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福建省莆田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课内基础知识积累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鄙其小器(鄙:轻视) 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B. 权然后知轻重(权:称量)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疾:担心)C. 人穷则反本(穷:贫穷) 救死而恐不赡(赡:足够)D.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 连辟公府不就(就:赴任,就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撰”,才能。句意: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B.“疾”,痛恨,痛心。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C.“穷”,困窘,陷入困境。句意:人处境

2、困难时,总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故选D。2.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批大卻,导大窾B. 失其所与,不知C. 斯天下之民至焉D.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卻”,同“隙”,空隙。句意: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B.“知”,同“智”,明智。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C.无通假字。句意: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D.“倍”,同“背”,背弃。句意: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故选C。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备他盗之出

3、入与非常也B. 行李之往来C. 虽然,每至于族D. 秋毫不敢有所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句意: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发生)。B.行李: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句意:外交使者来来往往。C.虽然:古义,“虽”是“虽然”的意思,“然”是“这样”的意思;今义,即使,表让步。句意:虽然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集结的地方。D.秋毫:古义和今义都是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比喻微小的事物。句意: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故选D。4. 下列对加点字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如会同,端章甫 朝济

4、而夕设版焉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与郑人盟 拔剑撞而破之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轻暖不足于体与 常以身翼蔽沛公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的能力。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礼服。句意:我愿意穿戴好礼服礼帽。朝、夕,名词用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句意:晋惠公在早晨渡过黄河,在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相。句意:像公西华这样的人如果只能做小相,那么谁又能做大相呢?盟,名词用作动词,签订盟约。句意: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破,使动用法,使破碎,击碎。句意:拔出剑来击碎了它。从,使动用法,使跟从,句意:刘邦第二天

5、早晨使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形容词用作名词,又轻又暖的衣服。句意: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翼,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句意: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 亡,使动用法,使灭亡,句意:假如让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故选B。5.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项是( )A. 若属皆且为所虏!B. 不然,籍何以至此?C. 得复见将军于此。D. 吾何快于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例句: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 A.被动

6、句,“为所”表示被动。句意:你们都将被他俘虏。B.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籍以何至此”。句意: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C.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得于此复见将军”。句意: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D.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吾何于是快”。句意:我为什么对此事感到快乐呢?故选B。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泰而不骄(安静坦然) 勇者不必有仁(不用)B. 孙以出之,信以成之(通“逊”谦逊) 当仁不让于师(责怪)C. 友直,友谅,友多闻(宽容)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在一起,等待)D. 君子不施其亲(同“弛”怠慢,疏远) 绥之斯来(安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

7、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不必:不一定。句意:但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B.让:谦让 。句意:遇到仁就是面对老师也不谦让。C.谅:诚信。句意: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故选D。7.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 成熟的人对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既不会朝秦暮楚,也不会人云亦云。B. 有关人士分析,海峡两岸进一步开放,文化交流首当其冲成为主项。C. 如果小有进步即告满足,囿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那就永远无法到达胜利的顶峰。D. 常人急功好利,多求功法而不研求功理,东究西参而自耗光阴,不识纲举目张之道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

8、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朝秦暮楚:用以比喻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语境指成熟的人不会没有原则,使用正确。 B.首当其冲: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语境指两岸开放中文化交流的首要地位,此处望文生义,使用错误。C.一孔之见:从一个小窟窿里面所看到的,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和“满足”“囿于”搭配使用,表示见解狭隘,使用正确。 D.纲举目张:指提起大网的总绳一撒,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带动一切。语境指不明白抓住关键环节做事的道理,使用正确。故选B。8. 下列各项对句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翻译:君子庄重

9、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B. 好刚而不好学,其蔽也狂。翻译:爱好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翻译: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成熟的人。D. 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翻译:以往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谋划。【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C.句意为: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品德完备的人。成人:完人,全人,成德之人。选项翻译有误。故选C。9.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

10、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B. 文惠君,即梁惠王,“惠”是他的庙号。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今开封西北)后,魏国亦称梁国。梁惠王即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因为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被后人称作“春秋三传”。D. 元杂剧规定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首尾一韵。还规定一本戏一般由一个角色唱到底,其他演员只有道白,男主角唱的叫末本,女主角唱的叫旦本。【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 “惠是他的庙号”错误。“惠”是梁惠王的谥号。故选B。

11、10. 下列对红楼梦相关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探春建议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诗社成员都有“雅号”。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怡红公子”。B. 秋夜漫长,黛玉心有所感,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刚刚搁笔,宝玉披蓑戴笠来看望她,黛玉笑他像个渔翁。C. 刘姥姥到稻香村,被凤姐插了一头菊花。在秋爽斋用饭时,凤姐和鸳鸯合伙捉弄刘姥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D. 林如海染病过世,林家特来接林黛玉回苏州。宝玉便在贾母面前多次拦劝,想不让黛玉回去。怎奈父女之情,人伦之常,贾母也没有办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的理解的能

12、力。D.“林如海染病过世”错误。林如海病重写信让林黛玉回去,并没有过世。故选D。二、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境与象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但是,所谓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交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情景交融或意境相加。情景交融,这四个字本没有什么不好,也许因为用滥了,反给人以肤浅的感觉。我所说的“主观情意”,不只是“情”,而是包括了思想、感情、志趣、个性等许多因素。所以我有时索性用“情志”这个提法。我所谓“物境”也不等于“景”,“景”只是“物境”的一种,这是常识,无须赘言。至于意境相加则是一种很肤浅的说

13、法,任何一部辞典,也不会把“交融”解释为“相加”。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不明白这一点,就很难讨论关于意境的其他问题了。这里还有一个境和象的关系问题。若论境与象的关系,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由象生成的境,并不是一个个象的和,而是一种新的质。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由象到境,犹如从地面飞升到天空。人站在地上,被周围的东西包围着、壅塞着,所看到的是一些具体的景物。一旦翱翔于广袤的天空,就能看到超越于具体景物的一片气象。杜甫登上高高

14、的慈恩寺塔,“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借用这两句诗可以说明超乎象而进入境的情况。没有大地就没有飞升的起点,但不飞离地面也不能进入意境。善于读诗和鉴赏诗的人都有类似的体验,读诗进入意境的时候,自己的心好像长上了翅膀,自由地飞翔于一个超越时空的无涯无涘的世界之中。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确,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多指那些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松、菊、香草、美人,庶几近之。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只要是熟悉中国诗歌的人都知道,意境的形成不一定要靠比喻、象征和暗示。诸如

15、:“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以上这些最见意境的诗句都不是靠比喻、象征、暗示形成的,把英美意象派所讲的意象硬搬过来套在中国传统诗歌的意境上,总显得不那么合身。总之,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

16、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选自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诗学篇意与境,有删改)材料二: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书中常常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现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映带、点缀或暗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它们在书中不是散漫化的随心所欲地放置,而似一面面小镜片,各有各的投射点,它们有规则地与人物形象的“本体”构成“对应”的艺术关系,产生比兴意义的互补互射的效应。譬如,书中有一类意象与艺术形象构成“类性联系”。为人物性格命运服务

17、的诗化意象,一般都考虑到形象本身的基调特质,都从特质出发,往往构成相对的联系性或类同性。比如黛玉这个悲剧人物,围绕她出现了两个系列性的诗化意象:一个是由历史化的人物构成的诗化意象,如明妃、虞姬、湘妃、杜丽娘、红拂、绿珠等;另一个是自然意象,如斑竹、桃花、柳絮、秋菊、芙蓉等。两个系列的意象都含有一种红颜薄命的悲剧性内蕴,所以这些意象之间就构成了一种类性联系。但在人物创造中,随情节发展和场面推移,也出现一些随机拈来的诗化意象,它们对人物在特定场合中的性情、情趣也起到映带作用。把这些随机安设的诗化意象罗列起来,发现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内在或外在的类性联系,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例如与黛玉形象对应的意象除

18、了上面列举的以外,还有仙草、司马牛、玉带、渔婆等。它们出现在人物活动的具体过程中,对人物的气性、命运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有具体的指示或暗寓。但是,若硬要寻找它们之间的“类性联系”,就不免附会了。(摘编自王政论红楼梦中“形象本体”与对应意象的关系)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的意境不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简单组合,而是两者交融后所形成的能让读者陶醉其中的新的审美境界。B. 大凡善于读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歌的意境,恰如广袤无垠的世界,读者的心就如长了翅膀,自由翱翔其间。C. 意境的形成可以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物象的具体概念,诗人的思想

19、感情、志趣个性等因素也有作用。D. 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诗化的意象思维。1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有“情”有“境”就可以生成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意境。B.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读诗时不能只是对6个意象进行简单相加,否则无法进入诗人营造的意境。C. 生硬地搬用英美意象派的“意象”理论来解释和欣赏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显然并不完全符合中国古典诗歌的实际。D. 中国古典诗歌和小说中也有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也阐述意象的暗

20、示性。1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境生于象而超乎象”观点的一项是( )A.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B.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C.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无边丝雨滴落在梧桐叶上,这点点滴滴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14.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

21、是怎样形成的?请概括作者对此的认识。【答案】11. D 12. A 13. C 14.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意境从意象产生又超越了意象(或:组合意象之后再进行升华)。部分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信息的能力。D.“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时运用了诗化的意象思维”错误,依据原文“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可知,诗化的意象思维在人物塑造成功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选项说成“主要是因为”,夸大其词。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有情有境就可以生成意境”错误

22、,由“意与境交融之后所生成的这个意境是一个新的生命”可知,两方面得交融升华才能生成意境。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高尚的思想境界”是洞庭湖澄明这一意境表现出来的,而“澄澈之境”是“素月”“明河”的意象营造的,符合题干“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观点。B.“落木”“长江”意象共同构成“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的意境,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符合题干“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观点。C.此项是分析融情入境的环境描写,没有“境生于象而超乎象”。D.“梧桐”“细雨”“黄昏”的意象构成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而这样的意境又给人以孤寂之感,符合题干“境生于象而超乎象”的观点。故

23、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由“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可知,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由“首先应当承认境生于象,没有象就没有境。可是,境生于象只说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境超乎象”“意境超出于具体的象之上,也就超越了具体的时间与空间,而有了更大的自由,更多的想象余地”“境生于象而超乎象。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可知,意境从意象产生又超越了意象。由“所谓境超乎象,并不意味着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但中国一向对意象的理解却不限于此,那

24、种具有比喻、象征、暗示作用的意象也不很普遍”可知,部分意境的形成必须借助意象的比喻、象征、暗示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片段一(选自第一幕,周朴园逼蘩漪吃药)周朴园 (四凤端茶,放周朴园面前。)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跟太太煎的药呢?四 凤 煎好了。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四 凤 (看蘩漪,不说话)蘩 漪 (觉出四周的征兆有些恶相)她刚才跟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蘩 漪 (快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 (慢)倒了?哦?(更慢)倒了!(向四凤)药还有么?四 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 (低而缓地)倒了来。蘩 漪 (

25、反抗地)我不愿意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 (向四凤,高声)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周 冲 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蘩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蘩 漪 (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周朴园 (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蘩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蘩 漪 (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 冲 (反抗地)爸!周朴园 (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蘩漪面前。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回头,高声)爸,您

26、不要这样。周朴园 (高声地)我要你说。周 萍 (低头,至周冲前,低声)听父亲的话吧,父亲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 冲 (无法,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蘩 漪 (恳求地)哦,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 (冷峻地)蘩漪,当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子女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蘩 漪 (四面看一看,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萍。拿起药,落下眼泪,忽而又放下)哦!不!我喝不下!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 萍 爸!我周朴园 去,走到母亲面前!跪下,劝你的母亲。周萍走至蘩漪面前。周 萍 (求恕地)哦,爸爸!周朴园 (高声)跪下!(周萍望着蘩漪

27、和周冲;蘩漪泪痕满面,周冲全身发抖)叫你跪下!(周萍正向下跪)蘩 漪 (望着周萍,不等周萍跪下,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拿碗,喝了两口,气得眼泪又涌出来,她望一望周朴园的峻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片段二(选自第二幕,接喝药的话题)蘩漪 我希望你明白方才的情景。这不是一天的事情。周萍 (躲避地)父亲一向是那样,他说一句就是一句的。蘩漪 可是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那是违背我的本性的。周萍 我明白你。(强笑)那么你顶好不听他的话就得了。蘩漪 周萍,我盼望你还是从前那样诚恳的人。顶好不要学着现在一般青年人玩世不恭的态度。你知道我没有你在我面前,这样

28、,我已经很苦了。周萍 所以我就要走了。不要叫我们见着,互相提醒我们最后悔的事情。蘩漪 我不后悔,我向来做事没有后悔过。周萍 我后悔,我认为我生平做错一件大事。我对不起自己,对不起弟弟,更对不起父亲。蘩漪 (低沉地)但是最对不起的人有一个,你反而轻轻地忘了。周萍 我最对不起的人,自然也有,但是我不必同你说。蘩漪 (冷笑)那不是她!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的后母!周萍 (有些怕她)你疯了。蘩漪 你欠了我一笔债,你对我负着责任;你不能看见了新的世界,就一个人跑。周萍 我认为你用的这些字眼,简直可怕。这种字句不是在父亲这样这样体面的家庭里说的。蘩漪 (气极)父亲,父亲,你撇开你的父亲吧!体面?你

29、也说体面?(冷笑)我在这样的体面家庭已经十八年啦。周家家庭里做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周萍 蘩漪,大家庭自然免不了不良分子,不过我们这一支,除了我,蘩漪 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他从前就引诱过一个良家的姑娘。蘩漪 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十几年来像刚才一样的凶横,把我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你突然从家乡出来,是你,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

30、是你引诱我的!周萍 引诱!我请你不要用这两个字好不好?你知道当时的情形怎么样?蘩漪 你忘了,我虽然只比你大几岁,那时,我总还是你的母亲,你知道你不该对我说这种话么?周萍 哦(叹一口气)总之,你不该嫁到周家来,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蘩漪 对了,罪恶,罪恶。你的祖宗就不曾清白过,你们家里永远是不干净。周萍 年青人一时糊涂,做错了的事,你就不肯原谅么?(苦恼地皱着眉)蘩漪 这不是原谅不原谅的问题,我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又不理我,撇得我枯死,慢慢地渴死。让你说,我该怎么办?周萍 怎么,你要我陪着你,在这样的家庭,每天想着过去的罪恶,这样活活地闷死么?蘩漪 你既知道这家庭可以闷

31、死人,你怎么肯一个人走,把我放在家里?周萍 你没有权利说这种话,你是冲弟弟的母亲。蘩漪 我不是!我不是!自从我把我的性命,名誉,交给你,我什么都不顾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周萍 (冷冷地)如果你以为你不是父亲的妻子,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蘩漪 (冷冷地)这么说,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笑)父亲的儿子?(狂笑)父亲的儿子?(狂笑,忽然冷静严厉地)哼,都是没有用,胆小怕事,不值得人为他牺牲的东西!我恨着我早没有知道你!(节选自曹禺雷雨)15. 下列对戏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朴园问“(慢)倒了?哦?”,表示蘩漪的言行出乎他的意料;接着更慢

32、地说“倒了!”,语气中宣告“一定要让你臣服”的决心。B. 周朴园先让周冲端着药劝蘩漪,又命令周萍跪着劝,直到蘩漪认输才罢休,他关心的不是妻子的健康,而是自己的意志是否被服从。C. 周萍觉得自己最对不起的人是四凤;蘩漪此时应该还不知道周萍和四凤处在恋爱中,所以认为周萍说的最对不起的人是她自己。D. 周萍觉得“周家的空气满是罪恶”,在这样的家庭里会被“活活地闷死”,他的这些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自己与蘩漪的不正常关系。16.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周朴园所说的“病”指蘩漪和周冲都敢于对他反抗,显示出双方性格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B.

33、 性格化的语言是雷雨的成就之一。比如,周朴园的语言基调是肯定、短促,随处带有命令口吻,凸显出他严厉、专制的思想和作风。C. 作者善于用多个细节充分展现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周萍的舞台说明,用变化的神态展现他后悔憎恨、试图逃避、渴望自由等复杂心理。D. 如果用悲悯的审美情感来关照人物,就会发现周朴园对侍萍、蘩漪等人的悲剧难逃罪责,但也并非十恶不赦,偶尔还会流露出一丝丝温情。周萍对父亲还是挺尊重的。17. 结合课文选段,分析蘩漪说的“这么说,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这句话的含义。18. 综合两个片段,简要分析蘩漪的人物形象。【答案】15. C 16. D 17. 蘩漪尖锐指出周萍在为人与性格上与他的父亲

34、周朴园有相似之处。都欺骗女子的感情,始乱终弃;都虚伪自私,不负责任。 18. (1)忍气吞声。命运让她落到一个封建性极强、封建色彩浓厚的周家,她受到家庭、丈夫的双重压制,不得不强忍屈辱与心头的怨愤被当病人“喝药”“看病”;(2)热情似火。在得不到关爱的婚姻牢笼里,他抓住周萍这根救命稻草,疯狂地爱上他,变态地纠缠他,希望得到世界的温情;(3)敢于反抗。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困兽的搏斗,以畸形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周萍恋爱,妄图拯救自己的灵魂。(4)对世界有清醒的认识。认清周家这类资本家的发迹史;认清周朴园、周萍始乱终弃,玩弄女性,自私虚伪的真面目。【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

35、理解和分析能力。C.“认为周萍说的最对不起的人是她自己”分析错误。从蘩漪说“那不是她!你最对不起的是我”可以推断蘩漪知道周萍和四凤处在恋爱中,周萍说的最对不起的人是四凤。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能力。D.“周萍对父亲还是挺尊重的”分析错误。周萍对父亲的态度不是“尊重”,是“惧怕”。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通过前文“都一样,你父亲是第一个伪君子,他从前就引诱过一个良家的姑娘”“你父亲对不起我,他用同样手段把我骗到你们家来,我逃不开,生了冲儿”可知,在蘩漪心里,周朴园是一个道貌岸然、骗女子的感情、

36、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伪君子。而在第二个选段里,听了周萍想离开周家的一番话后,特别是周萍说“我自己还承认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时,她认为周萍在为人与性格上与他的父亲周朴园有相似之处。如“但是最对不起的人有一个,你反而轻轻地忘了”“你最对不起的是我,是你曾经引诱的后母”说明周萍欺骗了蘩漪的感情,因此也和他父亲一样欺骗女子的感情,并且在遇到四凤之后就要抛弃以前的所有感情,不顾蘩漪,这是同他父亲一样的始乱终弃。从“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蘩漪的这些话中可看出周朴园不管在社会上还是在家

37、里都是虚伪自私的;而在蘩漪看来,周萍扔下她,离开这个家,也是虚伪自私、不负责任的。因此说出了这句“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的话。【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选段一可知,蘩漪并没有病,但周朴园为了显示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威而逼她吃药,在她明显反抗的时候,周朴园先是让周冲劝她喝药,后来又以周萍下跪劝她喝药相逼,最后她不得不强忍屈辱与心头的怨愤被当成病人“喝药”“看病”。从这些情节可以看出,蘩漪具有忍气吞声的一面。但蘩漪也有反抗的一面,她敢于直接反抗周朴园让她喝药的命令,“我不想喝”“哦!不!我喝不下!”;而且她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困兽的搏斗,以畸形方式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周萍恋

38、爱,妄图拯救自己的灵魂;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骗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做一次困兽的搏斗”,“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是你引诱我的!”,她的反抗表现得近乎疯狂。蘩漪同时热情似火。她被周朴园骗进周家,生下了周冲,他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骗子,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其实际上是一个卑鄙的无耻之徒。蘩漪成了专横自私的伪君子的玩物和花瓶。她得不到爱情,更没有幸福,甚至还丧失了做人的尊严。蘩漪眉目间流露出忧郁,有时那心中郁积着的火,能燃烧得她的眼神里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愤。在周萍闯进她的生活之后,她不再默默忍耐寂寞了。她把自己的爱情、名誉,乃至生命都交给了周萍。她不顾“

39、乱伦”而狂热地爱着周萍。她的狂热的欲望,表现出的是一种原始的野性。蘩漪表面上有些神经质,但她对世界有清醒认识。从片段二中“我在这样的体面家庭已经十八年啦。周家家庭里做出的罪恶,我听过,我见过,我做过。我始终不是你们周家的人。我做的事,我自己负责任。不像你们的祖父,叔祖,同你们的好父亲,偷偷做出许多可怕的事情,祸移在别人身上,外面还是一副道德面孔,慈善家,社会上的好人物”可知,她认清周家这类资本家的发迹史,了解他们真正的面目,对周朴园、周萍始乱终弃,玩弄女性,自私虚伪的真面目也认识清楚,就像她对周萍所说的“你到底是你父亲的儿子”。三、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三十

40、二年,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居则具一日

41、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遂发命,遽兴姜戎。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节选自左传秦晋崤之战,有删改)1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

42、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B.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C.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D.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20. 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穆公在驻防郑国的杞子拿到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之后,接受了其里应外合消灭郑国的建议,由此可以看出秦穆公急于扩张的野心。B. 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见到秦军千里远征,必然失败;并指出晋军必在崤山二陵之间设伏,体现了蹇叔高度的预见才能。C. 郑国商人弦高路遇袭郑的秦军,于是冒充郑国的官员犒劳秦军,以示郑

43、国已预知秦国来袭。同时,他又派人回郑国禀告,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D. 郑穆公得知秦军进攻的消息后,派人到馆舍察看杞子及其部下的情况,发现他们已经捆好行装,集合军队,喂饱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了。21. 请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2)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答案】19. B 20. D 21. (1)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2)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

44、易放过。【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远”为形容词作名词,意为“远方的军队”,作“袭”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郑”作“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D。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D.“集合军队”错误,“厉兵”应该是磨快兵器,而非集合军队。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冀”,指望;“克”,取胜;“继”,后援的军队,动词作名词;“其”,还是。(2)“以”

45、,因为;“勤”,使动用法,使劳苦;“奉”,赐予,送;“纵”,放过。参考译文:三十二年,冬天,晋文公去世了。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王报告说:“郑国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反叛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为他们痛哭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

46、,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秦国军队向东进发。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弦高)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我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但)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

47、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行装,磨快兵器,喂饱马匹(准备好做秦军的内应)。(郑穆公)派皇武子去告诉他,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

48、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崤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木兰花慢彭城怀古元萨都刺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注释:戏马台:项

49、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燕子楼:唐张愔的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2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开篇一问,点出了徐州的地理形势和历史沉淀,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B. “想”字领起“铁甲重瞳”六句,前三句极状项羽雄姿英发、兵势强盛、军威浩荡之壮,后三句写其兵败身亡之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悲壮之感跃然纸上。C. “空有”二句,紧扣“楚歌”数句词意而生发,言下之意是,徐州尽管有黄河环卫,青山屏障,但若不会凭借,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

50、失败的原因。D. “汉家”以下五句,通过汉家皇陵荒芜的景象,以及项羽检阅兵马、张敞为妻画眉和关盼盼守节独居等典故,暗示历史繁华消散、风流消歇的现实。23. 请简要概述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22. C 23. 上阕着重描写了项羽的历史事迹,抒发诗人对其失败命运的感叹;诗人借刘项都逃不掉历史长河的消磨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盛世不在、历史沧桑变幻的感慨;“人生百年如寄”基于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抒发了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的感慨;“回首荒城”,“目送飞鸿”表达了诗人看透历史及人世后的豁达。【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等的能力。C.“但若不会凭借,

51、仍难逃覆亡的命运,揭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错误。“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并非揭示项羽失败的原因,而是借徐州的壮阔之景,反衬项羽失落地退出历史,徐州成为项羽失败的见证。故选C。【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上片,“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历史在苍茫中走来,词人用寥寥几笔刻画出项羽的英雄形象,并自然地转入他那苍凉的败绩场面中,“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几句写历史大潮浩荡而过,成者王侯败者寇似是人间不变的铁律,但是谁能阻止历史的脚步?综上可知,上片几句主要追忆项羽的历史事迹,并感叹他的失败。“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本来壮阔的徐州之景,在这里成为了项羽

52、失落地走过历史的见证者。“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刘邦虽在徐州彭城这里战胜了项羽,但同样也逃不掉历史长河的消磨。诗人借刘邦、项羽两位英雄人物都逃不掉历史长河的消磨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英雄不在、历史变幻的感慨。“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几句在回顾历史之后,再将目光投向自身,百年枯骨,人生寄蜉蝣于天地,何必怀往古之忧呢?这三句是诗人在对英雄的缅怀和对往事的追忆的基础上,抒发了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的感慨。“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以景结情,诗人想到历史如过眼烟云,个人得失虽然让人惆怅,在这流动的历史大河面前却渺小至极,如此一想,再回首看这荒城、落日、飞鸿,看透人世间不过如此,心

53、中百感交集。表达了诗人看透历史及人世后的豁达。(三)名篇名句默写24.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和十来人一起“_” “_”然后唱着歌返回。(2)“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登岳阳楼中“_”与“_”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_,_”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日暮东风眷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4)念奴娇过洞庭“_”一句运用通感修辞,表明不仅无风,连风的影子都没有,表达富有新意。(5)游园(【皂罗袍】)中“_”一句,是春

54、心的萌动,更是追求美好生活和自由人性的觉醒。这样的呼声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答案】 . 浴乎沂 . 风乎舞雩 . 乾坤日夜浮 . 老病有孤舟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衰草凝绿 . 更无一点风色 .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沂”“舞雩”“日夜”“衰”“忒”“韶”。四、语言文字运用25. 根据下面情境,完成下面小题。(1)学校举办“优秀小说经典情节”表演节,邀请部分有表演才能的家长作为嘉宾来观看演出。寄给嘉宾的邀请函,正文如下,请找出不得体的一句并做修改。(甲)我校定于本月23日下午3点在报告厅举办“优秀小说经典情节”表演节。(

55、乙)您在表演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丙)今诚挚邀请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为我们的演出做忠实观众。(丁)敬请届时光临。不得体的一项是_,修改为_(2)表演结束后,师生、家长纷纷在校园网上发贴。下列各句中传统称谓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舍妹能获大奖,多亏各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非常感谢你们。B. 令郎不愧是世家子弟,他的演出让人过目不忘,真可说是后生可畏呀!C. 贵家母在表演节上的感言,字字铿锵、句句有力,听来真令人感慨不已。D. 我的家教很严,家父常常告诫我说,演戏如同做人,戏里戏外均要认真。【答案】(1) . 丙 . “为我们的演出做忠实观众”改为“为我们的演出作指导” (2)C【

56、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丙处“为我们的演出做忠实观众”不得体,本来是因为“表演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而邀请对方,故不应是“做观众”,而且“忠实”可用作自己,不能用作邀请的嘉宾。可把“做忠实观众”改为“作指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C.“贵家母”错误,“贵”是尊称别人,“家母”是称呼自己的母亲,二者不能连用,可改为“令堂”。故选C。26. 红楼梦第63回中,大观园里群芳夜宴,湘云抽到一支花签,题着“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出湘云怎样形象特点?【答案】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