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卢氏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高三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加速度为2m/s2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4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2、甲

2、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3、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荷量q=2.010-9C,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动到b点,在这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外力做的功为6.010-5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8.0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为()A1104VB-1104VC4104VD-7104V 4、如图所示为两个等量异

3、号点电荷所形成电场的一部分电场线,P、Q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BP点电势比Q点电势低C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小D电子从P沿直线到Q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恒定不变5、2018年11月央视报道了一则“超级高铁”新闻,最高时速可达4000公里/小时,观众惊呼是“黑科技”其实就是利用真空管技术和磁悬浮技术,让列车在没有摩擦阻力的胶囊管道”中实现超高速运动工程人员在3.2公里的直线测试轨道进行试验,启动后仅用时3秒就可以通过,则( ) A新闻中4000公里/小时是平均速度B用时3秒是时刻C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只受重力作用D测试轨道为3.2公里是位移的大小6、为估

4、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出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上升了4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kg/m3)( )A0.15PaB0.54PaC1.5PaD5.4P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太极球是广大市民中较流行的一种健身器材将太极球简化成如图所示的平板和小球,熟练的健身者让球在竖直面内始终不脱离板而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运

5、动到图中的A、B、C、D位置时球与板间无相对运动趋势A为圆周的最高点,C为最低点,B、D与圆心O等高球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 )A在C处板对球所需施加的力比A处大6mgB球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球在最高点A的速度最小值为D板在B处与水平方向倾斜角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8、如图,水平放置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MN、PQ处于竖直向下的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为L,导轨右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一根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垂直导轨放置,并与导轨接触良好现使金属棒以某初速度向左运动,它先后经过位置a、b后,到达位置c处刚好静止已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金属棒经过a、b处的速度分别为v1、v2,a

6、、b间距离等于b、c间距离,导轨电阻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金属棒运动到a处时的加速度大小为B金属棒运动到b处时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Q指向NC金属棒在ab与bc过程中通过电阻R的电荷量相等D金属棒在a处的速度v1是其在b处速度v2的倍9、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板水平,两微粒a、b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b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质量比b的大B在t时刻,a的动能比b的

7、大C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相等D在t时刻,a和b的动量大小相等10、如图所示,物块P、Q紧挨着并排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P的左边用一跟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块P、Q处于静止状态;若直接撤去物块Q,P将向右滑动。现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向右拉Q,直至拉动Q;那么在Q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的大小、地面对P的摩擦力的大小、P对Q的弹力的大小、地面对Q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始终增大,始终减小B保持不变,保持不变C保持不变,增大D先不变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如图所示,用“碰撞实

8、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必须要求满足的条件是_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是水平的C入射球每次都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D若入射小球质量为m1,被碰小球质量为m2,则m1m2(2)图中O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m1多次从斜轨上S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P,测量平抛射程,然后,把被碰小球m1静置于轨道的末端,再将入射球m1从斜轨S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m2相撞,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B测量小球m1开始释放高度hC测量抛

9、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D分别找到m1、m2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NE测量平抛射程(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用(2)中测量的量表示);12(12分)如图所示是利用自由落体运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所用的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1)甲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重物刚要下落时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得OA=11.13cm,OB=17.69cm,OC=15.90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已知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1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

10、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_J;重物的动能增加量Ek=_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由于该实验没有考虑各种阻力的影响,导致Ep与Ek不相等,这属于本实验的_误差(选填“偶然”或“系统”)(3)乙同学想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打出了一条纸带后,利用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间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12v1为纵轴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由于图线没有过原点,他又检查了几遍,发现测量和计算都没有出现问题,其原因可能是:_乙同学得出该图线的斜率为k,如果不计一切阻力,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_k(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四、计算题:本题

11、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某科技小组学习了反冲现象后,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甲所示,小车上固定一个右端开口的小管,管口刚好与小车右端对齐。小管内装有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硬弹簧,小车与管的总质量为M=0.2kg。将一个大小合适、质量为m=0.05kg的小球压入管内,管口的锁定装置既可控制小球不弹出,也可通过无线遥控解锁。小球弹出时间极短,在管内运动的摩擦可忽略。该小组利用此装置完成以下实验。实验一:测量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如图乙所示,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小车右端与桌面右端对齐,并在小车右端悬挂重锤线到地面,标记出O

12、点。固定小车,解锁后,小球水平飞出,落到地面上的A点。测得OA的距离为x=2.4m,小球抛出点的竖直高度为h=0.8m。取m/s2。实验二:对小车反冲距离的理论预测与实验检验如图丙所示,将该装置放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解除锁定,小球弹出瞬间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已知地面对小车的阻力恒为车对地面压力的k=0.3倍。该小组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出小车反冲距离的预测值为s,再通过实验测得反冲距离的实际值为s。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及所学知识解答以下问题:(1)求小球锁定时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EP;(2)请你帮助该小组计算小车反冲距离的预测值s;(3)请分析说明根据现有信息能否预测s与s的大小关系

13、。14(16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冬奥会运动项目跳台滑雪是其中极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所示,质量m=60 kg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滑道AB的A处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已知该运动员的加速度a=3.6 m/s2,到达助滑道末端B时的速度vB=24 m/s,A与B的竖直高度差H=48m。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圆弧滑道平滑衔接,已知助滑道末端B与圆弧滑道最低点c的高度差h=5m。圆弧半径R=12m,运动员运动到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N=6mg,取g=10m/s2。试求:(1)运动员在AB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f的大小;(2)运动员从B点运

14、动到C点克服阻力做的功W。15(12分)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物体施加一个随距离均匀减小的水平拉力作用,拉力减小到零时撤去,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拉力与距离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第二、三、四次力的初始值为第一次的2、3、4倍(1)求物体第一、二次运动的位移之比;(2)已知第一次撤去拉力时物体速度为,第二次撤去拉力时物体速度为求第三次刚撤去拉力时物体的动能;(3)已知第一次力作用时物体的最大速度为,第二次力作用时物体的最大速度为;求第 n 次力作用时物体的最大速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1、C【解析】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即可求得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求出前1s内的位移之后,与时间相比即可求得平均速度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根据推论:求解速度增量根据求解【详解】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可得质点的初速度 v0=5m/s,加速度a=4m/s1故A错误B、由可得前1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B错误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x=aT1=411m=4m,故C正确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关键要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推论等运动学公式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应用2、C【解析】A在010 s内,乙车的速度一直比甲车大,两车

16、应逐渐远离,则A错误;B在1020 s内,甲车的速度一直比乙车大,两车逐渐靠近,则B错误;C在515 s内,两图象与坐标轴的面积相等,则两车的位移相等,则C正确;D在t10 s时两车速度相等,相距最远,则D错误3、A【解析】质点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和其他外力对质点做功,引起质点动能的增加电场力做功为Wab=qUab,根据动能定理求解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详解】根据动能定理得:qUab+W其他=Ek 得:Uab=,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4、C【解析】A由图可知,P点周围的磁感线比Q点稀疏,故P点的场强比Q点小,选项A错误;B由电场线的方向可知,电场由P到Q,而电势

17、沿电场线方向是降低的,故P点电势高于Q点电势,选项B错误;C那么电子是负电荷,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的电势能,选项C正确;D由于P到Q间的电场强度是变化的,故电子从P沿直线到Q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是变化的,选项D错误。故选。5、D【解析】A.新闻中4000公里/小时是最大速度,不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B.用时3秒是时间,不是时刻,故B错误;C.列车在真空管道中受到重力作用和支持力和水平方向的安培力的作用,故C错误;D.由于是直线运动,所以测试轨道为3.2公里是位移的大小,故D正确6、A【解析】由于是估算压强,所以不计雨滴的重力设雨滴受到支持面的平均作用力为F。设在t时间内有质量为m的雨水的

18、速度由v=12m/s减为零以向上为正方向,对这部分雨水应用动量定理Ft=0(mv)=mv得到设水杯横截面积为S,对水杯里的雨水,在t时间内水面上升h,则有m=ShF=Sv压强故A正确,BC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CD【解析】A项:A处根据解得,在C处根据,解得,故在C处板对球所需施加的力比A处大2mg,故A错误;B项:由于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改变,故球的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 C项:在A处板对球所需施加的力,速度最

19、小即NA最小,故即,所以球在最高点A的速度最小值为;D项:设在B处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对B受力分析可知:,所以板在B处与水平方向倾斜角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故D正确点晴:本题考查竖直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注意找到各点的向心力8、BC【解析】A金属棒运动到a处时,有:,安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故A错误;B金属棒运动到b处时,由右手定则判断知,通过电阻的电流方向由Q指向N,故B正确;C金属棒在ab过程中,通过电阻的电荷量:,同理,在bc的过程中,通过电阻的电荷量,由于,可得,故C正确;D在bc的过程中,对金属棒运用动量定理得:,而,解得:,同理,在ac的过程中,对金属棒运用动量定理得:,而

20、,解得:,因,因此,故D错误9、B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电容器、带电微粒在电场中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电势能、动量定理及其相关的知识点解析 根据题述可知,微粒a向下加速运动,微粒b向上加速运动,根据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可知a的加速度大小大于b的加速度大小,即aaab对微粒a,由牛顿第二定律, qE=maaa,对微粒b,由牛顿第二定律,qE =mbab,联立解得: ,由此式可以得出a的质量比b小,选项A错误;在a、b两微粒运动过程中,a微粒所受合外力等于b微粒,a微粒的位移大于b微粒,根据动能定理,在t时刻,a的动能比b大,选项B正确;由于在t时刻两微粒经过同一水

21、平面,电势相等,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所以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不等,选项C错误;由于a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合外力)等于b微粒受到的电场力(合外力),根据动量定理,在t时刻,a微粒的动量等于b微粒,选项D正确点睛 若此题考虑微粒的重力,你还能够得出a的质量比b小吗?在t时刻力微粒的动量还相等吗?在t时间内的运动过程中,微粒的电势能变化相同吗? 10、BC【解析】由题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始终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直接撤去物块Q,P将向右滑动,说明P、Q之间存在弹力,Q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同时弹簧对P的作用力为向右的推力。当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向右

22、拉Q,直至拉动Q的过程中,Q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向右的力逐渐增大,则Q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弹簧的长度不变,所以弹簧对P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变;Q相对于P没有运动,则P对Q的作用力不变,P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A. 始终增大,始终减小。与结论不符,故A错误;B.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与结论相符,故B正确;C. 保持不变,增大。与结论相符,故C正确;D. 先不变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与结论不符,故D错误;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BCD ADE 【解析】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因为下落的时间相

23、等,则水平位移代表平抛运动的速度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详解】(1)因为平抛运动的时间相等,根据v=x/t,所以用水平射程可以代替速度,则需测量小球平抛运动的射程间接测量速度故应保证斜槽末端水平,小球每次都从同一点滑下,但是轨道不一定是光滑的;同时为了使得被碰球能飞的更远,防止入射球反弹,球m1的质量应大于球m1的质量;故BCD正确,A错误;故选BCD.(1)根据动量守恒得,m1v0=m1v1+m1v1,两球碰撞前后均做平抛运动,根据x=vt可以,由于时间相同,则x与v成正比,则要验证的关系可表示为: m1OP=m1OM+m1ON,所以要分别找到m1、m1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M、

24、N,从而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同时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1和小球1的质量m1、m1故选ADE.(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可表示为m1OP=m1OM+m1ON;【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的步骤,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无需测出速度的大小,可以用位移代表速度同时,在运用平抛运动的知识得出碰撞前后两球的速度,因为下落的时间相等,则水平位移代表平抛运动的速度12、(1)1.73, 1.70; (1)系统; (3)先释放重物再接通电源; 等于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0.01s(1)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Ep=mghOB=19.80.1769J1.813J=1.73J;B点的速度为:vB=xOC-xOA4T =1.85m/s则动能的增加量为:Ek=12mvB1=1.70J(1)各种阻力是不可避免的,这属于系统误差;(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物体下落的高度为0时,物体的速度不为0,说明了操作中先释放重物,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若没有阻力,根据机械能守恒知:mgh=12mv1,则12v1=gh,斜率k=g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