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_第1页
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_第2页
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_第3页
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_第4页
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鹤壁淇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高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试卷及答案(全真模拟)一、单选题1高中生物教具、学具制作的研究属于()。 A基础理论研究B应用性研究C开发性研究D比较性研究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研的类型。应用性研究着重研究如何把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发性研究设计教具、学具制作,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等。 2植物体中水分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是( )。A.根压B.表面张力C.蒸腾拉力D.内聚力张力 答案:C解析:知识点:植物水分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发生时,水分由叶面蒸发,形成水势梯度,促进水分向上运输。 3下列有关脂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2、。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的体内,而植物细胞中没有C.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D.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答案:B解析: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同时还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项正确;脂肪是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项错误;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C项正确;性激素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项正确。 4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双重作用,施用过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会抑制插条生根,下列关于“抑制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3、 )。A.无法生根B.插条生根需要的时间偏短C.比未处理的插条生根数量少,且根的长度较短D.比最适浓度处理插条的生根数量少,且根的长度较短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抑制效应。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发育,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后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是由于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了乙烯的产生,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细胞伸长的作用。C选项正确。 5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在细菌中DNA的复制只发生在拟核不同组织细胞中可能有相同的基因进行表达不同核糖体中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的tRNA由3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所

4、表达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A.B.C.D. 答案:B解析:细菌的质粒中也发生DNA的复制;与细胞基本代谢相关的基因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均表达(如控制呼吸氧化酶合成的基因);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而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只要核糖体结合的mRNA相同,合成的多肽就相同;tRNA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但只有三个核苷酸参与识别氨基酸;基因突变会导致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故可能不改变其决定的氨基酸,也就不改变相应蛋白质的结构。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葡萄糖、CO2和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喝牛奶,进入胃中口

5、服抗菌药物肌肉注射青霉素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B.C.D. 答案:B解析: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也叫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部分。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有:(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血浆蛋白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物:CO2、水分、尿素等。故符合条件的有,选B。 7对森林中植物垂直分层、水中植物垂直分层、高山上植物垂直分层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生态因素分别是( )。 A.光、光、温度B.光、光、光C.温度、水、温度D.温度、温度、水 答案:A解析:导致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的

6、原因主要是光的分布不均。高山上不同海拔的温度不同,高山上植物的垂直分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温度。故本题选A。 8下列关于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都需要依赖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C.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D.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依赖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答案:A解析:9在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扩散作用”,用国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关扩散作用的“迷你实验”替换了该校所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在本课教学中取得

7、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师的做法( )。 A.不合理,只能使用该校指定教材B.不合理,我国教材更适用于我国的教育C.合理,教师可使用多个版本教材进行备课D.合理,国外教材内容优于该校指定教材 答案:C解析:教科书是帮助教师领悟课程标准、把握教学内容和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工具。教师在备课时,最好有两种或多种版本的教科书,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将教育发达国家的中学生物教材作为自己的备课资源。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及学校的条件,合理组织教学。不同版本教材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能说适用程度不同,故本题选C。 10下列因素中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是()。 A随机交配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D染色体变异 答案:A解

8、析:随机交配只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是基因,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自然选择。故本题选择A选项。 11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DNAB蛋白质C纤维素D核苷酸 答案:D解析: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不属于生物大分子。 12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生命观念(a)、科学思维(b)、科学探究(c)和社会责任(d)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某教 师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节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能够为常见生态系统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能够根据生态系统各种成分和结构的关系,尝试制作生态瓶 能运用物质和能量输入和输出平衡的原理,认识具体生态系统的稳

9、定状态 能运用反馈调节的原理,判断不同生态系统维持其稳定性的相对能力 上述目标和所反映的核心素养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d,c,a,bBa,C,b,d Cd,b,a,cDa,d,b,c 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提出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 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 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 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科学 探

10、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 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解释 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根据上述概念,可找出对应关系:教学目标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参与社会事务,反映的是“社会责任”;教学目标中的“尝试制作生态瓶”属于探究性实验,反映的是“科 学探究”;教学目标属于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反映的是“生命观念”;教学目标属于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的是“科学思维”。 13在学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时,教师提

11、供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基本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有关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 14水稻种子在萌发时,长时间缺氧会引起“烂芽”的主要原因是( )。 A.酒精中毒B.乳酸中毒C.丙酮酸中毒D.二氧化碳中毒 答案:A解析:水稻种子在萌发时,由于长时间缺氧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能导致植物腐烂,即“烂芽”。另外,植物种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动物细胞无氧呼吸一般只能产生乳酸。 15下列

12、各项中,实验操作与目的一致的是( )。A.AB.BC.CD.D 答案:B解析:滴加0.3g/ml蔗糖溶液,观察的是质壁分离实验,A不符合;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低倍镜转化到高倍镜的目的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C不符合;在液面滴加一薄层石蜡是为了阻绝外界空气,探究酵母菌子啊无氧条件下的产物,D不符合。故选B。 16分析柱形图可知,随温度的降低呼吸强度也降低,在每一温度下。黑暗条件下比有光条件下呼吸作用强度大,即光照对呼吸强度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其抑制作用不同。番茄果实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正确。由题图看出8时黑暗条件下与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

13、差值比15时大,即抑制作用更强,B正确。由图可看出低温条件下呼吸强度更低,但黑暗条件下比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高,所以黑暗条件下不利于果实的储存,C错误。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酶活性受温度影响,温度降低酶活性降低D正确。A图细胞在显微镜下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B图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图所示的时期,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D图所示的时期,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但染色体数量加倍 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细胞处于中期,此时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A正确。图细胞处于间期,所以细胞可发生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

14、成,故B正确。图所示的时期为末期,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由于要形成细胞壁,所以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的活动显著加强,而此细胞是动物细胞,所以C不正确。图所示的时期为后期,着丝点分裂,所以染色体数量加倍,但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变,故D正确。 17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答案:D解析:K+的跨膜运输不一定属于主动运输,还可以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兴奋时K+的外流,A正确。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

15、增加细胞液浓度,防止过度失水而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D。18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 A.设置悬念B.巩固旧知识C.突破难点D.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细胞分裂的过程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又是比较抽象的知识,通过模型的演示可以直观的将这个过程表现出来,从而突破难点。 19从单尾金鱼卵细胞中提取RNA注入双尾金鱼受精卵中,发育成的双尾金鱼中有一些出现了单尾性状,这些RNA最可能是( )。A.遗传物质B.tRNAC.mRNAD.rRNA

16、 答案:C解析: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控制生物性状主要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mRNA的过程。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所以mRNA携带着遗传信息,可以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0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地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 A有无酒精生成B有无水生成C有无有机物消耗O2D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答案:D解析: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只要有酒精生成就能说明细胞有进行无氧呼吸,但细胞也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故A不符合题意。除了有氧呼吸能产生水外,其他代谢反应也能产

17、生水,故B不符合题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是消耗有机物,C不符合题意。当氧气消耗量为0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气消耗量小于二氧化碳生成量时,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当氧气消耗量等于二氧化碳生成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故D项符合题意,能简便而准确地作出判断。 21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是连锁(即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遗传的然而一位学者发现一个品种中也能有自由组合,其原因是()。 A染色体缺失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侧位D染色体易位 答案:D解析: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消失)、增添(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颠倒(染色体的某一片段颠

18、倒了1800)或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等改变。由题于信息可知玉米糯质胚乳WX和黑绿菌基因V通常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的,而基因自由组合只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WX或v转移到另一个染色体上了,因此很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易位,故选D。 22下面是某位教师进行“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教学时,关于达尔文实验的教学片段。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学的主要意图是( )。 A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是植根于特定文化背景的 B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设计思路和分析方法 C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具有暂定性,是不断发展的 D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众多科学家长期共同研究的成果 答案:B解析:23北极比目鱼中有抗

19、冻基因,图 8 是培育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中可以不用 PCR 扩增 DNA B过程中所需酶的种类与中相同 C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属于定向变异 DDNA 探针可以检测抗冻基因是否表达 答案:A解析:过程表示反转录法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可以不用 PCR 扩增 DNA,A 项正确。过程表示 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用限制酶对质粒进行切割,再用 DNA 连接酶,将质粒与目的基因组装起来。过程用到的酶 是 DNA 聚合酶和限制酶(与切割质粒的限制酶相同),B 项错误。定向变异是按照人的意愿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主要 是基因工程)让生物朝人需要的方向进行的变异。重组质粒转入

20、农杆菌中,目的基因不能在农杆菌中表达,农杆菌 没有发生变化,C 项错误。DNA 探针只能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复制、转录,不能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表 达。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可以使用抗原一抗体杂交的方法,D 项错误。 2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的男孩和一个患有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隐性基因为a,则这对表现型25B、C两点的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 )。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

21、浓度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胡萝卜细胞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K+和N03-的,需要载体和能量(其中能量是由有氧呼吸作用提供的,与氧浓度密切相关,一定范围内氧浓度的大小就代表了能量的多少),所以载体的数量和能量是影响这两种物质吸收量的主要因素。A、B两点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相同的离子,所以载体相同,则影响A、B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能量;B、C两点不在同一条曲线上,吸收的是不同的离子,但两点的氧浓度相同,代表能量相同,则影响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是载体数量,故选B。 26图4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a,b分别表示将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

22、培养液,然后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科学的是( )。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优势明显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显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 答案:C解析:分析图a和b可知,中间线(14天对应的线)左侧,有污染的时候,乙水蚤生存占优势;而中间线后侧,无污染时,甲水蚤生存占优势,A正确。图a中铜浓度为10gL,图b中铜浓度为30gL,由图a到图b可知,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水蚤的数量明显高于甲水蚤,说明乙水蚤生存占优势,即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优势更明

23、显,B正确。甲、乙两种水蚤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属于不同动物之间的为了争夺食物而产生的种内竞争关系,虽然环境改变了,但这种种间关系并不会改变,C不科学。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时甲水蚤占优势,而第5天时说乙水蚤占优势,因此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竞争优势发生了改变故D正确。因此答案选C。 27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答案:C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故本题选C。DD、dd均为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D项表示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完成受精作用。A、B、D三项均不能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28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

24、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相关B.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增多C.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29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病毒在侵染细胞时,其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B.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合成、装配和释放等过程C.一些动物病毒在外壳外面具有包膜,包膜由蛋白质或糖蛋白构成D.在艾滋病病毒繁殖时,逆转录形成的DNA需要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病毒的结构与自我复制过程。病毒在侵染细胞时,会将蛋白质外壳包裹的内部核酸以及相关的酶等一起注入到宿主细胞内来实现遗传物质的自我

25、复制或逆转录等过程。这些酶的本质是蛋白质。A项错误。B项噬菌体的繁殖一般可分为吸附、侵入、合成、装配和释放等过程。正确。C项动物病毒核心壳外被一层含蛋白质或糖蛋白的类脂双层膜覆盖着,这层膜称为包膜。正确。D项艾滋病病毒是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通过逆转录酶进行逆转录得到DNA,并将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正确。二、问答题30研究小组将某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经黑暗和光照处理,测量容器内 O2含量的变化, 结果如图 所示。问题:(1)黑暗处理过程中,叶肉细胞可吸收容器中的 O2,在_(填部位)上与_(填物质)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6 分)(2)光照处

26、理后,容器内 O2含量发生变化,细胞内的物质含量也发生变化。与 B 点相比,C 点叶肉细胞内 C3,物质的合成速率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其根本原因是_。(6 分)(3)随光照时间延长,到达 C 点以后,容器内 O2总量将不再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 解析:(1)线粒体内膜;H (2)下降;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密闭容器内 CO2逐渐减少,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3)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解析: (1)植物处于暗环境中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H在线粒体内膜上反应生成 水,并释放出大量能量。 (2)由于该容器是一个密闭容器,C 点对应的 O

27、2量大于 B 点,意味着 BC 段的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该段 的 CO2含量在不断下降,CO2和 C5反应生成 C3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 C 点叶肉细胞中 C3物质的合成速率下降。 (3)C 点以后,容器内 O2量保持不变,这意味着 O2的产生量与消耗量相等,即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 3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氨基酸结构和种类;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蛋白质分子多样性;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 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

28、种类;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球棍模型(模仿水平);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

29、空间结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活动要求:装配出一个甘氨酸或丙氨酸。活动过程:学生结合书本内容,每两人为一组,进行模型组装。组装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指出问题,引导思考。组装完成后,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讨论问题:a我们插装的甘氨酸的侧链基团是什么 bR基的不同如何决定氨基酸种类的不同 尝试用模型变换,未完成者可以课下完成。cR基上能不能含有-NH2或-COOH 在课件展示特殊氨基酸:赖氨酸(含-NH2)、天冬氨酸(含-COOH),拓展学生知识。讨论后,进行小结,谈一谈有何收获。解析

30、:(1)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及学生情况来确定。确定目标为三维目标,体现课改理念。三维目标的表达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行为主体: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体现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行为动词:课程标准使用行为动词表述具体内容标准,这些行为动词必须是明确、具体、可观察的术语,用来陈述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相应的学习行为,如“说出”“概述”“叙述”等。行为条件:完成某个任务所需的条件。如采取“模拟”的方式研究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另外课堂教学中会用到的器材,如实验用具、实验材料等,也属于行为条件的范畴。行为表现程度:即教学达到的标准。如进行光合作用的学习,学生应能“阐明光合作用过程中

31、物质与能量的变化”。(2)该活动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符合合作学习的形式。例如问题式合作学习或者讨论式合作学习。其二,合作学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可偏离主题。第三,合作学习后要有适当的评价环节,例如总结或者提问以巩固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简答题32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示意该生态系统中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动物利用过程,图中字母表示所含的能量。请据图回答:(1)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伯劳鸟与袋鼬之问的种问关系为_。(6分)(2)图二中,植食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可用_(填字母)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应_(小于,等于,大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

32、若从c、e、g、h、i中选择若干字母,用式子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则应表示为_。(6分)(3)信息传递广泛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可以根据对方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对方或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的功能。(3分) 答案:解析:(1)11;捕食与竞争(2)9;小于;c+e+g+h+i(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1)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为止,分析图一可知,蜥蜴的天敌有3个,其食物来源为蜘蛛,植物到蜘蛛有两条食物链,因此经过蜘蛛和蜥蜴共2x3=6(条)食物链,知更鸟的天敌有两个,因此经过蜘蛛和知更鸟的食物链共有22=4(条)食物链,经过蜜

33、雀的食物链只有1条,可以得出食物链共11条。伯劳鸟和袋鼬都以知更鸟为食物,但袋鼬可以捕食伯劳鸟,因此二者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2)粪便中的能量等于摄人量减去同化量(即摄入后未被同化量),为图中的g;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的能量不包括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因此小于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根据题意,a=b+c,b=d+e,d=f+9,f=i+h,因此a=c+e+g+h+i。(3)根据题意,材料中涉及的信息为化学信息,可以调节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教学设计题3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请依据所给的部分教科书内容,设计一份

34、能体现生物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案(1课时)。(材料见P118P11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遗传物质是蛋白质的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0Avery,1877-1955),而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FGriffith18771941)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1928年,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肺炎双球菌是如何使人患肺炎的。他用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去感染小鼠。一种细菌的菌体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smooth),叫做S型细菌;另一种细菌的菌体没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rough),叫做R型细菌。在这两种细

35、菌中,S型细菌可以使人患肺炎或小鼠患败血症,因此是有毒性的:R型细菌不能够引发上述症状因此是无毒性的。格里菲思的实验过程如入32所示。格里菲思从第四组实验的小鼠尸体上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些S型活细菌的后代也是有毒性的S型细菌这表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在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而且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遗传的。于是,格里菲思推论: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这种转化因子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转化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为了弄清楚转化因子艾弗里及其同事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

36、了提纯和鉴定。他们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并且DNA的纯度越高,转化就越有效:如果用DNA酶分解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就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图33)。解析:【参考设计】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说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实验的过程和原理,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科学家发现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科学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三、教学过程(一)刨设情境,设疑导入多媒体展示一则有关亲子鉴定的新闻案例,引出遗传物质是DN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