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_第1页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_第2页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_第3页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_第4页
“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整套电子讲义幻灯片(最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 录 cont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一、创新与创业1.1 人类创新历史溯源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1 人类创新历史溯源1.1.1 人类创新历史溯源1)钻木取火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命2)中国四大创新发明推动历史进程3)人类历史的三次技术革命高潮1.1 人类创新历史溯源1.1.2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创意经济的发展与创业革命1)第三次工业革命2)知识经济时代催

2、生创意产业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1 认识创新1)创新的含义“创新”是近年来使用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从词源来看,在汉书叙传下中,就有“创,始造之也”之说。历史上最早与“创”合用的是“创造”一词,辞海对“创造”一词的解释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它特别强调其独创性和首创性。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1 认识创新1)创新的含义从国内外的研究来看,创新的概念从经济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角度界定的比较多。从广义上说,创新是指对社会和个人的创新产物的统称。从狭义上说,创新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充分运用已知的信息,通过个体创造活动的过程,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个人和社会价值产品的智力特征。

3、不难看出,创新呈现的是从构思到实现,从思想到行动的知行统一的发展过程。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1 认识创新2)创新的内在特性(1)创新要立足现实,要将新设想或新概念发展到实际应用和成功应用的阶段,使创造的某种价值实现。(2)创新要批判继承,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3)创新要不断尝试探索。(4)创新要标新立异。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2 认识创业1)创业的含义“创业”在新华字典里意为“开创事业”,而“事业”是指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并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济活动。辞海对“创业”的描述是“创业,创立基业。这里的基业是指事业的基础、

4、根基”,指开拓或创立个人、集体、国家的各项事业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西方文化中,“创业”有两种表达方式:entrepreneurship和enterprise,其中,entrepreneurship意思是“企业家”“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等”,enterprise的含义在英汉双解剑桥国际英语词典中为“企业,事业,(尤指可获利的)艰巨的计划”。总之,创业是一个发现和捕获市场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新产品或服务并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创造、增长财富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新组织的创建过程。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2 认识创业2)创业的内在特性从对创业的理解来看,如何理解创业的“业”是问题的关键。“业

5、”的含义有小大之别,因此,创业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创办新企业广义创业者的各项创业实践活动,其功能指向是成就个人、团队乃至国家、社会的大业。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2 认识创业2)创业的内在特性从“创业”这个概念的汉语主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开端和初创的艰辛和困难;二是突出过程的开拓和创新;三是侧重于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新的成就和贡献;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3 创新引领创业1)创新与创业的关系(1)创新是创业的基础与核心(2)创业是创新的载体和表现形式(3)深化改革是推动创新创业的强大动力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1.2.3 创新引领创业2)创新创业的新形式(1)创新

6、拉动创业趋势已经形成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的专利申请量占到世界专利申请量的1/3,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稳居世界第一。随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据测算,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1年的不足49%已经提高到目前的56.2%,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中有一半的贡献率来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1.2 时代呼唤创新与创业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各项优惠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创新拉动创业的趋势已经形成:第一,从新增企业来看,企业数量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

7、1651.3万户,同比增长11.6%。第二,从创业主体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海归人员和科技人员投身到创业浪潮之中,创业群体的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第三,从新产业角度来说,2015年上半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继续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高将近5%。据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达10.2万家,拥有各类知识产权15万件,提供就业岗位165万个,其中应届大学毕业生17万人。第四,从新业态的角度来看,网上零售额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2015年上半年增长速度将近40%。新产品也在不断涌现,如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铁路机车等。1.2 时代呼唤创新与

8、创业1.2.3 创新引领创业2)创新创业的新形式(2)推动创新创业的四大动力一是简政放权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与成本。二是新一代互联技术引领了新一轮“互联网”创业创新。三是高新区与科技园区作为集聚人才、技术、资金、创业创新服务机构等要素的重要载体,日益成为创业创新活动比较集中的活跃地带。四是并购热刺激“职业创业人”崛起。他们拥有丰富的初创经验,是创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3.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1)经济转型升级(2)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3)新一轮的创业创新浪潮已经形成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3.1

9、“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意义2)“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义(1)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2)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3)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3.2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1)全面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与制度支撑2)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创新创业(1)制定推动“互联网”全面发展的国家战略(2)推动全社会对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3)推进“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3)大力推动发展众创空间(1)国家出台

10、相关政策作为支持(2)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3.3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1)大力完善发展环境,整合政府、社会、学校多方助推力量2)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3)建设“苗圃”创业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4)弘扬创业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1)发挥地方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的引导作用(2)出台针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鼓励引导政策(3)建立健全大学生自主创业推进机制课后思考1创新创业的基本特点及关系是什么?2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该如何把握住创新创业的机遇?“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 录 cont

11、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二、“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2 “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1 互联网的发展1)互联网完全商业化之前的发展过程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1 互联网的发展2)互联网完全商业化以来的发展过程时间段互联网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功能典型案例19952003年社交平台、工具网络新闻、社区、论坛等QQ、

12、MSN、微信等20032008年交易平台支付宝、B2C、B2B、P2P、众筹等百度、阿里巴巴、腾讯20082013年信息基础设施、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云网端、工业4.0等物联网、智慧地球等2014年至今互联网经济体、万物互联协同制造、智能制造等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互联网”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1 互联网的发展2)互联网完全商业化以来的发展过程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北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1/5,半年共计新增网民199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2.7%。互联

13、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较2016 年底提升1.1%。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成为促进我国消费升级、经济社会转型、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推动力。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1 互联网的发展2)互联网完全商业化以来的发展过程截至2017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较2016年底增加283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机上网比例持续提升。上半年,各类手机应用的用户规模不断上升,场景更加丰富。其中,手机外卖应用增长最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74亿,较2016 年底增长41

14、.4%;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5.02亿,线下场景使用特点突出,4.63亿网民在线下消费时使用手机进行支付。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2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从发明到现在,已经有48年的历史了。但在1995年之前主要限于学术和专业应用,自1994年互联网开始商业化、特别是浏览器技术出现后其影响才扩展到全球,我国也从这时开始全面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行动计划就是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呈现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的,具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促进就业创业,以及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积极意义。未来,消费互联网将向产业互联网迁徙演进,互联网将重构每一个产业,拉动产业升级换代,使所有产业呈现泛互联网

15、化的特征。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3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2012年11月“互联网”概念在国内的首次提出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具。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2015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交了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2015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2.1 “互联网”概念提出的背景2.1.3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2015年7月,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

16、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联合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共同发起倡议,成立“中国互联网联盟”。2016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2.2 “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2.2.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实践的成果,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是一种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有机整合的模式,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

17、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互联网”的概念2.2 “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2.2.1 “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正确理解“互联网”,必须对以下四点有清醒的认识。(1)避免把“互联网”仅仅看作一个工具(2)人人“互联网”的观点(3)“互联网”不仅仅是连接,更是跨界融合(4)用生态、联系的观点看待、解读“互联网”2)正确理解“互联网”2.2 “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2.2.2 “互联网”的六大特征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2.2 “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2.2.3 互联网的再认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互联网”的定义:“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

18、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此后,“互联网”指导意见又进一步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1 网络时代与“互联网”互动发展趋势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2 “互联网”催生新常态1)新常态要转换新驱动、新范式2)互联网和传统工业行业

19、的融合是未来的制高点3)新常态需要找到新引擎4)新常态要促进新生态发育5)“互联网”的目标是连接一切6)“互联网”正在成为新常态的主旋律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3 “互联网”产生新思维1)开放思维2)跨界思维3)融合创新思维4)普惠思维5)公平思维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4 “互联网”的新经济趋势分享经济1)分享经济的定义一是资源,特别是剩余、闲置资源;二是分享平台;三是需求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4 “互联网”的新经济趋势分享经济2)分享经济的特征(1)自然人个体成为重要的经济主体(2)分享经济的第二特征是资源使用权的分享(3)分享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平台2.

20、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4 “互联网”的新经济趋势分享经济3)分享经济创业模式(1)C2C模式(2)C2B模式(3)C2B2C模式(4)B2C模式(5)B2B模式2.3 “互联网”的发展趋势2.3.4 “互联网”的新经济趋势分享经济4)分享经济的社会作用(1)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和岗位(2)有利于资源充分利用,进行利益再分配(3)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4)有利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课后思考1简述互联网的发展历程。2“互联网”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3如何理解“互联网”?其含义与特征是什么?4如何理解“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5什么是分享经济?6“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如何?“互联网+”与大学生

21、创新创业目 录 cont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三、“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3.1 “互联网”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3.2 “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3.3 “互联网”与地方创新创业3.1 “互联网”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3.1.1 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总体要求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要求的总体思路是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

22、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坚持改革创新和市场需求导向,突出企业的主体作用,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发展潜力和活力;着力做优存量,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着力做大增量,培育新兴业态,打造新的增长点;着力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夯实网络发展基础,营造安全网络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3.1 “互联网”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3.1.2 “互联网”倒逼传统产业变革1)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形成倒逼2)“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升级3)互联网使企业竞争升级4)“万物互联”3.1 “互联网”打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升级版

23、3.1.3 “互联网”推动行业融合与升级的技术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小数据移动互联网3.2 “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3.1.1 “互联网”制造业1)大力发展智能制造2)基于柔性制造的大规模定制生产3)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4)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5)互联网助力制造企业“提质创优”(1)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 (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3)实现全方位展示 (4)数据化评价,提升客户满意度3.2 “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3.1.2 “互联网”三农1)“互联网”与“三农”发展(1)互联网技术融入农业(2)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3)“互联网”三农将成为“新风口”(4)互联网重塑农产品流通模式2)“

24、互联网”农业的创新发展(1)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2)发展精准化生产方式(3)提升网络化服务水平(4)“互联网”新农人(5)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3.3 “互联网”与地方创新创业3.3.1 “互联网”创新创业的典型误区1)自建平台的误区2)招商引资的误区3)一味追求“高大上”的误区4)电子商务就是开网店3.3 “互联网”与地方创新创业3.3.2 大力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1)进行“互联网”的研究和规划2)开展“互联网”人才培养工作3)重点扶持本地互联网应用服务商4)以创客空间、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抓手5)简政放权,激发草根创业创新6)加强促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后思考1)“互联网”

25、如何与传统产业有效融合?2)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在“互联网”制造中融入互联网的用户思维?3)在我们身边有哪些“互联网”农业的案例?4)基于“互联网”的地方创新创业目前存在哪些误区?“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 录 cont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4.1 互联网商业模式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选择4.1 互联网商业模式4.1.1 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述

26、1)商业模式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关注。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一大批全新的商业模式,对商业模式的概念与内涵逐渐形成共识。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商业模式是指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即企业为了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和持续盈利的目标,整合内外各要素,形成独特核心竞争力和自我可复制的价值链体系和生态系统。通俗地讲,商业模式就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盈利。如果说商业模4.1 互联网商业模式4.1.1 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述1)商业模式式创新的本质是公司通过什么途径或方式盈利,那么随着时代和市场的变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必然面临着瓦解与重塑

27、,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变化通过持续的商业模式创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创造新价值、满足新需求。又有学者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即把新的商业模式引入社会的生产体系,并为客户和自身创造价值。简言之,商业模式创新就是指企业以新的有效方式赚钱。4.1 互联网商业模式4.1.1 互联网商业模式概述2)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整合传统商业类型,连接各种商业渠道,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全新商业运作和组织构架模式,包括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互联网商业模式没有固定的架构,一般认为,只要能给顾

28、客提供长期价值的模式,就是一个好的模式。门户网站模式是互联网最早的商业模式,也是最成功的模式之一。随着互联网宽带化、大众化、个性化、移动化的不断发展,新应用层出不穷。4.1 大学生创业者4.1.2 六大互联网经典商业模式1)“工具社群”商业模式2)长尾型商业模式3)跨界商业模式4)免费商业模式5)O2O商业模式6)平台商业模式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2.1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1)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意义(1)有利于创造价值和开辟新空间(2)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群体的结构变化(3)有利于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渗透(4)为适应新一轮产业革命蓬勃兴起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

29、2.1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价值2)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竞争优势(1)为实现跨行业融合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实现跨行业和部门的长尾效应优势(3)助力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优势(4)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整合优势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2.2 商业模式设计的原则1)客户价值最大化原则2)持续赢利原则3)资源整合原则4)创新原则5)融资有效性原则6)组织管理高效率原则7)风险控制原则8)合理避税原则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2.3 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1)商业模式画布的九大模块1)客户细分2)价值主张3)渠道通道4)客户关系5)收入来源6)核心资源7)关键业务8)重要伙伴9

30、)成本结构 商业模式画布4.2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设计4.2.3 商业模式设计的方法1)商业模式画布的作用完整性一致性简明性便捷性4.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选择4.3.1 在模仿与竞争中设计商业模式的方法1)全盘复制的方法2)借鉴提升的方法3)整合超越的方法引用创新点方法延伸扩展的方法逆向思维方法整合创新方法颠覆超越的方法4.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选择4.3.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选择1)科技型创新创业模式2)网店型创新创业模式3)连锁加盟型创新创业模式4)农村创新创业模式5)智力服务型创新创业模式农产品电商农村物流4.3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选择4.3

31、.3 大学生商业模式选择必须具备的能力1)塑造互联网商业模式时需要突出把握全新市场机会的能力2)再造互联网商业模式时需要突出产业价值链整合的能力3)调整互联网商业模式时需要突出企业价值链整合的能力 课后思考1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商业模式下个定义。2你认为六大经典商业模式哪一种最适合大学生用来创业?3大学生如何在模仿与竞争中设计商业模式的方法?4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般选择什么样的创业模式?5商业模式设计一般遵循什么原则?“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 录 cont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

32、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五、“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5.1 大学生创业者5.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5.3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5.1 大学生创业者5.1.1 大学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1)创业者与企业家精神2)大学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企业家素质强烈的创业意识坚强的创业意志顽强的创业精神5.1 大学生创业者5.1.2 大学生创业过程应具备的核心能力1)创业机会识别能力2)创业资源整合能力3)规避创业风险的能力5.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5.2.1 创业团队及其组建1)创业团队及其重要作用2)创业团队的组建模式3)组建创业团队的原则关系驱动模式要

33、素驱动模式价值驱动模式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目标和价值观明确一致精简高效互补相长相对稳定动态开放5.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5.2.1 创业团队及其组建4)组建创业团队的步骤5.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5.2.2 大学生创业团队1)大学生创业团队的特点(1)团队成员有共同的理想和创业的激情(2)团队内部具有模拟的企业组织模式(3)团队成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具有互补性2)大学生创业团队存在的问题(1)创业团队稳定性不高(2)人员组成不科学,制度不完善(3)性格差异、理念不合导致矛盾5.2 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5.2.2 大学生创业团队3)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的建设和管理(1)构建创业团队的共同愿景(2)建

34、设学习型组织,提升团队成员学习和创新能力(3)构建科学合理的创业团队管理体系4)塑造大学生创业团队的核心要素(1)集体创新(2)分享认知(3)共担风险(4)协作进取5.3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5.3.1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分析1)政府政策支持2)“互联网”提供了更大的创业舞台3)大学生创业的自身优势5.3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5.3.2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劣势分析1)富有创业激情但缺乏毅力2)缺乏专业的创业知识和技能3)缺乏创业启动资金4)创业的抗风险准备不足5)市场化经营运作的经验不足5.3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5.3.3 “互联网”大学生创业

35、需要注意的问题1)考察创业所需的基本硬件2)脚踏实地,注重项目的落地性3)休学创业要慎重4)利用政策,积极寻求多方支持课后思考1你认为除了本教材上提到的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外,创业者还应具备哪些素质?2什么是创业精神?你认为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有哪些好处?3你认为除了本教材上提到的三个方面的核心创业能力外,作为创业者还应具备哪些能力?4你认为创业团队最好应该怎么组建,怎么管理?5你觉得企业家精神在本质上到底指的是什么?养成企业家精神对大学生创业具体有什么帮助?6你认为“互联网”条件下大学生创业应注意哪些问题?“互联网+”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目 录 contents一二四五创新与创业“互联网

36、+“的产生与发展“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互联网+”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三六“互联网+“创新创业重点领域与行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目 录 contents六、“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6.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简介6.3 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精要6.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1.1 创新创业大赛的沿革在我国最早以创新创业为内涵开展的重要赛事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该竞赛是198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共同主办的全国性的大学生课外学术实践竞赛。竞赛在中国共有两个并列项目,一个是“挑战杯”

37、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另一个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这两个项目分别以创业与创新为侧重点交叉轮流开展,每个项目每两年举办一届。6.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1.1 创新创业大赛的沿革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强调要引导“互联网”与高校人才培养相结合,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同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了全面部署。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10月,教育部会同工

38、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及吉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此,每年一届的“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成为常态。6.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1.1 创新创业大赛的沿革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6.1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1.2 大赛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1)大赛是促进大学生挑战自我脱颖而出的创新创业摇篮2)大赛是推动高校产学研

39、用结合的关键纽带3)大赛是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平台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1 大赛的主题和宗旨 “互联网”大赛是以拥抱互联网时代、共筑创新创业梦想、实现人生理想为主题,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1)项目要求大赛采用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全国总决赛三级赛制。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

40、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1)项目要求参赛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1)“互联网”现代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2)“互联网”制造业,包括智能硬件、先进制造、工业自动化、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军工等。(3)“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工

41、具软件、社交网络、媒体门户、企业服务等。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1)项目要求(4)“互联网”文化创意服务,包括广播影视、设计服务、文化艺术、旅游休闲、艺术品交易、广告会展、动漫娱乐、体育竞技等。(5)“互联网”商务服务,包括电子商务、消费生活、金融、财经、法务、房产家居、高效物流等。(6)“互联网”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培训、医疗健康、交通、人力资源服务等。(7)“互联网”公益创业,以社会价值为导向的非营利性创业。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2)参赛的组别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就业型创业组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

42、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2)参赛的组别(1)创意组。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规定的日期前尚未完成工商登记注册。(2)初创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不超过1轮次。 (3)成长组。参赛项目工商登记注册3年以上;或工商登记注册未满3年,且获机构或个人股权投资2轮次以上(含2轮次)。(4)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数量与就业质量,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高专院校也可申报其他符合条件的组别),其他高校也可申报本组。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2 参赛项目的要求 2)参赛的组别初创组、成长

43、组和就业型创业组中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参赛项目的股权结构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3。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允许将拥有科研成果的老师的股权合并计算,合并计算的股权不得少于50%(其中参赛成员合计不得少于15%)。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成员。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3 参赛的评分规则1)创意组评审要点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3 参赛的评分规则2)初创组、成长组评审要点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的提升6.2.3 参赛的评分规则3)就业型创业组评审要点6.2 创新创业大赛与大学生能力

44、的提升6.2.3 参赛的评分规则4)评分标准分为四档优秀:85100分; 良好:7085分;一般:5570分; 差:055分。6.3 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精要6.3.1 大赛项目的选择1)大赛项目来源(1)学生自发的创新创业项目 (2)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项目(3)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4)学校优势学科的创业项目(5)互联网新技术的创业项目 (6)校友大手拉小手创业项目(7)政府公共采购与社会公益服务的创业项目(8)一带一路的创新创业项目 (9)电子商务创新创业项目(10)家族产业与产权的创业项目6.3 创新创业项目参赛精要6.3.1 大赛项目的选择2)选择策略(1)选择高附加值的项目 (2)选择高市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