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②_第1页
高考作文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②_第2页
高考作文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②_第3页
高考作文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②_第4页
高考作文素材:多向解读高中语文课内经典写作素材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登高素材解读这是一首最能代表杜诗中景象苍凉阔大、气势浑涵汪茫的七言律诗。前两联写登高闻见之景,后两联抒登高感触之情。本诗格调雄壮高爽,慷慨激越,高浑一气,古今独步。当时的杜甫生活无靠,又身患疾病,病痛不时发作,心情愁苦至极,难以排遣,这年秋天他在夔州独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台,百感交集,眼望秋江万里,满月秋色,引动了他老病孤愁之伤感,遂成此篇。抒情描写型提示:描写可让人身临其境,抒情可情深意长而感人肺腑。漂泊的诗魂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涛声依旧,人已沧桑。你是天地间的一只鸟,飞翔在没有归宿的江边。悄然登舟,站在船艄,你就像站在秋天的尽头,远眺家乡,远眺千里之外那片苍老的浮云。江风掠过稀疏的白发,江

2、水打湿了你的记忆。夜未央,长安乱,再回首,梦已殇。高高的桅杆,是你孤独的守望;漂零的小舟,是你流浪的驿站。远离梦想已经很久了,你高尚的灵魂已经疲惫,你只是一个瘦小的诗人,你那双浸透笔墨的双手,写得出伟大的诗篇,却挽救不了一个朝代衰败的命运。风不断卷入你破旧的衣裳,当落叶再一次飘零,你饮一杯浊酒,再一次选择了出发。飘泊异乡的诗人,你的梦想在哪里?于是,你把乱世丢在一边,开始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远征。滚滚长江水,落木萧萧下。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心忧天下然而,杜甫这个一度被我蒙上灰色的诗人,却以他伟大光明的照射强烈震撼了我的心灵。杜甫生活维艰,“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

3、路难”,他甚至还遭受小儿子饿死的凄惨变故。在杜甫的后半生,生活无论怎样困难,他都勇于严肃正视事实,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和民生疾苦,在他的后期创作中始终贯穿着“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精神。安史叛军的残酷屠杀,统治阶级的腐朽荒淫,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总之有关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都在他的诗中得到深刻反映。当他为自身命运多舛而倍感凄凉时,国家忧患、人民疾苦随即以更悲凉的色彩涂抹在他人生的画卷上。他因抛弃“小我”而关心大众而得到了人格升华,是同时代诗人所不可比拟的。更让人俯首长叹的是,在那凄风苦雨难寐之夜,杜甫非但没有顿生对天下人怨愤冷漠之心,反而以己及人,甘心牺牲自我而筑起“大庇天

4、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厦,这是怎样一颗满溢着赤诚和慈爱的心灵!但遗憾的是,杜甫很少有欢快的诗句,可能是他心中郁结太深的缘故。深刻议论型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被历史咀嚼的生命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等,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

5、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去品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蜀道难素材解读丰富的想象,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辛,并寄予了对国

6、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写缥缈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辅以抒情,就能增强感染读者的力度。独特的风景有一种风景叫豪情万丈,如一股清流奔涌而来,水波潋滟。那恣意,是李白骑着毛驴手执酒壶,散尽千金的潇洒;那恣意,是怀素酒后在蕉叶上挥毫泼墨的阵阵风雨声;那恣意,是严子陵对权势藐视的桀骜目光;那恣意,是文天祥无畏而锋利的光芒。那道风景明亮而耀眼,是豪迈的象征,是追求的精彩,处处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冲天豪情,让我们奋进,令

7、我们心生激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我要说,风景这边独好。无冕的帝王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为世人留下盛唐之画卷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想象抒情型提示:发挥想象,重新

8、演绎经典的故事,会使经典更精彩邀明月让回忆皎洁那只曾在高力士手中留下尊严与豪迈的靴子,而今早已不见踪迹。但你一路流浪,一路收集,收集山的雄伟,水的灵动;收集雨的轻柔,风的自语;收集月的皎洁,心的纯真,集成册,于青山绿水间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美轮美奂的皇家庭院,潜得住一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方的雄心,却容不下一颗不朽的灵魂。青山绿水让我懂得了你的豪迈,四处漂泊让我懂得了你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记叙抒情型提示:记叙可再现经典的曲折,抒情可升华自己的感悟。归去“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底,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一个人的判

9、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莫大的悲哀;即是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重蹈覆国的命运。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我低下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归园田居(其一)素材解读不愿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陶渊明以回归田园的惊世之举向人们展示了他脱俗的追求。可惜,在尘世的喧嚣浮华中,我们的灵魂被沉重的枷锁缚系,在消费主义

10、的裹挟下,人们的内心往往躁动不安,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找片心灵的净土,建设好那片心灵的家园,坚守那份淡泊与宁静。思辨议论型提示:辩证地议论分析,条清理析,深刻有力。明智的归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脍炙人口的诗句,千百年来给无数面临困境的文人雅士以精神的慰藉和灵魂的寄托。离乱纷争是社会的悲剧,生不逢时是陶渊明的悲剧。权贵们的乱政夺权,朝廷的腐败堕落,使他陷入悲愤痛苦中。陶渊明的归隐并不是消极避世,而是对自我个性的坚守,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人格的尊严,坚守心灵的自由。深刻议论型提示:议论,唯有深刻才能振聋发聩,动人心魄。精神家园的固守者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中国古代,许多士大夫在仕

11、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这种精神代代传承,逐渐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精神。在当今物欲横流、人的精神往往屈服于物质的时代,学习陶渊明,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拒绝精神的物化,也是当今浮躁的人们的必修之课。4游褒禅山记素材解读“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深思慎取”的结论。角度点拨可用于“感悟自然”“求学”“深思慎取”“努力”“最好的

12、风景”“更上一层楼”“目标”“自信”“盲从”“成功的要素”“意志”“志、力、物”等话题引用思辨型提示:结合原文,以生活实例出发,针对性强。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

13、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议论抒情型提示:广征博引,围绕话题,文采斐然。“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术、虫鱼、鸟兽、往往有得”,纵观古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作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无不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无不从大自然中有所领悟并获得启示。王安石游褒禅山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羲之于兰亭聚会“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始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感慨。王安石志在“非常之观”的胸襟袍负,坚守不随流俗。不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