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_第1页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_第2页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_第3页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_第4页
高中语文 说“木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说“木叶”统编版 必修下册 第三单元高一语文主讲人:沈丽娟深圳市翠园中学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考:“板桥”可以换成“石桥”或“木桥”吗? 清晨落霜,“石桥”似乎难以印下早行人的足印,略显不合常理;“木桥”虽包含“木板桥”之意,但未免失之笼统,形象塑造上不如“板桥”鲜明。所以都不如原版的好。诗人学者 林庚(1910-2006),诗人、学者。原籍福州,生于北京。林庚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转入中文系。1933年毕业后陆续在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等校任教,自1952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开始新诗创作,出版有夜春野与窗

2、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四本诗集。他60余年一直致力于新诗形式建构的开拓,并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研究和对中西文化、文字、语言的研究,提出“节奏音组”“半逗律”“典型诗行”等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依据。他的诗作和诗论对中国新诗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撰写的中国古典文学专著和整理的资料有中国文学史诗人李白天问论笺唐诗综论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等。“诗人学者”“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如旦晚才脱笔砚的新鲜,这也就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少年精神” 少年精神是指少年人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单纯,富有朝气,勇于开创。圈点勾画关键词: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概念关键句:中心句、段落首尾句、转承

3、句抓关键语句,理清写作推进思路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P1)“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P2)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P3)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P4)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P5)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4、。(P5)“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P7)(1-3) 提出“木叶”为古代诗人所钟爱的现象,并点明关键点在一个“木”字。(4-6)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7)总结艺术形象中的“一字千金”发现问题并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总结说“木叶”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的诗句中品读玩味,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行文思路梳理层层推进抓主要概念,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木叶”“树叶”“树”“叶”“落木”“木”“落叶”“暗示性”“艺术形象”抓主要概念,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意

5、象)艺术特征暗示性由来场合状态颜色触感意味“木”“树(叶、落叶)”“木叶”“落木”秋天春夏疏朗落叶繁茂浓荫绵密黄色碧绿干燥湿润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疏朗与绵密的交织迢远而情深洗净绵密之意的空阔疏朗缠绵斩断柔情“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有“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树干而非叶子“木”还让人联想到日常习见的门闩、棍子、桅杆等“叶”不属于木质,被排斥到“木”的疏朗形象以外去同“木”同“木”“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联想到离人的叹息,游子的漂泊联想到一个迢远而又情深的美丽的形象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气息;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切景语皆

6、情语”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朱光潜咬文嚼字)学以致用

7、说“木叶”中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柳”“梅”“月”“鸿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带有某些特定的意蕴。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闽怨)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罗隐柳)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晏几道清平乐)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学以致用 “柳”在送别诗或者

8、说离别的情境中是最常见的语象,它可以暗示诗人的离愁别绪,传达诗人的离别之情以及无法把握自身命运的感慨。 因“柳”常常代表着浓浓的春意,而且年年复年年,总是绿意葱茏,但是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无有定数,所以“柳”又会引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如“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等诗句中就借“柳”表达这种情感。 除此之外,柳枝纤长柔美,轻风扶细柳,柳枝摇曳多姿的形态又容易使人有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感受;而“杨花”即柳絮飘无定所,又给人以身世飘零之感。如“自家飞

9、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就有这种情感。若是“杨花”“柳絮”“柳绵”用于形容羁旅在外的游子,则柳絮的飘零感更添天涯羁旅的漂泊之感,例如“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课后练笔 翻开唐宋古诗,你会发现有一把刀格外耀眼,它的形象时常出现在众多诗人的作品中,例如“诗鬼”李贺就有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什么是吴钩呢?它是古吴地制作精良的一种宝刀,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里有记:“阖闾既宝莫耶,复命于国中作金钩。令曰:能为善钩者,赏之百金。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遂成二钩,献于阖闾,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

10、身。”吴钩,也用来泛指宝刀。请你品读下列诗句(也可以搜集更多有关诗句加以分析),结合吴钩的背景资料,探究古诗词中的“吴钩”的丰富暗示性,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艺随笔。 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语言现象,借鉴说“木叶”以层层追问推进分析过程的方式,用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理论,谈谈自己的理性认识。(二)九江口作【注】王昌龄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