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3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4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知识脉络+同步训练(含答案)知识脉络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戊戌维新运动1、历史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的加深;维新思想的兴起。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变法维新提供了理论依据。2、序幕:“公交车上书”。3、高潮:“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2)标志: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颁布“明定国是”诏书。(3)内容: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史称“百日维新”。4、失败: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变

2、法期间的改革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均被废止。5、失败原因(1)守旧势力很强大。(2)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3)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6、意义(1)戊戌维新运动对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2)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二、义和团运动1、背景(1)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2)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后引发了一系列冲突。(3)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2、口号:“扶清灭洋”。3、结果:在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4、评价(1)义和团运动具有强烈的反帝爱国倾

3、向,也存在明显的盲目排外行为。(2)由于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但它所展现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使外国列强认识到,任何国家“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1、背景(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要求。(2)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维护和扩大殖民利益。3、经过: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攻陷天津、北京。4、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本息共计白银约9.8

4、2亿两;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的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5、影响: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外国军队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成为“国中之国”。辛丑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同步训练(含答案)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单选题1如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A导

5、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2近代史上某一条约的签订,列强采取了所谓的“保全政策”,但当时就有先进的中国人指出其是“托保全之名,行灭国之实”。此条约名称和“保全政策”的内涵是()A马关条约;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B辛chou条约;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在华代理人C南京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租界等特权D北京条约;将侵华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3某作者在评论义和团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起到了促进历史

6、转折的作用B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C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41901年之后,“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材料说明的问题是()A外国公使在清政府中担任官职B外国公使在中国拥有决策权C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5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6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下列措施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

7、)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裁汰旧军设立京师大学堂A BC D7说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是因为()A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B地方官对新政犹豫观望,并不实行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D新政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8长期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说,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保全了帝国的领土完整,它们使外国列强慑于群众起义,特别是在经历了某一事件的恐怖以后,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材料所评论的事件()A主要波及中国南方B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具有强烈的爱国性D导致了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9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

8、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继续保持在华特权和地位B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C惩罚反帝官民以瓜分中国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0190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后,光绪帝下诏说:“从前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办理交涉,虽历有年所,惟所派王大臣等多系兼差,恐未能殚心职守,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这说明外务部的设立()A适应了列强侵华的需要B旨在扭转外交失败局面C防范大臣通过兼职专权D促进了外交近代化发展11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足矣。”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应是

9、()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B中国与日本的国情基本相同C其他国家的改革很不彻底D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2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B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日趋成熟13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小,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评价,与此相吻合的是()A把西方政治制度介绍到中国B掀起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D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14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

10、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A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15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在条约上,李鸿章将名字签成了“肃”字的模样。下列属于该条约内容的是()A惩办义和团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B增开天津为商埠C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二、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范书义等中国近代史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

11、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材料三义和团各坛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黄曾源义和团事实材料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拳乱笔记(1)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三、四反映了义和团对待“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如何?说明理由?(3)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铁路?你怎么看待此做法?(4)材料五说明了义和团运动的什么影响?(5)针对材料一中的状况,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运动?参考答案:1D解析:近代法国侵略中国

12、,并且“向北京进军”,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后果,故A项错误;“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天津向北京进犯,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故D项正确。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强在辛丑条约中保留清政府,“托保全之名”,实际上是扶植并改造清政府作为其在华的代理人,“行灭国之实”,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项正确。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

13、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A、C、D三项均不能体现“行灭国之实”的信息,故排除。3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义和团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帜,盲目排外,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并未起到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义和团运动的作用和性质,故排除C、D两项。4C解析:从材料信息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来看,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排除D

14、项。5D解析:维新变法最初只是一种思潮,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这一形势下,康有为领导了“公车上书”,使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发展资本主义是维新派的根本目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但这不能解释维新变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原因,故排除A项;光绪帝没有实权,因此光绪帝的支持不是维新变法的关键,故B项错误;维新派并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因此不具有广泛的阶级基础,故C项错误。6A解析:顽固势力的利益主要是政治权力,注意材料要求“直接”,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新式人才,并没有直接触犯顽固势力利益,排除。都直接触犯了顽固势力利益,故选A项。7D解析:戊

15、戌变法的内容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故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D项正确。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与是否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地方官对新政并不实行,也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不能说明它没有触动清朝的统治基础,故C项错误。8C解析:义和团运动后列强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属下策,所以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希望,所以材料所评论的事件是义和团运动,而义和团运动是具有强烈的爱国性的,C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波及北方,A项不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和武昌起义无关联,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并未导致清朝统治集团的瓦解,D项不合史实,排除。9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6、,辛丑条约中的惩办义和团、赔款以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在华特权,故A项正确。扶植清政府不是其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后列强就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错误;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内容,不是目的,故D项错误。10D解析:根据材料“自应特设员缺,以专责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办理外交事务的官职由兼任到专任,说明外务部的设立顺应了外交近代化的潮流,故选D项。列强侵华需要中国外交机构半殖民地化,而材料没有体现外务部的半殖民地化,排除A项;外务部的设立是为了与国际外交接轨,不是为了扭转外交失败的局面,排除B项;兼职还是专职,不是专权的必然手段,排除C项。11B解析:由于近代中国与日本的

17、国情基本相同,都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故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故B项正确。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这不是根本依据,故A项错误;日本的改革也有不彻底性,故C项错误;日本通过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并不是根本依据,故D项错误。12B解析: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故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以减少变法阻力,故B项正确。中国的封建顽固势力相当强大,属于客观原因,故A项错误;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也不是根本问题,故C项错误;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够成熟,故D项错误。13C解析:材料强调了戊戌变法形成了第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结

18、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时,维新派提倡西方先进思想,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作出了贡献,故选C项。在维新变法前,西方的政治制度早已传播到中国,且戊戌变法并未掀起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A、B两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戊戌维新是改良运A解析:义和团运动对于外国及与外国相关的一切事物都持排斥态度,不分其作用是否积极,体现出盲目的排外性,A项正确。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统治,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对列强瓜分中国起到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最终运动失败,没能阻止列强瓜分中国,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盲目排外的思想和行为无法捍卫民族尊严,D项错误。15A解析:根据材料“清政府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等可知,该条约指的是辛丑条约,而惩办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