景文宋 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_的。诗的前两句_,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_的萧瑟景象。后两句_,揭示赠诗的_。( )A.宋轼;写景色;秋天;议景;原因B.刘

2、景文;写景;秋末冬初;议景;目的C.刘景文;议景;秋末冬初;写景;目的2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_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_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_和_。( )A.橘黄橙绿;松柏;高尚品格、坚持的节操B.橙黄橘绿;松柏;高尚品格、坚贞的节操C.橙黄橘绿;松柏;不畏严寒、与众不同3作者眼中的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_,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_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_、_,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A.人到老年;收获成功;乐观向上、继续努力B.人到青年;大有作为;淡泊名利、安居乐

3、业C.人到壮年;大有作为;乐观向上、努力不懈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_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_景象,显露了_,给人以昂扬之感。( )A.悲秋;丰硕;勃勃生机B.悲秋;美丽;喜人的果实C.赞秋;凄凉;悲秋3. 将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江 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_。鱼戏_。鱼戏_,鱼戏_,鱼戏_,鱼戏_。(1)将古诗补充完整。(2)“田田”在诗中的意思是。(3)找出诗中的两对反义词。(4)从这首古诗中你知道了什么地方的哪些物产?(5)请将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并译成短文。江上渔者宋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译文:_4.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夜书所见萧萧,动客情。挑促织

4、,夜深篱落。(1)将古诗补充完整。(2)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3)诗的前两句渲染了一种的氛围。(4)“动客情”在此处有两层意思,分别是( )A.秋风带来的寒意引起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向往。B.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C.引起诗人对童年往事的回忆。D.勾起诗人对梧桐树的怀念。5. 记诵山行这首诗,并回答问题。1、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答:_2、诗中首句用“寒”来修饰山,你认为改作“青”或“苍”好么?为什么?答:_3、诗中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作者被枫叶的美丽所吸引。若改作“停车坐爱枫林美”,好么?(提示:想像一下,“枫林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答:_6. 课内阅读。望洞庭唐刘

5、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意思是( )A.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B.和气的意思。C.感觉很舒服。(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 )A.青螺B.白银盘C.白银(3)这首诗中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A.平静、开阔、翠绿B.开阔寥远、平静、翠绿C.开阔寥远、翠绿、平静(4)对这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两相和”的“和”字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B

6、.诗中的“潭面无风镜未磨”贴切地描绘了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象。C.诗人只用了一个视角,即遥望,就将洞庭山水的美景图描摹得很是生动、美丽了。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唐_天门_江开,碧水东_。两岸青山_,_一片日边来。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_)A断开B流回C出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 _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A独坐敬亭山B早发白帝城C望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

7、重山。_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_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8. 古诗阅读。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解释下列重点字。依:_尽:_穷:_ 更:_2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诗人所_,短短十个字,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_,要想看到更远处,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3“_”这两句诗常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请你写出两句劝告人们上进的诗句:_。4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意境。_5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_9. 阅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完成练习。街头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8、,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树下黄柏树撑一柄翠绿的大伞,一群白鸽在树荫下跳舞歌唱。阳光从叶缝里悄悄地看,千万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选自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1)读街头中画线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这句诗中引号的作用是A引用书中人物的名字。B反语,表示否定的意思。C着重指出的内容。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句诗的意思是A阳光也悄悄溜到孩子身边,想和他一起看水浒传中“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故事。B孩子看水浒传看得入迷了,只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的事,对时间流逝一点儿也没有注意到。(2

9、)读树下,理解划线词语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我知道了诗中“一柄翠绿的大伞”指,“千万只眼睛”指,“绿色的手掌”指。A绿色的树叶B绿色的树冠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3)街头这首诗描绘了街头的情景。(4)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10. 课内阅读。望洞庭湖光秋月_,_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 )A.月光 洞庭湖B.洞庭湖 君山C.洞庭湖 青海螺11. 阅读绝句,完成下面问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

10、,春风花草香。泥_燕子,沙_鸳鸯。1补充诗句。2找出诗中景物描写的动态与静态。写燕子是_态描写,写鸳鸯是_态描写。3对诗中动态与静态的理解,把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融”与“飞”的关联(_)A春雨润泥,泥土里的虫子也开始活动了,燕子飞来飞去是想从泥土里找虫子吃。B冰雪融化,泥土又软又湿,燕子飞来飞去是忙着衔泥筑窝。“暖”与“睡”的关联(_)A春日气候温暖,鸳鸯在沙里睡得更舒服。B这里表现阳光强烈,把沙子也晒热了,鸳鸯不敢多活动,只好睡觉。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写出诗中下列字的读音。系藜沾(2)试着用

11、现代文写出后两句诗描写的景色。(3)从前两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描写了作者( )时的所见所闻。A.春日赏花B.夏日淋雨C.春日远足D.夏日游园(4)从诗人的描述中,我们领略到了一个( )的春天(双选)。A.草长莺飞B.生机勃勃C.色彩缤纷D.花红柳绿13. 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诗题的意思是_(2)用自己的话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3)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立意相反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 诗人在送别元二劝酒

12、时,一定还有很多话要说,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他们可能说些什么。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唐_天门_江开,碧水东_。两岸青山_,_一片日边来。(1)把古诗作者及内容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诗人用哪些动词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A.断开B.流回C.出来(3)用“/”给诗歌划分出朗读节奏,并试着读几遍。(4)请用自己的话说出前两句的意思。(5)试着画出天门山的奇景。(提示:回忆一下诗中都有哪些具体的景物)(6)根据李白写山水的诗句,选择相对应的古诗题目。A独坐敬亭山 B早发白帝城 C望庐山瀑布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行远上寒山_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_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补全古诗。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的_。全诗描写的是_(季节)的景色,从第_、_句诗中可以看出来。3诗人笔下的秋景图,主要写了_、_、_、_四种景物,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前三句是为第四局做铺垫的B.第三局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C.“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D.古诗歌颂的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