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语文 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第一单元 新闻聚焦学习目标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重点)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难点)3.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新课导入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背景资料 2017年12月13日是我国第四

2、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世界人民都爱好和平,但在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日本右翼分子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本文写于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目的是让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让人们警钟长鸣,牢记历史。文体知识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

3、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因时而评,新闻性强; 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内容贴近,题材广泛; 大众视角,公民写作。文体知识杀l戮dng鼎宝国殇shngmin缅怀cun篡改y呓语hn捍卫zhng衷初hun寰惨绝人悼do念dn遁形sh矢志字词梳理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 点。人寰,人间。丑态百出: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聩,聋。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 部。贯,贯穿。字词梳理词语解释整体感知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

4、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第一部分:(1)阐明国家公祭的目的铭记历史、维护和平。第二部分:(24)用具体事实揭露日本右翼分子扭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妄图复活军国主义的行径,并指出国行公祭,警钟长鸣。第三部分:(5、6)以南京成为“和平之城”,表明中国立场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整体感知精读细研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这篇文章是怎样开头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引用宝鼎铭文,一方

5、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精读细研3.第二段“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于2017年10月通过有关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动议;美国圣地亚哥市的图书馆举办活动,为民众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精读细研4.第三段交代“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用意何在? 在内容上,交代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表现,指出南京大屠杀国

6、家公祭日设立的必要性; 在结构上,与上文形成对比,从反面揭示了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严峻形势。精读细研5.第四段交代日内瓦、联合国对待日本的态度有何用意? 2017年11月,日内瓦裁军会议取消了日本和平演讲的资格;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用两个事实具体印证日本右翼势力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的行为,正义的力量对之反击,进而阐明“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的论断,使文章论证更有说服力。精读细研6.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

7、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7.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精读细研疑难探究 这篇文章开篇用概括性的语言简述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的基本情况,同时提出观点,即“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然后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正面以美国、加拿大等全世界正义之士对死难者的纪念为例,反面以日本右翼势力丑态百出的表演为例,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事实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最后以南京命运的变迁收束,表明中国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和力量。全文思想深刻,针对性强,有“警钟”和“宣言”的双重作用。试简要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