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开发战略研究_第1页
西北开发战略研究_第2页
西北开发战略研究_第3页
西北开发战略研究_第4页
西北开发战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1/72西北开发报告 研究西北开发战略,必须从西北地区的实际动身,牢牢树立放眼长远、持久作战、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的思想与观念。按照中央的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着手研究西北地区开发战略,是开好局、起好步的一个重要前提。依照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要求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我院院长李铁映同志的指示,我院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地区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配合西北五省区,对西北开发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大政方针等一系列差不多问题,进行全面调研,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和前瞻性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报告。从研究成果反映出的问题和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实践看,如何切实搞好西北地区大开发工作,

2、通过全方位的“大突破”,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跨越”,还有专门多工作需要接着深入细致地做下去。在那个地点,我想突出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在西北地区大开发中,要把生态环境的爱护与建设作为大开发的基础性战略来考虑。在历史上,西北地区许多地点漂亮富饶、聚拢了大量人口,并因此而成为连通亚欧大陆陆上贸易的重要桥梁,并形成了闻名的“丝绸之路”。近现代以来,中国同欧洲许多国家的陆上贸易,也是从那个地点开始的,被当代人誉为“亚欧大陆桥”。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破坏,广袤的西北地区成了经济的欠发达地区。生态的先天不足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展,造成了社会经济进展严峻落后的局面。落后的社会经济进展水平反过来又强化了对自然资源

3、的依靠和掠夺性使用,从而进一步加速了那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向。恶劣的生态环境,不仅在过去成了制约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在现在也是严峻阻碍经济社会进展的一个差不多缘故。这是一个不可否认和必须面对的差不多现实。西北地区大开发,必须从那个现实动身,也必须把西北地区的开发和进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限度内。西北地区最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开发和进展,从全然上讲,将要紧取决于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改善和有多大的承受能力。因此,必须把生态环境的爱护、恢复和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作为西北地区大开发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来抓。 第二,在西北大开发中,还要把建设亚欧大陆桥经济带

4、作为开发建设的重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是,许多大中都市、工矿区和要紧交通、通信干道集中在连通亚欧大陆的陇海铁路沿线的平原地带。西北地区大开发,决不能盲目、冲动、大搞遍地开花。要从绝对优势的角度考虑开发与建设,要紧紧围绕亚欧大陆桥经济带,实施开发与建设。要沿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重点开发、建设好若干个中心都市和一批中小都市,然后再由它们来带动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进展。围绕那个经济带,要着重抓好区域内和区域对外的要紧交通、通信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围绕那个经济带,要重新调整人口政策、搞好人口布局、让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草、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等,都

5、要首先围绕那个经济带展开,形成气候,逐步推开。 第三,在西北地区大开发中,要始终坚持以创新为原动力,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西北地区大开发要时时刻刻从本地区的实际动身,要有符合自身特点的新思路、新战略,既不能亦步亦趋地照搬东中部的进展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地搬用外国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要勇于探究、大胆创新、敢于突破,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生产方式的突破与创新并举,走以突破和创新推动可持续进展的路子。要通过上述一系列突破与创新,构建适合西北地区特点的新经济体制、企业经营体制、资源利用开发机制和生态环境爱护与开发机制。要以大开放的思路和眼光来看待和推动西北大开发,用大开放促大突破,通过大突破推

6、动大开发,借助大开发实现大跨越,在大跨越中实现大进展。要走出一条以技术创新支撑可持续进展、以生态恢复与建设保证可持续进展的新路,完全摆脱资源过度依附型生产方式的束缚。 西北地区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在西北五省、区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历时一个多月,在深入工厂、农村、牧区开展实地考察、与当地有关部门干部、职工、工人、农(牧)民、专家学者进行专题座谈的基础上,完成了这份西北开发报告。我们希望报告提出的观点和思路,能够对西北地区大开发实践产生一定阻碍。但由于时刻仓促,加之水平有限,报告中确信还会有如此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好在我们差不多有了如此一个开端。我衷心希望课题组的研究能够长期坚

7、持下去,不断跟踪,不断探究,不断深入,为推动西北地区的大开发,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在此,我还要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课题组,对甘肃省省委、省政府,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青海省委、省政府、新疆自治区区委、区政府,宁夏区委、区政府以及西北五省、区有关部门和同意过课题组调研访问与参与座谈讨论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以最短的时刻、最好的质量将那个研究报告付梓出版表示感谢。关于报告中存在的如此或那样的缺点与不足,也诚恳地希望各界批判指正。 1. 前 言 1.0本报告及分报告所称西北地区,均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 1.1本报告的基础性资料依据是本课题组2

8、000年5月至6月在西北地区开展调研后形成的研究成果和各省区提供的相关资料。 1.2本报告的任务是为西北大开发提供一个较为科学的理论框架和较为符合规律的政策支持系统。本报告不打算、也不可能把西北大开发全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以详细的行动打算和制度安排与政策建议形式,做出具体的阐述。从总体上讲,它所给出的依旧一个科学开发与建设的总体战略思路与框架。 1.3 “大突破、大跨越”,确实是本课题组对西北开发战略差不多路径和差不多思路与差不多目标的总体理解与概括。“大突破、大跨越”构成本报告的“纲”。本报告及其分报告的分析与阐述,差不多上是围绕着那个“纲”展开的。 1.4“大突破、大跨越”是相辅

9、相成、内在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大突破”是“大跨越”的前提、基础。“大跨越”是“大突破”的目标和归宿。不管是“大突破”,依旧“大跨越”都必须从西北地区的实际动身。 1.5所谓“大突破”,是对传统体制和观念的突破,是对传统开发框架的突破,是对区域界限的突破。 1.5.1要突破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之因此能够取得巨大进展,全然的一条就在于领先突破了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初步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进展的差不多经济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差不多框架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机制。而西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则相对滞后,传统观念相对浓重。西北地区实施大开

10、发,要学习借鉴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在对传统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大突破上迈出新的步伐。西北地区不仅要学习、跟进东部沿海地区差不多实现的突破,而且还要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生产方式和治理模式等各个方面寻求比东部沿海地区更大的突破。要在全面理解和贯彻党的十五大及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五中全会精神基础上,树立大开发、大进展新观念,探究和建立适合于西北地区实际的经济新体制、政治新体制以及生产新方式和治理新模式。 1.5.2要突破一般开发框架与模式。那个地点的所谓一般开发框架与模式,既包括西方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常规性”做法与方式,也包括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常规性”做法与方式。从进展的角度看,

11、过去采纳的常规性开发框架与模式,不仅差不多不能适应东部沿海地区进展的需要,而且也无法适应西北地区大开发的要求。因此,必须适应新时代、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的新要求,探究新的开发框架,寻求新的开发模式。 1.5.3要突破区域界限。假如一种所谓突破在本地区看起来似有“突破”性,而在全国范围内却早已成了“老黄历”,那么,这种突破就依旧一种有一定局限性的突破。尽管在一定时期,这种突破也往往来之不易,进展本身也需要这种性质的突破。但要大开发和大进展,就要寻求更大的突破。这就必须超出区域的界限,探究跨越区域的突破。只有超出区域界限,才能打开眼界,从而才能站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形成实施大开发、寻求大突破、实

12、现大跨越的新思路。 1.5.4总之,“大突破”确实是打破传统、挣脱束缚、超越自我、寻求创新。要在思想观念、经济体制和治理体制的选择、开发政策与开发措施的安排、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创新与应用、生产方式的选择、开发框架与进展模式采纳等诸方面,寻求新的视角,形成新的思路,实现新的突破。 1.6所谓“大跨越”,不仅是相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不多走过的道路而言的跨越,而且是相关于国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开发落后地区所走过的道路而言的跨越,同时依旧相关于常规性进展过程而言的跨越。这种跨越,必须是大跨越,而不是小跨越。 1.6.1大跨越是对进展时期中常规秩序的超越。比如,在常规性进展秩序中,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被

13、置于不重要的位置,往往出现先破坏后治理现象,而生态环境爱护与建设在西北大开发中处在优先重视的位置上,西北大开发要在生态环境的爱护与建设中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进展。再比如,常规性进展秩序从一次产业向二次产业和三次产业推进,形成一次产业比重日益下降、进展萎缩的格局,而西北地区产业进展不一定按照常规秩序进行,能够依照本地区比较优势持续重点进展一次产业,保持一次产业的较高比重,甚至能够利用二次产业、三次产业的进展反过来推进一次产业的进展,提高一次产业比重。 1.6.2大跨越是对本地区曾实现过的经济进展水平及增长速度的超越。西北地区经济进展水平和增长速度长期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近几年西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提

14、高,但总体上增长水平并不专门高,没有达到本地区潜在更高增长水平,而且目前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西北地区应当充分开发动员本地资源、积极吸引外部资源,重视市场机制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优势产业进展,实现经济持续较高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 1.6.3大跨越依旧在增长方式上实现对东部沿海地区的超越。改革开放22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优先进展采取的是扩大对外开放、重视出口导向的增长方式。西北地区地处内陆,交通条件、工业基础、生态环境、人文传统等等各个方面都与东部沿海地区有专门大差异,简单照搬东部沿海地区进展经验、重走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导向型或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并不适合。毫无疑问,扩大对外开放、进展出

15、口产业关于西北地区大开发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资源禀赋等情况看,西北地区进展内需型产业更有优势,可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资源及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同时积极吸引外资,进展对外经济合作,走出一条不同于东部沿海地区、适合于西北地区特点与实际的新路来。 1.7本报告由一份主报告、十一份分报告组成。主报告以分报告为基础,但不囿于分报告所作分析。主报告、分报告的分析与阐述角度各有不同,并可分不独立成篇。各分报告所阐述观点,也不求完全统一,这有助于供各方面从多种角度研究与参考。 1.8为了有助于理解本报告,本报告后附了五则附录。附录中收入了曾忠实记录课题组调研工作全过程的5篇调研工作简

16、报,目的也是为了供大伙儿进一步研究与参考。这次发表时,将与调研成果无关的形式性内容一并删去。 1.9总之,如何通过“大突破”实现“大跨越”,是西北地区大开发面临的一个差不多问题。围绕如此一个差不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与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对西北开发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这些理论分析和政策建议是原则性的和建设性的。究竟如何将其进一步细化,还有待于我们与地点的进一步合作和调查与研究。2. 西北大开发的经济社会背景 2.0西北大开发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西北大开发与西南大开发共同组成我国的西部大开发。但与西南相比,西北大开发的难度要大

17、得多。 2.1在历史上,西北,特不是西北的关(中)陇(东)地区,曾经是华夏文明的摇篮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与南亚北部、中亚及欧洲国家的商旅通道,汉族与各少数民族人民共同铺设了历经千年的“丝绸之路”,架起了西北地区古代社会进展的桥梁,促进了古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然而,自南宋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所带来的过度垦荒、超载放牧,加上各种天灾与人祸,以及海上通道的开发,逐渐形成了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方式的海上引入方式,进而造成了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进展重心的东移与南移。从此,西北地区开始进入长达千年之久的不断衰落时代。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前三

18、十年,西北地区曾被列为国家建设的重点,许多重点工程就安排在西北地区的一些省份和都市。随着国家资本的大量投入,陆续建成了一大批科研基地和重化工业基地,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进展。这三十年,西北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52年的2.5%上升为1978年的5.6%,上升了一倍多。 2.3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仍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相关于东部沿海地区、特不是沿海地区而言,西北地区却是落后的,同时两大区域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缘故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环境和气候、地处内地、交通不便等是一个方面的缘故,体

19、制改革滞后、中央给予的财力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传统观念束缚较重、政策不灵活,是另一个方面的缘故。 2.4西北大开发是历史的必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进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随着我国总体经济社会进展水平的提高和进入“小康”时期,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长期滞后,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不断扩大,差不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进一步进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于1999年明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适应了历史进展的要求,同时也给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大进展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历史机遇。在通过数千年的进展、人口容量已出现超载,且在建国后前三十年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差不多有所进展但又远远落后于全

20、国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实施西北地区大开发,是一种历史的必定选择。然而,必须明确,西北大开发决不能像50年代和60年代那样,再搞一次大垦荒、大开山、大上马。大垦荒,结果只能是大破坏。大开山,结果只能是资源大流失。大上马,结果只能是重复建设和大白费。在差不多落后的历史进展低点上起步,必须寻求新的捷径与道路。从那个角度看,西北地区的大开发,不可能、也不应当是传统的开发方式的重演,它必须首先和高度重视资源和环境的爱护,要在资源与环境的爱护中求生存、搞开发、促进展,并在这种开发与爱护中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大突破和大跨越。3. 西北大开发的资源优势及其特点 3.0西北地区是我国国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西北地区土地面积为309.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2.2%。1999年底,西北地区总人口为898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04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4.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3.9亿元,占全国总额的4.3%;实现进出口总额52.2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1.4%。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西北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战略地位。 3.1西北地区土地、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3.1.0从总体上看,西北地区不仅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能源和矿产资源,而且还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盐湖

22、资源在全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3.1.1资料表明,西北地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占全国的16.2%,能源资源占全国的18.5%,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的30%,铅矿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7.4%,锌矿探明储量占全国的13.4%,钾盐资源占全国的97.4%。其中,仅青海格尔木地区,氯化钾保有储量就占全国的97%,氯化钠储量占全国的81%,锂矿储量占全国的83%,氯化镁储量占全国的99.7%,锶储量占全国的47%。新疆则是我国陆地猎取石油新产量和新储量的要紧地区。据有关部门预测,在大于1亿吨的油田资源储量中,西北地区占全国的41%。在全国四大气田中,有3个(塔里木、柴达木、陕北)分布在西北地区。 3.1.

23、2 西北地区的人文和天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不仅拥有众多独特的自然风光,如黄土高原地貌、绿色草原风光、无垠沙漠戈壁、世界屋脊奇观、森林冰川雪峰、长江黄河源头等,而且还拥有多种多样的历史名胜古迹和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风土民情、特不是少数民族风情。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西北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西北地区人文和天然旅游资源开发将成为西北经济社会进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3.2 通过近50年的建设与进展,西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一批重要特色产业基地。 3.2.0 西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产品基地。全国最优质的长绒棉、彩色棉的要紧产区在新疆。全国五大草原牧区中,有三

24、个集中在西北(指新疆、青海、甘肃,假如将内蒙古也算作西北地区,则有四个集中在西北),可利用草原面积达14亿多亩,占全国牧区草原总面积的43%。 3.2.1 西北地区依旧我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和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西北地区已建成煤电油气综合能源基地,石油、天然气和化工生产基地,镍、铝、铅、锌有色金属生产基地,钠、锂、钽等稀有金属生产基地也在建设之中。 3.2.2西北地区也是我国宝贵中草药材、稀有山珍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专门多宝贵中草药材和稀有山珍,就出产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其中,有专门多差不多得到开发。 3.3西北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力量相对集中,具有专门强的集聚和领先

25、优势。 3.3.0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西北地区的科技、教育事业也获得了专门大进展。目前,西北地区的文盲、半文盲占全地区人口的比重差不多大幅度下降,人均受教育水平差不多明显提高。但科技、教育在全地区的分布不匀,力量要紧集中于一些大都市和中心都市。陕西和甘肃现有各类高等学校近60所,在西北地区设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科研院所及其所属研究机构,也大部分集中在这两个省。其中,陕西省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28个,部级重点实验室32个,是我国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仪器、仪表、农业等领域重要的科研基地。西安则已成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科技教育中心,拥有高等院校近40所,各类科

26、研及技术创新机构4000多个,专业技术人员约40万人。甘肃省兰州地区现有中科院及各部委所属科研机构25个,拥有国家重点研究实验室9个,在基础科学和应用工程等诸多领域都有一批相当先进的设备和实验室。西北地区的其他一些省(区),科教力量也要紧是集中在省会都市和中心都市。 3.3.1 科技和教育在地理上的分布不均匀,尽管不利于全区范围内科技与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但在地域广袤、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西北地区,这种分布也有助于产生聚拢效应,形成领先优势。由此,科技与教育的这种分布也就成了西北地区以后进展和实施大开发的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 3.4西北地区是我国“贫穷落后”和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具有劳动成

27、本低和多民族共处的比较优势。 3.4.0 “贫穷落后”、人均收入水平低是西北地区的一般经济特征。目前全国尚未解决温饱的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其中专门大一部分集中在西北地区。假如做一下全国范围的劳动力成本比较,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的劳动力可能是最廉价的了。关于西北地区城乡居民个人来讲,劳动力收入水平低尽管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情况,但它却能够成为吸引外部资本进入的重要优势。这关于西北地区的以后经济社会进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3.4.1西北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拢区,少数民族人口占较大比重。其中,新疆和宁夏为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青海、甘肃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也占有一定比例。按人口

28、统计,除陕西外,目前新疆、宁夏、青海、甘肃4省区少数民族人口合计为1741万人,约占4省区人口总数(5328万人)的32.7%。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差异较大,但他们大都有相同的宗教信仰。多数少数民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也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这就为少数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融洽合作奠定了基础。长期以来,多民族间的和睦共处、融洽合作,关于推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少数民族群众在宗教信仰上的认同,也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凝聚作用和稳定作用。多民族间的和睦共处与合作以及宗教信仰的认同,实际上构成了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特不是实施西北大开发的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将其放到

29、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充分发挥多民族和睦共处、融洽合作的稳定作用和宗教信仰的补充作用。 3.5西北地区依旧我国边境线最长的地区,亚欧大陆桥恰好横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边境线长达5000多公里(假如加上内蒙古,边境线则达上万公里),与蒙古、俄罗斯等8个国家交界。仅新疆边境县(市)就达33个,边境县(市)国土面积和人口分不占全疆的40%和28%。与历史上形成的“丝绸之路”高度吻合,世界上第二条亚欧大陆桥恰好横穿西北地区,成为西北地区东与太平洋沿岸国家、西与南亚、中亚和欧洲国家经济贸易往来的要紧通道。这些构成了西北地区通过陆路进一步扩大与周边国家交流和经济往来的一大优势。 3.6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

30、展具有前快后慢的特点。通过几十年的努力,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差不多获得了专门大进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绝大部分人口差不多解决了温饱、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但同时也应看到,自80年代以来全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西北地区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却相对较慢。如此一来,不仅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拉大了,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拉大了4. 西北大开发的制约因素 4.0在实施西北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应当看到资源的优势及其特点,还必须对开发中面临的制约因素及其劣势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实际上,西北地区大开发的制约因素及其劣势也是特不突出的。归纳起来,要紧是以下几个方面: 4.1西北地区地广人

31、稀,干旱缺水,生态环境脆弱。 4.1.1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相当低。目前青海森林覆盖率只有0.35%,新疆为0.79%,宁夏为1.54%,甘肃为4.33%。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不断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据统计,目前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其国土总面积的46%,陕北地区所占比例则高达75%,即使是新疆也达到25.8%。仅陕北一地每年流入黄河三门峡以上河段泥沙就达8亿吨左右,占该河段泥沙流量总数的50%。 4.1.2森林的人为过度砍伐、荒原的人为过度开垦、草原的过度放牧,进一步加速了西北地区森林和草场退

32、化,造成了更大面积的土地沙化和荒漠化。目前,青海全省差不多有1/5以上的草场形成中度以上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已占其国土面积的17.4%以上;新疆草场退化面积和虫、鼠害面积已达3.2亿亩,占可有效利用草场面积的44%,土地沙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则高达49%。 4.1.3上述情况表明,在西北大开发中加强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先做恢复与爱护工作,继而进一步搞好建设工作,将是实施西北大开发、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进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基础。 4.2西北地区地域宽阔,基础设施条件差。 4.2.1 通过50年的建设,西北地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相关于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的需要

33、和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仍然严峻滞后。一是总体规模明显不足。尽管按人均指标及GDP指标衡量,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设施的拥有量,除公路客运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其他指标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然而,假如按土地面积及资源拥有量计算,约占全国国土面积1/3的西北地区,交通通讯设施比重仅占全国的1/10左右,西北地区每平方公里铁路、公路的密度也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铁路没有形成网络,公路国道主干线尚未连通,缺少内河航道,管道覆盖面窄。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铁路营运里程、公路营运里程和内河航运里程近分不占全国的12.86%、10.81%和1.48%,航空港总数也是全国最少的。在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

34、后,尽管决定改扩建的20个机场中有近一半部署于西北地区,但由于西北地区地域宽阔,仍然不能从全然上改变这一地区交通运输条件差的问题。西北地区的通讯设施、水利设施、都市公共设施尤其是社会性基础设施更是落后。由于地广人稀、财力不足,水利设施建设长期不能提到日程。能源基础设施的落后进一步恶化了西北地区的能源消耗结构,加速了这一地区的生态破坏速度。二是基础设施技术等级较低。例如,受资金短缺、自然环境恶劣等因素的阻碍,西北地区高等级公路路段少,低技术等级路段长,总体质量差、通行能力不足。铁路牵引定数低,复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三是线路分布不平衡,道路“瓶颈”未消除,沟通区域的交通通道少。西北

35、地区的交通设施在地区间、城乡间、农区与牧区间的差异较大。目前,青海省仅有一条尽头铁路,陇海线还有部分没有通复线,宝成铁路、宝天铁路长期超负荷运行;而全国面积最小的宁夏尚无一条纵贯南北的高等级公路,即使西北地区最发达的陕西省也还有1600个行政村不通公路。四是基础设施治理和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与局部白费并存,“所建非所用”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基础设施如一些水利和都市道路、管网、线路等,没有资金进行经常性的维修改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五是有些能够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市场化程度还专门低,阻碍了基础设施自身的可持续进展能力。尽管有些省区和地区差不多开始“按商业化原则经营公用事业”,但数

36、量还不多,需要有一个大的进展,否则交通建设投资渠道少、资金紧缺的问题就专门难缓解。 4.2.2西北地区远离海上通道,尽管周边毗邻8个国家,是该地区对外经济往来和贸易活动的得天独厚的有利资源。然而,由于这些国家大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进行经济贸易交往的规模和数量不可能专门大。西北地区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就要大力进展与欧洲、非洲以及太平洋沿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与贸易。而要进展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和贸易,就必须先通过陆路将物资运至海岸线上的通商口岸,然后才能通过我国的和国外的海上通道,实现与海外诸国的经济往来与贸易。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西北地区进展对外经济往来和贸易的高成本现实。4.3

37、 西北地区相对封闭,传统观念束缚较多,商品意识淡薄。4.3.1 西北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到目前为止,甚至专门多城里人还对市场畏惧躲避,政府依靠倾向十分强烈。人们情愿到政府部门工作,而不想也不情愿到市场去闯荡。“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关于传统的东西比较留恋,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生活中发生的新现象、新事物,看不明白、吃不透、受不了。有人戏称这是“坐在花瓶里看世界”。4.3.2西北地区民众的商品意识淡薄。其最典型的表现是,许多牧民至今仍将存栏牲畜的多少看作是财宝储藏的手段,把饲养更多的牲畜而不是出售更多的牲畜作为拥有更多财宝的象征。结果,不仅造成了草场的过量载畜、植被破坏和草场退

38、化,而且也造成了牧民收入水平的长期停滞。除此以外,还有专门多企业和个人可怕不人赚钞票,这种意识的普遍化,也严峻阻碍了本地优势产业的应有进展。4.3.3西北地区观念落后,还表现在民营经济难于更快进展上。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仍然是国有经济占绝大比重,民营经济进展规模和水平都特不低。官本位是人们行为处事的差不多准则,传统体制的阻碍根深蒂固。个人和企业对政府过度依靠、地点政府对中央过度依靠,“等、靠、要”现象相当普遍。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国有企业冠以行政级不。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常常不是按“市场”规律办事,而是看“市长”脸色行事。如此等等,分不从不同角度与侧面,反映了西北地区观念落后的程度与状态。4.

39、4西北地区人口增长快,平均文化水平和素养低。4.4.1 人口增长快。建国以来,西北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49年至1982年,西北地区人口年均增长率为26.0,同期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为18.9;1982年至1999年尽管降为15.4,但仍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13.4的水平。经济落后、观念落后、早婚早育、多胎生育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的要紧缘故。青海的早婚率高达10.1%,仅次于西藏(21.0%),宁夏尽管较低也达6.1%。少数民族家庭生二胎、农牧民家庭生三胎的现象相当普遍。4.4.2人口平均素养较低,文盲半文盲率较高。除新疆外,1999年西北其他省区文盲半文盲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0、。其中,青海文盲半文盲率为42.9%,甘肃为28.7%,宁夏为25.6%。甘肃省41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34.6%。青海农村牧区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达71.6%。青海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90%,而纯牧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仅为70%,个不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30%。目前,青海省还有10%的地区只能普及三年或四年义务教育;宁夏南部山区还未普及六年义务教育。4.5西北地区人才增量不足,人才存量大量外流。4.5.1人才增量不足。西北地区尽管高等学校许多,但分布极不均匀。例如,西安市有高等院校近40所,几乎占去了西北地区高校总数的一半,阻碍了人才增量的均衡分布与供给。此外,职

41、业教育普遍滞后,各种有用型人力资源供给更是严峻不足。1998年,全国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中学在校生数占中等学校的比重为14.2%,而西北地区只有12.2%,其中宁夏为11.1%,甘肃只有9.8%,青海只有9.4%。4.5.2年轻科研骨干大量外流,人才存量流失和白费严峻。例如,近五年来甘肃外流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专业人员、科研与教学骨干占70%左右,年龄差不多都在45岁以下。陕西流失的各类人才中,电子、生物、新材料专业约占50%。而尚未外流的人才,由于体制限制,也有专门多得不到充分利用。4.6经济进展水平差距拉大,居民收入水平低。4.6.1人均GDP水平相对下降。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西北地

42、区人均GDP为322元,相当于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84.9%。到1999年,西北地区人均GDP尽管增加到4498元,但其相对水平指数却下降到了68.7%,即人均GDP的相对水平比改革开放之初下降了16.2个百分点。除新疆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外,西北其他省区人均GDP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甘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7%,陕西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6%,宁夏和青海也分不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1%和71.4%。4.6.2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低。1999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五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分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65.9%、61.4%、66.4%、81.0%和6

43、6.7%,都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分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5%、76.4%、80.3%、76.4%和90.9%。假如按加权平均数计算,目前西北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0%和68%左右。目前,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脱贫与进展仍然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各省区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西北各省区的农村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4省区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和进展仍存在诸多困难。这4个省区尚未脱贫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约占4省区少数民族人口总数(1741万)的9.2%。其中新疆、青海、甘肃三省区少数民族聚居地贫困

44、人口分不约为83.75万、27.8万和37万,分不占本省区少数民族人口的7.6%、12.93%和15.88%。宁夏回民聚居区贫困人口尚有13.5万。4.6.3工业进展落后。尽管通过近50多年的建设,西北地区工业尤其是重工业获得了专门大进展,但层次低、投入产出效率也低。1999年,西北地区人均实现工业增加值只有1400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9.9%。4.6.4都市化水平不高。尽管西北地区的专门多都市具有专门高的“首位度”,但中小都市进展滞后,全地区都市化平均水平专门低。1997年,西北地区显性都市化率(指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仅为28.6%,隐性都市化率(指目前仍为农村户口但居住在都市或

45、小城镇、并从事非农产业的隐性都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则只有10.5%,分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比沿海地区低5.4个百分点和11.2个百分点。都市化水平低,在客观上也阻碍着西北地区产业水平的提高4. 西北大开发的制约因素 4.7西北地区产业进展层次较低,企业竞争力较弱。 4.7.1产业进展层次低。尽管从总体上看,西北地区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已跃居首位,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呈现“二三一”型格局,差不多与全国情况一致。但全地区仍有近60%的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而是一个低水平的产业结构。 4.7.2产业内部结构层次也不高。例如,在农业部门中,种植业比重较

46、高,林牧渔业比重偏低。种植业内部则是粮食比重偏大,粮经比例失衡。陕西、宁夏和甘肃粮经比例(1998年,按产值计算)分不高达10.2:1、6.72:1和6.58:1,大大高于全国5.33:1的平均水平。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仍是西北地区农业的突出特点。 4.7.3工业内部也存在着严峻的结构失衡问题。重工业偏重,轻工业偏轻,工业进展呈现出典型的资源型特征。能源和原材料等初级产品生产占主导地位,缺乏深加工工业,工业生产的产业链条短、层次低。而且,各地区对资源综合利用的程度较低,资源白费现象严峻。大量具有较高价值的镁、锂、锶等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企业竞

47、争力十分低弱。 4.8西北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市场机制还差不多上处于从属地位。 4.8.1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国有经济一直占有专门高的比重。1999年,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总产值中,西北地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78.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9个百分点。其中,陕西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为76.8%,甘肃为78.0%,宁夏为56.5%,青海为79.2%,新疆为87.6%。除宁夏外,其他省区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西北地区中央隶属企业多,有些省区工业产值一半以上来自中央企业,地点工业所占比重较低。受条块分割的阻碍,市场开发与生产经营上的“两张皮”现象特不严峻。 4.8.2民营经济数

48、量和规模均专门小。国有经济改革滞后,非公经济、特不是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展严峻滞后,加上市场闭塞,必定使市场机制无法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并处于从属地位。1999年,西北地区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无一例外都出现了全行业净亏损,实现利润总额为- 11.9亿元,工业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总资产贡献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情况均从不同角度表明,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的企业经营机制还与市场经济的进展相脱节,市场机制还处于从属地位。 4.9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低,外资引入力度小,进出口贸易额少。 4.9.1对外开放水平低。尽管早在1992年西北地区一些沿边都市

49、(如伊宁、塔城、博乐)以及五个省区的首府都市就对外开放了,但受地理条件、投资环境、经济进展水平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限制,到目前为止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仍然专门低。加上国家给予西北地区的政策优惠力度还远不如沿海地区,加之观念保守、不能用足用活政策,外资引入的力度也就必定较小,数量也不可能多。 4.9.2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一直专门少,所占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85年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为3.16%,1990年己降为1.62%,1995年下降为1.39%,1999年进一步下降为0.9%。到1999年底,西北五省区共有利用外资项目7099个,协议金

50、额139.9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仅分不占全国的2.08%、1.82%和1.87%。另外,西北地区实际利用外资的要紧方式是对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资比重较小、且资金到位率较低。例如,1999年西北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资金到位率只有56.1%,其中宁夏为32.3%、新疆为39.1%、甘肃为49.8%,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97.8%的水平。5. 西北大开发的制约因素 5.0实施西北大开发,必须首先确定一个统领全局的总体思路。没有一个总体思路,实施大开发就不可设想。要依照西北地区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包括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及其优劣和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制度资源的状况及其长短,按照中央提出

51、的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大开发的总体思路。依照我们的调查,实施西北大开发的总体思路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5.1在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从大处着眼、从“不大”处着手,要有长期作战的预备。实施西北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西北地区要逐步缩小与东南沿海地区之间的进展差距,实现经济社会的大进展,就必须在认真总结东部沿海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和发达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本地实际和特点的再创新。要切忌急于求成、贪大求快。要从西北地区的客观条件与实际动身,放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地推进大开发工作,选准“特”、“小”,

52、力求“精”、“好”。 5.2在总体思路上,既要坚持后发地区必须实行的“赶超”战略,又要坚持实行当代社会差不多普遍认同的“可持续进展”战略,走“赶超”与“可持续”并举、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共同振兴的进展道路。 5.3在大开发目标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富民强区”和可持续进展作为大开发的全然目标。区域经济大开发与国民经济大进展一样,其全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福利,而不是为了开发而开发。假如在大开发中经济总量增加了、物质财宝也大幅度增加了,但民众的经济福利没有实质性增加,人们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伴随的是生态环境的大破坏和贫富悬殊的加剧,那么,这种增长确

53、实是形式上的、不可持续的,本质上是一种早已被人类放弃的“没有进展的增长”。必须将大开发和大进展的全然目标转到可持续协调进展上来,转到“富民强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民经济进展力以及地区经济竞争力上来。 5.4在经济增长速度的安排上,要力争一个比东部高得多的持续高增长。 5.4.0相对而言,西北地区的经济社会进展要比东部沿海地区落后整整一个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差不多进至工业化中期的后半时期,而西部、特不是西北的大部分地区则依旧刚刚进入工业化的初期时期。除此以外,西北地区的经济体制、市场结构、投资环境(包括软环境)等等都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这种现实,在客观上决定了西北地区大开发的难度。西北地区要实现较大

54、进展,在经济进展速度上,就不能不通过较大努力、突破常规,以超过全国甚至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水平的速度,实现西北地区经济的持续高增长。 5.4.1依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第十个五年打算和2010年长远进展规划的建议,假现在后全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持续保持7%的话,那么,西北地区经济社会进展要实现大跨越,就必须至少保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10%的增长速度。只有保持如此一种增长速度,才有可能在其他条件配合较好的情况下,用1427年的时刻,使西北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目前仅相当于全国68.7%的水平,逐步提高到75.0%的水平。若再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0%的水平,则至少需要2347年。可见,“

55、赶超”之事,讲着容易,确实做起来,并不轻松。特不是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已发生专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我国经济差不多告不短缺,全国范围内的“买方市场”差不多形成,传统的要紧依靠外延式数量扩张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已不复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央做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也已步入实质性操作与推进时期,如此等等,这些条件的变化都将对西北大开发及其以后进展产生重要阻碍。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地区实施大开发,就不能不以新的姿态、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争取一个比东部高得多的持续高增长。 5.5在战略部署上,要把“更新观念、改善环境、优化结构、创新制度、扩大开

56、放、科教先行”作为实现大开发的前提。为实现西北大开发的长远目标,以后510年内,在具体部署上必须首先特不强调更新观念、制度创新、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同时还要把改善生态和交通环境、调整和理顺关系、选择和实施新的生产方式、大力进展科技和教育、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等等置于十分突出的位置。否则,西北地区大开发、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大进展、西北地区实现新的腾飞,都将是一句空话。 5.6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长短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退耕还林草,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长短结合、分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架桥、铺路、修建机场,也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新技术引进、新项目上马

57、,更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长短结合、分步实施。整个大开发工作,始终要坚持这些原则。在具体工作的组织与实施中,要特不注意长期与短期的结合,有打算、分步骤。短期内办不到但又对长期进展具有重要阻碍和制约作用的情况,尽管也能够临时不办,但要将其纳入长期规划之中,做到有预备、有安排、有部署、有时限。有些短期必须办、而条件又不同意把摊子铺得太大的情况,或从长期进展的角度看还临时不能办的情况,要从实际动身,相机抉择,努力争取在具备条件时再办并将其办得更好。短期内要办的情况,则必须注意从长期进展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论证,以求短期做的事具有较好的长期效果。总之,在开展大开发的各项具体工作中,要讲求科学,要在统筹

58、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切实将长短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大开发动员轰轰烈烈、大开发操作扎扎实实、大开发实施有条不紊。 5.7在大开发的切入方式上,要突出城镇化建设,用人口的集聚效应带动地区经济社会的进展。从总体上讲,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除各种层次的都市外,多数地区人居分散,缺乏人口的集聚效应。要充分利用西北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改变传统的开发观念与方式,在切入方式上,将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突出出来。以城镇化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加快西北地区城镇化建设,引导人口由分散走向集中,并由此带动全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进展。力争通过50年左右的困难努力(即到建国100周年时),将西北地区初步建成生态协调、经济繁荣、人口相对

59、集中、人民生活安康的现代化大西北。6. 加快西北大开发的工作重点与政策选择 6.1要明确和细化西北大开发的近期工作重点,从实际动身进行大开发政策的配套与选择。 6.1.0中央在部署西部大开发工作的过程中,曾明确提出重点做好五个大方面的工作,包括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抓好科技与教育、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等等。显而易见,西北大开发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然而,由西北地区的条件所决定,仅抓这五个方面还不够,即使这五个方面也还有一个突出什么、从哪里入手抓的问题。依照前面差不多分析与阐明的西北大开发的历史背景、优势和劣势以及总体思路,我们认为,西北地区近期工作的重点应当从如下六个方面

60、入手:一是以大面积建设生态城镇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二是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操纵人口过快增长,坚持科教先行,全面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素养;四是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五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大开发制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进展机制;六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为西北大开发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6.1.1要从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动身,针对大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做好配套政策选择工作。就如同道路差不多指明后,假如不解决行路的手段与工具问题,依旧迈不开步子、从而走不行路一样,在明确了西北大开发的重点及其突破口以后,还要进一步研究和阐明推进和实现大开发的各项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