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童年的记忆|辽海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童年的记忆|辽海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童年的记忆|辽海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3课 童年的记忆|辽海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 题 :童年的记忆课 时 : 一课时学习领域: 欣赏 评述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并认识中国画、油画、木雕、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带给人的不同美感。教学难点: 不同种类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教学方法:讲授,自主探究。教师教具:课件。学生学具: 课前收集的图片,画纸,笔。教学过程:一、组织阶段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学生坐好。二导入阶段 民谣或者歌曲导入, 播放童谣或歌曲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

2、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板书课题童年的记忆三发展阶段: 1、展示儿童嬉戏的直观图片资料。 2、赏析美术作品,认识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A、天天向上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里仍然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进取心。它的构图形式皆源于生活中的感悟。 B、三月三 此作以饱满的构图,装饰性的造型,平面化的处理,横向的运动节奏,展现了孩子与风筝齐飞的春地旋律。作者很留心细节的处理,图中前面那个掉了鞋子也不停步的孩子,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 C、第一步 画面是一块农村的耕地,背面是农面的房屋,画的右方一位农妇扶着小女儿帮助她学走路。左方女婴的农民父亲蹲在地上张开双手鼓励她向前走。画面用色鲜明,多用蓝、黄鹤绿色。整幅农村景象让人感到农民的实在,平凡但跃动,又充满亲情。3、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艺术美,陶冶审美情操四实践阶段1、朗读反映童年的诗句,如村居所见等2、简单介绍高尔基的作品童年3、可以采用绘画形式自己创作一幅有关童年的绘画。五讲评阶段 让孩子们自己对有关童年最难忘的记忆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