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测听声阻抗_第1页
电测听声阻抗_第2页
电测听声阻抗_第3页
电测听声阻抗_第4页
电测听声阻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电测听声阻抗第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纯 音 测 听声 阻 抗第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纯 音 测 听第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听阈(Hearing threshold)纯音听阈是受试耳对测试频率的纯音恰能听到的最轻的声音, 按GB/T 16403规定:某人的

2、听阈是指在规定条件下, 以一规定的声信号在多次重复试验中, 有一半以上的次数能确切地引起听觉的最小声压级第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测试人员在测试前应告诉受试者:怎样作出反应 只要听到纯音, 那怕很轻微, 也要作出反应 听到声音立刻作出反应, 听不到时立刻停止反应 一次只测一耳, 两耳分别测 音调的顺序先测哪一耳 不要作不必要的活动如有不适可及时提出中断测试说明听到(那怕再小的声音)就按钮 听不到就立即停止按钮加噪声时如何配合第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受试者的位置在检查时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能让受试者看到检查者,而检查者可观察到受试者的面部表情双室测听要按这

3、一要求设计,单室测听受试者坐在检查者的斜前方,二者成90度角第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操作手法用手控听力计测听有上升法和升降法两种操作方式测听阈给测试音持续12秒每次给声之间间隔时间应是不规则的但每次间隔不得短于给声的持续时间第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升法在受试者作出反应后, 降低10dB, 然后再5dB一档地递增, 作出反应后, 降低10dB, 再5dB一档地递增, 反复5次“降低-递增”给声, 5次上升中,3次以上在同一听力级作出反应的,即为听阈级第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 60dB开始6055 5555555050 5

4、050505045 45 4545 454545 4540404040第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操 作 步 骤第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第一步:熟悉过程 一般先测健测用1000Hz测试音40dB HL给受试耳 如无反应,则以10dB一档加大测试音, 直到受试者作出反应间隔12秒后再在这同一听力级上给测试音 如再次作出反应, 即可开始测听注意反应和给声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则应重新解说指导第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步按频率顺序1000 Hz开始 按上升法或升降法操作进行得出正确的该频率听阈级第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

5、022年6月第三步测试下一个频率 可在刚测得的听阈下10dB开始如此依次测完各应测频率如在两个相邻的倍频程之间的听阈相差超过20dB以上,则应加测半倍频程的听力第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当复测1000Hz听阈时其结果如与第一次所测的结果相差10dB以上时应依次复测各频率,直至两次测试结果相差不超过5dB为止第二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步 用同法测另一耳在整个测试过程应限于20分钟内完成第二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影子听力图第二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误诊左

6、耳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左耳中度传导性聋第二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掩蔽第二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为什么加?什么时候加?如何加?第二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为什么加?给全聋耳或较差耳以刺激声时声可振动颅骨传至对侧耳蜗如果对侧耳蜗功能尚好, 则会出现交叉听觉(越边听觉)而在全聋或较差耳测得一“影子听力图” 为防止“影子听力图”出现,需要给非测试耳加掩蔽第二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气导耳机两耳衰减值(单位:dB)频率 Hz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耳间衰减40 40 40 40

7、45 50 50骨导耳机低频、中频两耳间无衰减,4000Hz时两耳间衰减是15dB。什么时候加?第二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无论通过气导还是骨导耳机给出的测试音,交叉听觉都是由非测试耳的骨导参与而产生当测试耳气导听阈与非测试耳骨导听阈,相差大于或等于耳间衰减时,就可出现交叉听觉这时要测得测试耳的实际听阈,就需在非测试耳加噪声什么时候加?第二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1.测试耳的气导阈大于非测试耳的气导阈40dB或测试耳的气导阈大于非测试耳的骨导阈40dB。气导什么时候加?第三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骨导什么时候加? 2.骨导耳间衰

8、减为零,骨振器置于一侧乳突给声,两侧耳蜗可受到相等强度的声刺激理论上讲,测骨导就应在非测试耳加掩蔽但在临床实践中,当测试耳气骨导阈值之差大于10dB时,才加掩蔽因为骨、气之间允许的差异各为5 dB,而且骨气导之差大于10dB才有临床意义第三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用于纯音听阈测试的掩蔽为窄带噪声,其带宽、强度等都有相应的国际标准。第三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气导如何加掩蔽?(1)加在哪侧? 给予非测试耳的掩蔽噪声。(2)从多少分贝开始加(初始掩蔽级)?从测试耳气导听阈阈上10 dB开始加(如非测试耳听阈是25 dB ,则要从35 dB开始给窄带噪音

9、),但需注意的是最少要从30 dB开始加(如果非测试耳听阈是15 dB ,则也要从30dB开始给噪音 )第三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3)加到多大分贝为止,才能有效掩蔽?以在非测试耳加噪音(30 dB),让受试者判断是否还能听到测试的纯音信号,如能听到纯音信号则继续5 dB为一档加噪音,连续加3次(到45 dB ),如受试者还能听到纯音信号,即得到需要测试的气导阈值。气导如何加掩蔽?第三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4)如果在逐级加噪音的过程中,患者听不到测试的纯音信号,怎么办?加大测试耳纯音的强度直到受试者重新听到纯音信号,在此基础上,继续5 dB为

10、一档加噪音,连续加3次直到患者始终能听到纯音信号为止。气导如何加掩蔽?第三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骨导如何加掩蔽?同气导加掩蔽第三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测试耳纯音听阈(dB)10090807060504030 40 50 60 70 80 90 100ABCDE最小掩蔽最大掩蔽掩蔽不足掩蔽过度掩蔽平台法第三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注 意 事 项第三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由于骨振动器可引起振动触觉 ,应注意不将振动触觉误当成听觉 ,250Hz的振动触觉阈约为40dB(乳突处)或30dB(额部)。骨导振动器

11、应避免接触耳廓 ,否则通过振动耳廓, 可把声传至外耳道,造成骨导阈值的降低。第三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在以下情况可考虑不测骨导:(1) 气导听力正常,佳于25 dB HL;(2) 除高频3k或4kHz凹陷处,其他频率气导听力正常第四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测试时间太长,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就将受到影响因此不宜连续测试20分钟以上第四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声 阻 抗第四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声阻抗是声音在传导

12、过程中受到总的阻尼和对抗。第四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如何读懂一张声阻抗图第四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鼓室压图声反射第四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SA? TPP? ECV? TW?第四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SA声顺峰高度表示声顺大小,代表鼓膜及中耳系统的活动度,听骨链活动度可被鼓膜病变所掩蔽如听骨链中断同时有鼓膜增厚,声顺反而降低,耳硬化症亦可被松驰鼓膜混淆,声顺反而增高0.31.6mmho第四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TPP峰压点 鼓膜内外压力相等时,声顺最大,形成尖峰,声顺峰与压力轴

13、对应处为峰压点,提示鼓室压力第五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ECV 等效外耳道容积一般成人2ml以下,超过2ml一般可考虑鼓膜穿孔。第五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TW鼓室图宽度声顺峰两侧半高度处所包含的压力范围daPa数,亦称作鼓室图宽度成人约为50-100daPa第五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A型AS型Ad型 B型C型第五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A型鼓室功能曲线:波峰正常,峰点中耳压力在 + 50daPa成年人声顺值在0.31.6ml 标志鼓膜完整,活动正常;有完整的中耳含气腔;耳咽管功能正常。第五十四张,PPT共

14、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040002000.511.5A型鼓室功能曲线daPaml第五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波峰变低,峰点中耳压力在 + 50daPa标志鼓膜完整,有完整的中耳含气腔;耳咽管功能正常,鼓膜活动度减低;可见于中耳系统劲度增加的疾病,如:耳硬化症,鼓室硬化症,鼓膜增厚斑痕。AS型鼓室功能曲线第五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040002000.511.5AS型鼓室功能曲线daPaml第五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波峰增高,峰点中耳压力在 + 50daPa标志鼓膜完整,有完整的中耳含气腔;耳咽管功能正常,鼓膜活

15、动增加;见于鼓膜松弛的疾病,如:鼓膜萎缩,听骨链中断。AD型鼓室功能曲线第五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040002000.511.5AD型鼓室功能曲线daPaml第五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B型平坦型标志鼓膜完整,鼓膜和听骨链不活动,中耳内基本无含气空腔。劲度明显增加,如:粘连性中耳炎,中耳积液,鼓室大肿物。B型鼓室功能曲线第六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应注意和中耳有耵聍或鼓膜穿孔耳咽管闭塞相鉴别。第六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040002000.511.5B型鼓室功能曲线daPaml第六十二张,PPT共八

16、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负压型:有波峰,峰压点在-100daPa或更低标志鼓膜完整,活动正常;耳咽管功能不良;中耳腔负压。如:卡他性中耳炎,中有可能中耳有少量积液。C型鼓室功能曲线第六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20040002000.511.5100C型鼓室功能曲线daPaml第六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峰点高度,峰点所对应的中耳腔的压力,上升坡度是否对称平滑。对鼓室功能曲线的分析第六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对鼓室功能曲线的分析表现为低平鼓室导抗曲线上附加小的节律性波动,多见于鼓室血管性肿物第六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

17、于2022年6月上升坡度是否对称平滑第六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升坡度是否对称平滑第六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上升坡度是否对称平滑第六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镫骨肌反射第七十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一侧耳给声,可以诱发出两侧镫骨肌收缩,这一反射活动称为镫骨肌反射。第七十一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主要生理作用(1)扩展了耳感受环境声音强度的动态范围(2)保护内耳免受强声伤害(3)减低对内源声的感受(4)减小中耳共振效应(5)提高声源定位能力(6)调节耳蜗内液体压力与气压(7)锁定需要的声音。

18、 镫骨肌反射是一不随意义的反射活动,当镫骨肌收缩时鼓膜的声顺值发生改变。第七十二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耳蜗神经核 斜方体 (第一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 同侧面神经核面神经同侧镫骨肌 (第三级神经元)同侧镫骨肌反射弧第七十三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毛细胞螺旋神经节耳蜗神经核内上橄榄核对侧面神经核面神经对侧镫骨肌对侧镫骨肌反射弧第一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第三级神经元第四级神经元第七十四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 极少数“正常人”可能2000、4000Hz引不出声反射,一般以500、1000Hz为准听力正常人有对上述四个频率都引

19、不出反射者,可能由于镫骨肌键先天缺损所致,这种情况极少,约在0.03%以下。第七十五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交叉声反射刺激耳:戴气导耳机 指示耳:放耳塞探头,显示导抗变化同侧声反射:刺激信号从耳塞探头中发出,在同一耳中检查感音功能:应以受试侧作刺激耳,检查反射弧传入侧功能状态检查中耳或面神经功能:应以受试侧作指示耳第七十六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声反射阈 acoustic reflex threshold (ART)可重复的能引起镫骨肌收缩,使声导抗发生变化的最小声刺激强度正常ART在纯音听阈上7095 dB同侧耳较交叉ART约低312 dB准确测试先决条件

20、指示耳传音功能正常根据峰压点调好外耳道压力,使鼓膜处于最顺应状态气导耳机放置避免压瘪外耳道第七十七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声反射的临床应用鼓室功能正常指标声反射存在:可以除外传音性聋,但ART应95dB,反射阈提高可能有轻度传音障碍声反射引不出:提示中耳有病变应除外: (1) 声刺激不够,刺激耳听力损失超过40dB (2) 反射弧病变第七十八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响度重振 recruitment 的客观测试正常声反射阈在听阈上7595dB耳蜗病变时由于响度异常增长 声反射阈的感觉级(SL)明显减低纯音听阈与声反射阈之差60dB 表示有重振现象,为耳蜗病变的指征感觉级(SL):声反射阈与听阈的差值第七十九张,PPT共八十八页,创作于2022年6月声反射对耳蜗及蜗后病变的鉴别耳蜗病变:因有重振关系,听阈虽提高,声反射仍可在正常水平引出,反射阈感觉级缩小。听力如不低于85dB,多能引出反射蜗后病变:声反射阈随听力损失而提高,但感觉级(S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