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_第1页
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_第2页
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_第3页
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_第4页
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税收基础知识税收的起源与发展内容提要一、税收的起源(一)税收起源于何时? (二)税收为什么说起源于禹夏时期?(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 税赋制度的名称是什么?二、清代以前税收的传承与发展(一)税收名称的变化 ; (二)税制结构的变化;(三)税收征收形式的发展; (四)税收作用的演变;(五)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称谓的演变。 三、清代以前的重大税收变革(一)初税亩 (二) 租庸调制(三) 两税法(四)一条鞭法 (五)摊丁入亩四、结束语一、税收的起源(一)税收起源于何时? (二)税收为什么说起源于禹夏时期? 1.文献记载: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自虞夏时,贡赋备矣” 左传 “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

2、万国。” 2.税收的特征:固定性、强制性、无偿性 (三)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记录 税赋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任土作贡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一)税收名称的变化 历史上税收有过许多名称。我国曾把税收称为贡、助、彻、租、赋、税、捐、课、调、役、银、钱等,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有贡、赋、租、税、捐几种。贡是最古老的税收名称。赋、租、税、捐则沿用到近代。 上述名称,互为混用或连用,形成了贡赋、赋税、租税、捐税等几个主要名称。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二)税制结构的变化 1.古老的直接税占据主体的时期 以土地和人口作为征税对象,采用直接对人或物课征的算赋、口赋、田赋、算商车、间架税、户税等。 2.间接税逐步产生

3、并扩大的时期 我国最早征收的间接税可追溯到西周的“关市之征”,间接税,如汉代的市税(市租,百取二)、酒税;唐代的矿税、茶税。 我国未经过资本主义这一历史阶段,但在古代,我国的间接税在整个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是逐步扩大和提高的。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3. 关注未来:现代直接税及间接税登上历史舞台 现代直接税所得税 现代间接税增值税 (三)税收征收形式的发展 税收在历史上有个三种基本征收形式实物形式、力役形式和货币形式。 力役形式巳不复存在,实物形式也在我国失去了地位,货币形式是当今世界各国税收的主要征收形式。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四)税收作用的演变 调控作用的运用日渐自如。 如: 重农抑商仕、农

4、、工、商 计划生育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为刺激生育,规定女子年15岁以上至30岁不嫁的,要课五倍的税收,目的就是利用税收促使女子早婚,从而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来求得经济发展。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五)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称谓的演变 1.夏、商、西周时期的税务机关 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时代,就有了比较完整的税务机构 , 据周礼记载,西周主抓财政税收的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天官系统属宏观调控机关,总司国家财政收支;地官系统从宏观和微观上主掌全国分配和贡赋的征免入库情况,最高税收长官为大司徒. 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2.秦、汉时期 秦代管理国家财政税收的机构叫“治粟内史”,汉武帝时期改名为

5、大司农,其下属机构有太仓(储藏)、均输(物资运输)、平准(市场价格调节)、都内(国库)、籍田(征用民力种田)等。 3.隋、唐时期 隋文帝在度支尚书下设民部、度支二机构,各设侍郎二人,管理粮库、出入、田赋等。唐太宗时,为避李世民 “民”讳,将“民部”改称为“户部。户部尚书为最高财政长官,内设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户部主管赋役,度支统筹财政,盐铁主司盐铁税收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 (四)宋、元、明、清时期 南宋时,管理赋税的机构改称为“太仆寺”,主管财政法令、商税、出纳、平准等事情。元代户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分管度支、贡赋、租税。明代大致相同。清代则在户部尚书下设左侍郎、右侍郎,将户部作为

6、惟一的财税管理机构,清末后设税务处,但被外国人掌控。 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1.夏、商、西周时期的税务人员称谓 (1)门税与关税: 西周设“司门”和“司关”两职,负责门税或关税的征收、检查和出入管理。 (2)市税: “廛(chan)人”负责市场税费的征收。按照周礼记载“廛人:掌敛市絘(ci)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而入于泉府。” 二 税收的传承与发展2.西周以后时期的税务人员称谓 (1)乡有秩:秦汉乡官之一。掌听讼收税等事。 (2)盐官:官名。西汉武帝时为专卖盐铁,东汉时在隶郡县设,主收盐税。 (3)大使:官名。多指特派出巡之大臣。从隋朝一直延用。元制设管税务者名税大使。 (4)两税使:唐代掌

7、管夏、秋两税事务的长官,系临时派遣,多以盐铁转运兼任。 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井田制被废除。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二次、租庸调制 魏晋至唐前期逐步改变了秦汉时期的赋税制度,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这次改革取消了按土地产量分成的税制,确定了按土地数量定额缴税的制度。租庸调制是对唐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并有一定的创新。 三 五

8、次重大变革 第三次、两税法 两税法改变了计丁征税的办法,以资产多少作为征税的标准。资产多者税重,资产少者税轻,使赋税负担相应合理,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其次,不论主户、客户、行商、坐贾均须按资产多少纳税,扩大了纳税的对象,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最后是将租庸调及各种名目的杂税归为两税,确定了统一的税制,并分夏、秋定时缴纳”。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史的一次重大改革。 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四次、一条鞭法 明万历年间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豪强隐占田地,逃避赋税,给明政府带来严重的财政危机。决定将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自

9、此,劳役制消失,同时,它也是我国税收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的重大改革,对明代后期,特别是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外,赋税货币化使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三 五次重大变革 第五次、 摊丁入亩 摊丁入亩又称地丁合一,是清朝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实行的一次重大赋税制度的改革。一是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二是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这次改革使税负与财产和负担能力挂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役不均的情况,同时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更加削弱了。结束语 从中国古代历史上赋税制度的传承与发展中,随着国家的出现,税收便开始长出萌芽。从最初的雏形“贡、助、彻”,到成型的征税模式“初税亩”, “租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