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_第1页
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_第2页
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_第3页
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_第4页
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黄冈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大全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C.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可筛选能分解尿素的细菌D.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高 答案:D解析: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样品时,由于多个菌落通常会重叠在一起,影响人工观察统计,因此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D项错误。A、B、C项说法正确。 2有关群落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

2、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松林的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D.同一生态系统中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C解析:垂直结构是群落在空间中的垂直分化或成层现象,水平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起伏、光照的强弱、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地段有不同的分布。森林生态系统中,由于光照等影响,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植物为动物提供栖息环境,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分层现象密切相关,B项正确。马尾松高低错落有致与个体发育的差异性有关,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同一生态系统中,地形的不同,使不同地段的生物种类有差别,构成了群落的水平

3、结构。D项正确。 3与米酒、酸奶和腐乳制作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前要对原料进行灭菌处理B.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要分解有机物C.制作过程中微生物都进行无氧呼吸D.使用的菌种分别为酵母菌、醋酸杆菌、乳酸菌 答案:B解析:知识点:腐乳制作的相关知识。乳的制作菌种是毛霉茵,毛霉菌是异养型,消耗有机物。B项正确。A项:腐乳制作前不需要对原料进行灭菌,腐乳的制作就是利用豆腐坯上培养的多种微生物分泌的相关酶的作用,A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腐乳制作中的菌种主要是毛霉,异养需氧型,需要氧气,C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米酒制作的菌种是霉菌和酵母菌,酸奶制作的菌种是乳酸菌,腐乳的制作菌

4、种是毛霉菌,D项错误。与题干不符,排除。 4下列生物学实验中可以不使用无菌水的是( )。A.冲洗葡萄榨取制作果酒的葡萄汁B.配置培养大肠杆菌的固体培养基C.破碎鸡血细胞获得含有DNA的溶液D.将大肠杆茵培养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实践部分的微生物的生长与利用。对于DNA溶液的提取,使用蒸馏水即可。而其他三个选项都需要无菌操作。故本题选择C选项。 5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上的主要成分,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 ).A.果糖B.核糖C.蔗糖D.葡萄糖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多糖的组成。纤维素是植物多糖的一类,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物质,其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构成纤维素的单

5、体是葡萄糖。故D项正确。 6自然水域比封闭式鱼塘更适合家鱼产卵,其原因是具有较强的水流刺激,其过程垂体分泌的激素是( )。A.性激素B.孕激素C.促性激素D.促肾上腺激素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动物的体液调节。 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五大类: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的生长激素; 泌乳素,细胞分泌的泌乳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 7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B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C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D已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答案:D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故选D。 8

6、大肠杆菌没有的结构是()。 A核膜B核糖体C细胞壁D环状DNA 答案:A解析: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也就没有核膜,但有环状DNA、细胞壁和核糖体。 9荔枝椿象食用果树的嫩芽,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幼虫可以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D荔枝椿象种群数量会影响平腹小蜂的种群数量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种问关系。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可见,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故A正确。生态系统中,果树属于生产者

7、,第一营养级;荔枝椿象吸食果树的嫩芽,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故B错误。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是寄生关系,它们之间存在着反馈调节。荔枝椿象吸食果树嫩芽,造成果品减产失收,而平腹小蜂可以导致荔枝椿象数目减少,从而减少荔枝椿象对果树的伤害,故C正确。当荔枝椿象数目增多时,平腹小蜂数量也会增多,而平腹小蜂数量的增加又会导致荔枝椿象数目减少,故D正确。 10关于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多种蓝藻群体聚集可形成水华B.蓝藻是营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C.蓝藻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D.蓝藻具有由纤维素和果胶形成的细胞壁 答案:A解析:蓝藻为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含藻蓝素和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为自

8、养生物,大量蓝藻繁殖会造成水华,故A正确,B、C错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蓝藻的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D错误。 11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相应的性状,下列性状的控制与此相符的是()。 A直发与卷发B镰刀型的红细胞C豌豆的皱粒D囊性纤维病 答案:C解析:12图4为植物在不同的CO2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B.b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C.c点的限制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D.d点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答案:D解析:由图可以看出

9、,在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增加,当光照强度到达c和d点时,虽然光照强度在增加,但光合速率趋于稳定,且CO2浓度越高,光合速率越强,由此可知a和b点的限制因素有光照强度,而关照强度不再是c和d的限制因素,故A、B正确,D错误。C点时,较高CO2浓度和强光照条件下,光合速率仍然趋于稳定,其限制因素可能为酶的数量或是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C正确。 13下列与演示实验基本要求无关的叙述是()。 A讲清演示实验的步骤和方法B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C指导学生正确操作D方法要科学、操作要规范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演示实验的要求,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教师,不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14下列生理过程与

10、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A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时,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菌中;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涉及核膜的解体与重建,最后细胞膜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膜和细胞膜膨胀;胰岛素经内质网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后,形成膜小泡,再与细胞膜融合,将胰岛素分泌至细胞外;B、C、D选项都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有关。A项不涉及。 15据“朝闻天下”报道,目前英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下列与之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B该实验

11、已经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如果该实验属实,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D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 答案:B解析:人体皮肤细胞和精子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A正确。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成熟精子,说明细胞具有分化的能力;细胞没有发育成个体,故实验不能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B错误。若该实验属实,不育患者可以通过相关技术获得生殖细胞,因此,可以给不育患者带来福音,C正确。成熟精子是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而来(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得到的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人体皮肤细胞是体细胞,因此成熟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人体皮肤细胞的一半,D正确。所以答案选B。 16图1表示光照贮藏温

12、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酶活性降低有关 答案:C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也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番茄果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由题图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差值比15时大,即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由

13、图可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确。 17基因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分别发生在减数分裂的时期是()。 A均发生在第一次分裂后期B第一次分裂前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C均发生在第二次分裂后期D第一次分裂后期、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一次分裂前期 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样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

14、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故选D。 18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D解析: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保持体温平衡调节的机制是:寒冷环境一皮肤冷觉感受器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一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一体温维持相对恒定。故D项说法错误,当选。 19在生物教学中,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原物大小

15、限制的直观手段是()。 A活的生物B离体器官C标本D模型 答案:D解析:标本虽不易受时空限制,但是受体积大小的限制,体积小的标本信息传递面较窄;模型属于直观模具,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将实物“放大或缩小”,不受原物大小的限制,不受时空的限制,且具有典型性。能将复杂的生物结构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很快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0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属于()。 A吞噬B易化扩散C同向协同转运D逆向协同转运 答案:C解析:同向协同指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转移方向相同。如动物小肠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就是伴随着Na+的进入。细胞内的Na+又被钠钾泵泵出细胞外。细胞内始终保持较低的钠离子浓度,形成

16、电化学梯度。 21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答案:D解析:生根粉的主要成分是生长素,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会促进生根,高浓度则抑制生根,但浓度过低,所生的根又过少,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先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2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精子 精原细胞受精卵 ABCD 答案:D解析:同源染色体是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17、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在次级卵母细胞和精子中无同源染色体。受精卵是二倍体,一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具有同源染色体。 23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受刺激后( )。 A.静息电位升高B.静息电位降低C.动作电位升高D.不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D解析:河豚毒素可完全暂时性中断钠离子流透入细胞膜,然而稳定状态的钾离子外流则完全不受影响。受刺激后,Na+不能内流.神经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没有发生变化。 24教师在“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采用了如图8所示的“六步教学”。这样的“六步教学”属于( )。A.教学方法B.教学模式C.教学

18、策略D.教学理论 答案:C解析: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教学模式是并不规定在具体实施教学时的方法步骤,而只是一个笼统的指导性的结构框架,比如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教学模式和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则更加细节化,它可以指向具体的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甚至是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学理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本题是教师设计的具体的一节课的教学环节,属于教学策略。 25花生的含油量随着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据图4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花生品种

19、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花生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D.淘汰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D解析: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1,是不变的,A项错误。新物种出现的标志为生殖隔离。选育的高含油量花生品种,如果与原花生品种不出现生殖隔离,就不是新物种,B项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定向诱导,C项错误。选择育种是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出最好的类型进行繁殖培育,必然淘汰许多产油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D项正确。 26图4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

20、,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B.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C.操作前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答案:D解析:划线操作在火焰边上进行而不是火焰上,A项错误。5个区域都能得到所需菌落,B项错误。操作前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灭菌而不是火焰边,C项错误。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D选项正确。 27图3为一学生进行某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步骤主要观察细胞质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B.图中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C.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D

21、.本实验不需要设立对照实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 答案:A解析:题干是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C步骤滴加蔗糖溶液后可观察到质壁分离,E步骤滴加清水后可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随着实验的进行,在时间上形成了前后自身对照,故不需要设立对照实验。B步骤主要是观察原生质体的大小以及细胞壁的位置。故只有A项说法错误。 28下列物质中,能用图1所示的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K+BH2OC甘油D脂肪酸 答案:A解析:图示中显示的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需要ATP的协助而且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判断该过程是主动运输。K+由膜外向膜内的运输为主动运输,H2O、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方式均为自由扩散,所

22、以选A。 29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 A4620B2310C22(常)+X+Y,10D22(常)+X+Y,11 答案:C解析:人的染色体是22对(常)+x+Y,X和Y为性染色体,且x和Y上有不同的基因,因此人类基因组在测定时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是22(常)+X+Y。而玉米是雌雄同体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其体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因此对于玉米的基因组在测定时只需测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就可以,即测定10条染色体。敝答案选C。 二、问答题30细胞中某代谢过程如图4所示: (1)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23、_。 (2)是_是_。 (3)是_,光照中断,含量将_。 解析:(1)叶绿体 (2)ATP;O2 (3)C3;增加 31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

24、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思考与讨论: 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 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

25、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容的教学过程(20分)。 解析:(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 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 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

26、构历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问题2: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根据现象的推理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的 首先由负责的小组,向大家介绍欧文顿的实验内容,接着再按照问题1、2的顺序想通问题,学生自主思考讨论回答上

27、述问题,教师在一旁指导。再到博物馆展区2号时,教师:既然我们是根据现象作出假设,接下来就是对假设进行验证。【博物馆展区2号红细胞膜的提取实验】展板2内容: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问题1: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问题2:请家回忆一下以前提出动物细胞膜的实验。思考为什么要用红细胞来进行分析膜的成分 方法与前面的一样。学生参观完展区2后教师:现在我们知道红细胞膜的组成,但其这些物质到底是怎么在膜上排列还是不清楚我的科学探究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让我们到下一个展区参观。【博物馆展区3号高特和伦德实

28、验】展板3内容: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高特和伦德做了丙酮提取红细胞膜脂质实验:将提取出的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测得其分子所占面积相当于所用的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问题1:你能推测出什么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提示:生物膜中的脂质,后来确定为磷脂(展示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指出磷脂分子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现在请大家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方法与前面一样)参观完展区3后,教师进行点评和小结:从上面的三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

29、明是通过“提出假设”后进行实验验证的。但提出假设不是随便猜想的,而是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的,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答案合理即可) 三、简答题32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图3为图2虚线框放大图,图4为图2中的放大图),据图回答问题。问题:(1)在图2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中的_。(2)图3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3)图4中的结构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4)取手指血进行化验,当针刺手指时,并未发生缩手反射,原因是该反射受到_的控

30、制。 答案:解析:(1)感受器(2)b;局部电流(3)胞体膜或树突膜(4)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解析:(1)分析图2,根据突触的结构或神经节的位置可以判断属于感受器,属于效应器。(2)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未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比较图3中a、b、c部位可知,兴奋部位为b;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有电位差,因此能形成局部电流。(3)图4中结构的名称是突触小泡,其中含有神经递质;的结构名称为突触前膜;的结构名称为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4)由于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脊髓是低级中枢,低级中枢的活动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四、教学设计题33在学习完“细胞的结构”后,教师组织学生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模型。授课前,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如下。新课改把“科学探究”作为基本理念的核心,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需要学生通过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达到“学做统一”,使“活动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