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方药详解_第1页
治则方药详解_第2页
治则方药详解_第3页
治则方药详解_第4页
治则方药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学基础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学教研室丁井永 治则与方药 未病先防 维护正气 调摄精神 加强锻炼 生活起居规律 药物预防和人工免疫预防 既病防变 早期诊治 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病之脏腑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治则 治病求本 邪正双方,病因与症状,疾病先后 正治与反治 正治:又称逆治。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 又称从治热因热用 阴寒内盛,格阳于外寒因寒用 热厥证,因阳盛于内,格阴于外,出现四肢厥冷 脉沉似寒证,但有壮热心烦,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 塞因塞用 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的真虚假实证。脾虚证,闭经通因通用 食积腹痛消导泻下 热结旁流清热泻下。瘀血致崩漏活

2、血祛瘀 膀胱热结所致的尿频,急,痛清利膀胱湿热治标与治本急则治标 出血病人,不论原因,均先止血以治标 肝病致腹水者 旧疾复感新邪者缓则治本 虚劳内伤,阴虚咳嗽-滋阴为治本方法标本同治 气虚感冒调整阴阳损其有余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补其不足 调补阴、阳、阴阳 扶正与祛邪扶正 运用益气、血,阴、阳。扶正不留邪祛邪 选用发汗、攻下、吐等,祛邪不伤正扶正祛邪运用 单独、同时、先后因时制宜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三因制宜 常用八法 汗法 通过解表发汗,开泄腠理,调和营卫祛除 在表之病邪的治疗方法 吐法 用催吐方药,引起呕吐,从而解除停留在 胸膈之上病邪的治疗方法 下法 通导大便,祛除胃肠积滞,实热,水饮, 寒积

3、的治疗方法 和法 和解表寒表热,或调和脏腑功能,调和气 血阴阳作用的治疗方法。 清法 用寒凉方药以清解热邪的治疗方法。 温法 用温热方药以祛除寒邪,温暖脏腑的 治疗方法(回阳救逆、温中祛寒、温 肾纳气、温中化痰、温下寒积、温胃 降逆、温脏安蛔) 消法 用有消导和散结法治疗气、血、痰、 食、湿、火等所致病症的治疗方法。 补法 气、血、阴、阳 同病异治 同一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异病同治 久泻久痢、子宫脱垂、脱肛、胃 下垂等多种病症,治法相同 中药基本知识 中药的性能 四气 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 温热药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 五味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

4、作用 甘:有补益、和中、缓急等作用 酸:有收敛、固涩作用。 苦 苦能泄、能燥、能坚阴 泄指通泄、降泄、清泄之意,如大黄、 黄连、杏仁燥指燥湿,苍术、黄柏坚阴 指保护津液,黄柏之苦,能泻相火以坚肾阴 咸 软坚散结、泻下作用。治疗瘰疠、痰核、 痞块及热结便秘等症。芒硝软坚泻下通便 淡 渗湿、利尿作用,常与甘味并列 涩 收敛固涩的作用,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治疗作用中的趋向 辛甘、温热之药物-升浮。 酸苦咸、寒凉之药物-沉降。 质地轻的药物-升浮。 质地重的药物-沉降。 诸花皆升, 唯旋复独降 诸子质重多降 唯蔓荆子、苍耳子主升 酒炒-升, 醋炒-收敛 姜汁炒-散 盐炒-下

5、行 药物归经 归经就是指药物对机体某部分(脏腑及其经络)-选择性作用 中药的用法(配伍、禁忌、用量和煎服法) 配伍 单行 指用一味药治疗疾病。 相须 作用类似的药物配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相使 两种性能不一定相同的药物配伍应用 其中一味为主药 相畏 指一种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被另一种 药物减弱或消除。生半夏、生南星-生姜 相杀 指一种药物能减低或消除另一 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 绿豆-巴豆,防风-砒霜相恶 两种药物配合后,一种药物使另一 种药物降低或丧失药效。 莱菔子-人参,黄芩-生姜温性相反 两种药物合用时,产生剧烈的不良 反应和毒性作用。 禁忌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

6、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十九畏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 妊娠禁忌 剧毒、峻泻、祛瘀药 大热、芳香走窜药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有碍药效 薄荷-鳖; 地黄、何首乌-葱、蒜、萝卜 茯苓-醋 使君子-茶 常山-葱 不利病情 热症-辛辣、油腻食物 寒证-生冷食物 麻疹或胃虚-油腻酸涩 疮疖肿毒、皮肤瘙痒-鱼虾 牛羊肉 剂量 有毒及峻烈的药物-小(乌头、雄黄等) 质重药物-大(代赭石、牡蛎) 质轻的药物-轻(蝉蜕、灯心草)

7、 芳香走窜药物-轻(丁香、檀香) 病情需要定量 配伍、剂型定量 病人性别、年龄、体质定量 花叶、芳香走散之品3克, 根茎之类克, 金石贝壳类克。 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剂的组成原则 主药 对病因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辅药 是指方如能够协助和加强主药功能的药。 佐药 是指方中另一种性质的辅药。它的作用有二: 正佐 协助主药治疗兼证。 反佐 对主药起抑制作用,减轻或消除主药的副作用。 使药 引经药、调和药、赋形药 麻黄汤 外感风寒表实证麻黄 辛温 在汗解表桂枝 辛甘温 调以解肌杏仁 甘苦温 温经解肌甘草 甘温 调和诸药芍药甘草汤 只有主药和辅药左金丸 只有主药黄连和佐药吴茱萸独参汤 只有主药人参

8、 方剂的运用(组成变化) 药物配伍的变化 方中主药不变,改变辅药 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杏石甘汤主治外感风热热壅于肺 麻杏苡甘汤主治外感风湿,一身尽痛 增减药味(药味加减的变化)主证未变,兼证改变-随症加减 银翘散-风温表证 口渴甚,加天花粉生津止渴 衄血加白茅根、侧柏叶等止血 增减药量 药物不变,加减药量-改变功用和主治 桂枝汤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枝加桂汤主治阳虚心悸-温阳降逆 更换剂型 药味相同,剂型不同 保和丸治疗食积停滞轻症丸剂作用慢而力缓 保和汤治疗食积停滞重证汤剂作用快而力峻煎服法煎药方法煎药器具 砂锅、糖瓷器皿,忌用铁器煎药用水 根据药物体积而定,以水浸过药面为度煎药方法

9、 冷水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内外充分湿 润,以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果有些药 物随水浮起则稍加搅拌煎药用火 煮沸后即改文火再煎1520分钟,以免药 汁溢出及过快熬干。 注意:锅盖,味厚类药品久煎 解表药、芳香类药煎时宜稍短 药物煎法特殊 先煎 介壳类、矿石类药宜打碎先煎 泥沙多的药物-灶心土可先煎取汁 以药汁代水煎其它药 有毒药物-附子、乌头宜先煎 后下 气味芳香药,宜即将煎好时方下,煎 三、五沸即可-车前子、旋复花 另煎 贵重药品另煎-人参、犀角、羚羊角等 烊化 胶质药物易粘锅,且粘附他药-阿胶、饴糖 冲服 散剂、丹剂、自然汁冲服。胖大海 服药方法 服药次数 每日一剂,分二次或三次服 泡服 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 服药时间 一般饭前一小时 驱虫药、泻下药-空腹;安神药-睡前一小时 固涩药-食前服;对胃肠有刺激药饭后服 调经药-经前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