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_第1页
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_第2页
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_第3页
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_第4页
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第一篇:2018年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人教版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分,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2、2学生读数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研究,要求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标上“?”。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CAI:卢浮宫图片及维纳斯胜利女神)卢浮宫是目前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丰富,档次第 1 页 之高,堪称世界一流。有最重要的镇宫三宝,其中两件是雕塑作品,看,它们分别是米洛的维纳斯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还有一宝是一幅油画,她就是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笔下的名画蒙娜丽莎。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赴(齐读课题)!(二)认读词语,扫清障碍1(CAI:词语)要欣赏世界名画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先来认识一些

3、词语。2齐读词语,认准字音,看清字形。3强调易错字的读音:悄(qio)然肖(xio)像(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提示: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先写然后写最后写)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第 2 页 印象。(四)品读课文,感受魅力1出示蒙娜

4、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感受!(可以谈画面内容,也可以谈你对这幅画的评价,还可以谈你知道的有关这幅画或作者的资料)2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3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研究57自然段。(CAI:研究提示)(1)默读,用()找出介绍画像内容的语句。(2)对照插图,读读语句,谈谈感受。4学生分小组研究。5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幅世界名画,向我们展现她的魅力的呢?研究第5自然段A:引导读句子“那幅画不大,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这是介绍了画的什么?(尺寸大小和整体的颜色)B:“她的

5、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第 3 页 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让你感受到了画得栩栩如生?是啊,我们仿佛看到了她一头乌黑的长发,柔和明亮的眼神,真实的嘴唇,而且更令人称奇的是颈项里的血液也仿佛在流动,一切似真亦幻。C:对照插图,分组朗读,再次感受。过渡: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幅画的魅力?(微笑)自古以来,蒙娜丽莎的微笑一直是个谜,她的微笑到底神秘在哪儿?研究第6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肖像画的面表情。A:“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

6、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师范读,同时让生结合图画,说说你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淡淡的、若隐若现的)B:过渡:是啊,不同的人看到她的感受都不一样。作者也有同感。引导读“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第 4 页 捉摸。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C: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对达芬奇说?(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D:再次品读第6自然段。(3)达芬奇的精湛技艺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

7、还体现在哪儿?(引出第七自然段)第七自然段,重点指导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交叠的双手、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特别是体会她身后的背景充满着幻觉般的神秘感。补充介绍: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4)小结: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幅画?你发现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从远到近,从整体到局,从上到下)作者一边描写画

8、面内容还一边写了自己的感受、想象,你能找到这样的句段吗?(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第 5 页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你还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2学生再读14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3学生自由读后全班交流:(1)来欣赏她的人很多。从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这一点?(2)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即使等待很长时间也甘愿。体会画来纽约的不易及她的艺术价值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3)从等待中人们的心情怎样?引导体会人们的荣幸、迫不及待等心情。(六)总结升华,朗读抒情1过渡:从人们的等待,从画展出的来之不易,以及“蒙娜丽莎”本身,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她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

9、CAI:第八自然段)2引读。3作者说蒙娜丽莎的生动、美丽、温柔、神秘,在他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蒙娜丽莎已经成为作者灵魂的一分。那么,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引导激情朗读。(七)总结全文,深入拓展1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第 6 页 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分。2拓展练:(1)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的资料。你也可以继续查找和达

10、芬奇有关的资料。(2)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介绍这幅画呢?第 7 页第二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一、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引领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研究本组课文,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研究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本文细致的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她天才的想象力。先描述了大家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画像的心情和此画到纽约展出地点不易,接着作者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写了

11、欣赏画像后的感受。研究时,以“约”为线索,按顺序理清课文的段落结构,然后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分,理清观察顺序,然后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从而研究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二、 教学目标1、 读读记记“交涉、大洋彼岸”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分,理清由上到下哦,由整体到局的观察顺序,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三、 教学重难点1、 研究观察融入想象的表述方法。2、 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魅力,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四、课前准备网络搜集蒙娜

12、丽莎的相关资料五、教学过程:一、 总结引入 课前谈话“这个单元引领我们借助想象走进艺术的殿堂,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而杰出的画作也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去欣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看看这幅图,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说说你眼中所见或者你对蒙娜丽莎的了解。”学生自由交流二、 介绍资料 齐读课题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到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因此,作

13、者去关上画作便像是去奔赴一个总要的约定,今天,作者终于有幸要见到这幅闻名全世界的名画齐读课题三、 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1、通读课文,认读难懂的词句,想象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认读生字词,正音交涉 肖像 有朝一日 大洋彼岸 脸颊悄然 恬静 矜持 耐人寻味 难以捉摸 转瞬即逝 联系上下文理解:交涉 矜持多音字:肖像 有朝一日 悄然(读含“悄然”的句子) 理解“大洋彼岸”:拓展:由此及彼 顾此失彼 此起彼伏3、说说课文写了什么?你怎么归纳的?4、给课文分段四、感受观察顺序1、具体描写画像的是(5-7)自然段,默读这几个段落,说说每段各自描绘了什么?2、学生汇报(整体-主体-特写-身姿和背景)-整体

14、到局,从上到下,从主体到特写到背景3、对比少年闰土的观察顺序,请个同学来背一背,(总结:不同的画面有不同的观察顺序,根据文体的不同,侧重描写点和人们视觉规律予以不同的观察顺序。)4、出示最后的晚餐说说你所采用的观察顺序。五、默读课文 体会魅力过渡: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的顺序也细细的端详了这幅享誉全球的世界名画,看着你们眼中难掩的光彩,我知道,蒙娜丽萨的魅力也深深打动了你们?再次默读课文,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1、预设(一):三自然段句子练: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成不含否定词的肯定句。从中你看出什么来? 请生读小结:侧面描写,以观众的众多

15、来突出蒙娜丽莎的魅力。2、预设(二):五自然段快速浏览五自然段,你能勾画出一个最能展现这幅画的魅力的字么?真围绕一个“真”字,作者写出了画像的哪些分?请生说。打乱顺序进行排序,说说你按什么顺序进行排序的?小结:随着观察的角度变化,行之有序齐读这段,你从哪些地方能发现画像的“真”的特点?师生合作朗读,你发现什么?作者将自己所见与自己的想象融合在一起了。师:有了自己的想象,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们驻足于画作前,借用一单元联想的方法,发挥自己的想象: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像透着 ;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 如若轻风吹拂 ;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与你对眸 ;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16、轻轻触碰 ,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请生自由交流,点评: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的自然融合,便能将事物描绘得特点突出,栩栩如生。3、预设(三)六自然段记叙交流画像魅力所在:自读六自然段,用准确的词概括出微笑的特点?引读:那微笑有时有时有时有时 看看画作,你发现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你知道为什么这微笑不同的观众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为什么呢,你能逐句补充么?想象作者伫立于画像前究竟看见什么才会感受笑容不同? 学生自由说老师小结:这段话作者写出了感受,却没有写实眼中所见,孩子们的补充就让这段话更丰富了,让严重所见与心中所想融于一体。出示网络搜集补充资料:500年来,人

17、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兰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由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引读,正因为如此,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让我永生不忘。齐读:达芬奇网络搜集关于达芬奇的资料六、 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引:对于我们而言,想象力也是如

18、此的重要。我们这节课重点的延伸了一单元所学的借助所见展开联想的方式进行记叙和想象出示最后的晚餐讲述故事,猜猜谁是犹大, 动笔练:按一定的观察顺序,运用想象,透过网络查找先关资料,想象故事,写出。你眼中所见和心中所想 参考网址:蒙娜丽莎之约想象等待参观 侧面描写描绘画像 印象深刻魅力 真实神秘正面描写第三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激趣导入,检查预师: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令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面中人物那稍纵即逝,难以觉察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1963年,这幅画远赴重洋,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

19、的笔触,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写了下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篇文章,共同感受蒙娜丽莎的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师板书课题,读课题。)师:同学们已经预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里的几个字音,容易读错,老师摘录了出来,(多媒体出示)谁来读?(生读:肖像。脸颊。悄然。难以捉摸。矜持。)点评: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明确研究任务师:下面我们来研究这篇文章。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者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了研究建议,你们读读连接语中的内容,看一看提出了哪些研究要求?生:阅读课文,说说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再把课文

20、中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分找出来,对照插图多读几遍。要求进行研究。(多媒体出示自学要求)生:(读)“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可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自学)点评:紧扣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给学生留下了较为充足的时间,读、悟、批注,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感受魅力,领悟写法师: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生:“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有朝一日,她能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我猜想今天来赴约的人一定很多,但队伍之长还是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一句写出了这幅画的魅力。师:你很善于发现,这几句话没有直

21、接介绍画作,而是通过描写参观的人多衬托出画作的魅力,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之为生:侧面描写。师:还从哪些这样描写的句子中看出画作的魅力?生:“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这是个比喻句,把参观队伍比作长龙,从前来参观的人之多,场面之盛大可以看出画作具有魅力。师:你对语言有着较强的感悟能力!生:“她,就是诞生于达?芬奇笔下,永远面带微笑的蒙娜丽莎!”我从“诞生”这个词可以看出来,只有人出生或国家成立才能说诞生,而蒙娜丽莎是一幅肖像,也用了“诞生”,所以我觉得画作很有魅力。师:你抓住关键的词体会,值得研究!生:“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她才能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

22、前来纽约。”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她是多么珍贵,由此可以体现出她的魅力。师:作者不光从侧面进行描写,还直接介绍了画作,直接介绍画作的描写方式又叫生:正面描写。师:你们看一看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画作?生:我认为是第五、六、七自然段。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一分,谁先说?生:第五自然段中“她的脸颊泛着红光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着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她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的眼神和真实的嘴唇,一切都像真的一样。(多媒体出示第五自然段中的语句)师:你谈了自己个性的理解,就这分内容,有补充吗?生:读着第五自然段,看着画面,我觉得蒙娜丽莎像真人一样,看着我们。师:如果说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达?芬奇把这幅画

23、画得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生:似真亦幻。生:逼真。生:惟妙惟肖。生:栩栩如生。师:理解了这些内容,谁愿意读读这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师:你们再看看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生:他先写了随着队伍慢慢走近它,从远走到近观察这幅画。(板书:远一近)师:你抓住了文章的细节进行交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第一句话“那幅画不大”,看一看,这是写了画面的生:整体。师:先从整体人手,又介绍了局,就是从整体到局描写。(板书:整体一局)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弄清了作者的观察顺序,老师还希望大家动情地朗读屏幕上的这段话,谁愿意读?我先起个头:“她的脸颊泛着红光”生: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你会怀疑血液真

24、的在里面流动。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第六、七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语句表现出画作的魅力呢?生:我觉得还有这句: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这是作者想象蒙娜丽莎的内心世界。师:你是在提示大家关注作者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吗?生:作者采用想象的表达方式。师:你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我们就来关注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同学们,当你面对着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文字,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生:那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师:你是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来表达出来!生:我想说的是作者能观察得这么细致,说明他对蒙娜丽莎非常喜爱。生:蒙娜丽莎的微笑耐人寻

25、味和难以捉摸,我觉得这种感觉不是般的画家所能表现出来的。达芬奇具有高超的画技,画出这幅非常有魅力的画。师:对呀!达?芬奇用高超的画技揭示着人物的内心世界,作者王克难先生则是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揣摩、解读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所蕴含着的复杂而又丰富的情感。这段话老师也很喜欢,也想读一渎,愿意听吗?生:愿意。(师配乐朗读后学生配乐朗读、齐读。)师:是啊,蒙娜丽莎那成为千古奇韵、常人难以企及的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的表现,读生: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想象力和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个自然段,作者仅仅写了想象到的内容吗?生:第六自然

26、段的第一句话:“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这是作者直接从画面看到的,我读这句话的时候,就仿佛看到蒙娜丽莎那微笑,就感觉她有话跟我说。师:也就是说在这个自然段中,作者不光写了自己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情景和想到的融合起来,把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背后丰富情感用语言描写了出来。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再来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四名学生每人一句,最后一句全班齐读。)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丽莎的微笑怎么样,你会用什么词?生:难以捉摸。生:我觉得应该是“神秘”。(师板书:神秘)点评: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是本课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把握住了三个层面,一是通过

27、观察感悟画面的美,二是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合作交流,尊重个性理解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重点交流了文章的第五、第六自然段,感受着画作的魅力,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语句也表现着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请四人小组开始交流,特别关注一下文章的第七自然段,把你个性化的理解和同桌去分享,到目前为止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一定要争取这次机会,好,开始。(学生小组交流)师:同学们,我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位同学说第七自然段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生:“生命力”,有了背景的衬托,使画中蒙娜丽莎人物的形象更加具有生命力。师:蒙娜丽莎温婉端庄,在她的身上展现着人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性别,超越了地

28、域,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地、动情地、大声地说生:“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她已经成了我灵魂的一分。”点评: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分求精,求精的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孟老师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第五、六、七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研究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回顾整体,揭示课题师:你们的精彩朗读让我感动。我们再看课题,课题是蒙娜丽莎之约,明明是作者欣赏画,为什么课题当中要用一个“约”字?生:排队的人那么多,想要见到蒙娜丽莎,需要预约。生:我觉得作者想体现出蒙娜丽莎就像

29、真人一样,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用“约”字。师:把蒙娜丽莎当真人看待,也可以说这幅画画得逼真形象,就像跟真人一样,还有别的理解吗?生:第七自然段说蒙娜丽莎非常具有生命力,作者说蒙娜丽莎之约就好像他和蒙娜丽莎是朋友,要约在一起相聚一样,看出了蒙娜丽莎的生命力。生:作者看到这幅画心里非常激动,是心灵之约。师:好一个“心灵之约”,画面的美对作者的精神引领,也尽在“约”字之中。师:画面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散发着魅力。请大家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分,感受画面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开始。(生读课文并试背)创设情景,介绍画作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

30、个梦,那就是与蒙娜丽莎相约。假如中国政府和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渡重洋来到宁夏,就在我们上课的现场展出,假如说你就是这幅画作的解说员,你会怎么样用语言把这幅画作介绍给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可以介绍画面的局,可以整体介绍,还可以结合资料进行介绍。(学生准备后指名说,教师指导。)拓展延伸,感受绘画艺术魅力师:这幅画的作者是达芬奇。(多媒体出示画像)他具有多样的才华,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杰作,我们一起来看。(配乐展示画作)(学生观看)师:画中人物是如此平静,一幅幅画作融入着达?芬奇的理想、智慧以及他的精神追求,一幅幅画作是达?芬奇才情魅力的展示,最后的这幅画,是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

31、有趣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今天作业里面的一项内容。师:今天的作业是:第一,搜集这幅画作的资料,欣赏这幅画作。第二,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可以是蒙娜丽莎,可以是达?芬奇的其他画作,还可以是我们喜欢的画作。第三,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这三项作业,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下课!点评:紧扣单元主题及课文特点,由课内引申开去,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作业没计也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供学生自主选择,突出了重点。总评:一、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略读课讲究整体求略、分求精,提倡给予学生更多自读和交流的实践机会。孟老师根据单元训练重

32、点和课文前的“连接语”,设计了统领全文的大问题:“你从文中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潜心感悟、动手批画。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虽然也融合运用了精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之处、精彩之处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品味,但始终紧紧围绕主问题展开,主线明晰,凸显重点。二、实现了语言的积累与语言运用孟老师将画作和文章有机整合,引导学生观察画作、赏析语言、品味写法。在短短的略读课上,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朗读、背诵,还创设了小解说员介绍画作的情境,鼓励运用,完成了语言“吸收”与“倾吐”的过程,提供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实践机会。三、渗透了方法的指导略读教学

33、不等于略读,在略读教学中光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授之以法。本节课,在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画作魅力的同时,渗透了“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发挥想象”“由远到近”“从整体到局”等写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今后的自主阅读、读写结合奠定了基础。四、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为突出本单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的主题和“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的训练重点,通过播放、欣赏达?芬奇的其他画作和有层次性的自选作业,进行了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构建了课内外的联系,让学生在欣赏画作、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最后,提出一点自己的思考,特别希望能引发孟峰老师以及

34、自身素质较高的老师们的共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适当地退避、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学生的精彩才是课堂真正的精彩!第四篇:蒙娜丽莎之约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执教:向邦玲、王维凤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2、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三、教学难点: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1、预检查,导入新课。

35、 (1)、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 (3)、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蒙娜丽莎之约。2、初读课文,感受名画。(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反馈交流。3、细读课文,欣赏名画。(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自然段是正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哪几自然是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57段是正面描写。1、2、3、8自然段是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3)细读课文57自然段,说说作者怎样从正面具体描写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4) 随机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5

36、)作者还从哪些侧面对这幅世界名画进行描写?研究1、2、3、4、8自然段。随机交流。4、回读课文,写法迁移。 (1)、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 (2)、师讲述 (3)、研究作者把自己听到的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描写一段话,你也可以选择一幅自己收集的名画进行描写。 (4)、温馨提示: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表情,根据故事内容猜测人物的心里进行描写。5、小结: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神秘而又奇异的魅力,在人类文化宝库中还有许多璀璨的明珠,等着我们去欣赏。6、作业。 (1)、课后同学们可

37、以读读人们对蒙娜丽莎的研究如:蒙娜丽莎的微笑之谜和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3)、积累蒙娜丽莎之约中作者联想和想象的句子。第五篇: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认读“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等10个词语;积累“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等成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3、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世界名画蒙娜丽莎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

38、难点: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合作型教学法、图文对照法。 教学准备:1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世界名画。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 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预检查, 学生简单交流介绍自己收集的世界名画2、激情导入。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有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

39、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板书:蒙娜丽莎3、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1、自由读文,读通顺、读正确。检查读词:纽约、卢浮宫、交涉、肖像、抿唇、恬静、矜持、沐浴、衬托、璀璨(指名读,正音。)有朝一日、大样彼岸、耐人寻味、难以捉摸、转瞬即逝、永不磨灭(词语积累,选择45个自己认为需要记住词语写一写。)2、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反馈交流。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课文57自然段。、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观赏,谈谈体会。、从同学们惊奇的眼

40、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分,研究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

41、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着名的博物馆,馆中有一幅名画,是镇馆宝物之一,她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着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2出示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解题:齐读;之:的;约,约见;同蒙娜丽莎德一次约见。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作者把排队欣赏一幅画说成

42、一次约见,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二、检查预。1通过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去博物馆排队欣赏蒙娜丽莎的经过。)2材料是怎样安排的?(先写,再写,最后写。)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蒙娜丽莎美丽的神韵。)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请大家好好观赏观赏,把看到的想到的说说。1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师: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2经过预课文,知道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吗?(课文57自然段)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

43、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的。生读,感悟。师:老师发现今天同学们的读书声音特别响亮,感觉到今天同学们的研究态度特别认真。接下来我们从字里行间去感受她的美。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三个段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吗?(尺寸、表情、微笑、坐姿、双手、穿着、背景。)你从5-7段中的哪里感受到了这幅名画的美,或者你最欣赏的是哪里?3、交流5-7。A生谈体会B相机解词:矜持、转瞬即逝、永恒C出示“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a齐读b(观察,得出排比句;体现了什么?作者观察仔细,想象丰富;个别读;齐读)师:这句话充分展示了蒙娜丽莎那

44、神秘的微笑,从古至今,可以说没有那一副人物肖像画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让几代人如此地津津乐道,她那带有三分柔情,七分迷离的微笑倾倒了多少人。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了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得出的数据是:师:由此可见,蒙娜丽莎的微笑既让人难以捉摸,又让人浮想联翩。记得有一次,老师去旅游,看到一座山,猜不出它像什么,就请教导游,导游说:你觉得它像什么,它就像什么,老师恍然大悟。欣赏蒙娜丽莎也是一样,不同的人看她的微笑,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这也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板书:魅力)四、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师;不管什么样的人来看,她那优雅的神态中闪耀出的母性的光辉,所折射出的宽容丰厚的情

45、感总是令人动容,下面我们通过朗读来再次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1、生读2、评价:读得好不好?体现在哪?3、出示朗读提示:A前三句的朗读,要轻轻地,娓娓道来,体现出微笑所引发人们无穷猜想的味道B最好一句要加重语气,以表示肯定和赞扬。4、生练读,指名读(刚才那位,问有进步否?再请一位读。)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蒙那柔和而明亮的眼神,那含而不露的微笑。5、齐读。师:听了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置身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仿佛与蒙娜丽莎面对面了。五、回扣前文,加深感悟。1过渡:我们从作者对蒙娜丽莎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了她的魅力,下面大家再读课文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其他地方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2学生自由

46、读后全班交流:(1)从“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着队,队伍像一条长龙”看出来的。(2)这幅画从卢浮宫前来纽约,来之不易。(3)队伍移动很缓慢。六、总结升华,激情朗读。1过渡:同学们可真会研究,不仅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蒙娜丽莎的神奇魅力,还能够从等待中看出画的魅力。这幅画确实是非凡之作,看看作者最后怎么说。齐读第八自然段2、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甚至已成了。由此可以看出这幅名画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题目定为蒙娜丽莎之约,大家可以理解了吗?谁来说说?在作者看来,排队欣赏蒙,就好像以为央视记者与某国元首约好,要进行一次高端访问一样重要,而这一切的一切

47、都源自蒙的魅力,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或夸夸她?4引入达芬奇资料。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着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5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目光欣赏了蒙娜丽莎的风采,蒙娜丽莎的形象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假如你是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讲解员,你会怎么向参观者来介绍这幅画呢?请你准备一下,等会儿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做讲解员介绍)七、结语。同学们,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当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

48、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八、作业。我们一起来制作一张资料卡片,把从课文中收集到的息保存下来。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研究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教学重难点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研究作者展开想象进行

49、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课文。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检查预。1谈话导入。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2)齐读词语。【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分求精,求精的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

50、。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研究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1默读连语接,找出研究要求。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多媒体出示研究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研究时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

51、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预设二:交流第五自然段的相关语句,感受画面的逼真。(1)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画面的栩栩如生。“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2)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注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3)相机指导朗读。预设三:交流第六自然段介绍画面中人物面表情的分,感受画作魅力,感悟写法。(1)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让学生结合插图体会蒙娜丽莎神秘微笑背后蕴含丰富的情感。“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是那

52、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2)让学生反复品读描写蒙娜丽莎微笑在作者心中感受的句子,感受画作的魅力和语言的魅力。(3)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把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描述出来的?(展开丰富的想象)(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预设四:从第七自然段相关语句中感受画作的魅力。【设计意图: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身姿、服饰与她身后的背景。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画面采撷了多种美的元素,集美、智慧、永恒三位为一体,增加了画面的艺术性和神秘感。】4小组交流,全面感受画作的魅力。(1)四人小组交流: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表现了画作的魅力?(2)师小结。【设计意图:文中有许多描写反映了蒙娜丽莎这幅画作的魅力,课堂时间有限,无法进行

53、全员交流,设计此环节的目的是给学生更大的交流空间,鼓励上课没有机会交流的同学充分发言,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得更高的效率。】5以读代讲,体会作者欣赏画作后的深刻感受。引读最后一段。(三)揭示课题,总结写法。1作者为什么以蒙娜丽莎之约为课题?2教师根据板书总结文章表达、观察方法。(四)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积累文中语言。1自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直接描写画作的分。(课文5、6、7自然段)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设计意图:遵循“得意、得言、得法”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由诵读直接描写画作的5、6、7自然段,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五)创设情景,介绍画

54、作。1创设情景,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介绍画作。师:假如中法两国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在宁夏展出,在我们的上课现场展出,由你来担任画作解说员,把这幅画作介绍给同学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2教师出示画作,学生口头练说。提示学生介绍的方法可以整体介绍画作,可以介绍画作的分内容,还可以介绍关于画作的创作背景及相关资料。3全班交流。【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要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思想,本堂课的教学把落脚点放在介绍画作上,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把课堂上积累的语言,学到的表达方法观察方法进行运用。】(六)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达芬奇其它画作。紧扣本单元“感受艺术的魅力”这一训练重点,让学生感受绘画艺

55、术魅力,受到艺术的熏陶。(七)布置作业(三选一)。1搜集关于最后的晚餐的有关资料,欣赏画作。2选择一幅画作进行介绍。3搜集、欣赏其他艺术形式,感受艺术魅力,办一期手抄报。【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由易到难,学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相应作业继续感受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艺术的情操。】板书设计传神侧面、正面生命力远近整体局第一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之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3 、情感目标培养欣赏名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欣赏绘画的能力。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 1 课时.活动设计1 、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蒙娜丽莎

56、的相关资料。2 、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并在文中划出疑难语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前两节课中,我们欣赏了中外名家所演奏曲子。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二、介绍达芬奇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最著名的巨匠,他不仅是一位天才的画家,并且是大数学家。科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人。他有着多方面的才能,对人类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他不仅会画画,雕塑,建筑房屋,还会发明武器,设计过世界上第一个飞行机。他又是一个医学家。音乐家和戏剧家,而且在物理学。地理学和植物学等其它科学的研究上也很有成就。他道德高尚,举止温雅,且体格健壮,力量过人,据说他一只手就能轻易地折断马蹄铁。他左

57、右手都会写字。作画,他用左手写的字是反向的,人们只有在镜子里才能看懂。 达芬奇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这是一个景色秀丽,风景如画的地方,展现出一派田园风光:山坡上有葡萄园,山谷里耸立着四季常绿的树木,潺潺的溪水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构成了一曲欢快悦耳的音乐。在这样美丽的自然环境的熏陶下,达芬奇的观察力和感受力都逐渐敏锐和丰富起来。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1 、看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自己说说有什么感受?(1)笑得有时觉得舒畅温柔(2)有时又觉得严肃。安详(3)有时略含哀伤(4)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2 、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分析。(读课文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四、深入分析课文1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

58、来说明蒙娜丽莎的?(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局到整体)2 、阅读课文后,你觉得蒙娜丽莎美在哪里?说说你的理由。3 、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你感到了什么?说说你的理由。4 、如果单是一幅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而没有身后的背景作为陪衬,那蒙娜丽莎还会有多少神秘感?在蒙娜丽莎之前,肖像画一般是没有背景的,在这里画家打破了一般肖像画的局限性,使人物处在了远山。丛林。闪光的水池等背景之中,这一背景朦胧。安静,充满诗意,与蒙娜丽莎的精神生活和谐一致,更好地衬托了人物的内在气质。更为有趣的是,当我们集中看左边时,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集中看右边时,又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富有变化。五、拓展延伸。1 、14 16 世纪

59、,欧洲文艺复兴中心意大利,当时宣扬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人身依附的人文主义思想。2 、作者达芬奇,意大利人。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天才不限于艺术,在数学。机械工程。医学。地质学。建筑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3 、蒙是达芬奇最负盛名的肖像杰作。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以一个年轻女性温雅的微笑,揭开人性觉醒的旗帜,赞美生命的可爱。集中而又充分地表达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热情地讴歌美与人生。第二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一、 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引领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研究本组课文,要注意

60、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还要研究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本文细致的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她天才的想象力。先描述了大家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画像的心情和此画到纽约展出地点不易,接着作者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最后写了欣赏画像后的感受。研究时,以“约”为线索,按顺序理清课文的段落结构,然后找出具体描写画像的分,理清观察顺序,然后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从而研究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二、 教学目标1、 读读记记“交涉、大洋彼岸”等词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 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