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10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10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10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10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公开课教案-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对比学习法探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人生思想的变化【学习目标】对比学习法探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人生思想的变化【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横向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定风波,归 纳分析苏轼同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变化。难点:纵向对比苏轼与陶渊明、屈原、李白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同【教学教法】对比法、点拨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孟子对宋勾践说的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成了 两千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 同时也寄托了文人人格 的象征。有这样一位词人,他一生惨遭被贬,却能在人生的困境中完 美诠释这句话的意义,使得中国的词坛上从此

2、幸得一位天才, 他就是 苏轼。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州,走进苏轼,一起探究苏轼人生思想 的变化。二、探究学习探究一:横向对比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与定风波,归纳分析苏轼同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变化。(提示:结合重点句子分析归纳)教师:大家在之前学过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的 基础上,大家来探讨研究一下,这几首词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学生1:赤壁怀古中“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见对历史英雄 人物的感慨之中,更多的是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然终不得志的愤懑, 以及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年华虚度的悲叹,他的内心是极其矛盾 挣扎的。学生2:赤壁赋中对曹操的描写“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的惋惜悲叹,

3、让他对人生的思考更近一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在感慨世事的纷扰虚无的同时,渴望从那唯一不变而又与世 事无关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脱,带有了佛老思想。学生3:定风波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将苏轼内心的矛盾与感慨化为了平静,黄州期间清苦恬淡的生活, 置地耕田、种桑养牛的人间快乐,让他面对风雨来临时,显得更加从 容,更加自我释怀。教师总结:情感变化:积极入世一一超脱出仕一一自我释然探究二:纵向对比苏轼与陶渊明、屈原、李白在人生态度上的不同(1)苏轼与陶渊明:学生3:陶渊明是东晋隐逸诗人,苏轼是宋朝文官政权下士大夫的代 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归隐情结,但

4、在面对仕与隐的人生命题时, 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陶渊明历尽仕途坎坷,经过一番心灵挣扎, 最终隐居田园,“归隐”之于他,是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 是一经决定绝不动摇的人生信念。而苏轼始终徘徊在仕与隐之间,内心矛盾,最终没有迈出归隐的那一 步,“归隐”之于他,是无奈,是向往,是对现实的逃避,却不是生 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教师:可见,通过比较,我们看出了陶渊明是自我喜爱回归本真,而 苏轼的“归隐”确实一种向往、无奈。(2)苏轼与屈原:教师:苏轼和屈原在人生遭遇和人格品质上有一定的相同性,但是他们在待人生等问题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却又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学生4:屈原方正高洁(所谓“其志洁,

5、其行芳”)、嫉恶如仇, 九死不悔。屈原个性执着,深固难徙,在浑浊现实前,屈原处世没有 任何妥协回旋的余地,也没有一点圆通解脱的方法,最后他只能以死 节的态度为维护自已高尚的节操而自沉。屈原所展示的是最为纯正高 尚的理想人格,“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 父)。性格决定命运,因此屈原自始至终是一位不容于世俗社会, 特别是不容于其政治环境的悲剧人物。教师点拨:我们的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他是宋嘉佑的进士,曾 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他在宋 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 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乌台诗案”,被人构陷入狱。

6、出狱后被贬 黄州。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檐州(今海南檐 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直到宋徽宗即位时, 他才得遇被赦北归。但是不久就死于常州。可见,苏轼豪迈而旷达,虽几经宦海沉浮,但总能以良好的心态化解, 达到融通。苏轼当然也有独立的人格,有刚强耿介的个性,鲜明的是 非观念,好讥讽,多幽默,并不时表现出他的本真率性,然而他往往 融入了更多的人生阅历、智慧彻悟。这种所谓旷达者,旷放而通达, 是饱经阅历挫折后,经过淘洗了的智慧型的人生哲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是将人生社会的一切遭遇, 幸与不幸,纳入一种自然规律的平静心态之中,一切顺应自然

7、,从而 在心理上得到一种宁静平和。这就是苏轼彻悟、智慧、超然的人生态 度。所以,余秋雨在黄州突围中这样写道:“他从监狱里走来,带着 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犯的身份走来,带着官场和文坛 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一路上小人牵着大师,大师牵着历史,一路走来了黄州”(3)苏轼与李白:教师:同为豪放派,苏轼和李白在风格与情感上有何不同呢?学生5:苏轼的豪放比李白更胜一筹。他俩的诗词同具有雄奇壮阔的豪放风格, 但在写景状物上还是有所区 别:苏轼的诗词描写比较客观,并能在描写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 经历以及对社会、人生、自然的哲理性思考,生命个体在思想上力求 超越时空局限,以旷达、超脱的胸襟对待人间的

8、荣辱得失。而李白在描写上,更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和想象成分, 写景之后抒 发一些热爱山水自然,鄙弃恶浊尘世的感慨,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更深 层次的理性思考和主体感悟。教师总结:”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储和升华, 他,真正地成熟了一一与 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灭寂之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 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余秋雨黄州突围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 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 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 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黄州突围可见,“也无风雨也无晴”更多得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苏轼内心蜕变后 的释然。生活中,面对风雨,面对逆境时,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学生6: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教师总结:这样的人生正是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 真实写照。苏轼的多情造就了他的豪放;他的豪放造就了他的豁达; 他的豁达造就了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