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1页
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2页
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3页
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4页
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金华永康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编制考试教师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蚂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 答案:B解析: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

2、。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食物的行为。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故选B。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细胞内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B.生物代谢旺盛时,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C.氨基酸脱水缩合时产生的水,其中的氧来自羧基D.有氧呼吸过程中水产生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答案:D解析:水在生物体中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含量高,生物体代谢旺盛;结合水含量高,生物体抗逆性强。自由水和结合水含量可以相互转化,当机体代谢旺盛时,结合水可以转化为自由水;当机体处于逆境(干旱、盐碱)时,自

3、由水会转化为结合水,帮助植物度过不良环境。故A、B两项正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时,NH2脱去H,COOH脱去OH,C项正确。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H,第三个阶段H和O2结合生成H2O,D项错误。 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繁殖B.单细胞生物体具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_新陈代谢、应激性、繁殖等C.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D.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答案:D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有三层意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的生

4、命活动,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A、B、C三项正确。病毒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D项错误。 4下列现象,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鲸的呼吸B.蛙的冬眠C.天鹅的飞翔D.家兔的心跳 答案:B解析:知识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和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 ,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不同的动物会有不同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简单的也

5、有复杂的。按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蛙的冬眠属于先天性行为,B项正确。A项:鲸的呼吸是动物进行的正常生理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5马蜂遭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应属于( )。 A.攻击行为和社会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会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会行为D.学习行为 答案:B解析:攻击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域、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特点是双方的身体不受到伤害,失败者表示出屈服,胜利者就停止攻击。社会行为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防御行为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

6、敌害的行为,对动物维持个体的生存和延续种族是十分重要的,是不可缺少的。取食行为是动物获得食物的行为。马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角度说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从群体角度说,是动物的社会行为。 6如果学生已经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再来学习“鲸”这种动物,进行的是( )。 A.上位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C解析:下位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7在学习“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教师为了确保课程进度,在课上只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反应,“好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则继续讲解后面的知识。该生物教师的做法违背了(

7、)教学原则。 A.理论联系实际B.科学性C.直观性D.公平性 答案:D解析: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题中教师只关注“好学生”,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需求,违背了公平性教学原则。 8下列现象,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鲸的呼吸 B.蛙的冬眠C.天鹅的飞翔 D.家兔的心跳 答案:B解析: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蛙的冬眠属于先天性行为,A、C、D三项都是物进行的正常生理活动。 9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B患

8、水痘痊愈后不会再患此病C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并使其溶解D吃了鱼、虾、蟹后产生腹痛、腹泻反应 答案:C解析: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患过水痘的病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以后就不会患水痘了,这两种都是后天形成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破坏病菌的细胞壁并使其溶解是机体生来就有的,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选项属于过敏反应。故选C。 10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细胞膜具有()。 A选择透过性B一定流动性C小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D大分子物质通过的通道 答案:B解析:变形虫吞噬整个细菌是通过胞吞方式,其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此答案

9、选B。 11下列可能没有发生分化的细胞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B.具有大液泡的细胞C.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D.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答案:A解析:细胞均可以进行ATP合成,作为细胞各项活动的能量,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可能没有发生分化,A项正确;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中央大液泡,B项错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特有的蛋白,是红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存在血红蛋白说明红细胞已经分化,C项错误;释放神经递质的细胞为神经细胞,已高度分化,D项错误。 12“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是“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

10、于对教学目标( )元素的表述。A.行为主体B.行为动词C.行为条件D.表现程度 答案:C解析:行为主体: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用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男外课堂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如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也属于行为条件的范畴。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综上可知,题干中“通过对人

11、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于行为条件。 13一分子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能够分解成两分子的葡萄糖可以降低反应速率的方法是( )。A.加水稀释B.适当升温C.增加酶量D.去除生成的葡萄糖 答案:A解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浓度。A项,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加水稀释会降低底物浓度,从而降低反应速率,正确。B项麦芽糖酶是蛋白质,适当升温可以增强蛋白质活性,从而升高反应速率,错误。C项,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增加酶量意味着增大反应速率,错误。D项,降低反应产物浓度,可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错误。 14下列关于生物

12、的生殖与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桃树的种子由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B.菜粉蝶与蝗虫的发育同属于不完全变态C.苹果和梨等果树都是通过扦插繁育优良品种D.鸡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 答案:D解析: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桃树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A项错误。菜粉蝶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项错误。嫁接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异,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

13、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和瓜类蔬菜的育苗。因此苹果、梨和桃等果树适合用嫁接繁育优良品种,c项错误。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受精卵中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雏鸟,D项正确。 15下列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有()。 声带气管、支气管表面的纤毛鼻黏膜 会厌软骨鼻毛嗅细胞 ABCD 答案:D解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1)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2)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3)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

14、气;(4)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气管、支气管表面的纤毛,鼻黏膜,鼻毛。故选D。 16下图表示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以控制内分泌系统的活动B.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不受过程的调节C.如果感受器、下丘脑、和内分泌腺组成机体内的某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则该反射一定为条件反射D.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的增加可引起和的减少 答案:C解析: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由大脑皮层

15、以下的中枢控制的、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下丘脑是某些非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如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等。C项错误。A项,据所示可知,下丘脑可通过神经调节,作用于内分泌腺,如血糖平衡调节。A项正确。B项,下丘脑是血糖平衡调节中枢,下丘脑可直接控制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B项正确。D项,如果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项正确。 17将少量小麦面粉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

16、用手反复揉挤后,将纱布内剩下的黄白色面筋放人培养皿中,滴加双缩脲试剂后观察到的现象及其结论是()。 A面筋变为蓝色,面筋的主要成分是淀粉B面筋变为紫色,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面筋变为蓝色。面筋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D面筋变为紫色,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脂肪 答案:B解析:本实验所要探究的是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的检测实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在碱性溶液中,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选B。 18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物种形成与进化的相关知识。 【

17、答案】C。【解析】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也就是说,不同物种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的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所以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产生了生殖隔离。 19烟草和烟草花叶病毒这两种生物中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5 8B.8 8C.4 4D.8 4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不同生物核苷酸的种类。 【答案】D。【解析】烟草体内有DNA和RNA,有8种核苷酸,而烟草花叶病毒体内只有RNA,有4种核苷酸。故选D。 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18、稻田中所有的三化螟是一个种群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是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A.B.C.D.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不是一个种群,因为有很多种牛,错误;池塘里的所有鱼也有很多种,错误;符合种群的概念;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故错误,而正确。故答案选D。 21仙人掌适宜生活在干旱的沙漠中,影响它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B.温度C.土壤D.空气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 【答案】A。【解析】环境中

19、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由于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空气湿度又大,仙人掌的蒸腾作用较弱。影响了水的吸收和水分无机盐的运输。从而导致生长不良。故正确答案为A。 22教师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时,展示了几幅图片:盛开的花朵、飞翔的鸟儿等。激发了学生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入方式是( )。 A.复习导入B.设疑导入C

20、.直观导入D.故事导入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直观导入方式的辨别。直观导入是指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标本、模型、图表等,从观察中提出问题,学生期待解决直观感知中带来的疑问。23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含细胞壁结构的细胞必定为植物细胞蓝藻以群体形式存在,所以单个蓝藻不是一个个体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能进行异养的生物不一定是动物A.B.C.D. 答案:C解析:细菌是原核生物,也具有细胞壁,错误;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单个蓝藻就是一个个体,错误;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这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细胞可以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正确;真菌是异养生物,正确。 24下列是关于

21、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B研磨叶片时加碳酸钙的作用是使研磨更加充分C色素分离的结果可以用该图表示(1、2,3、4分别是胡萝b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D层析液可用93号汽油代替 答案:D解析:色素提取的原理是色素能溶解于有机溶剂,而分离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A错误;研磨叶片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B错误;若色素分离的结果如图中所示,则1、2、3、4分别表示的应是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C错误;93号汽油在化学性质上与层析液有相似之处所以可以用93号汽油代替层析液。

22、 25某种植物的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的关系如图7所示,P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B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D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答案:B解析:图示中的P点是光补偿点,即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释放的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植物在光补偿点时,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积累干物质。故本题选择B选项。 26图2动物的行为属于( ?)。 A.求偶行为 B.贮食行为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C解析: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按行为的不同表现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

23、、防御行为(不同类)、领域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会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图2为同种生物的攻击行为。 27图2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中B.、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C.与、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答案:B解析:28若图8、图9均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方式,则以下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2、细胞4依靠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蛋白来识别信息B.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速度比从细胞1传送到细胞2快C.与图8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

24、一组织液一血浆D.图9中细胞4可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 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图8中细胞1的分泌物经过血液运输到达细胞2处发挥作用,此过程为体液调节。图9中细胞3为神经细胞,通过分泌神经递质将兴奋传递给细胞4,此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在上述两种调节方式中,细胞2、细胞4均依靠细胞表面的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糖蛋白)来识别信息,A项正确。信息从细胞3传递到细胞4的神经调节速度比从细胞l传送到细胞2的体液调节速度快,B项正确。与图8信息传递有关的体液环境依次为细胞内液一组织液一血浆一组织液该信号分子再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调节细胞生命活动,C项错误。细胞4是神经递质作用的靶细胞,该靶细胞可

25、以是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腺体细胞等,D项正确。 29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粉,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组织是( )。A.输导组织B.结缔组织C.分生组织D.保护组织 答案:A解析:木本植物的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筛管,筛管由上而下运输有机物;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木质部由木纤维和导管组成,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将带花的白玉兰枝条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后花瓣变成红色是通过导管把红墨水(水和无机盐)运输到了花瓣,导致花瓣变成红色。导管和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B项,结缔组织是人和高等动物的基本组织之

26、一。C项,分生组织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功能,分布在根尖和茎顶。D项,保护组织主要分布在叶、茎和果实的表皮有保护作用。 二、问答题30在“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中,某教师安排了实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实验过程如下: (一)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吗 (二)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即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三)制订并实施计划 1打开试管2的橡皮塞,放入一片菹草叶子,再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2打开试管3的橡皮塞,放入一片同等大小的菹草叶子,也马上把橡皮塞塞好。(注意:管内

27、的液体很满,小心操作,尽量不要让液体流出) 3把1、2、3号试管同时放到灯光下照射几分钟,检查三个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叶片是上浮还是仍然沉在水底。 实验结果预测: 表一: 结果记录与分析: 表二: (1)对比试管1与试管2可以发现: (2)对比试管2与试管3可以发现: (四)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_(是不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原假设_(成立不成立)。 (1)分析上述材料,设计表一及表二。(18分) (2)在组织该实验时,教师应注意什么 (12分) 解析:(11表一 表二 (2)在组织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研究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

28、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常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约束的最好形式。小组成员在进行实验时,既有分工,也有协作;既相互依赖,也相互制约。所以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很重要。 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实验时,教师要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要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 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教师方面要将本次实验中学生可能用到的物品准备齐全,并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要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方面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及记录、总结等提前做好预习和准备,要求学生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验方

29、案,并分好工。 31材料: 某校教师进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课题研究。需要学生根据经验、观察、调查或资料收集来寻找子课题。 课题名称: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活动目标:在活动中提高环保意识和科研意识: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高自身设计和操作实验的能力;培养与同学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1)教师就课题“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概述进行科学实验与研究的基本方法。 (2)学生调查学校周围的主要污染现象,分析污染原因。如让同学走进环保局和环境监测站,随同专业人员采集水样,测定水样,调查学校周围环境的空气、水质和绿化现状等。 (3)学生经过对周围环境的各类污染因素与常见生物的关系的调查和分析后,组成若干课题研究小组(每组35人),各自选定实验研究项目。 (4)各小组相互评议实验研究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然后确定实验研究项目。 (5)各小组设计具体的实验研究方案。实验方案中包括以下内容:研究题目;研究目的;实验原理;所需材料(应具有可行性);具体实验步骤;预期结果。 (6)师生分别做实验准备。 (7)在课堂内,各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应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32在“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某教师通过如下材料来考查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自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以来,青蒿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