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下限时集训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2015武汉调研)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2015衡水调研)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这属于初生演替,与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一样B演替

2、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主要原因是其较为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C物种多样性增大,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森林阶段达到最大D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是因为地衣在竞争阳光、空气中处于优势地位3(2015安庆质检)如图所示的是某地三种食虫蝙蝠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银毛蝙蝠、蓬毛蝙蝠比棕蝙蝠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利共生关系C竞争和捕食的存在会限制种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D蝙蝠的夜间觅食能有效降低被许多天敌捕食的风险4如图显示某一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

3、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的分层现象比1875年明显D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5(2015潍坊质检)如图表示几种生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情况,图甲、乙、丙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A竞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B竞争、捕食、互利共生C互利共生、寄生、捕食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6(2015咸阳模拟)为了研究某降水丰沛、气温较高的山区群落演替规律,生态学家利用把同一时间内的不同群落当作同一群落不同演替阶段的原理,研究了灌草丛、针

4、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4个群落的相关特征,结果如表。灌草丛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量(t/hm2a)17.43116.61150.8155.50总呼吸量(t/hm2a)15.9392.73124.8140.98叶面积指数2.4811.2817.766.63植被干物质的量(t/hm2a)6.65377.52398.57184.74注:叶面积指数是指每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叶面积指数逐渐减小B该地区群落演替过程中,前期的干物质量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C四个群落中灌草丛和常绿阔叶林有垂直结构,其余两个群落则没有D

5、植被干物质的量只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关7(2015南京模拟)土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植物用地11849211321注:第1层为距地表05 cm;第2层为距地表510 cm;第3层为距地表1015 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

6、曲线均为“S”型8(2015杭州联考)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9如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a中3个物种与图b中3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

7、,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二、非选择题10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该兴趣小组调查的区域内不同位置生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这体现出群落空间结构中的_;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鱼类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_。(2)池塘周围有两种生理特性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甲/乙)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甲/乙),结果如表所示。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来年将获得的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四个选

8、项中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种植比率0.250.671.504.00收获种子的比率0.371.452.068.08A.甲将乙排挤掉B乙将甲排挤掉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 D不能确定(3)该兴趣小组对该池塘内的青鱼数量进行调查,他们在该池塘内随机设置了若干捕鱼篓。捕获结果统计如表所示:总鱼数(条)青鱼数(条)第一次捕获10086(标记后放生)第二次捕获9984(其中4条带标记)利用标志重捕法统计种群数量时,对标记物有何要求?_。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_条。(4)如果该兴趣小组在该区域内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应做如何处理?_。11(2015北京顺义模拟)某研究小组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海拔890

9、1 290 m范围内,按80 m间距划分6种梯度样带(分别以A、B、C、D、E、F表示),在每个样带内选3个样点,在每个样点按距地表深度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四层进行采样。统计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情况,结果如表所示。海拔(m)样带个体数类群数890A2 63135970B1 816331 050C1 341291 130D637251 210E628191 290F32217(1)调查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数,应采用的方法是_,确定每个样带的三个样点时应_选取。(2)在雅玛里克山的东北坡,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变化趋势是_,原因之一是随着

10、温度逐渐降低,生态系统中_的_能力下降,导致作为土壤动物食物来源的_减少。(3)土壤动物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4)土壤动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它们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答案1解析:选B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故B错。2解析:选B裸岩上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而火灾后的草原、弃耕的农田所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由于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大,能够获得更多的阳光,因此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由于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

11、酸从裸岩中获取养分,因此首先定居在裸岩上的植物是地衣而不是苔藓或草本植物。3解析:选B分析曲线可知,三种食虫蝙蝠都在夜间活动,但银毛蝙蝠和蓬毛蝙蝠的活动时间比棕蝙蝠相对晚,更适于夜间捕食,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三种蝙蝠之间属于竞争关系而不是互利共生关系,三者的活动高峰时间相互错开,有利于降低它们之间的竞争压力,B错误;蝙蝠夜间觅食,既可以避免与白天觅食的食虫鸟之间的竞争,也可避免遭遇许多天敌的捕食,C、D正确。4解析:选D由图中数据可知,100年间种群类型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并不能得出所有的种群密度都降低,A错误;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趋于简单,B错误;1950年

12、,由于群落结构比较简单,分层现象相对不明显,C错误;100年间,人类的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正确。5解析:选D根据图甲中两种群的数量变化可知,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竞争力相同)两种可能;图乙中生物个体数量出现两极分化,种间关系为竞争(竞争力差异较大,一种生物被淘汰);图丙中两种群落数量变化呈平行状态,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6解析:选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应不断增加,因此该地区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在此演替过程中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大,A项错误;据表中“植被干物质的量”的变化可知,B项正确;四个群落都有垂直结构,且随群落演替垂直分层现象越来越明显,C

13、项错误;植被干物质的量主要与群落中植被的光合作用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有关,D项错误。7解析:选B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从表中数据可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由表中可看出,人类活动导致农用地的表层土壤中动物个体数较人工广场绿地和某植物园少。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判断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的趋势。8解析:选C由于是采伐迹地的群落演替过程,土壤条件仍然保留,所以应为次生演替;若人为再次采伐群落由,属于人为因素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群落内部生物之间以及外界环境因素都会对群落的演替造成影响;在云杉林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9解析:选A图a中3个物种所需资源状态

14、重合部分较少,所以种间竞争较为缓和,而每种生物可用资源跨度较小,即可用资源较少,所以种内斗争较为激烈。图b中3个物种所需资源状态重合部分较大,所以种间竞争较为激烈,而每种生物可用资源跨度较大,即可用资源较多,所以种内斗争较为缓和。图a和图b中物种2的资源状态与其他物种重合较多,即竞争较为激烈,被排除的危险性最大。10解析:(1)在调查区域内不同位置的生物分布有差异能体现出群落的水平结构。水体中不同鱼类的食物分布是鱼类在水体中呈现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原因。(2)当种植比率为0.25时,收获种子的比率为0.37,大于0.25,说明甲、乙之间的竞争中占优势的是甲,这样连续种植10年,甲的种群密度将逐渐增大,导致乙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甲将乙排挤掉。(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标记物应不易脱落,否则会导致调查结果偏离真实值;同时标记物不应影响标记对象的生理活动等。第一次捕获的青鱼为86条,而第二次捕获的青鱼为84条,带标记的只有4条,所以该池塘内青鱼大约有868441 806(条)。(4)要调查某区域内的物种丰富度,就应把所有调查到的物种全部计算在内,不能因为不认识而丢弃。答案:(1)水平结构食物(或食物分布)(2)A(3)标记物不能过于明显,应不易脱落,对青鱼的基本生理活动等不产生影响1 806(4)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不能丢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