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1页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2页
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浅谈扬琴演奏中的力度控制 摘要:扬琴是中国民族器乐中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属击奏弦呜乐器,它既有击弦乐器的一般共性,又有弦呜乐器的个性。扬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结合运动产生弹击力量,作用住下击琴,使琴弦振动发音,并通过琴码传递,引起面板和琴腔空气振动,产生音响共鸣。这种结合运动正确与否,对演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奏时,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 关键词:扬琴;演奏;力度控制 一、扬琴演奏中的力度要求 扬琴的演奏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结合运动产生弹击力量,作用住下击琴,使

2、琴弦振动发音,并通过琴码传递,引起面板和琴腔空气振动,产生音响共鸣。这种结合运动正确与否,对演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奏时,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 由于扬琴音色的特点,要想获得纯洁、亮堂、网润、饱满、颗粒性强的音色,在演奏过程中就需要演奏者对力度平衡的控制,根据不同的曲风来表现乐曲的刚毅与柔美。 二、扬琴演奏中如何控制力 (一)正确的演奏姿势 演奏姿势端正、演奏者要端坐入静凝神、全身放松、含胸挺拔、两脚与肩膀同宽、肩臂自然下垂、前臂曲肘平伸、演奏姿势端正、动作表情大方,防止耸肩缩颈、低头弓背、双臂夹身、

3、动作僵硬等不良现象。演凑时,扬琴要平稳、端正地放在琴架上,要保持适当的倾斜度,便于高音区的演奏。演奏者面对扬琴,坐于琴中稍偏左的位置,与琴的间隔 要以演奏上下音方便为宜。演奏者一般坐在椅子的二分之一处,上身端正、自然放松,大臂自然下垂,前臂向前平伸,两臂与肘部既不要向内加紧,也不要向外张开。两脚平放着地,稍分开或一前一后,这样,演奏不同的音区时可以挪动脚的重心,保持用力的平衡。 (二)腕力的运用 当三指握住琴竹以后,上下弹奏的过程由腕子完成,要求腕子直上直下的转动。这样才能使竹头正面击弦,获得好的音色。腕子是个万向轴;,什么角度转动都可以,而且非常灵敏,但让它直上直下转动并非易事。力量由腕的重

4、力通过琴竹传到琴弦。在保持手臂各部位的自然放松下,上臂呈自然下垂状态,前臂屈肘平伸,琴竹以腕关节为圆心,依靠手腕屈伸转动和手指捻托琴竹的合力,辅以手臂的支持力,产生瞬间突发的击弹力量,使琴竹顺着空间扇形弧线,力聚琴竹头击弦 (三)弹性力度;的运用 在弹扬琴时,琴竹下去应有弹性,也就是常说的用弹性力度;来演奏,如何训练才能掌握弹性力度呢?假设击弦时,琴竹距琴弦二十公分高,弹下去后,迅速回到二十公分的高度,而且是刻意通过腕子回到原来的高度,琴竹击弦瞬间越短越好。回竹;是产生弹性力度的关键。在演奏时,用巧劲把击弦动作中必要的紧张度,压缩到最小限度,所以就需要用弹力放松法,使键头在瞬间既有弹性又有力度

5、充实地弹到琴弦上,使两只手在动态下求得放松。在击弦;与回竹;两个动作过程中,都要放松腕、臂、指的肌肉,只在键头触弦的一刹那,用巧劲有弹性地弹击琴弦,然后立即放松。 三、手臂运用在扬琴演奏中对力度的影响 (一)手臂运用的根本方法 演奏的扬琴,是依靠手臂各部位肌肉关节的结合运动产生的弹击力量,作用琴竹下击琴弦,使琴弦振动发音,并通过琴码传递。这种结合运动正确与否,对演奏的优劣起着决定性作用。演奏动作,是在手臂配合下,以腕指关节为活动的中心,采用拇,食,中三指持竹法,依靠手腕伸屈,转动和手指捻动,上托相结合来完成。从臂、腕指三者的关系来讲,一般以手腕为主,手指以及手臂为辅。整个演奏是一个臂、腕、指节

6、节带动,有机配合的协调动作。其动力性力量和琴竹的弹性,重量及运动加速度构成的合力,最后集中于手指作用竹头,形成一个力的聚集点弹击琴弦。 LWlm甩;的动作。转动幅度不宜过大,两腕程度间距不宜过宽,动作要灵敏有力,防止出现搁弦;、剜弦;、前戳;、后拉;、平压;和斜劈;等现象。3.手指持竹,是以拇指第一节的中心部位,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的中部触竹,手型要自然。拇指和食指的感觉要敏锐,捻动应灵敏,这对音质、音量、控制音色、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指上托系由无名指和小指同步配合,该三指应自然弯曲,互相贴近,托竹富于弹性,并与击弦运动保持频率相等。在全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连接性

7、,敏捷性和甩;捻;托;的同步性,保持点的感觉,发音颗粒鲜明,并使这种点的发音产生有如弦乐器的线条流动。 (二)手臂肌肉的合理松弛 肌肉放松与收缩,是一切人体连续性动作的生理特征和运动规律。扬琴演奏正是这种人体的连续性动作之一。因此,在扬琴演奏中,各部位肌肉放松灵敏与否,是整个手臂运动好坏的关键。它们相对的自然放松和合 理的瞬间紧张,不仅是击弦的根本要求,而且也是全部演奏活动的生理根底。演奏中肌肉放松是相对的,而不是持续的或成为僵硬。放松和紧张是一次动作中辩证统一的关系。放松是紧张的准备,紧张又是放松的目的。假如没有演奏前良好的放松,那么不可能出现演奏时合理的紧张,获得协调的动作和良好的音响效果

8、。因此,为了有效地利用手臂的力量,尤其要注意演奏前后肌肉和关节的放松。 (三)演奏中正确的手臂运动对力度的重要影响 1.在演奏过程中,整个手臂必须呈自然下垂即手臂重量下沉状态,并始终保持向下垂落的根本感觉。肩、指各关节松动自如。以腰部为根底,全身都要自然放松。1.击弦前,在上述松驰状态和自我可以感觉到手臂重量下沉的条件下,仅用拇、食、中三个指头,以及轻徽的力量,没有任何多余负担地轻轻捏稳琴笕。 2.击弦时,腕,指以及臂部工作的肌,腱以不同程度的瞬间紧张一用力使琴笕弹击琴弦。这时要防止非工作的肌腱出现不应该有的紧张。 3.击弦后,工作的肌,腱应立即回松即弹性放松,瓜 LWlm越快越好。实际上,在

9、笕头尚未着弦的前一刹那,它们就已经松弛下来了。键头着弦要富于弹性地一触即离,以保证下一次击弦的有效进展。 (四)各部位的运用和调整为了利落地进展各种技法演奏,准确到达音乐表现中力度 速度及音色方面的要求,减少与防止手臂持续紧张,演奏者可在根本方法保持不变的根底上,对各部位加以灵敏运用和适当调整: 1.强奏时,加强腕,指动作爆发性,快速下键。适度加大弹击力量,扩大动作幅度。在可能的速度范围内,要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和必要的臂部动作配合演奏。 2.弱奏时,肩肘高度放松,充分运用手指乖巧捻,加上手腕的细徽配合。适当减轻绊击力量,缩小动作幅度。力度极弱时,可减少工作部位,以到达控制力量目的,并力求控制性与自如性的统一。 3.快奏时,一般运用手腕灵敏的伸转,加上手指以及小臂的亲密配合。适度加强手指对琴竹的控制,缩小动作幅度以加快运动频率,充分发挥肌,腱的弹性机能。速度极快时,那么应以手指为主导,加上手腕的细微配合,以求得手腕力所不及的演奏速度。 4.慢奏时,肩,肘高度放松,臂、腕、指动作应更加协调,防止松散无力。 综上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