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18课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下何处是神州。谭嗣同有感 1896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一)背景: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资初步发展阶级:民阶登上历史舞台思想:维新思想奠定理论依据政治:甲午战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张謇 主张“实业救国”1895年筹办;1896年办厂,1899年开始生产1.早期维新思想(19C70/80s)(1)代表人物:王韬(清末学者)、郑观应(清末实业家)等(2)主张: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经济: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文化: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2、(3)评价:积极: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束缚,使“西学东渐”的内涵从器物方面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局限:无完整、系统的理论;无实践活动维新思想洋务运动期间就有出现,如郑观应就曾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学西方制度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维新思想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后期)成熟维新思想(19C90S)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借外衣托古改制。梁启超:变法通议,伸民权、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 近代著名史学家;饮冰室文集谭嗣同:仁学;宣扬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纲常礼教和专制君权。严复:翻译天演论,用进化论

3、(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阐明中国变法的必要性。严复18541921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思想特点: 当时的顽固派指责康有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说明康有为的思想有何特征?为什么?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托古改制、移花接木”原因:主观: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客观:封建顽固思想的强大 策略:借孔子权威减少阻力。课堂探究: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及原因把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斥为伪经;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借助于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合理性。(二)过程:1、序幕:公车上书时间、人物:1895年

4、,康有为、梁启超、各省举人结果:请愿书未送达光绪皇帝,以失败告终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改革的序幕,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发展:兴办学堂、成立团体、创办报刊、著书立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宣传维新思想,进行舆论动员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二)过程:3、变法准备:维新派VS顽固势力的思想论战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内容(3)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4)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维新派封建

5、顽固势力(1)双方: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内容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增强国防力量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4、百日维新1898.6.11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历时103天,光绪先后上百道变法诏令,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措施(二)过程: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5、失败:戊戌政变9月21日,慈禧囚禁光绪,再次临朝训政。康梁逃亡海外,戊戌六君子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变法措施除京师大学堂外尽数被废。材料:在仅仅10

6、3天的变法运动中,光绪帝就连续发布了110件上谕,使人们颇有应接不暇之感,造成了“朝野上下,颇有民不聊生之戚”的心理恐慌。戴鞍钢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失败原因:客观:守旧势力强大 主观: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缺乏群众基础,没有严密组织 根本:民资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势力弱小(软弱、妥协性)。(二)过程: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三)意义(积极)1、经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启蒙)作用3、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4、教育:培养人才、教育近代化教训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革命道路一、戊戌维新运动(1898,

7、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补充今古文之争今文经学者董仲舒、司马迁等人将六经次序排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古文经学者班固将六经次序排列为:易书诗礼乐春秋。中国古代文字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秦小篆汉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今文经学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五经是秦火残余,其传述多不可靠。武帝立五经七博士、兴太学后,今文经成为官学。读今文经出身的官员成为封建政权主体,其影响难以估量。 古文经学在汉初弱势后到汉末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除众异设立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白虎通议的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逐步跻身显学之列。根本: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矛盾加深直接:反洋教斗

8、争(选三P70)(一)原因:(二)口号:扶清灭洋扶清: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体现反帝爱国意志;却盲目排外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二、义和团运动( 1899-1901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 义和团仇视一切与洋人有关的东西,有用洋物者“必杀无赦,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士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途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甚至“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 对开明官绅,维新派人士,义和团更是明言打杀,要“拆毁同文馆、大学堂等,所有师徒,均不饶放。二、义和团运动( 1899-

9、1901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三)经过1、兴起壮大:1899山东直隶、山西等地(华北地区) 2、八国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列强:进犯北京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增兵,进犯天津清政府:慈禧宣战,用“招抚”方法,对义和团加以控制利用地方:东南互保运动: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式微3、失败:北京陷落,慈禧光绪出逃,途中发布铲除义和团和谕旨,并派代表与列强议和。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四)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剿抚剿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著都饬所属文武各员,查明各种会匪名目,严行禁止,胆敢仍前聚众,藉闹教为名,结党滋事,并著从严惩办,以靖地方。上谕1899年11月“近日京城内外,拳匪仇教,与洋人为

10、敌,教堂教民,连日焚杀,蔓延太甚,剿抚两难。” 上谕1900年6月20日 “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乃各督抚奏称,信其邪术以保固,亦不谅朝廷万不得已之苦衷矣。” 上谕1900年6月26日“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划除不可。”“严行查办,务净根株。” 上谕1900年9月剿剿抚补充: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补充:东南互保运动 慈禧宣战后,英国深恐波及其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策动东南各省督府刘坤一、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互保,经买办商人盛宣怀从中牵线,东南督府与各国列强达成东南保护约款,划上海租界归各国共保,长江及苏杭归各省督府保护。他们称慈禧宣战诏令是“义和团挟持下的矫诏”,违抗清廷支

11、持义和团的命令。“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影响:使东南免遭战火;体现地方汉族实力派大臣政治事务上的独立性,为清朝灭亡埋下伏笔(各省在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妥协投降,削弱抵抗侵略的力量;思考:东南互保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表明:中央权威的式微与地方势力的扩张二、义和团运动( 1899-1901 ,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五)评价1、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2、局限: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阻止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3、积极: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材料一则各国于

12、此一役,知民气之不可辱;有此数功,则我国民精神可从此振刷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一)原因:根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侵略瓜分中国。直接: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联军在乾清宫内(二)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惩办“首祸诸臣”: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禁止华北科举考试5年,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赔款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拆毁北

13、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赔使拆惩禁改“以华治华”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画面中那个身带血迹、瘦弱并颤抖着的人代表的是当时受尽欺凌的中国人。他正被众多不平等条约扎得像个木乃伊。清政府就像列强手中的扯线木偶一样,逐步成为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三)影响: (1)辛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双半社会,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2)俄军趁机侵占中国东北; (3)东南互保:地方势力崛起,中央集权式微。 (4)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蓬勃发展。 (5)清政府:挽救统治,开始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三、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