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语文试卷_第1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语文试卷_第2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语文试卷_第3页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语文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A)七年级语文一、读书(12分)1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2古诗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1)诗歌展现山河风貌:木兰诗中有“_,_”描写边塞夜景;望岳中有“造化钟神秀,_”写尽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游山西村里有“_,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乡村社日将近的热闹情景。(2)诗歌承载豪情忧叹:陈子昂登高远望,慷慨悲吟“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的寂寥心绪;杜牧触景感怀,发出“_,_”(泊秦淮)的咏叹;李商隐托古讽今,以“

2、_,_”(贾生)寄寓怀才不遇的感慨;王安石借景抒情,抒发“不畏浮云遮望眼,_”(登飞来峰)的政治抱负。二、读思(38分)(一)学习语文,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生活中。各种书籍报刊、招牌广告、电视节目,都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资源。班级举办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号召大家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动一:看文化节目】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国潮文化”逐渐兴起,除了音乐和戏剧,许多节目也在探索将传统文化以更多年轻人喜爱的形式呈现,将传统文化知识更好地融入电视节目。通过借助独特的视听优势、多样化的创新形式和充满青春活力的潮流元素,使这些热播的综艺节目掀起一波又一波传统文化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以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走进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心中。让传统与新潮相遇,让古老与青春携手,让经典与流行碰撞,文化综艺节目正在创新升级中让所有观众感受到文化的魅力。3上文是小天同学准备的一段“看节目学语文”的宣传稿。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文中加点词“逐渐”“探索”“年轻”的词性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国潮文化”“喜闻乐见”“创新升级”都属于并列短语。C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可以删掉句中的“使”字。D最后一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文化综艺节目的优势特点。【活动二:读文学名著】阳光可以照到洋面下三十英尺的地方,这股力量真使我惊奇。太阳光强有力地

4、穿过水层,把水中的颜色驱散,我可以清楚地分辨一百米以内的物体。百米之外,水底现出天蓝一般的渐次晕淡的不同色度,在远处变成浅蓝,没入模糊的黑暗中。真的,在我周围的这水实在不过是一种空气,虽然密度较地上的空气大,但透明的情形是跟地上空气相仿。在我头上,我又看见那平静无波的海面。4文段节选自法国作家_(填人名)的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与尼摩船长在海底进行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书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_的人。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追求。(3分)【活动三:写最美对联】5在活动中,学校号召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请你选用下列词语,补全对联,表达你对读书活动的感悟。(2分)备选词

5、语:铸就涵养浩然气栋梁材上联:万卷诗书_下联:十年寒窗_(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67题。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家族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因为手长期浸泡在水中,容易开裂、受伤,他们家族的祖上发明了一种护手的药膏。从此,在漂洗丝絮时,手不再开裂、受伤。有一位客人听说了这种神奇的药品,就来到宋国找到了这个家族的长者,说:“我用一百两黄金购买你的药方。”这位长者一听,十分高兴,将自己的家族召集起来,对他们说:“我们家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所积累的不过数两黄金。今天出卖药方,一下子就可以获得一百两黄金。我的意见是卖给他,你们看呢?”家族中男女老少异口同声地说:“卖给他!”当时,吴国和越国之间长期进行着大规

6、模的战争。两国的士兵大多是水军,士兵们经常会因为气候寒冷、长期浸泡而手足皮肤开裂。这位客人得了药方,就来投奔吴王。这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吴王正因为很多士兵手足被冻伤、泡烂而烦恼。这位客人拿出他配的药,吴王见到药效神奇,十分高兴。在吴国和越国两军水战之时,越国士兵的手冻裂,影响了战斗力,而吴国的士兵则由于有了药膏的帮助,手上毫无冻伤、泡烂,于是吴军大获全胜。吴王大为欢喜,重赏了这位客人,还封他为万户侯。以漂洗丝絮为生的这家人听说了这件事,不无感慨地说:_6请你根据前文,在横线处进行补写,使情节连贯、完整。(3分)7请根据本文提炼观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不少于100字。(1

7、0分)(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1题。【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8读准字音,是阅读古文的第一步。

8、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分)(1)无案牍之劳形(2)陶后鲜有闻9“之”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何陋之有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水陆草木之花持就火炀之C无丝竹之乱耳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菊之爱唐人尚未盛为之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翻译:这是简陋的屋舍,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_;_。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4分)选文写作手法情感表达陋室铭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的写作手法。甲文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_、_的

9、节操志趣。爱莲说乙文则借莲花来比喻_表现了作者_、_的人生态度。习惯说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浸淫:渐渐扩展。踬:跌倒,绊倒。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0、( )(3分)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B后蓉复履其地(鞋子)C浸淫日广(一天天)D顾而笑日(环顾)13这篇文章主要采用了记叙、描写和_的表达方式,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小中见大,即事寓理,告诉我们“_,_”(用文中原句回答)的道理。(3分)三、读写(70分)14下图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请写出该徽标的构图要素及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字左右。(6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第15题。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

11、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

12、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敛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落魄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

13、”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把它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再次春风得意,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

14、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莫名其妙地被评论家批判,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

15、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有删改)15阅读课上,李明推荐了冯骥才先生的文章雕花烟斗,请同学们共同赏读。(1)有细心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多处写到了凤尾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针对这个问题

16、,大家展开了讨论。请参与讨论并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60字)(5分)(2)在作品鉴赏环节,你将代表小组发言。请从情节构思、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为发言做准备。(10分)写作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不少于100字。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6题。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是在天人合一的主导观念中化育而成的。我们可以把天人合一在一年四季的特征概括为:春生、夏长、秋收、冬成。这也可比拟为个体生命一生的途程。四时各有当令节庆、合令节俗:春生:中华文化重视“生生之德”,有了生机,宇宙才多姿多彩。春天正是草木初生、万物化生的最佳季节,宜有体现生命精神的节日。清明时节生机勃发,春意盎然,

17、在春播春种之时感谢先人和大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生命和生机。夏长:夏季是生命加速生长繁茂之时。端午节正是迎夏的大节。夏末七夕节银汉秋光,瓜果成熟在望,爱情和婚姻也充满期望,如以生命途程为喻,已进入婚恋阶段,七夕堪称中华情侣节。秋收:秋季农作物要收成了,相应阶段的人生也成熟了,有成就了,祈愿人月两圆共享成就的中秋节备受重视。九九重阳,阳极将转阴,惜秋敬老当是应有之义。冬成: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安享一年的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迎接春阳。除夕就是辞旧迎新的高潮。旧年之将逝意味着新年之到来。新生命的诞生,也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所以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

18、,中华年寓含着承前启后和生命更新的意义。这个年节体系,盖以自然节气的规律性变化为依托,宛如一幅自然节候的流程图,也恰是生命的流程图。材料二:某机构围绕传统节日建设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材料三:在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重新认识和建设我们的传统节日,通过多种形式还原这些节日的文化内涵,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倡导和参与。中国人爱过节。从古至今,这些节日承载着人们的美好希望和祝福。这些节日除了有计时功能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们赋予了这些节日以特殊的情感内涵和需求。拿春节来讲,中国人最伟大的创造就是“大年三十情结”。过年的高潮就是大年三十。年文化心理是无形的,但它深深地铭刻在每个人的潜意识

19、里。所以中国人每逢大年三十,即便在天南海北,也要赶回家过年。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个巨大和无形的力量就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直过着群体生活的中国人,最美好的向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亲近与和谐。有对父母与长者的敬爱之情,也有手足牵连之情、邻里互助之情、朋友相援之情,以及对先人和故土家乡的依恋之情。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都充分体现了这些情感。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只有广大百姓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都能得到充分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16中国传统节日是传承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此,班里召开了

20、“了解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班会,同学们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1)结合材料一,请你为中国传统节日下一个定义。(2分)(2)阅读图一,请向同学们介绍你的发现。(2分)(3)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显得很尴尬。同学们纷纷围绕“如何加强传统节日文化建设”建言献策。请你也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吧。(10分)写作提示: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思路清晰;语言得体;不少于100字。17生活中,难免会发生一些难过的事,如被忽略、被误解、被伤害。但也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至一些物,让你觉得相遇一场,是命中注定的幸运。所以千万别沮丧,人生,总会有一些温暖与你相遇,让你觉得那一刻世界

21、是如此的温暖美丽。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题目一:与温暖相遇题目二:_给我温暖写作提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如果选择题目二,请务必先补全题目。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A)一、1融通四海(书写错误不得分,书写正确1分,楷书字体规范1分,共2分。繁体字书写正确也可得分。)2(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阴阳割昏晓箫鼓追随春社近(2)独怆然而涕下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怜夜半虚前席不同苍生问鬼神自缘身在最高层(10分。错字、别字、漏字、加字不得分)二、(一)3B(2分)

22、(“国潮文化”是偏正短语,“喜闻乐见”和“创新升级”是并列短语)4凡尔纳(儒勒凡尔纳)(1分)献身科学、英勇顽强、反抗压迫(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5涵养浩然气铸就栋梁材(2分)(二)6示例:同样是一种药膏,我们家族拥有它,只不过世代以漂洗丝絮为业,但别人拥有它,却可以封为万户侯。我怎么就没有发现这种药膏更大的价值呢?(想象合理即可,3分)7示例:世上的事物都各有其用处,用处大小,都在用者的把握、调度之中。宋人的药膏在他们手中,只能用于漂洗丝絮,可一旦被有识之士发现,献给吴王,却成为战胜越国的法宝。可见同是一物,其作用可谓有天壤之别,“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同样的事物派不同的用场,效用就会大不

23、一样,对于人才,也是如此。(观点正确鲜明4分;能围绕观点援引材料内容4分;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2分;共10分)(三)8(1)d(1分)(2)xin(1分)9C(3分)(A项,宾语前置的标志补语的标志:B项,助词代词;C项,都是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10(1)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每空1分,共3分)11托物言志安贫乐道高洁傲岸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对即可,共4分)12B(3分)(“履”的意思是“踩”。)13议论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每空1分,共3分)参考译文:刘蓉年轻的时候,在养晦堂偏西面的一间屋子里读书。

24、低头读书,抬头思考,有想不出来的就起身绕着屋子转。屋子中有一处凹陷的地方,直径一尺,逐渐地越来越大。每次踩到这块地方的时候,脚就好像被绊倒一样。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一天,父亲到屋中来,看到(屋里的坑洼)笑着说:“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就命令童仆拿来土填平了它。以后,刘蓉再次踩到这块地方的时候,又差一点跌倒受了惊,好像地上的土忽然高起来一样;低头看看地面,平平的,(原先的凹陷之处)已被填平。一会儿又是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就又习惯了。唉!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厉害的!(一开始)脚走在平地,不能适应凹地;等到时间长了以后,走凹地却像走平地一样;是因为时间长了脚能够适应,(走平路)反而会受到阻碍不适应了。所以,君子学习从一开始就应该慎重。三、14示例:构图要素:该徽标的上方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寓意: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