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1页
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2页
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3页
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4页
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学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1福建中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2、(节选自三国志) 注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宾:顺服,归顺。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简:_ (2)不宜以一国之望宜:_ (3)会连卒会:_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3分) (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3分) 8.诸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

3、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答案】 (二)(16分) 5.(3分)(1)选拔(2)应当(3)适逢 6.(3分)B 7.(6分) (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8.(4分) 第一问:南方诸郡不服。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不辜负先帝托付。 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参考译文: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待成都平定

4、后,任命王连为什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义、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2020福建中考】 (二)阅读下

5、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杨氏者,苻承祖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苻承祖:人名。恨:埋怨。舁(y):抬。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与】强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答谢中书书 (2)【具】母具以语之()各具情态()(核舟记)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8.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2分 _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3分) _ 9.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4分) _ _ 6【解析】 实词解释重点关注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等。句子尽管有两个出自

7、课外,但所有字词都是课内学过的。“与”和课内“与朱元思书”意思相同,是常见实词。“具”在课内桃花源记“具答之”中也有出现,都属于常见古今异义词。日常注重积累,考试课外迁移课内即可。 【参考答案】(1)给欣赏,领悟(2)详细具有 7【解析】 断句关键在于理解句意,大意为“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第一小句“我夫家世代贫穷”句意完整,语法主谓宾也完整,可以断。然后根据提示词,“则”在此句中表转折,“则”字前可以断句。 【参考答案】B 8【解析】 翻译以直译为主,字词上逐字翻译,句式上要考虑倒装,省略,语气通顺等,两个句子难度 适中。第(1)句注意“亲姻”,字面意思猜测

8、即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和通过婚配结成的亲属,统译为“亲戚”即可;“利润”不是做生意的利润,而是利益好处。第(2)句“何所”,哪个地方,全身上下哪儿缺东西少钱,即什么都不缺;“如是”,也可直译为“像这样(贫寒)”。 【参考答案】 (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9【解析】 最后一题仍然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通过手法表现思想情感或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痴”的具体表现,做题时需要仔细回顾原文,将人物在每一件事情上的表现,如语言、动作等概括出来,可以用“痴”来评价的就是答案。若说难点,可能部分同学对“痴”的具体内涵

9、拿捏不准,可能在组织答案时呈现出错误的褒贬倾向。想必大家都想到了可以参考的湖心亭看雪里面的“痴”,其实就是外人看起来愚笨蠢痴不可理喻,但是忠于内心的选择。整体上仍然是褒义,答案用词上概括为中性色彩即可。 【参考答案】 示例: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评分说明: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姚姓之妻杨氏,是太监苻承祖的姨娘。家中贫穷没有产业。到苻承祖为太后所宠幸而显贵时,亲戚姻眷们纷纷向他求取利益好处,惟独杨氏不求。杨氏经常对她姐姐说:“姐姐你虽然得到一时之荣耀,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之乐趣。”其姐常

10、送给她衣服,她大多不接受,硬要给她,就说:“我夫家世代贫穷,穿上这等华贵的衣服,反倒使人心中不安。”始终不肯接受。有时接受了姐姐给的衣服,大都不穿,暗中藏起来。苻承祖每次看到她的寒碜,总是深深埋怨母亲,说她不供给姨娘的食用。他对母亲说:“现在我一身什么都不缺少,而你为何使姨娘成了这个样子?”他母亲把前前后后的一切全都告诉了他。于是苻承祖就派人乘车前往接杨氏,杨氏却坚决不肯起身,派人把她强行抬到车上,她就大哭大闹,说:“你们这是要杀我呀!”从此苻家内外都把她叫做痴姨。 【2021厦门质检】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69题。(16分) 【甲】课内词语积累(4分)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11、分) (1)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绝境:_(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_ (3)沙鸥翔集(岳阳楼记)集:_(4)伛偻提携(醉翁亭记)提携:_ 【乙】课外语段阅读(12分)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左右以君残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

12、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食而不知足。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初中语文工作室节选) 【注释】冯谖:战国名士,设狡免三窟”妙计协助孟尝君实现政治理想。孟尝君:战国四君子之一,以知人善任著称。寄食:依附他人吃饭。铗:剑柄,这里指剑。客:以贵客之礼相待。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B.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C.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D.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3、代汉语。(5分) (1)居有顷,倚柱弹其剑。(2分) (2)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3分) 9.冯谖三次高唱“长铗,归来乎”有什么目的?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4分)要点与评分:解释正确,每个1分。 (1)与人世隔绝的地方(2)同“举”,推举 (3)停息(4)(这里指)儿童、孩子、小孩 7.(3分)C 8.(5分)要点与评分:翻译正确,表达通顺。 (1)过了不久(1分)冯谖靠着柱子敲着佩剑。(1分)(省略部分要补充出来) (2)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1分)吃的用的,(1分)不让她(用度)短缺。(1分) 9.(4分)要点与评分:能分析到“引起关注”得2分,能分析出“寻觅知音

14、,得到重用” 得2分。只分析出“想提高自己的待遇”可得1分。(意思接近即可) 示例:冯谖三次高唱“长铗,归来乎”有考验孟尝君,引起孟尝君关注,寻觅知音,渴望得到孟尝君重用的意图。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叫冯谖的人,穷得没法养活自己,就让人告诉孟尝君,想在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答道:“他没什么爱好。”又问:“他有什么本领?”答道:“他没什么本领。孟尝君笑了笑,答应收留他,说:“好吧。” 那些手下人以为孟尝君轻视冯谖,就给他吃粗劣的食物。过不多久,冯谖身靠庭柱敲敲佩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没有鱼吃呀。”底下人把这事报告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吃鱼,比照一般门客的膳食标

15、准。”过不多久,冯谖又敲弹他的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子乘呀。”那些底下人都笑话他,把这情况报告上去。孟尝君说:“给他各车,比照车客的待遇。”于是冯谖坐上他的车子,举着他的剑,到他的朋友家里拜访,说:“孟尝君把我当上客看待。”此后没多久,冯谖就又敲弹他的佩剑,唱道:“长剑呵,咱们回去吧!没什么可以拿来养家呀。”底下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知道了,就问道:“冯公有亲人吗?”回答说:“有个老母亲。”孟尝君派人供给冯母吃的用的,不让她用度短缺。从这时起,冯谖就不再唱了。 【2021莆田质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朱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

16、:“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父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选自宋史.朱熹传,有删改) 【注】就傅:从师受学。除:授,拜(官职)。军:宋代的行政区划名。讲求荒政:精心勤于荒年政事。俾:使。 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异】父异之()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2)【

17、间】间诣郡学()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B.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C.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D.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2分) (2)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3分) 9.选文叙述了朱熹重视民众教化的哪些事迹?请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6.(4分)(1)对感到惊异不同(2)偶然、间或参与 7.(3分)C 8.(5分)(1)(2分)他在书上题写道:“不能像这样

18、做,不是人。”(“是”1分,句意正确1分) (2)(3分)他曾经跟着一群儿童在沙子上玩耍,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画沙。(“尝”“以”各1分,句意正确1分) 9.(4分)挑选县里的优秀人才作学生,给他讲授修身治人的道理;访问郡学,与学子交流学问;访问白鹿洞书院遗址,奏请朝廷修复书院;制定学规,让学子遵守。 评分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朱熹从小聪颖理解力强,刚能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师受学时,教他读孝经,读过一遍,在书上题写道:“不能像这样做,不是人。”他曾经跟着一群儿童在沙子上玩耍,独自端端正正地坐着用手指画沙,看

19、到他的图形,是一幅八卦图。他十八岁时,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录取为绍兴十八年的进士。担任泉州同安县主簿时,他挑选县里优秀的人才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代圣贤讲求个人修养和治理百姓的学问。淳熙五年,任命他担任南康知军。到南康军,兴行利政,革除害事,恰逢那年不下雨,精心勤于荒年政事,许多人得以活命。偶然到郡县学校,招引进士学子与他们讲习学问,议论道理。走访白鹿洞书院遗址,上奏恢复原来的样子,制订学规,让学子遵守。 【2021龙岩质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之,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以祠灵山(山神),

20、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公曰:“不然,吾将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水泉将下,百川将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为之奈何?”晏子曰:“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于是景公出野居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其维有德。” (节选自晏子谏求雨) 【注释】祟:鬼神作怪。少:稍微,略微。赋敛:征收敛取财物。祠:祭祀。暴露:置身在露天地里。时:同“莳”,移栽植物。 6解释下列

21、加点词的意思。(4分) (1)【益】祠之何益益:益慕圣贤之道益:送东阳马生序 (2)【亡】国将亡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亡:陈涉世家 7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B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C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D君诚避宫殿暴露与灵山/河伯共忧其/幸而雨乎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3分) (2)善哉!晏子之言,可无用乎!(3分) 9景公称赞晏子“其维有德”,文中晏子的“德”表现在哪里?(3分) 【参考答案】 6(4分) (1)(2分)好

22、处;更加。 (2)(2分)灭亡;逃跑。(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7(3分)C 8(6分) (1)(3分)山神本来(就)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 (2)(3分)好啊,晏子说的话,怎么可能没有用呢! 9(3分) (1)表现在制止国王加征赋税,减轻民众负担; (2)责任担当,勇敢站出来劝谏国王。(答对任一点即给3分) 【参考译文】 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本来(就)把石

23、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景公说:“现在该怎么办呢?晏子说:“主公可以试着离开奢侈的宫殿,住在野地里,和神灵们一起为民祈雨,是不是就可以求得雨来呢?”于是,景公听从晏子的劝导,离开宫殿住在野外。第三天(几天后),果然降下了大雨,老百姓都及时播种庄稼。景公说:“好啊,晏子说的话怎么可能没有用呢,(下雨这件事)是因为德行好的原因啊。” 【2021泉州质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韩魏公器量过人,性浑厚,不为畦畛峭堑。功盖天下,位冠人臣,不见其喜;任莫大之责蹈不测之祸身危于累卵不见其忧。怡然有常,未尝为事物迁动,平生无伪饰其语言。其行事,进,立于朝与士大夫语;退,息于室与家人言,一出于诚。人或从公数十年,记公言行,相与反复考究,表里皆合,无一不相应。 (初中语文工作室节选自忍经) 【注】韩魏公:韩琦,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畦畛(zhn)峭堑:原指田间的小道和陡峭的壕沟,这里指反差极大的情形。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