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数学 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28.1 锐角三角函数课时2 余弦、正切函数【知识与技能】1.探索直角三角形的锐角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固定值,从而引出余弦、正切的概念.2.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锐角的余弦、正切的概念并能根据余弦、正切的概念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1.结合正弦的概念探索锐角的余弦、正切的概念的形成,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2.通过探究锐角的余弦、正切的概念的形成,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3.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

2、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充满着探索与发现,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2.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3.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并会求锐角的余弦值、正切值. 类比正弦的概念,探索余弦、正切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 导入一:【复习提问】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一个锐角的大小一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有什么规律?2.什么是正弦?如何求一个角的正弦?3.探究正弦

3、的概念时,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导入二:观察两个大小不同的三角板,当角是30,45,60时,它们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有什么规律?谈谈你的看法.过渡语类比探究正弦的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也是固定的值,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提问,回忆上节课的探究方法,用类比的方法探究本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计算直角三角板中特殊角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归纳规律,很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计算、观察、猜想的能力. 一、新知探究思路一【思考】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相同时,它们的邻边与斜边的

4、比、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同一个固定值吗?【师生活动】教师提示类比上节课的证明思路,学生独立完成证明过程,学生代表板书,教师规范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RtABC和RtABC中,C=C=90,A=A=.求证:=,=.【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板书】证明:因为C=C=90,A=A=,所以RtABCRtABC,因此,=,即=.同理可得=,即=.【思考】大家能不能得出锐角B的度数一定时,B的邻边与斜边、B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不是一个固定值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课件展示】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

5、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思路二如图,在RtAB1C1和RtAB2C2中,AC1B1=AC2B2=90.【思考】(1)RtAB1C1与RtAB2C2之间有什么关系?(RtAB1C1RtAB2C2)(2)与,与之间各有什么关系?=,=(3)在射线AB1上任取一点B3,过B3作B3C3AC1,垂足为C3,则与,与之间有什么关系?=,=(4)根据以上思考,你得到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中A的邻边与斜边、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固定不变的)(5)如果改变A的大小,上边的比值是否变化?归纳你的结论.

6、【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归纳结论,教师巡视过程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回答作出点评.【课件展示】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这个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设计意图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类比上节课探究问题的方法,经过观察、讨论、验证等数学活动,归纳出结论,为归纳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二、形成概念过渡语在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度数一定时,角的邻边与斜边

7、、对边与邻边的比是固定值,我们把这两个固定值分别定义为余弦和正切.【课件展示】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 A=.同样,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tan A=.【思考】当A的大小变化时,sin A,cos A,tan A是否变化?对于锐角A的每一个确定的值,sin A,cos A和tan A是否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引导点评.归纳:sin A,cos A,tan A都是A的函数.【课件】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设计意图教师根据上边的总结验证,类

8、比正弦的概念形成,引导学生认识理解余弦、正切的概念,教师可以强调概念中需注意的事项,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三、例题讲解如图,在RtABC中,C=90,AB=10,BC=6,求sin A,cos A,tan A的值.【思考】(1)根据余弦、正切的定义,要求cos A,tan A的值必须求出哪条边的长?(2)怎样求出AC的长?【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然后书写解题过程,小组交流结果,小组代表板书过程.【课件展示】解:由勾股定理得AC=8,所以sin A=,cos A=,tan A=.(补充拓展)如图,在RtABC中,C=90,BC=6,sin A=,求cos A,tan

9、B的值.【解析】(1)已知sin A和BC的值,根据正弦的定义,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哪条边长?(2)你能不能求出三角形的第三条边长?(3)根据余弦、正切的定义,你能求出cos A,tan B的值吗?【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小组内交流答案,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解:sin A=,AB=6=10.又AC=8,cos A=,tan B=.设计意图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教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点评,让学生根据概念求出各三角函数值,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让学生综合运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拓展

10、(1)余弦和正切都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2)余弦值和正切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3)cos A,tan A都是一个整体符号,不能写成cosA,tanA.(4)当用三个字母表示角时,角的符号“”不能省略,如tanABC.(5)在RtABC中,C=90,由于sin A=,cos A=,sin B=,cos B=,tan A=,tan B=,因此,sin A=cos B,cos A=sin B,tan Atan B=1.在RtABC中,C=90,a2+b2=c2.sin A=,cos A=,tan A=,sin2A+cos2A=1,tan A=. 1.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

11、度数一定时,无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对边与邻边的比都是一个固定值.2.余弦、正切的定义: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 A,即cos A=.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 A,即tan A=.3.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A的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1.新知探究2.形成概念在RtABC中,C=90,则cos A=,tan A=.3.例题讲解例1例2 一、教材作业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RtABC中,C=90,AB=5,BC=3,则tan B的值是()A.B.C.D.2.在RtA

12、BC中,C=90,BC=1,AC=2,则tan A的值是()A.2B.C.D.3.在RtABC中,C=90,tan A=,BC=8,则AC等于()A.6B.C.10D.124.如图,若cos =,则sin 的值为()A.B.C.D.5.小明在学习“锐角三角函数”中发现,将如图的矩形纸片ABCD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使点A在BC上的点E处,还原后,再沿过点E的直线折叠,使点A落在BC上的点F处,这样就可以求出67.5的角的正切值是()A.+1B.+1C.2.5D.6.如图,将AOB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则tanAOB=.7.如图,AB是O的直径,AB=15,AC=9,连接BC,则ta

13、nADC=.8.在RtABC中,C=90,tan A=,AB=26.求cos B及AC的长.【能力提升】9.如图,A,B,C三点在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若将ACB绕着点A逆时针旋转到如图的位置,得到ACB,使A,C,B三点共线,则tanBCB的值为.10.如图,AB是O的直径,且AB=5,CD是O的弦,AD与BC相交于点E,若CD=2,则cosBED=.11.如图,在RtABC中,C=90,AM是BC边上的中线,sinCAM=,则tan B的值是.1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tan B=cosDAC.(1)求证:AC=BD.(2)若sin C=,BC

14、=12,求AD的长.【拓展探究】13.如图,在Rt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AC=2,CD=1,设CAD=.(1)求sin ,cos ,tan 的值;(2)若B=CAD,求BD的长.【答案与解析】1.D解析: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4,tan B=.故选D.2.B解析:在RtABC中,C=90,AC=2,BC=1,tan A=.故选B.3.A解析:tan A=,BC=8,AC=BC=6.故选A.4.D解析:cos =,设的邻边长为k,斜边长为10k,由勾股定理可得的对边长为=3k,sin =.故选D.5.B解析:注意折叠前后对应点关于对称轴对称,也就是说ABE和AEF都

15、是等腰三角形,进而得到67.5的角为FAB.设AB=x,则BE=x,在直角三角形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E=EF=x,于是BF=(+1)x.在直角三角形ABF中,tanFAB=+1=tan67.5.故选B.6.解析:过点A作ADOB,垂足为D,如图.在RtAOD中,AD=1,OD=2,则tanAOB=.7.解析:AB为O的直径,ACB=90.AB=15,AC=9,根据勾股定理,得BC=12.ADC和ABC是同弧所对的圆周角,ADC=ABC.tanADC=tanABC=.8.解:在RtABC中,C=90,tan A=,设BC=2k,AC=3k,由勾股定理可得AB=k,k=26,k=2,BC=

16、2k=4,AC=3k=6,cos B=.AC的长为6,cos B=.9.2解析:如图,连接BD,由正方形网格利用勾股定理得BC=,CD=,BD=2,则CD2+BD2=BC2,所以CDBD,则tanBCB=2.10.解析:如图,连接BD,则ADB=90,易知CDA=ABC,C=A,CEDAEB,=.在RtBED中,EDB=90,cosBED=.11.解析:在RtAMC中,sinCAM=,设MC=3x,AM=5x,则AC=4x.由题意知M是BC的中点,BC=2MC=6x.在RtABC中,tan B=.12.(1)证明:AD是BC边上的高,ADBC,ADB=90,ADC=90.在RtABD和RtAD

17、C中,tan B=,cosDAC=.又tan B=cosDAC,=,AC=BD.(2)解:在RtADC中,sin C=,故可设AD=12k,AC=13k,CD=5k.BC=BD+CD,又AC=BD,BC=13k+5k=18k.BC=12,18k=12,k=,AD=12k=12=8.13.解:在RtACD中,AC=2,DC=1,AD=.(1)sin =,cos =,tan =.(2)在RtABC中,tan B=,即tan =,BC=4,BD=BC-CD=4-1=3.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余弦和正切的定义,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复习上节课探究正弦的方法和技巧,为本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探究活动中,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