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_第1页
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_第2页
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_第3页
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_第4页
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1优化方案 精品练习苏教版 语文必修2 专题三(6份)一、基础与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驱除躯壳屈服趋炎附势曲意逢迎B濯洗拙劣酌情擢发难数精雕细琢C腻烦溺水睥睨弥天大谎逆来顺受D间断栈道蜜饯从谏如流直栏横槛解析:选A。A.都读q;B.“拙”读zhu,其余读zhu;C.“弥”读m,其余读n;D.“栈”读zhn,其余读ji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初出矛庐面面相觑飞扬拔扈债券B老态龙肿卷帙浩繁天随人愿执拗C咄咄逼人犄角之势功亏一溃炮烙D平心而论鞠躬尽瘁理屈词穷怯懦解析:选D。A.矛茅,拔跋

2、;B.肿钟,随遂;C.犄掎,溃篑。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在_八天的灯节里,阿隆的母亲也能每晚做些油煎鸡蛋饼给孩子们吃。炎热的午后,母牛在树下挥动着尾巴;树木把小河_得这样翠绿一片,让你觉得那只一头扎进水里去的雌红松鸡,应该带着绿色的羽毛冒出水面来。德国兵为了追赶_远去的伙伴,想抄近路,走入了森林。它那样子像是发了脾气,正在进行一种古怪的神秘的_。A继续点染逐渐报复B持续点缀逐步抱负C继续点染逐步抱负D持续点缀逐渐报复解析:选D。点染,绘画时点缀景物和着色,也比喻修饰文字;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抱负,远

3、大的志向。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A日本地震海啸造成数百万人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解析:选C。A.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B.三人成虎:散布谣言的人多了,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C.天伦之乐:指合家团聚的欢乐。D.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和大好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族同胞倍加珍惜,

4、任何敌对势力企图破坏新疆的繁荣和稳定,都是新疆各族群众不能答应的。B碳汇林管理者将从这项基金中获得支持,以补偿在种植碳汇林过程中发生的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C据媒体报道,中行高山案是建国以来黑龙江省最大的金融诈骗案,3名主要涉案人高山、李东哲和李东虎均出逃到加拿大,但已得到加拿大警方的严密监控。D对小学生、初中生来说,还处于打基础、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家长急功近利地让孩子钻进奥赛学科里,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害的。解析:选A。B项,语序不当,应为“营造、抚育和保护”;C项,搭配不当,将最后一分句中“得到”改为“受到”;D项,成分残缺,将“对”“来说”删掉。二、古诗文阅读(31分)(一)文言文

5、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鬐金目,遂潜养于盆水。 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

6、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即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 叶限因衣翠纺

7、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玉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赪:红色。郁栖:粪土堆。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易其弊衣弊:破旧B女觉遽反 遽:急忙C始具事于王 具事:陈述事实D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 发:发放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发:挖出。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3分)()A.B.C.D.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A.均译作“于是”。B.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表转折。C.第一个“以”是动词,“认为”;第二个“以”是介词,依照,按照。D.第一个“为”表被动;第二个“为”是动词“成为”。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C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D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解析:选C。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

9、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不是“以示追悔”,而是“洞人哀之”,表示“可怜”。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2分)译文:_(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译文:_(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3分)译文:_解析:(1)徐,慢慢地;(前一个)衣,名词活用作动词,穿;袖,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袖子藏着。(2)但,只;不之虑,宾语前置。(3)意,猜测;非道,不正当的途径;竟,最终。答案:(1)后母慢慢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2)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

10、怀疑她了。(3)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参考译文:南方人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当地人就叫他吴洞。他娶了两个老婆,其中一个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女儿叫做叶限,从小温柔贤惠,能用金线做出华美的衣服,吴洞非常宠爱她。几年后,吴洞也死了,叶限被后母抚养,后母对她不好,经常羞辱她,不是让她到高山上砍柴,就是去深潭边汲水。叶限有次打水的时候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叶限很喜欢)就小心地把鱼喂养在自己的脸盆里。鱼长得很快,换了好多容器盛鱼,但都很快就容不下它了,叶限就把它放到后院的池塘里。叶限每天都把节省出的一些饭

11、食投进去。这尾鱼在叶限过去的时候,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其他人过去就沉在水底。她的后母察觉了这件事,每次到池塘边偷看,总是见不到鱼。就骗叶限说:“你最近累了吧,我为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脱下她的旧衣服藏了起来。然后又让她到很远的一个泉水那里去汲水,来回有上百里路。(等她走后,)后母穿上她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子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浮了上来,就立刻被她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饪了,(吃过的人都说)从未尝过这么鲜美的鱼肉,后母把吃剩下的鱼骨藏在了粪土堆里。到了第二天叶限才回来,她到池塘边上,可再也见不到鱼了,于是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披散着头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

12、降,告诉她:“你别哭了,你的鱼被你母亲杀死吃掉了!骨头扔在粪坑里,你回去把骨头取出来藏好,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的。”叶限照着做了,果然吃的穿的想要什么都能够得到。到了洞节的时候,后母(带着她自己的女儿)去,让叶限在家里看守门户。 叶限(也很想去,)就等她们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织的衣服,金丝线做成的鞋子跟着去了。后母的女儿认出了叶限,就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看了也很怀疑, 叶限察觉出来,赶忙匆匆地赶回去,却丢了一只鞋子,被洞人得到了。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吴姓的这个洞在海边,不远的地方有个很大的海岛,岛上有个叫做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

13、统治着附近几十个海岛,面积达到几千海里。洞人于是把那只金线鞋子卖到陀汗国,(买的人认为是奇异的东西,献给了国王。)国王得到了鞋子,让左右下人试穿,脚小的穿着,鞋子还小了一寸。于是下令全国所有的妇人都试穿,也没有合适的。那鞋子轻得像羽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 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最终也不知鞋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就认为这鞋是谁丢在路边的,于是到各洞的各户人家搜查同样的鞋子,如果有女子能穿上鞋子的,就回来报告。(很快就在叶限后母家里找到了。)陀汗王让家里的人挨个试穿,只有叶限穿着非常合适。然后叶限又穿上翠羽衣,穿上鞋子拜见国王,叶限此时美得就像天上的仙女

14、。这才把所有的事都说给国王,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去了。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里的人可怜她们,就挖了个石坑把她们埋起来,之后取名为“懊女冢”。国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为第一夫人。有一年,国王起了贪念,求鱼骨给他宝玉,得到无数珠宝。结果第二年,再求鱼骨,什么也得不到了。 国王就把鱼骨和那些求来的珠宝一起埋到了海边,打算以后需要的时候再启用。后来,陀汗国有叛军作乱,国王决定动用珠宝。结果一晚上的时间,埋藏的地方就被海潮淹没了。(二)诗歌鉴赏(8分)10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示三子宋陈师道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儿女已在

15、眼,眉目略不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第一首诗是诗人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市东南)贬所北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第二首诗写于元祜二年(1087),当时诗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计稍微好转,即从岳父家接回妻儿,一家得以团聚。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儿们刚回来的时候。(1)第一首诗的前两句,哪两个词用得好?为什么?(4分)答:_(2)这两首诗都以反常之笔见深情(所谓反常之笔,就是看似有悖于常情其实却符合情理的笔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1)第一问:“断”和“复”用得好。“断”写出诗人与家人音讯不通,彼此生死未卜的处境;“复”字写诗人

16、谪放时间之长。表现了诗人度日如年、孤独苦闷的心境。(2)第一首“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因为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情更怯”与“不敢问”,正表现了诗人这种矛盾的心理。后一首,前两句即是以反常之笔写深情。“去远即相忘,归近不可忍”,“即相忘”只是无奈而已,其实并不曾忘却,不然何以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了却又兴奋难抑呢?“不可忍”正说明诗人对亲人怀着一腔不可抑制的思念。三、四两句写儿女已回到眼前,诗人却记不清他们的容貌,恍惚难以相认,似乎无情,但是,正是因为别时儿女正小

17、,见面时儿女形貌已非,说明离别的时间已久,可见分离时惦念之苦,相忆之深。最后两句写与亲人们团聚,自知不是梦,可心里却恍惚不定,怀疑眼前的情景不是真的。“了知”,是明了、知道的意思。既然“了知”重逢“不是梦”,心里应踏实安定,却又说“忽忽心未稳”,这一反常之笔,委婉含蓄地反映了诗人深怨别离之苦,反映了他对妻子和儿女们的真挚深切的爱。(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_;各抱地势,_。(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_。(3)千古江山,_。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4)凭谁问:廉颇老矣,_?答案:(1)檐牙高啄钩心斗角(2

18、)风雨凄凄(3)英雄无觅孙仲谋处(4)尚能饭否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20世纪中叶,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日益严重,西方有识之士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现象,提出生态伦理观念,并积极倡导和开展环境教育与生态道德教育。我国的环境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态道德教育,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作为教育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生态道德教育还处于摸索阶段。生态伦理以珍爱、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以促进人与自然协同进化为评价标准。生态道德是指将生态伦理思想付诸实践的主体思想素质和精神评价机制。生态环境伦

19、理道德的提出与构建是人类道德文明进步与完善的标志,是新时期人类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的新视角、新思想,是人类道德的新境界。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系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观,是继承、发展和超越传统道德教育之后的崭新教育范式。传统德育是一种以“知识性”为主导理念

20、的模式。这种“知性论”德育的哲学取向是主客体二元分离和对立的人际观、自然观与心灵观,其关注点重在师生之间的理论知识型纽带关系,忽略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的道德体验关系,其德育过程中的操作流程是信奉外部道德规范知识传输的实践样态。而生态德育从生态意识、生态智慧和生态德行这三重生态的视界重新定位道德教育过程中的关系,强调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实际,在生态体验视界中深度领悟生存实践的关系。它试图把长久以来无法解释和无法确认的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之间的行为中的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认识与处理,纳入德育视野,以一个崭新的思路去培养一种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12下列对“生态道德教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1、()A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的教育范式。B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C生态道德教育是用人类特有的道德自觉精神,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从而成为具有更高人类品性的新人。D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析:选C。“教育人们认识和领悟人类道德伦理观念的天然合理性”在原文中无体现。1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

22、项是(3分)()A生态德育突破了传统德育的范围,主张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强调人的生态体验,重视培养人的生态意识。B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要的礼节。C从道德角度关注生态环境的理念,与中国古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是一致的。D传统德育关注的是人在人类社会中的生存状态,而生态德育关注的是人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解析:选A。B.不是“回归自然”而是“回归生活”。C.“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前者是说智者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灵动就像水不停地流动一样。后者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而本文

23、中则是说要关注人与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D.传统的德育其特点是主客体的二元对立,而生态德育则强调德育回归生活实际。1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A虽然生态道德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可以预见这门新兴学科一定会引起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重视,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实际效益。B生态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大众的环保意识,使之自觉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解决当前人类环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D生态道德观念把人类道德理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就意味着一个不珍爱自然、不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人,不是

24、完美健全的人。解析:选C。C项原文中没有依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红松擎天张抗抗伊春城像一个巨大沙盘,隐现在苍翠的林海中,红黄蓝白,色彩缤纷。30多年前,我随农场连队在伊春某林场伐木。森林暖泉、雪地冰坂,是知青年代的珍贵记忆。然而,重新回望那个年代,心生愧疚。还记得男生用锋利的电锯,将茂密的树林扫荡;女生围着锯倒的巨木清理枝桠;卡车满载原木,运出深山。我们将大树锯断,劈成子,塞入炉膛,熊熊火焰给帐篷带来温暖,也将几百年成材的原木燃为灰烬长期过量的开采,使小兴安岭可采林木锐减,生态逐渐失衡。那些消失的大树中,就有红松。伊春,如今已成为红松在我国的最后一片

25、原始保留地。自然界但凡珍稀树种,对地理气候条件要求苛刻,决无苟活之意。这种存活于寒冷地带的珍贵树木,生长极其缓慢。几十年前,小兴安岭还是红松满山。然而,连年大量砍伐,红松所剩无几。半个世纪以来,伊春为国家输送了2.3亿立方米红松材质,据说,用火车装这些原木,车厢一节节连起来,可从最北端的漠河接至最南端的三亚。时值盛夏,在溪水国家森林公园,我寻访红松。普查表明,该地存有614种原生树木,是天然的森林博物馆。沿山路上行,只见草木葳蕤,蕨苔遍地,乔木灌木、针叶阔叶高低错落。石阶木桥、草亭木屋,与山林浑然一体。迎面扑来树叶与青草、朽木与落叶混合的浓郁气息。吸气吐气,肺腑通透,神清气爽。四周忽然幽暗,一

26、株褐红色的巨木横空出世,挡住去路,居高临下,冷傲威严。树干浑圆敦实,树皮寸寸皴裂,呈现出清晰的时间刻度。那是红松!在溪水,我仰视红松。它们在这里巍然伫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容颜依旧。心无旁骛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到树冠才打开伞状枝条。五针一束的松针,玉簪似地插在头顶。阳光透过树顶苍绿而粗硬的松枝倾泻而下。在溪水,我拥抱红松。红松有骨气:它直立如柱,外刚内韧。它耐腐蚀,抗风雪,可作桥梁、枕木、电杆之用。树皮可提取栲胶,采割松脂;松针可提取松针油;松子为美味坚果,亦可入药红松,在冰雪之地伫立了千年万年,是天地日月的精华。它因过于优秀而受到人类的过度青睐,好在人类终于醒悟。在溪水,我要为红松祝福

27、。五年前,伊春市在地方财政特别困难的情况下,作出了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红松的决定,同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红松实行建档立卡管理。伊春人绝不能让“红松故乡”变成回忆中的“红松故事”。伊春伐木工马永顺,一生伐树3万余株,退休后,倾余生之力,植树3万余棵,被国人传为佳话。登上观光塔,环山苍郁,森林像一块巨大的“祖母绿”,在阳光下发出碧玉的荧光。高高的红松树下,喜阴喜湿的细弱幼苗正在耐心生长。将来,红松高耸入云,如擎天之柱,托起伊春的未来。美丽的伊春城,该是一座隐现在莽莽红松林海之中的巨型宫殿。在溪水,我“认领”了一棵红松,我愿日日为这棵遥远而伟岸的红松祈福。若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红松,蓝天还能用什么

28、来支撑呢?15概括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分析它在全文中的作用。(5分)答:_答案:回忆知青年代的伐木生活,因伐木导致的后果心生愧疚。引出下文追溯、寻访红松的内容;为认领红松、为红松祈福作铺垫。16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6分)答:_答案:存活于寒冷地带,生长缓慢,我国仅伊春有其原始保留地;浑身是宝,在生产建设和生活中有多种用途。17第、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红松?请选择其中两种手法加以赏析。(6分)答:_答案:(1)用了拟人的手法,前者用“横空出世”写出红松的冷傲威严,后者用“饱经风霜”和“容颜依旧”写出了红松的古老苍劲。(2)用了比喻的手法,前者将“裂纹”比作时间的刻度,突

29、出记忆古老,后者将“松针”比作“玉簪”,突出其身姿秀美。18请探究文题“红松擎天”有哪几层含义。(6分)答:_答案:红松高大挺拔,直指苍穹,如擎天之柱;红松在地方建设和国家建设中都发挥了并还将发挥积极作用;强调了红松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中的作用。四、表达题(12分,每小题4分)19下面一段文字如果加上一些虚词,表达效果会更好。为此,请将下面的虚词插入文中适当的地方。插入后,将紧接虚词后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注重学英语是好事,同时也要十分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最富表现力、最有力的语言之一。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我们自己应该学好汉语,用好汉语。某些人

30、以能讲英语为荣,说话时夹上许多“洋文”,而母语的使用白字连篇,真是出尽“洋相”。(1)总要_(2)却是_(3)更_(4)但_(5)随着_解析:虚词的选择,必须要注意上下句的衔接,所填虚词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根据句间关系以及句子内部语意的转换来确定答案。答案:(1)(总要)夹上(2)(却是)白字连篇(3)(更)应该(4)(但)同时(5)(随着)中国20下面是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中对几个女人在商量去探望参军丈夫时的对话描写。请设计出一个简明准确,能切中这段文字的内容并引人思考的问题。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

31、了一件衣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问题:_解析:本题要求根据对话内容设计问题,实际上也是考查压缩语段与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对话内容,即几个女人在商量去探望参军的丈夫时,各自陈述探望的理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够统领整段文字并引人思考的问题。答案:几个女人去看丈夫的理由分别揭示了她们怎样的心理世界?21仿照下面的示例,把“许诺”另换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的句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两个比喻句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有人说,

32、许诺通常分为两种:一种如清茶,倒一杯是一杯;一种如啤酒,才倒半杯,便已泡沫翻腾。答:_解析:在仿写语句的时候,不但要注意与原句的句式相同、修辞手法相同,还要注意尽量与原句的意蕴、格调相同或相近。答案:示例:有人说,人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如江河,走一路闯一路;一种如止水,找到憩息之地,便安然自乐。五、作文(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比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而“跨越雷池”,则往往是一种思想的突破,行动的尝试,探索的实践,都面临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请以“跨越雷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

33、完成14题。1第一段交代了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什么介绍得那么精确?答:_答案:时间精确到分,地点则精确地交代了自己与新闻事实发生地的距离,“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点出了自己是目击者,是事件的见证人,同时也显示了自己对这一伟大时刻的期待。2阅读第二段,为什么说这一幕令人“永志不忘”?答:_答案:这一幕洗净了中华民族多年来的奇耻大辱,但是历史的教训不能忘,民族自强仍然是刻不容缓的任务。3结合全文,如何理解这一幕的“简单”?答:_答案:(1)形式上:在一艘战舰的一张饭桌上。(2)内容上:签上国家名字。(3)时间上:仅用8分钟。相对中华民族的8年抗战来说是何其容易,何其短暂,何其简

34、单啊!4文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这是关于签降时的环境描写。两三个篮球场大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这时也显得小,走动不开,可见当天来庆祝的人多,侧面体现了这一仪式的重要性。水兵、记者的穿着和表情也透露出他们的喜悦心情。“舰身油漆一新”表现了欢乐喜庆的氛围,国旗、小艇、浪花、马达声等都好似在欢呼。二、语言运用5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实验楼取的楼名“躬行楼”博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为“躬行楼”写出两条楼名诠释。答:_答案:(1)显示了实验楼的功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2)体现

35、了新课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语出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6(2010年高考重庆卷)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千里为重:_广大为庆:_答案:(示例)(1)(千里为重)山明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2)(千里为重)两江碧水热情慷慨(广大为庆)四围青山执著稳健。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应酬(yn)翘首(qio)海风吹拂(f)B绿呢(n) 厥功(ju) 拾级而上(sh)C湔雪

36、(jin) 宣读(xun) 舷梯(xin)D目睹(d) 携带(xi) 密密簇簇(c)解析:选B。“拾”应读“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马鞍像机注视舷梯B吹拂马厩挪动应酬C投掷欢愉清淅肃穆D堡垒敝空气氛倒霉解析:选B。A项,“像”应为“相”。C项,“淅”应为“晰”。D项,“敝”应为“蔽”。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在这样一块小地方聚集这么多的高级军官。B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持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C联合国签字代表团中的各国将军身着各色军装,一个接一个从容的走上了甲板,真是五花八门,目不暇接。D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煞有介事地对他

37、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解析:选A。B项,“持续”表示一种事物长时间的保持一种状态,与题意不符,应为“陆续”。C项,“五花八门”比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应为“五光十色”,来形容军官们的穿着色彩鲜艳、式样繁多。D项,“煞有介事”用来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应为“郑重其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中方对日本政府允许台湾“陆军司令”胡镇埔访日这一公然违反中日三个政治文件有关原则和相关承诺的行径提出强烈抗议。B对于能否像查韦斯访问中国时所希望的那样,中国加强对委内瑞拉石油生产和运输领域的投资,分享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委内瑞拉第五大石油出口国的利

38、益,专家的看法是肯定的。C8月26日凌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韶关段发生一起特大车祸,一辆大客车从后面撞上一辆停下维修的大货车,造成17人死亡。交警部门提醒司机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D在伊朗核问题日益升温之际,以色列采取了任命准备与伊作战的指挥官,从德国购进能够进行核打击的先进潜艇,准备应付一切局面。解析:选A。B项,句意不明,“能”与“否”都是“肯定回答”。C项,语意重复,“潜在”与“隐患”的“隐”同义。D项,成分残缺,“采取”后没有宾语。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_。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注视着“密苏里”号舰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海面上

39、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艇后白浪如练马达声如猛兽怒吼A BC D解析:选C。从承接、照应的角度考虑。二、阅读理解(一)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仪式开始9时整,麦克阿瑟、尼米兹和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器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器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

40、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站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军舰上层传来一声轻快的笑声,原来是几个毛头小伙子水兵,其中一个伸臂点着下面的梅津,又说又笑。但是,在全舰庄严肃穆的气氛下,他们很快也不出声了。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魏是菲律宾失守前最后抵抗日军的美军将领,潘是新加坡沦陷时英军的指挥官。两人步出行列,向麦克阿瑟敬礼后站在他身后。麦克阿瑟

41、坐在椅子上,掏出笔签字。才写一点,便转身把笔送给魏锐德。魏锐德掏出第二支笔给他,写了一点又送给潘西藩。他一共用了6支笔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这两人是他的左右手。海、西两人出列后,尼米兹入座签字,签完字,就各归原位。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现在,中华民国代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我转眼看看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在麦克阿瑟宣布到自己时,先后出列签字。各国代表在签字时的态度以美国最安闲,中国最严肃,英国最欢愉,苏联最威武。荷兰代表在签

42、字前,曾和麦克阿瑟商量过。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9点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点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6文章写日本外相重光葵上前签字时,为什么用了“挣扎”一词?请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答:_答案:(1)重光葵腿有残疾。(2)心情懊丧。(3)表达了观众对他的嘲弄。7在写到日本人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时,穿插了与当时气氛极不和谐的水兵的笑声,这样

43、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1)表达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后的喜悦之情。(2)表达了对法西斯侵略者的讽刺和嘲弄。8写各国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时的态度各不相同,用词极讲究,试作具体分析。(1)为什么“美国最安闲”?答:_(2)为什么“中国最严肃”?答:_(3)为什么“英国最欢愉”?答:_(4)为什么“苏联最威武”?答:_答案:(1)美国是这场签字仪式的主持者,是主人的身份。(2)中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者。(3)英国是日本侵略的最小受害者。(4)苏联在二战中虽未受到日本人的侵略,却主动向日本宣战,在中国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9签字结束后,“我猛然一震”,的这一情感变化包含了怎样的

44、理性思考?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不超过10个字)答:_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永恒的瞬间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不眠之

45、夜,这是一个难忘之夜。40多万澳门同胞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在注视着澳门迈向新纪元的步伐,在谛听着祖国母亲的叮咛。普天之下,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在为澳门的今天欣喜,为澳门的明天祝福。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坐席与主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44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历史重任。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

46、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葡萄牙曾委任过127任澳门总督。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激动与感慨,欣慰与自豪,全部写在她饱经沧桑的脸上。全国政协副主

47、席霍英东站在主席台上,神情庄重。两年多前,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的主席台上,他见证了香港的回归,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交接点上,霍英东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激动、兴奋:“在亲身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后,又出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此时此刻,在澳门、在香港、在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零时零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

48、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间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统一大业已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如春潮奔涌。瞬间虽短却永恒。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记者迅速将这一盛况传向五大洲,将这一庄严时刻载入史册。千秋伟业,后继有人。零点4分,国家主席江泽民稳步走到讲台前,郑重宣布,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

49、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这是跨世纪共和国领导者的庄严承诺,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新的千年来临前夕,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纪元。10结合文章,谈谈你对题目“永恒的瞬间”的理解?答:_答案:“瞬间”是指澳门政权交接过程时间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升旗时间只不过46秒;“永恒”是指这一瞬间意义重大;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民族迈进实现伟大复兴的新纪元。11“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这一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强调国旗升起的过程,强化

50、了文章的现场感,从整体上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是内容转换的外在标志,深化了“回归”主题。12这是一篇特写,在行文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内容,请结合实例分析为什么这样写?答:_答案:通过选取葡萄牙的占领历史,现场人物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的感受,表现了澳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与中华民族的关系,增强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场感,使文章体现了继往开来的含义和活力。三、语言表达13(原创)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惊闻一代国学宗师季羡林先生突然仙逝,悲痛之时追忆我四次所见到的季羡林先生,其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B安先生虽然瘦了点,但是很有肌肉呀,闯过这一关应该没问题的。C总体说来,山

51、寨文化的泛滥与其说是对草根创新精神的彰显和标榜,不如说是对国人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乏的揭露与讽刺。D我国政府历来主张和平谈判和协商是最好解决区域争端或国家之间的争端的方式。解析:选C。A.“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主谓搭配不当,可将“历历在目”改为“让我难以忘怀”。B.“很有”属状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很”是程度副词。修饰形容词,不能修饰动词。D.语序不当,将“最好”放到“的方式”前,作定语。14(2010年高考浙江卷)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

52、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的、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抽象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的要诀是8个字;分层勾要,概括综合。“分层”就是将原文根据意思要点划分若干个层次;“勾要”就是在原文中勾画出重要词语;“概括”就是在勾画重要词语的基础上,概括出每层的大意;“综合”就是将各层的大意归纳到一起。答案:五四时期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理解有差异。(或:新、旧文学阵营对“新”“旧”的价值判断不同)一、语段阅读阅读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完成14题。1对这首

53、词上阕的词句,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表明历经千古的江山,许多历史遗迹都在漫长的岁月中销蚀难寻了,就连别具慧眼的英雄也找不到孙权建都的遗迹了。B第三、四、五句是怀想当年孙权称帝时纵情欢乐的舞榭歌台都在风雨中残破了,而那台榭上曾风流一时的歌女舞伎们,也踪影全无了。C第七、八、九句描述当年刘裕的生活环境。刘裕虽最终称帝,但小时曾是寄人篱下的奴仆,在斜阳草树里劳作,在寻常巷陌中生活。D最后三句赞叹宋武帝的英雄业绩,他指挥下的军队英勇善战,他的豪志充扩着苍茫大地。只是可惜,这些都已是怀想中的往事。解析:选D。A项,文中的“英雄”指的是孙权;B项,解释错了“风流”在词中是丰功伟绩的意思;C项,“寄人篱

54、下的奴仆”有误,“寄奴”是宋武帝的小名。2对这首词下阕的词句,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写宋文帝空怀霍去病的建功志向,元嘉年间草率出兵,结果被金兵击败,发出“仓皇北顾”的叹息。B第四、五、六句写词人痛切的回忆,自词人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写这首词已过四十三年,仍牢记着扬州大路连天的战火。C第七、八、九句写眼前一派升平景象,人们设祭击鼓,纷纷杂杂,有谁还记得这佛狸祠曾是北国异族胜利后建造的行宫?D后三句写春秋时期廉颇的故事。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以身许国的豪迈激情。解析:选C。A项,“仓皇北顾”是描写宋文帝兵败逃回时的惨状。B项,“路”是北宋时期的行政区划名。D项,廉颇是战国时

55、期的人。3对“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两种理解,你认为怎样理解好?请简述理由。第一种理解:敌人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显示出侵略者的骄横。第二种理解:宋朝百姓在佛狸祠下返祖致祭,呈现出因妥协而换来的和平。答:_答案:(示例)第二种理解合适,因为反对妥协投降。借此表示,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不迅速谋求恢复,后果不堪设想。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的正确译文是()A四十三年间,在瞭望中还记得扬州路上的战火。B四十三年了,还记得瞭望时看见扬州战火的情景。C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路上的战火。D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解析:选D。如今

56、写的是在登高瞭望长江北岸时,想到了四十三年前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D项最准确。二、语言运用5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课文内容,对出上联。上联:_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树,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解析:对联应当注意字数相同,词性相对,结构相当,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对联的上联、下联的语意应该相互关联。答案: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_,_,_,_,_,_。目前已经有170多个国家和国际

57、组织确认参展网上世博会。并使之成为世界第一个网上世博会让互联网把上海世博会变成“永不落幕的世博会”开创性地推出了“网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在举办实体世博会的同时实现实体世博会和网上世博会的有机联动A BC D解析:选D。题中所给的文段,有头有尾,对于中间空出的部分,首先要选定起始句,然后考虑句子的前后衔接是否紧密。另外还要注意各句中有关联作用的词语,如句中的“在的同时”,句中的“并”等。中间的几个句子,存在逻辑关系上的连贯。一、基础考查1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烽火扬州路路曼曼其修远兮

58、,吾将上下而求索A和相同,和不同B和相同,和也相同C和不同,和也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解析:选C。句“风流”为形容词,是“英俊、杰出”的意思;句为名词,指“流风余韵”。句“路”为宋代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在的“省”;句指“人生之路”。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大江东去 B灰飞烟灭C可怜焦土 D赢得仓皇北顾解析:选C。C项与例句均为名词作动词。A、B、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3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各句中没有颠倒的一句是()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B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59、吞万里如虎解析:选D。A.多情应笑我应笑我多情。B.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无处觅英雄孙仲谋。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望中犹记,四十三年。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羽扇纶巾,谈笑间、_。(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3)凭谁问:_,_?(4)乱石穿空,_,_。答案:(1)强虏灰飞烟灭(2)赢得仓皇北顾(3)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5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正确的一组是()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说。所谓豪放就是指词的思想内容不拘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严格遵守音律。所谓婉约,就是词写得比较婉曲、含蓄,多以儿女情怀为题材,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声律所束缚。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

60、、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是柳永。苏轼是南宋文学家,辛弃疾是北宋词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有陆游、文天祥。词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定形于唐,盛行于宋,中国古代著名的词人有苏轼、辛弃疾、柳永、姜夔。歌、行、吟是古诗体的一种乐府诗类。歌、行、吟虽然名称不同,但在形式上并无严格区别,一般为五言、七言或杂言。A BC D解析:选D。苏轼和辛弃疾朝代互换;不能说词定形于唐,应说“起源”。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完成68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