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Regional Analysis and Regional Planning课程编号:HZ192030课程类别:个性化培养平台课程性质:选修学分:3学时:48适用专业:地理信息科学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A、遥感原理与应用B、地图学、空间分析综合实践等后续课程:大数据分析、毕业设计等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能够基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背景知识,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合理分析在一定区域中的自然、人文环境中的政治、经济、旅游、宗教、文化的区域差异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

2、够正确评价地理信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运用区域分析与规划技术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地理信息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相关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3.1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各相关领域的能力。3.2通过学习掌握地图学相关理论、数字地图设计与编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具备地图设计、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以及地图输出等相关能力。3.设计

3、/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地理信息领域的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备地理空间数据的综合处理分析和应用能力、数字地图设计与编制能力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能够在设计和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课程目标25.2能够理解地理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与其局限性;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理信息工程数据采集与处理、设计和开发、应用等工作。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地理信息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课程目标36.1能够应用地理信息工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评价具体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

4、文化的影响。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地理信息科学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地理信息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课程目标4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7.2能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能够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三、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人文地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训练环节1区域概念及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授课4学时作业11、2、32区域发展的经济社

5、会背景分析授课2学时思考题讨论1、2、33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授课2学时思考题讨论1、2、34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授课2学时思考题讨论1、2、35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授课4学时作业21、2、36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授课4学时作业31、2、37区域规划及其发展授课4学时思考题讨论1、2、3、48区域发展战略授课2学时思考题讨论1、2、3、49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授课4学时作业42、3、410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授课4学时思考题讨论2、3、411区域产业规划布局授课4学时作业51、2、3、412区域基础设施规划授课4学时思考题讨论1、2、3、413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授课4学时思考题讨论1、2、

6、3、414区域生态环境规则授课4学时作业61、2、3、4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单元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区域、区域发展的概念及趋势,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区域发展的新趋势,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难点区域分工全球化、竞争与合作关系。基本要求1、识记:区域、区域发展;2、领会:区域发展的新趋势,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3、简单应用:运用自然资源评价方法对某区域进行分析;第2单元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及区域劳动力条件的支撑作用,区域政策与制度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区域文化背景及人

7、口素质分析。难点区域文化背景与政策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基本要求1、识记:人口质量、人口容量;2、领会:区域发展的劳动力支撑条件分析;3、简单应用:运用人口素质分析方法,分析某区域的劳动力状况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3单元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技术进步的概念类型及测算,以及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重点技术进步的测算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难点技术进步的测算及局限性。基本要求1、识记:技术进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法;2、领会: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4单元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区域竞

8、争力的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如库兹涅茨理论、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理论、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霍夫曼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重点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及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难点经济发展理论及其异同。基本要求1、识记: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指标及其内涵;2、领会: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第5单元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区域分工的理论、特点及模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改善一个地区的软环境的方法。重点区域分工的特点及模式,区域投资环境评价。难点区域分工理论。基本要求1、识记:区域分工的特点及模式,参数法;2、领会:区域分工理论;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在大区域内的分工,梳理其

9、区域的投资软环境。第6单元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知识点产业划分方法、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主导产业的判定标准及其扩散效应。重点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难点主导产业扩散效应。基本要求1、识记:产业划分类型、主导产业概念及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2、领会:主导产业的扩散效应;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的产业结构,识别区域的主导产业及其布局。第7单元区域规划及其发展(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区域规划的概念、特点、内容及其方法,区域规划与其其他学科理论的结合及多规合一理论。重点区域规划的方法。难点区域规划与其他学科理论的结合及多规合一的理解。基本要求1、识

10、记: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容;2、领会:区域规划的方法及多规合一理念;第8单元区域发展战略(2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战略重点及其模式,以及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及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难点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基本要求1、识记:区域发展战略及经济发展模式;2、领会: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第9单元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3、4)知识点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概念、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重点区域发展经济空间结构、经济增长理论。难点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点-轴开发理论。基本要求1、识记:经

11、济空间结构概念、增长极理论;2、领会: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区域发展的意义;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梳理其符合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式。第10单元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2、3、4)知识点土地利用状况的常用指标,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基本原则,在区域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以及区域空间管治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重点区域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分区的目的,区域空间管治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难点区域空间管治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基本要求1、识记:土地利用状况的常用指标;2、领会: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基本原则,区域空间管治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土

12、地供需矛盾问题,制定分区空间管制规划。第11单元区域产业规划布局(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农业产业布局及其影响条件分析,原材料工业及加工制造业布局及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特点、布局因素及其区位选择。重点三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分析。难点三产业布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高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基本要求1、识记:三产业特点,高新技术产业;2、领会:三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高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影响因素。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及影响因素。第12单元区域基础设施规划(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三种模式及其优劣比较,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

13、和方法,区域需水量预测和给水系统规划内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趋势。重点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区域需水量预测和给水系统规划内容。难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趋势分析。基本要求1、识记:区域基础设施规划的三种模式及其优劣比较,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区域需水量预测和给水系统规划内容;2、领会: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趋势第13单元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城镇体系的特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及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重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及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难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分析。基本要求1、识记:城镇体系的特征,及城镇体系

14、结构规划的内容;2、领会: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的阶段。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14单元区域生态环境规则(4学时,支撑课程目标1、2、3、4)知识点简述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及工作步骤,理解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基本原则,区域污染综合规划、环境规划与区域生态规划的主要异同点。重点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及工作步骤。难点区域污染综合规划、环境规划与区域生态规划的主要异同点。基本要求1、识记: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及工作步骤;2、领会:划分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基本原则及生态功能区划;3、简单应用:分析某一省域生态环境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的内容。【学时分配】

15、知识单元理论学时第1单元 区域概念及发展资源环境基础分析2第2单元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2第3单元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4第4单元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2第5单元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4第6单元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4第7单元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4第8单元 区域发展战略2第9单元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4第10单元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4第11单元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4第12单元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4第13单元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4第14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规则4合计48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坚持教师理论讲解与学生实践相结合,不断地吸收先进理论知识和最新人文地理学研究动态。理论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创业

16、大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展开,努力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尽可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案例、图表,使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力求化难为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六、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期末考试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力求达到涵盖本大纲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做到专业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比重适宜。笔试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成绩定为百分制。考

17、核方式:考试+考查。成绩评定:结构评分,平时成绩占40%(平时作业30%,课堂表现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评价环节评估课程目标对应毕业要求平时成绩(40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课程目标1、2、3、43.1、3.2、5.2、6.1、7.1期末考试(60分)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综合题等课程目标1、2、3、43.1、3.2、5.2、6.1、7.1平时成绩评定标准环节评定项目内容分值总分值平时作业综合作业课程目标1、2、3、4相关文献综述合理,框架完整,内容较为完整;10-15分30分相关文献综述合理清晰,较为全面,框架完整,层次较为清晰,逻辑性较好;15-25分相关文献综述全面,合理,表述清晰,框架完整,层次清晰,逻辑性好。25-30分七、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1.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